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采前施用钾肥对菠萝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以菠萝品种巴厘(Ananas comosus cv.Comtede Paris)为试材,采用滴灌形式,研究施钾(硫酸钾和氯化钾)对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硫酸钾能提高果实采收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维生素C的含量;延缓果实贮藏中后期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增施氯化钾则显著减少了采收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且不影响贮藏期间果实维生素C含量.因此,施900 kg/hm2硫酸钾处理果实贮藏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2.
海南荔枝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种质圃的荔枝品种(种质)和海南的霸王岭、尖峰岭等地采集的野生荔枝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品种(种质)的果实形状、果实大小、果皮龟裂片、果皮颜色、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28份金柑果实样品品质构成的10个指标因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反映了果实品质94.02%的信息,根据6个主成分对10个品质因子的特征向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6个指标类别,在此基础上依主成分特征向量(权重系数)大小选择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种子数、着色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共6个指标为金柑果实品质的评价因素。  相似文献   

4.
2005~2011年,对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及鉴定评价(主要包括果实形状、果实重量、果皮颜色、果肉颜色、胚性、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等)。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0份杧果种质资源中,无论是从果实的大小、颜色、胚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在杧果果实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种子长度间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和种子重量间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除与果宽和果厚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未呈现显著相关。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存在着丰富的优异性状,这些优异性状为杧果的品种选育及品种改良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12个泰国菠萝品种的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泰国引种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12个菠萝品种进行了果实品质分析比较,以品种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目标,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分别得出各品种品质的合成"合理-满意度",筛选出适合广东湛江及其周边地区栽培的鲜食品种为Phetchaburi#2和Puket,加工品种为Nanglae和Chantaburi。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价黄皮种质果实品质奠定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3份黄皮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VC含量、总酸、可溶性糖、糖酸比11项品质指标,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黄皮品质评价指标,并对23份黄皮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单果重、VC、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酸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其中黄皮果实的糖酸比变异系数最大,高达108.57%,不同黄皮种质间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大,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和多样性;而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仅6.98%,黄皮外观形状、大小遗传比较稳定、改良空间较小;23份黄皮种质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41%;通过计算得到第1~4主成分因子得分和品质指标的综合得分,其中第1、2主成分在黄皮品质综合评价中起到关键作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为A3,得分最低的为G1;对黄皮种质资源的品质影响较大且相对独立的有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糖、总酸和糖酸比这6个指标;将6个具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5处,可得到4大类群,第I大类群有A3和Y-2,果实大、可食率较高、糖酸比高,风味偏甜,品质优良,第II大类群有X1、Y-1、G2和B1,果实较大,形状多样,可食率高,可溶性糖和糖酸比较低,品质较差,第III大类群包括300-1、J2、300-2、9-3、H1、A1、Z1、A2、N-3这9份黄皮种质,其果实大小偏低,可食率较高,酸甜适中,第IV类群包括A5、N-1、H2、A6、T1、G1、J1、J3这8份种质,其果小,可食率低,可溶性糖较低,总酸较高,糖酸比极低,口感较差。  相似文献   

7.
针对收集保存的30份火龙果种质资源,对其部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早熟种质6份,占20.0%;14份座果率达90%以上,占46.7%;7份平均单果重350 g以上,占23.3%;17份可食率达70%以上,占56.7%;9份成熟果实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8%以上,占30.0%,最高含量可达20.3%;全果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15%的有14份,所占比例达到46.7%。综合以上特征,初步筛选优级种质(品种)3份。  相似文献   

8.
芦笋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不同芦笋种质营养品质,筛选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种质资源,对46份国内外不同芦笋种质资源的Fe、Mn、Cu、Zn、Se、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芦丁10个营养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通过计算不同芦笋种质单一营养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对其进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芦笋种质嫩茎的营养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各营养品质指标变异程度不同。46份芦笋种质中,综合营养品质居上的是Pacific Purple、Backlim、JK106、Gijnlim。Pacific Purple营养品质最佳,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445。  相似文献   

