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供支撑,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未来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的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与方式及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开展;2)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了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统计和计量经济模型法及社会学的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研究;2)农村宅基地退出治理路径模式研究;3)基于宅基地价值体系的退出补偿标准研究;4)基于利益主体博弈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从多功能利用角度出发,针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对宅基地功能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已有宅基地利用模式,发现现有宅基地利用模式存在的问题,为之后的宅基地多功能利用提供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目前对闲置宅基地的利用存在利用意愿难协调、利用条件缺乏、项目开发审批难和模式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研究结论:基于多功能利用角度,应当分区域、多主体共同进行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同时结合村庄规划和发展战略进行综合性多产业发展,探索宅基地多功能利用新模式以及扩展宅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鹤壁市不断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将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开发利用,发展集体经济、美化人居环境、完善村级基础公共设施,探索出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盘活利用鹤壁模式。但目前存在的农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利用积极性不高、盘活利用方式受限、区域差异大、规范化有待提升等问题,制约了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的盘活利用。本文对鹤壁市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问题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河南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的实际情况,对闲置现状、成因及盘活利用方向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践样态总结盘活利用的主体和方式,最后得出河南省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的经验启示:严格落实宅基地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和财产权益,对自营宅基地和住宅的农户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创新宅基地和住宅的利用方式,注重盘活利用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5.
梁红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101-106
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盘活利用是新时代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此,肥西县开展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工作,落实各项部署,积极进行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有效途径及政策措施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该文以肥西县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4个试点村为例,总结了试点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续第6期第47页)第三部分宅基地利用26.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要统筹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模式。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9]4号),  相似文献   

7.
从多功能利用角度出发,针对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问题,对宅基地功能进行了归纳分类,分析了已有宅基地利用模式,发现现有模式存在利用意愿难协调、利用条件缺乏、项目开发审批难和模式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应基于多功能利用角度,分区域、多主体进行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同时结合村庄规划和发展战略进行综合性多产业发展,探索宅基地多功能利用新模式以及扩展宅基地功能,以期为宅基地多功能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及周边山区闲置宅基地盘活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主导主体的不同,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山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模式可分为村集体主导、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外籍人员主导四种类型.这四种利用类型在政府职能、组织形式、集中方式、农民权益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基于案例研究成果,对山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多主体通力合作;第二,合理集中村集体资源,保障农民权益;第三,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合适产业;第四,保持民俗民风,注重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宅基地被闲置或荒废,盘活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的所有权代表,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可以将分散的宅基地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规划,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兼顾农户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及社会整体利益,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及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本文以河南省宝丰县为例,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宅基地盘活利用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进城乡融合的关键要素。通过分析农村宅基地闲置的现状及成因,结合盘活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提出了健全农村宅基地长效流转登记制度、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补偿方式和标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闲置宅基地进行复垦规划、开发生态特色小镇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以此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村稳定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镇建设造成的耕地减少、农村居民点闲置现象并存,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出了现实要求.相关研究对"挂钩"的由来、概念,挂钩的各种阻力、挂钩的落实方法及挂钩中的权属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在挂钩的潜力研究方面,已有的研究大多基于宏观预测数据,很少考虑到乡镇内部条件及居民点分布特征的差异.为此,本文以北碚区为例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居住形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综合测算丘陵地区的"挂钩"潜力.  相似文献   

12.
易舟  段建南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2):47-51,76
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工作公正、平等、有效的实施,是保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建立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参与主体利益博弈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参与主体、收益函数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并用长沙市宁乡县关山村宅基地整理实例予以论证,提出了逐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立法体系、适当放宽农村土地政策、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巴南区农户居民点用地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是否新辟地基建房"的因素包括:"风水"心理、自然灾害、宅基地来源和交通条件;显著影响农户"新辟地基建房占地面积"的因素包括: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宅基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的认知。对两者影响最显著的都为宅基地来源因素。由此可见,荒地或闲置用地为新辟地基建房的主要用地来源,且相对其他用地来源建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保护耕地不被占用的同时,政府应控制荒地或闲置用地建房超占现象,从而保护潜在的耕地来源。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农村土地整治等相关研究基础上,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现阶段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将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与农村土地整治结合,分析在这一背景下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科学意义。乡村振兴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驱动力,农村土地整治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着力点,有力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乡村耕地资源闲置浪费与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从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视角,研究贫困地区耕地流转现状及其驱动机制,为盘活乡村耕地资源、促进区域稳定持续脱贫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盐池县为例,基于93个行政村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ArcGIS及地理探测器等工具,研究盐池县耕地流转分异特征、主导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盐池县耕地流转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呈现“北高南低,中部密集”的趋势;人均耕地面积、水浇地面积、合作社运营状态、特色产业数量以及到县级干道距离是影响盐池县耕地流转的主导因素,各因素对耕地流转的影响力分别为0.247、0.264、0.028、0.065、0.091。土地利用是驱动盐池县耕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未来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增加水浇地面积,加强农业合作社经营与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耕地资源流转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淳  周方  张慧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17-16018
[目的]分析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文献资料比较法。[结果]目前的农村居民点研究集中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整理潜力、整理模式、整理效益评价等方面。[结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应与耕地整理等其他土地整理领域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更系统、更精确;要不断寻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创新,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关注的热点,其核心是耕地资源承载力问题。本文梳理了承载力的概念、起源与发展,系统概述了4种代表性的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农业生态区法、生态足迹法、模型指数法以及综合评价法),归纳了承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的4种方法,对比了4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多出现于大、中尺度耕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之中,且较为容易构建,而在小尺度的研究中,如村域单元等,尚未形成代表性研究成果;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多以主观方法为主,如专家咨询法,缺乏定性方法的选择;而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趋向于对综合性研究方法的选择。故今后在研究方法选择上也应优先考虑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时空分布及利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基本状况,以2009年来可获得的农村居民点面积、村庄现状用地面积等官方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农村宅基地总量估算方法,测算分析2009—2019年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及利用特征等。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宅基地总量在933.98万~1 194.13万hm~2,其中,村庄集镇,东部西部中部东北,且省(自治区、市)间差异明显;2)宅基地总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集镇增速村庄,西部增速东部中部东北,省(自治区、市)差异显著,未来在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规划因素多重影响下,预计将保持下降态势;3)超占和闲置是现有农村宅基地利用的明显特征,农民认知不清晰、规划与管理不到位、农村人口流动加剧等是其主因。未来可通过构建完善的宅基地统计与监测体系等,加强对农村宅基地资源监控与管理,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作为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和满足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潜力分析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依据。从整理潜力的可实现角度,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归为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介绍了不同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原理,总结了不同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提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发展的建议,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更系统更合理,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