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濒危植物裸果木的有性繁殖,通过分析其结实率、种子大小、千粒质量及种子萌发对光照、温度、PEG胁迫的响应,探讨其种子萌发阶段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裸果木的结实率为6.37%,种子长(2.03±0.01)mm,宽(1.37±0.01)mm,千粒质量为1.68 g;种子萌发阶段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不高,适宜温度下种子萌发迅速,平均萌发时间不到2 d;水分是限制裸果木种子萌发的一个主要因素,渗透压-0.6 MPa是裸果木种子萌发的拐点,低于这个渗透势种子的萌发力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未萌发种子进入休眠状态,解除胁迫后迅速萌发。因此,裸果木种子在结实率低、种子小的条件下,形成了迅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分以实现有性繁殖的繁殖机制。  相似文献   

2.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种子具有休眠习性。以当年采收的浙江红山茶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种子的形态结构、千粒质量、含水量、吸水特性、生活力等,分析不同浸种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吸水特性采用完整种子、去除种壳种子和用小刀划破种壳种子等3种类型进行测定;生活力采用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萌发特性采用始温25~65℃的6种不同温水浸种24 h。结果表明:去除种壳种子的吸水性能优于完整种子和用小刀划破种壳的种子。种子千粒质量为1 177 g,平均含水量为41.30%,种子生活力为85.00%。种子形态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浙江红山茶种皮茶褐色且角质坚硬,种子分外种皮、内种皮和种胚等3部分,种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等4部分组成,子叶肥硕。种子的平均长度为18.57 mm,平均宽度为15.83 mm,平均厚度为11.71 mm。不同温度水处理种子24 h结果表明:浙江红山茶种子在25℃温水中浸种24 h有利于种子萌发,发芽率为73.00%,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野生牛蒡种子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形态特征,研究种子千粒质量、密度、孔隙度、吸胀和萌发特性及耐盐性。结果表明,新疆野生牛蒡种子大小为6.04 mm×2.79 mm,千粒质量为10.4 g,容重为431.80 g·L~(-1),密度和孔隙度分别为65%,35%;吸水过程大体上分为急剧吸水(Ⅰ)—平稳吸水(Ⅱ)—吸水饱和(Ⅲ)3个阶段,种子的萌发率为47.3%;当盐浓度高于60 mmol·L~(-1)时,牛蒡种子对盐比较敏感,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风箱果的自然更新能力差,处于濒危状态.该文重点研究了果实出种量及不同母树间种子的重量分异、品质特征和吸水过程,并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由于有性生殖的限制导致其濒危.结果表明,风箱果结实率很低,含1~2粒种子的果实比例最大,占全部果实的64·47%,平均每个果实中有2·98粒种子.不同母树种子重量分异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为1·38g,平均含水量为10·33%,生活力达到87·78%;种子吸水过程有3个明显的阶段:0~6h是急剧吸水的阶段,6~10h吸水基本停滞,10~24h种子重量不再增加;种子的萌发实验表明:不同植株间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平均发芽率为21·44%,但播种出苗率仅为5·56%.结实率、出种量和播种出苗率低,是风箱果自然更新不良、种群难以延续和扩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裸果木种子为实验材料,模拟分布区裸果木的生长环境,设置了播种深度分别达到0cm、0.5cm、1cm、1.5cm和2cm五个不同处理,研究了不同播种深度条件对裸果木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出苗进程、胚根、胚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播种深度显著影响裸果木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出苗进程、胚根、胚轴。播种深度为0cm和0.5cm时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6.67%和82.11%,出苗率分别为96.67%和76.78%,胚轴分别为3.41cm和3.97cm,胚根分别为5.32cm和5.40cm。结论:0.5cm是裸果木种子萌发生长的最适播种深度,超过0.5cm时,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裸果木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降低,胚轴和胚根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6.
