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龙葵红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龙葵红色素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pH值对该色素的影响非常明显,宜在酸性食品(pH<3)中应用.几种金属离子Na+,Ca(2+),Al(3+)对该色素的色泽有增强作用;而Fe(3+)、Sn(2+)则有严重的不良影响.食品中常含的物质蔗糖、淀粉对该色素无不良的影响,该色素很易被氧化剂H2O2氧化,还原剂Na2SO3·7H2O还原.在光照情况下该色素能够被降解.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该色素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麦耐Al^3+性与诱导培养液pH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4个大麦品种幼苗在含0,1,0,3.0mg/L Al^3+营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根的生长情况及不同生长时期幼苗改变营养液pH的能力,分析各品种的耐Al^3+性与诱导培养液pH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浓度的Al^3+敏感性不完全一致,不同和地期诱导营养液pH改变的能力也不相同,使营养液pH变化呈阶段性升降波动,但品种的pH的变化能力与耐Al^3+性之间并不一定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茄子皮红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茄子皮红色素的理化性质作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茄子皮红色素属水溶性色素,且在酸性条件下很稳定,宜在酸性食品(pH〈5)中应用故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天然食品色素。  相似文献   

4.
甜菜果胶粘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了甜菜果胶和丹麦标准化果胶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条件下的粘度,并探索了三价阳离子、二价阳离子及柠檬酸和二价阳离子对甜菜果胶粘度的影响。在pH3.0条件下,果胶浓度小于0.5%时,甜菜果胶与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基本相同;果胶浓度大于0.5%时,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高于甜菜果胶的粘度值。在果胶浓度为0.5%条件下,pH2.5~3.0时,甜菜果胶和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相同;在pH3.5~4.5时,甜菜果胶的粘度值明显高于丹麦标准化果胶的粘度值。三价阳离子中适量的Al ̄(+3)和二价阳离子中适量的Zn ̄(+2)等可提高甜菜果胶的粘度值。但过量的阳离子可使甜菜果胶的粘度值降低。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5种阔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不同pH值水平(pH2.0,3.5,5.0,6.0和ck)的模拟酸雨对5种阔叶树种的一年生幼苗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喷洒试验,结果发现,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地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幼苗的生长,而pH3.5的模拟酸雨则对幼苗的生长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模拟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程度随树种和处理水平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PAGE法鉴定西瓜杂交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利用种子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多种电泳技术对供试西瓜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干种子蛋白质PAGE法在分离胶T=14%,C=0.35%,pH5.8;浓缩胶T=4.0%,C=0.33%,pH等于5条件下可将供试西瓜杂交种与其亲本种子明显区分开,因此,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该组合种子真实性鉴定的手段,作为纯度鉴定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鲢肌肉在保藏中的生化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淡水鱼鲢为对象,研究其在5℃、10℃、和20℃保藏时鱼肉的pH值、ATPase活性、糖原、乳酸含量变化,肌原纤维蛋白的变性和降解情况及鱼体的感官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鲢肌肉糖原含量低(8.2μmol/g),并在3~6h内迅速降解。(2)鲢肌肉乳酸含量也低,在低温保藏下乳酸易于积累。(3)新鲜鱼肉的pH值为6.97左右,接近中性;保藏过程中pH值下降的幅度小,最低可下降到6.6左右。(4)5℃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在温室条件下模拟酸雨(pH2.5、3.0、4.0、5.6)对大白菜、番茄、黄瓜、四季豆和洋花萝卜幼苗植株生长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2.5和3.0的模拟酸雨明显伤害蔬菜叶片,造成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根伤流量的减少。探讨了酸雨影响蔬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一般规律和酸度阈值。  相似文献   

9.
以土壤水分,肥力、质地及酸碱度等土壤环境条件下SCN发生数量,分析这些因子对SCN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抑制孢囊的生长,干旱条件下孢囊繁殖力强;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N,P,K含量高),SCN繁殖力低.通透性好的土壤中SCN的繁殖力也高,沙土较壤土中孢囊量多;土壤中性(PH6.5)时孢囊繁殖量最多,在偏酸性土壤中孢囊繁殖量大于偏碱性,但过酸或过碱(<pH5.3>pH8.0)都不利于SCN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锰meso-四(3-氯-4-羟基-5-甲氧基苯基)卟啉(3Cl-4H-5TMOP)P一十二烷基硫酸钠 事物的形成条件。在SDS存在下,于pH7.20-8.80的缓冲介质中,Mn与T(3Cl-4H-5MOP)P形成1:1配合物。  相似文献   

