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有德 《四川蚕业》2000,28(3):27-29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条件下养蚕,都有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生产中,要明确病原的种类与致病特点,蚕病病原的存在场所及病原、环境与蚕体对蚕病发生的相互关系。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一些关键措施,就能搞好养蚕生产,获得高产、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养蚕生产中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分析了老蚕区养蚕中蚕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蚕病防治、提高农村养蚕经济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家蚕病害分传染性蚕病及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微粒子病,是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治最难的一类蚕病。在养蚕过程中,常常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危害,造成蚕茧减产和茧质下降。因此,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应特别重视传染性蚕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正>栽桑养蚕是农村养蚕区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它对于新农村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生产中,不少养蚕者由于不懂或者忽略了蚕病防治,使蚕易受病原微生物或其他非生物致病因素的危害,据统计,每年因蚕病造成蚕茧经济损失达到20%左右。因此,在养蚕过程中,要了解蚕病发生规律,做到早发现,  相似文献   

5.
陕西蚕病流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虹  王进 《蚕业科学》1995,21(4):243-247
通过历年盒种产茧量、干茧病蛹及蚕期蚕病调查,得知养蚕技术、养蚕形式、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陕西蚕病的流行分布。近几年危害生产的主要是僵病、多角体病及微粒子病。各地由于养蚕形式、技术、地理及气候差异,蚕病发生轻重不同。僵病流行比其它蚕病受养蚕技术、地理、气候影响更明显。多角体病流行与僵病不同,有较明显的垂直传播特点。微粒子病自1989年发现之后,蔓延迅速,其病原首先来自从疫区调入的带毒蚕种。  相似文献   

6.
浅谈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和蚕种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蚕病防治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蚕病危害制约了蚕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蚕病的发生、危害、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危害我区的蚕病有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原虫病、虱螨、蝇蛆病等,但对养蚕危害最大,后果严重的是病毒病。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养蚕由集体转变为千家万户,点多面广技术人员少,增大了养蚕技术指导的难度,放松了蚕病防治工作。蚕农把希望寄托于药物治疗上。随种配的消毒剂——漂白粉有70%的农户都没有使用,  相似文献   

8.
家蚕的的微粒子病、白殭病本是一种严重的蚕病,解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采取彻底消毒严格蚕种检验;贯彻科学养蚕创用防僵药剂,现已基本上消灭了微粒子病和控制了白殭病的发生。现在夏秋蚕生产的主要蚕病是脓病和软化病,脓病中又以中肠型脓病在秋期危害较严重,是当前养蚕生产中的薄弱环  相似文献   

9.
蚕病防治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4):35-37,57
蚕病是养蚕和蚕种生产上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蚕农养蚕的收成 ,而且对蚕种场制种和蚕种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蚕无病、种无毒 ,提高养蚕与制种的经济效益 ,增强我市蚕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我市主要的传染性蚕病的发病规律、危害、防治现状以及对策等问题提出来 ,与同行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 ,以求形成对传染性蚕病的流行规律及提高防病效果的共识 ,达到减少因蚕病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目的 ,为重庆蚕业发展再作贡献。1 我市蚕病的种类与危害蚕病的种类较多 ,通常以致病的原因可分为传染性蚕病 (由致病…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象州县农村养蚕过程中蚕病发生及危害的特点,分析了象州县农村养蚕中蚕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蚕病防治、提高象州县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蚕病学组于8月19日至20日在吴江县召开了“农村夏秋蚕期蚕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座谈会”。座谈认为:从全省的情况来看,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及农户养蚕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对蚕病的防治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适应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以分散饲养为特征的消毒防病技术体系正在形成。1985年以来,全省春蚕和夏蚕的传染性蚕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估计春蚕传染性蚕病的损失率已下降到3%以内,夏蚕已下降到5%以内。但中秋、晚秋蚕期传染性蚕病的危害仍很严重,损失率仍在10%以上,有的市县达20%以上。中晚秋蚕期蚕病率之所以明显高于春、夏蚕期,与会代表从近几年来农村养蚕的防病消毒技术、饲育蚕种及饲育条件的实际情况展开了讨论与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2.
广东高温蚕造一般从芒种开始到寒露前结束,即6月开始到10月上旬结束的第四、五、六造,是蚕病盛发季节。认识高温期养蚕的蚕病发生特点及其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蚕病危害,对于提高高温蚕造的蚕茧产量有重要意义。一、广东高温蚕造的蚕病发生状况。 (一)高温蚕造蚕病的危害程度表1是省蚕病普查协作组1986—1987年连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宁都县蚕病调查孙华,杜贤明,詹秋生,廖太珍(江西省蚕研所,宁都县蚕桑丝绸总公司)蚕病是蚕桑生产中的大敌,在我省蚕桑工程迅猛发展的今天,蚕病危害损失严重。,为此,寻求蚕病发生规律,调查蚕病造成的养蚕损失,对进一步推动我省蚕桑工稷构实施意义十分...  相似文献   

14.
胡雯侠 《四川蚕业》2010,38(1):54-55
<正>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蚕农进行联户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茧丝绸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蚕茧的生产。但是在生产中,不少养蚕者由于不懂或忽略蚕病防治技术,所养的蚕常遭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非生物致病因素的危害,轻者造成蚕茧的欠收和品质下降,重者因蚕病暴发而一无所获。蚕病的防治是夺取蚕茧丰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秋蚕期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僵病是危害秋季养蚕生产的主要蚕病之一,不同种类的病僵菌寄生在蚕体引起不同的僵病,秋蚕期高温多湿发病率较高,对秋蚕生产造成损失常较大。一些蚕区发病率可达80%,损失在20%以上。因此,加强秋蚕期僵病防治对夺取秋季养蚕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1僵病发生原因分析僵病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僵菌孢子附着在幼虫体壁上,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约经10小时吸湿膨胀,芽管通过所分泌酶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淮阴区农村养蚕蚕病危害加剧。据不完全统计,因蚕病危害年平均损失占总产量的15%以上,蚕病重灾户颗粒无收,这严重地挫伤了蚕农蚕桑生产积极性,对淮阴区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较大威胁。控制蚕病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1 蚕室蚕具为什么要彻底消毒养蚕能否丰产,首先要看有无蚕病发生,无病才能高产,所以,消毒防病是养蚕的重要技术环节,是优质丰产的关键.养蚕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性蚕病,造成的损失要占蚕病损失的70%以上.传染性蚕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有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9.
<正> 蚕病的爆发危害直接威胁着蚕茧和蚕种生产,是我省养蚕、制种业不稳定、不安全、质量差、效益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在我省农村千家万户进行养蚕生产的情况下,对于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作难度大,蚕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侥幸心理,发生了蚕病才着急治病,结果严重影响了单产、效益,蚕农积极性受到伤害,国家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淮阴区农村养蚕蚕病危害加剧.据不安全统计,因蚕病危害年平均损失占总产量的15%以上,蚕病重灾户颗粒无收,严重挫伤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对淮阴区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较大威胁.控制蚕病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