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种子具有休眠性。对江西吉水种源的白花树种子形态结构特征、千粒质量、吸水性能、生活力及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对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找到解除休眠的方法。吸水性能设置酸蚀、去种壳和完整等3种前处理,生活力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萌发特性设置250~1 500 mg·L-1共8个不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种子由外种皮、内种皮、胚乳、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2011年和2012年的种子平均长度和宽度为8.77,6.81 mm和7.91,5.20 mm,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136.70 g和95.68 g。对3种不同处理的种子吸水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去壳种子吸水性能优于酸蚀和完整的种子。种子生活力的TTC染色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产的种子生活力为97.78%,储藏1 a后的种子生活力仍高达94.44%。不同质量浓度GA3对种子处理结果表明,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 500 mg·L-1。图3表2参10  相似文献   

7.
樟树和阴香是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现实生产中以播种繁殖为主.为进一步提高樟树和阴香种子的利用效率,对其基本特性和贮藏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樟树种子千粒质量为(143.96±2.22)g,阴香种子千粒质量为(177.49±3.18)g,均属于小粒种子;(2)樟树和阴香种子浸种后快速吸水并进行离子交换,结合吸水增量曲线和电解质渗透增量曲线,樟树、阴香的最佳浸种时间为24~48 h;(3)樟树和阴香种子脂肪含量分别达(40.70±1.38)%和(52.42±0.60)%,这类脂类种子在贮藏过程中须低温低氧遮光,防止油脂酸败影响种子活力;(4)不同贮藏方式对樟树和阴香种子活力维持时间的影响有差异,从长至短依次为低温干藏、常温湿藏、常温干藏.因此,遮光、密封、4℃低温、7%~10%含水量的贮藏条件有利于樟树和阴香种子的贮藏.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云南双柏县的膏桐种子为试材,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种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种子含水量、自然虫蛀率、不同处理和不同贮藏温度下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结果显示,双柏县膏桐种子千粒质量为556.25 g,出仁率为75.09%,种仁千粒质量为382.53 g,种仁含油率为55.90%,种子含水量为5.98%,自然虫蛀率为24.91%,不同处理和贮藏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21个切花及盆花菊的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进行观察,并对种子形态及其与母本株高、花径、花瓣数等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个菊花品种种子平面多呈卵形,立体形状近似梨形或圆柱形,种子极为细小,长度最大为2.35mm(‘Q11-24-8’),宽度最大为0.33 mm(‘Grand Pink’),厚度最大为1.12 mm(‘Grand Splendid’)。百粒质量品种间差异显著,‘Grand Pink’的种子百粒质量最重,为0.08 g,‘金陵红霞’最轻,仅0.03 g。各品种种子萌发迅速,主要集中在2~6d内完成全部萌发。品种间的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时滞、萌发持续时间等差异不显著,种子大小对萌发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与母本的性状在一定程度上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温度、低温层积以及赤霉素处理对青岛百合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岛百合种子黄褐色,扁平,鲜种子千粒质量为5.513 g。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发芽率在70%以上,初始萌发时长为10~13 d。低温储藏和赤霉素浸泡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萌发时长均有影响:在-10℃冷藏环境中储藏30 d的种子发芽率为97.5%,在500 mg/L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 h的种子发芽率为95%,二者初始萌发时长为8~9 d。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典型喀斯特地区中梁山海石公园内21种适生植物成熟种子的形态、大小及吸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种子形态多趋近圆(球)形,部分种子有附属结构. 2)种子的长度为1.278~14.946 mm,宽度为0.771~7.012 mm,长宽比为1.092~13.422;种子千粒质量分布为0~400 g,且集中分布在0~50 g区间内. 3)种子吸水总体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不同植物种子吸水率差别较大.