11.
余珊  郭立强  司珂珂  李容  黄锁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3-2324,2349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桂西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及稳定性。[方法]以生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生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太阳光照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140 W,提取时间40 min。生姜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耐热性较好,耐光性较差,耐氧化还原性较强;苯甲酸钠和柠檬酸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金属离子中,Ni2+、Fe3+、Cu2+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以Fe3+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天然绿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对纤维色素提取液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光照、pH值调节、金属离子和氧化及还原剂对色素进行处理.[结果]自然光照射致色素提取液颜色随时间变化变浅.常温下色素易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极性大的溶剂.色素在pH5~9颜色稳定,Al3+、Fe3+、Cu2+、Fe2+、Ca2+离子导致色素颜色变化.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处理前后色素溶液光谱扫描曲线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光照、pH值、部分金属离子、还原剂及氧化剂影响色素稳定性,且为脂溶性色素.  相似文献   

13.
对黑豆色素在pH值、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豆色素在酸性条件、避光条件下稳定性好;色素耐热能力较强;K+、Mg2+对色素影响效果不明显,Fe3+、Cu2+、Zn2+对黑豆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色素的抗氧化、抗还原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蒋益花  蒋新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69-2371
研究了生姜叶鞘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用料液比11∶00、pH值为1的95%乙醇作提取剂,在70℃恒温浸提30min,提取效率较好。生姜叶鞘红色素属花青素类色素,水溶性好,对热(80℃以内)的耐受性强,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pH值对色素影响明显。金属离子Na+、Ca2+、Zn2+对色素色泽无影响,而A13+、Cu2+、Fe3+、Pb2+有不良影响。色素的抗氧化能力较差而耐还原性能较好。蔗糖、葡葡糖和盐等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淑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31-32,53
笕菜红为红褐色或暗红褐色均匀粉末或颗粒,被大量用作食品和饲料的着色剂。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包括pH值、光照、温度、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笕菜红色素在酸性条件(pH〈7.0下、弱碱(pH〈9)较稳定,在强碱性条件下(pH〉14.O)不稳定。对光照、温度的变化较稳定,而金属离子中的Cu2+、Fe2+对色素的影响较明显,其中Cu2+具有减色效应,Fe2+具有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王忠民  石秀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51-2053,2056
以干制的野玫瑰花为原料,5%的柠檬酸溶液为溶剂浸提得玫瑰色素,研究了该色素的溶解性、光谱特性、颜色反应、色价及不同pH条件的色调等。结果表明:野玫瑰所含色素属花青苷类色素。玫瑰色素(pH 1~3)易溶于酸性含水的极性溶剂中,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玫瑰色素水溶液紫红透明,其对热稳定性较高;食品添加剂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无不良影响;Fe2+、Fe3+可引起玫瑰色素溶液变色。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药桑红色素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药桑红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室外阳光直射下,3 d保存率仍在90%以上,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稳定,3 d衰减50%;对高温不稳定,在100℃时,放置8 h保存率即降低了40%,但在低温条件下较为稳定。色素对氧化剂不稳定,而在一定的还原剂条件下保存率仅略有降低;苯甲酸钠防腐剂对色素有护色作用;Fe3+、Fe2+和Ca2+可破坏色素水溶液稳定性,而其它金属离子对稳定性影响不明显。pH值增大至碱性范围会使色素稳定性降低,而在酸性条件下保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董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99-1200
[目的]研究低档绿茶中茶色素的提取并确定其最优提取工艺。[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茶色素,以茶色素产率为指标,对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溶液pH值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优化工艺条件。通过溶解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分析该茶色素对光、热的稳定性。[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将浸提的茶汁调pH值至6.5~7.0,用95%乙醇提取10 min,得茶色素产率为6.89%。茶色素为水溶性、醇溶性物质,但在1%醋酸溶液中的溶解度较纯水小,在0.5%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纯水大。该茶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作棕黄色色素,中性条件下可作黄棕色色素,碱性条件下可作棕红色色素,并且其颜色稳定。茶色素水溶液对光比较稳定且有很强的耐热性。[结论]茶色素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9.
将青霉PT95菌株发育成熟的菌核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存,结果发现:黑暗、低温、氮气、pH 6~8条件下有利于菌核内类胡萝卜素保持稳定。6种金属离子中,Fe3+、Fe2+、Al3+对类胡萝卜素稳定性影响最大,Mn2+的影响最小。氧化剂H2O2对PT95菌核中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而还原剂Na2SO3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