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出发点,即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而MOOCs课程的出现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教学机遇与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势而为,加大改革力度.因此,充分利用MOOCs平台,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构,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后备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李博  唐年青 《农业工程》2016,6(6):120-124
农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涉外农业专业人才用英语进行对外学习、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农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农业英语课程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情况,发现农业英语课程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农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CDIO的教育理念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建立健全完善的英语课程培养体系,保障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生命力。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导向,通过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将英语课程的教学同专业学科系统的整体认知相结合,这样的改革措施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并且对于全面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肖凤姣 《农业工程》2018,8(6):126-1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农业英语课程也面临着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业英语课程将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现阶段,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农业英语课程还存在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缺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主要对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农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英语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业工程训练教学开放式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甘肃农业大学不断探索研究了农业工程训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以现代农业工程训练为基石,以金工技能竞赛为引领,建立新的金工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稳步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建立开放式教学与管理平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社会对工科人才的要求,就高等农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实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结合吉林农业大学的办学经验和改革实践,提出具有农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体系构建、完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改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下国家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而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绝佳途径,受到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制约,难以让学生真正为走向社会、走上岗位做好准备。如今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利用信息化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我国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维修技术人员却十分紧缺,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汽车维修专业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以便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标准技术型人才.文章主要针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全能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从教学模式、具体实践环节分析地方农业院校工程训练缺少行业特色的原因。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探讨地方农业类高校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和特点,强调以融合行业特色为指引,通过深化改革,探索高效、科学实践教学的过程。阐述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工程训练教学内容、构建农业特色培养体系、建立规范的教学监督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多项举措。阐明工程训练改革的具体成效,围绕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为社会和行业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把握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工程内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是农业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农业产业需求、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下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科交叉、工农融合的发展内涵,顺应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农融合校本特色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背景,开展教学规模与质量平衡途径、虚实并存育人条件、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专产协作培育机制、交叉耦合培养范式、全人教育创新文化等探索与实践,总结分析华中农业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对深化农业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提出了革新质量育人理念、创新多维育人模式、优化完善育人体制等农业工程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彭和  白雪飞 《农业工程》2021,11(11):105-108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智能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必须依赖于高等院校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探讨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课程设置方案、构建贯穿整个教学阶段的双导师制、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推动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为探索培养农业机械化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农业工程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改革效果,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编撰和实践基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杜敬伟 《农业工程》2018,8(4):107-108
全球化背景下,为推进我国农业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农业院校应扛起农业类学生英语教育重任,着力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农业院校可搭载互联网发展大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英语微课教育,全方位提升农业院校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明生  叶进  曾百功  柳剑 《农业工程》2020,10(11):93-96
我国农机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卓越创新人才。高校农机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农机行业对教育供给的诉求。美国欧林工学院从人的需求、价值观和痛点等方面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大量杰出的工程创新者,成为享誉全美乃至全球的工程教育后起之秀。欧林工学院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等,对我国高校农机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柳剑  叶进  曾百功  李明生 《农业工程》2020,10(5):98-10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以农业机械学为例,探讨在高等院校农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途径与保障方法。以“农机文化”与“工匠精神”两个重要思政元素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这一核心目标,打造课程教学标准与课程思政体系,为提升高等院校农机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培养新时代农机装备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农业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农业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还应达到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改革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初步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由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等系列改革内容构成的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学改革举措中,教学学时与学分的逐年压缩,给高校品质教学带来极大挑战。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从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改革和充分利用第2课堂等4个方面分析了压缩学分条件下高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