可见,该地区适生植物种子多呈圆形或有附属结构以利于扩散,总体上采取小种子"r繁殖策略"及快速吸水等来适应干旱缺水、异质多样的喀斯特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药材滇黄精的种子成熟期、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结构、种子萌发条件等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滇黄精果实在花后180 d达到生理成熟,鲜种子千粒质量为85.093 g,干种子千粒质量为46.04 g;种子成熟时胚分化较完全,胚与胚乳的质量比为1∶129.73;随着种子含水率下降,滇黄精种子的萌发率降低;低温贮藏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大,恒温贮藏会降低短期内(20 d)种子的萌发率,可见滇黄精种子属于低度顽拗性种子;种子在用含水率45%的湿沙保湿贮藏4个月后在气温高于20℃的条件下播种,种子萌发率保持在9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产地樟树种子的表型性状,系统揭示樟树种子的形态特征、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江西、四川等7个省41个县(市)164棵樟树的种子为实验材料,测定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种皮厚度、长宽比、长高比、宽高比、体积、千粒质量和比重等10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樟树种子的表型性状在不同产地和母树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省内种子的大小及其变异程度不相同;造成种子形态差异的主要性状为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体积和千粒质量;不同生境因子对种子性状的影响程度不同,经度对种子性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海拔高度,纬度和土层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的种子性状对生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程度也不相同,种子比重对生境因子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其次是种子的千粒质量、宽度、种皮厚度、长高比和宽高比,种子的长度、高度、体积和长宽比对生境变化的反应不敏感。樟树种子性状是樟树不同产地的重要表型特征,西部地区的种子偏小,中北部地区的种子偏大,南部地区的种子大小居中;种子的长度、宽度、高度、体积和千粒质量是造成樟树种子差异的主要性状;随着海拔的升高,种子比重越来越小;自西向东,种子比重及千粒质量增加;土层越厚,种子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东京黄檀Dalbergia tonkinensis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间的产地差异,以期初步选出优良种质,为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方法】以东京黄檀为研究对象,对引自越南的10个产地47个家系的种子开展形态测定和播种发芽试验。【结果】东京黄檀种子长、宽、厚的变异幅度分别为10.22~15.43、5.76~8.56、1.59~2.56mm;千粒质量变幅为64.90~153.73 g;发芽率最高的是Gia Lai产地,达72.6%,其次是Bǎc Ninh产地,为69.4%,最低的是Huê产地,为30.0%。产地间种长、种宽、千粒质量、发芽势、发芽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厚宽比、发芽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以种厚和长宽比在产地间的差异为最小;产地内不同家系种长、种宽、种厚等性状的差异显著。产地间种子千粒质量变异远远高于产地内家系间的变异,前者种子千粒质量变异幅度为72.410~139.671 g,后者种子千粒质量变异幅度为76.77~118.11 g。发芽率与千粒质量及种子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种长和种宽与海拔和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京黄檀不同产地可划分为3个主产区。【结论】种子大小及比例是影响种子发芽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东京黄檀种子产地可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15.
凤仙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凤仙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为探寻野生凤仙花引种驯化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将凤仙花种子分别萌发0 h、12 h、24 h、36 h、48 h,测定不同萌发阶段种子的吸水量、膜透性、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含量,以及淀粉酶、SOD酶、CAT酶活性.随着凤仙花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其吸水量逐渐增加,膜透性降低,膜系统逐渐被修复,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淀粉和粗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SOD、CAT酶活性在萌发前36 h缓慢下降,到48 h时略有上升.因此,在栽培凤仙花时可以先浸种24 h,这样有利于种子更好地吸收水分,体内的储藏物质就能快速被动员,促进种子顺利萌发.  相似文献   

16.