9.
部分杧果品种果实若干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7个杧果品种果实的7项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杧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9.00%~19.88%、11.30%~20.88%、0.02%~0.89%,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6.47~878.86、19.25~882.78,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38~48.60μg/g FW,贮藏期为6~17 d,相对应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13.51%、14.44%、0.26%、127.36、127.05、23.01μg/g FW、10.17 d,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57个杧果品种的综合品质以留香杧最佳.完熟时绿色果皮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红色果皮品种,且糖酸比值和同酸比值显著高于红色与黄色果皮品种.多胚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胚品种.相关分析表明,芒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糖酸比、固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套袋对Irwin芒果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果袋对Irwin芒果实外观、自然常温贮藏性能、果皮色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盛大果袋套果后,果实外观品质最佳,在自然常温贮藏后,果实的转黄指数较高,烂果率最低,失重率也较低,提高了果实的耐贮性。盛大果袋果的叶绿素a和b含量均最低,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较高,使果皮在青熟时呈现暗红色,完熟时呈现鲜红色。当果实达到完熟时品质最佳,盛大果袋果的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可食率显著高于不套袋果。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分析不同月份采收的菠萝果实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月份成熟的菠萝果实Vc含量有差异,1~12月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1~4月较高,5~9月较低;可滴定酸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11~3月较高,4~9月较低;不同月份成熟菠萝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1、5、6、7、12月较高,其他月份较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与Vc、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5~7月较高,其次为9、11,2、3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各月份果实糖酸比情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红毛丹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和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海南省保亭县南茂农场采集的13个代表性品系的果实为试材,分别测定了果肉、果皮和种子中矿质元素含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3份红毛丹当地主栽品系果肉、果皮和种子中的K、Mg、P含量均较高,其次为Ca和Fe;各矿质元素间,Mg与Mn呈显著相关,与P呈极显著相关,Ca与Mn呈极显著相关,Cu与Fe呈显著相关;果肉中8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呈负相关,与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8种矿质元素与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之间不  相似文献   

13.
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2个品种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番石榴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以福建省漳州市栽培的‘彩虹’和‘红宝石’2个品种的番石榴果实为试验材料。花谢后第1天,作为果实发育的起点,每7 d采样一次,直到果实成熟。测定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和维生素C等指标。结果表明:‘彩虹’和‘红宝石’番石榴果实质量增长变化曲线十分相似,均表现为“快-慢-快”的双S型动态变化曲线,其质量增长过程可分为3个生长期:第1次膨大期、生长缓慢期和第2次膨大期;2个品种果实生长过程纵、横径的变化也分为3个生长时期,即2个生长高峰期和1个生长缓慢期,均表现为“快-慢-快”的双S型动态变化曲线,果实形状均由长椭圆形变为椭圆型;果实第2次膨大期(‘彩虹’为花后78~113 d,‘红宝石’为花后71~99 d)),2个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红宝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显著高于‘彩虹’。  相似文献   

14.
德甜羊奶果是德宏州经作站经过10 年采用实生选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是国内首选的羊奶果栽培品种,已于2010年3月由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组织专家鉴定,并注册为新品种。本试验采用自立式与搭架式栽培模式观察其生长、挂果、产量和考种情况,并对2种栽培模式的单果重和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搭架式栽培每公顷产量比自立式栽培的高6 944.85 kg,可食率高0.88%。说明搭架式栽培明显优于自立式栽培。  相似文献   

15.
比较蜜蜂授粉和氯吡脲处理2种促进厚皮甜瓜座果方式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蜜蜂授粉与氯吡脲处理相比,在单果重、纵径、横径果肉厚度、种腔直径及果皮颜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与氯吡脲处理相比,蜜蜂授粉的果实果肉蔗糖含量显著增加,边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千粒重与固酸比均极显著提高,果肉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降低,果肉中的香味物质含量增加。此结果说明,蜜蜂授粉的厚皮甜瓜食用品质明显优于氯吡脲处理。  相似文献   