以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的2个小型西瓜材料为亲本,研究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千粒质量及单瓜种子数4个性状的遗传规律。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单瓜种子数和种子千粒质量都是呈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千粒质量、种子宽度和种子千粒质量3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宽度和单瓜种子数、种子千粒质量和单瓜种子数2对性状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度和单瓜种子数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说明种子宽度对单瓜种子数有直接影响,但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提高盐碱地种植蓖麻出苗率和成苗率。[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盐分和外源钙浓度的培养液,研究了盐分胁迫下蓖麻种子的吸水过程和外源钙的调节效应。[结果]对照蓖麻种子吸水率达到20.7%时吸水趋于稳定,需耗时36 h,吸水24 h后即萌发。在50 mmol/L盐分条件下,未经外源钙处理的蓖麻种子吸水趋于稳定时的吸水率比对照显著增加,各处理都在36 h吸水速率趋于稳定;培养液中加入Ca(NO3)2没有增加吸水趋于稳定时的最大吸水率,但可以缓解盐分胁迫对种子萌发速度造成的抑制作用,提早种子的萌发。在100 mmol/L盐分条件下,未经外源钙处理的蓖麻种子吸水趋于稳定时的吸水率降低;除100 mmol/L NaCl、15 mmol/L Ca(NO3)2处理在培养60 h时吸水速率趋于稳定外,其余各处理都在36 h吸水速率趋于稳定;加入外源钙离子后,蓖麻种子吸水趋于稳定时的最大吸水率没有增加,随着外源钙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时间推迟。钙离子在盐分条件下使得蓖麻种子在吸水较少的情况下提前萌发。[结论]外源钙对蓖麻种子的吸水和萌发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因盐分浓度而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种子黏液对一串红种子基本性状和萌发的影响,为一串红种苗生产提供支持。【方法】以一串红‘奥运圣火’有黏液和无黏液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黏液对种子基本物理性状、吸水和失水特性、粘土能力、萌发特性和植株主要观赏性状的影响。【结果】吸水后,一串红有黏液种子的平均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均显著增大,而无黏液种子仅平均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大。黏液可以增强一串红种子的粘土能力,粘土后有黏液干种子的平均质量是无黏液干种子的9.3倍。与无黏液种子相比,黏液可以促进一串红种子吸收大量水分,减缓种子水分散失。黏液种子在吸水100min时可以达到饱和状态,吸收的水分是自身质量的6.81倍,在室温条件下经过36h脱水才能达到质量恒定;无黏液种子在吸水60min时可达到饱和状态,吸收的水分是自身质量的0.59倍,经3h脱水即可达到质量恒定。一串红有黏液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苗长均显著高于无黏液种子,发芽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无黏液种子。种子黏液对一串红主要观赏性状无显著影响。【结论】黏液对一串红种子萌发特性有明显影响,有利于一串红种子的萌发和成苗。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雷山杜鹃种子的萌发特性,对采自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雷山杜鹃的种子形态、千粒质量、吸水率及种皮抑制物质进行观察与测定,统计了种子在不同贮藏时间、不同浸种方法及不同培养温度处理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与LSD检验。结果表明,雷山杜鹃种子呈长椭圆形,种皮呈红褐色,表面有细条纹,两端有翅,长(2.50±0.19)mm、宽(1.02±0.08)mm、厚(0.30±0.03)mm,千粒质量为(0.284±0.010)g;种皮透水性较好,刺破种皮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完整种皮种子表现不明显;在常温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下降;用400 mg/L GA3浸种24 h,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19、21.67百分点;在15~25℃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冬瓜种子休眠的原因,确定种子休眠特性,为探明冬瓜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冬瓜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观察及形态指标和质量测定,分析数量性状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采用恒温烘干法和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法检测种子含水量和生活力;采用去皮法和吸水法处理种子,计算其发芽率和吸水率;以蒸馏水为对照(CK),分析0.02,0.04,0.06,0.08,0.10 g/mL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0.02,0.04,0.06,0.08,0.10 g/mL种皮、种胚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探讨冬瓜种子的休眠机理。【结果】冬瓜种子的种皮坚硬且厚,种子长、宽、厚平均值分别为1.155,0.694和0.226 cm,千粒质量平均值为52.820 g,含水量为75.800%。种子长、宽、厚在4~5级分布频率均较高,种子胚根长在9级分布频率最高,种皮质量和种胚质量均在6级分布频率最高,种子千粒质量和含水量主要分布在4~6级。种子厚与种子长、宽,胚根长与种子长,种皮质量与种子长、种子厚、胚根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等条件下培养5 d后,完整冬瓜种子无萌发,而去皮冬瓜种子发芽率达到54.67%。冬瓜种子的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处理21 h后,冬瓜完整种子和破壳种子的吸水率仅相差5.80%。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根长的抑制效应大于苗高;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大,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抑制效应总体增强;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水浸提液,种胚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种皮浸提液。冬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总体能抑制白菜幼苗的SOD、CAT、POD活性。【结论】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和种皮机械束缚可能是冬瓜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而种子各部位浸提物可能通过抑制保护酶活性而影响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