16.
番石榴属于桃金娘科(Myrtaceae)番石榴属(Psidium),其果实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是近年来福建省重点发展的亚热带名优水果之一。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矿质养分,但果实生长发育中中微量矿质养分变化规律,特别是中微量矿质养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贡献度尚未明确。为了研究番石榴果实的中微量矿质养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品质的影响,以‘彩虹’和‘红宝石’番石榴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期Ca、Mg、Fe、Mn、Cu、Zn 6种中微量元素含量和Vc、TA、总糖、TSS等果实品质指标,并采用相关性分析(SPSS)和方差分解分析(VPA)分析了中微量矿质元素和果实品质的相关性。2种番石榴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6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现上升趋势,可分为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其中,‘红宝石’番石榴的分界点为谢花后64~71 d,‘彩虹’番石榴为谢花后78~85 d。SPSS分析表明,中微量养分含量影响‘彩虹’番石榴和‘红宝石’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形成。除‘红宝石’番石榴的Ca含量、Fe含量与TSS在0.05水平上正相关,其余中微量矿质元素含量与Vc、TA、总糖、TSS均在0.01水平上正相关。进一步的VPA结果显示,Mn是2种番石榴果实品质的共性元素,Ca、Fe、Mn含量解释了‘彩虹’番石榴品质变化的73%,Mg、Cu、Mn含量解释了‘红宝石’番石榴品质变化的98%。因此,2种番石榴果实风味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Ca、Fe、Mg、Cu含量。生产上,需要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番石榴品种,注重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提高番石榴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本研究为不同番石榴品种施肥的优化及高优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柚子不同品种及果实不同部位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瑞丽地区种植的水晶蜜柚、琯溪蜜柚、西柚、红玉香柚 4 个品种的柚子为试材,研究了 4 个品种柚子果实 品质在品种间及果蒂部、赤道部、果脐部、全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西柚单果重最小, 为椭圆形,与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 3 个品种单果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为长圆形。琯溪蜜柚皮重占单果百分率最低,可食率最高;水晶蜜柚皮重占果重百分率最高;而红玉香柚可食率最低, 且果实的种子数最多,每个果实种子数平均有 108 粒。每一个品种果实不同部位间的皮重占单果百分率均差异显著 (p≤0.05),全果的皮重占果重百分率及可食率均与果脐部接近。琯溪蜜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最高,西柚最 低;水晶蜜柚可滴定酸(TA)最低,西柚最高;水晶蜜柚的固酸比(TSS/TA)最高,西柚最低;水晶蜜柚的维生素 C 含量最低,其他 3 个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水晶蜜柚和琯溪蜜柚全果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均与果 脐部接近,而西柚和红玉香柚各个部位 TSS、TA、TSS/TA 和维生素 C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感官品质方面,综 合 9 个指标检测结果,水晶蜜柚的风味分数和综合满意度最高。综上所述,水晶蜜柚果实酸甜度适中、果实肉嫩、风 味较好,是瑞丽当地最受欢迎的品种,但单果不同部位间品质差异较大,需要不断改良提高单果品质的均一度;西柚 较酸,但单果间品质差异较小,且汁多、化渣性最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6个香蕉品种果实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西香蕉品种资源,以‘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巴西蕉’和‘南天黄’6个香蕉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后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6个香蕉品种的色差a*值、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总淀粉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色差L*值、可滴定酸和α-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色差b*C*值呈波动上升;‘巴西蕉’‘南天黄’和‘中蕉6号’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上升至平缓,而‘中蕉3号’和‘中蕉4号’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及‘巴西蕉’的可溶性蛋白质先上升至黄熟期后下降,‘桂蕉6号’‘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和‘南天黄’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在黄熟期时,‘中蕉4号’的果皮厚和果指弯曲度最大,‘桂蕉6号’的可食率、果指长度、色差a*值和还原糖含量最大,‘巴西蕉’的果指重、果皮重、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6个香蕉品种果实成熟期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桂蕉6号’品质最优,依次是‘巴西蕉’‘南天黄’‘中蕉3号’‘中蕉6号’和‘中蕉4号’。  相似文献   

19.
德甜羊奶果是云南省德宏州特有的珍稀水果。该品种于2010年3月30日由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鉴定,5月15日登记注册,证书号:云林园植新登第20100006号。该水果营养丰富,鲜果富含维生素C,糖酸比为32.73∶1,是原生种的6.88倍,天然氨基酸含量1.20%,是原生种的1.58倍,且含有镁、钙、铁、硼等9种微量元素。该品种易栽易管病虫害少,丰产早熟经济效益好。种植第二年开始挂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每公顷产鲜果29 040 kg,按批发价10元/kg,六成商品率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