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苜蓿花药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基因型的苜蓿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愈伤组织生长率、培养温度、培养基碳源等因素对苜蓿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生长率、胚状体诱导率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两者的相关系数r=-0.326 1(P<0.01),两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低温处理可促进花药愈伤组织的分化,4℃低温...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时期、不同花药低温预处理时间及热激处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苜蓿花药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9月份较7月、8月份选取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花药低温预处理24~48h较72h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好,低温预处理与热激处理相结合比单用低温预处理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B5培养基好,2,4-D浓度0.5~2.0mg/L、NAA浓度0.1~1.0mg/L、6-BA浓度0.5~1.0mg/L、KT浓度1.0~3.0mg/L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最佳的浓度组合为NB 2,4-D 0.5mg/L NAA 0.2mg/L 6-BA 0.5mg/L KT 3mg/L;暗培养结合光照培养较直接光照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但绿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花药愈伤组织和幼苗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不同时期、不同花药低温预处理时间及热激处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苜蓿花药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9月份较7月、8月份选取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花药低温预处理24~48h较72h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好,低温预处理与热激处理相结合比单用低温预处理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B5培养基好,2,4-D浓度0.5~2.0mg/L、NAA浓度0.1~1.0mg/L、6-BA浓度0.5~1.0mg/L、KT浓度1.0~3.0mg/L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最佳的浓度组合为NB+2,4-D 0.5mg/L+NAA 0.2mg/L+ 6-BA 0.5 mg/L+KT 3mg/L;暗培养结合光照培养较直接光照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但绿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苜蓿花药培养及倍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不同低温预处理时间,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组合下进行了苜蓿花药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花药4℃低温预处理24h、48h较72h诱导效果好。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战培养基好。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NB+2,4-D0.5mg/L+NAA0.3mg/L+6-BA0.5mg/L+KT3.0mg/L。通过不同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较,表明低浓度的蔗糖有利于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高浓度的蔗糖有利于单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培养的最佳组合为MS+NAA0.2mg/L+6-BA3.0mg/L。诱导生根最好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最适合蔗糖浓度为10g/L。  相似文献   

5.
以结缕草Zoysia japanica的茎尖、茎基、根尖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低温预处理、不同激素配比对结缕草诱导愈伤的影响,结果表明:10 ℃低温预处理3次(即累积30 d)为最佳低温预处理时间;经过3次处理后,3种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都明显提高,其中茎基最好,愈伤诱导率达94%,较对照提高了38%,芽分化率为74.47%;以此为基础,在配方为MS+2,4 D(2 mg/L)+6 BA(0.1 mg/L)的培养基上,3种外植体均获得最高的愈伤诱导率,其中茎基最好,为94%;外植体材料中最佳为茎基,出愈容易,且出愈率高。  相似文献   

6.
以苜蓿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悬浮细胞系,对悬浮细胞系建立的适宜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对培养液的pH值及细胞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苜蓿品种在NB液体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同一激素水平下,NB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MS液体培养基.培养液pH值出现下降-上升-平稳的趋势.接种第3 d悬浮细胞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脯氨酸和激素对苜蓿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菊兰  张博 《草地学报》2008,16(4):364-369
为提高苜蓿(Medicago sativa L.)花药培养效率,以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中期到单核靠边期的花药为材料,对谷氨酰胺、脯氨酸和激素配比对花药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附加谷氨酰胺或脯氨酸对苜蓿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都是有益的,其中谷氨酰胺700 mg/L或脯氨酸600 mg/L的效果较佳;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 mg/L 2,4-D和0.5mg/L 6-BA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更有利于愈伤组织增殖和后期绿苗分化;分化培养基中附加0.5 mg/L NAA和2 mg/L KT的绿苗分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南方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紫花苜蓿5~7d无菌苗下胚轴、田间栽培株叶片和花药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及其分化培养基的外源激素组合和浓度配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下胚轴、叶片和花药愈伤组织诱导适宜基本培养基分别为BSH、MB和NB;激素的组合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或体细胞胚发生因外植体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下胚轴和花药以2,4-D0.05~0.5mg·L-1 NAA0.1~2.0mg·L-1 KT1.0~3.0mg·L-1 6-BA0.5mg·L-1较好,具潜在芽分化能力的绿色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61.1%和78.0%;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以2,4-D5.0~8.0mg·L-1 KT3.0mg·L-1为宜,诱导率68.6%。同时,补加水解乳蛋白(LH)对胚状体的形成和发育有一定作用。绿色愈伤组织或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MS 6-BA1.0~2.0mg·L-1 KT1.0mg·L-1 NAA0.05~0.1mg·L-1分化培养基上培养,15~30d均能再生出小植株。  相似文献   

9.
DES诱变与离体培养结合筛选柱花草抗寒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在不同温度下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添加有不同浓度L-羟脯氨酸的培养基进行离体筛选,将经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成小苗,采用1℃下光照培养8 d对小苗进行低温筛选,根据寒害程度将小苗分为4个等级。随机选取寒害程度最低的(一级伤害)小苗2株,分别切取其一部分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的诱导,其愈伤组织作为测定抗寒生理指标的材料。结果表明,DES的浓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呈负相关,处理的温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亦呈负相关,0.4%DES(10℃, 2 h)处理的愈伤组织经两步筛选后其存活率最高,为18.6‰,而对照为6.6‰。经过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的小苗在低温筛选后得到14株一级伤害苗,而对照植株中未获得一级伤害苗。抗寒生理指标的测试表明,一级伤害小苗的抗寒能力显著强于对照株。  相似文献   

10.
重要豆科牧草花药及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红豆草、苜蓿、百脉根和鹰嘴紫云英的花药、茎尖和茎段进行试管培养,诱导花药愈伤组织培养基以B_5、N_6、MS分别附加2、4—D_(0.05-2)、KT_(0.5-3)、6—BA_(0.5-1.5),LH300,蔗糖3%、琼脂0.6—0.7%,配成12种培养基。红豆草、苜蓿、百脉根和紫云英的诱导出愈率分别为8.94%,10.88%,23.25%和8.07%。其中红豆草和苜蓿以B_5最好,百脉根和紫云英较适宜N_6。用-2—3℃低温处理,24—30小时红豆草可提高出愈率4.48倍。分化培养基以N_6和B_5附加2.4-D_(0.05-0.5),KT_(1-3)、IAA_(0.5)、NAA_(0.5-2)、蔗糖3%、琼脂0.5%配3种培养基。以N_6和B_5附加2.4—D_(0.05)、KT_3、NAA_2为最好。还可以一次培养成苗。其次是以N_6和B_5附加IAA_(0.5)。pH值为5.8—6,并对形成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过程、培养方法、条件和影响因素及快速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为豆科牧草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杀伤、递呈抗原、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调控局部组织微环境以及抑制肿瘤等多种免疫功能,是机体非特异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多糖具有调节巨噬细胞活性的功能,同时发现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发现具有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和促进其分泌作用的活性多糖,并深入研究巨噬细胞表面的多糖受体和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以揭示多糖调节动物机体免疫机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笔者对栗园草场牛耳大黄蔓延挤占其他牧草生存空间状况进行了调查,目前该草场已处于牛耳大黄蔓延最严重阶段,危害区域集中分布在草场平坦肥沃的地块和道路附近,尤其是水肥充足的区域。该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繁殖特征表明,它可以利用种子向外进行远距离随机扩散,占据一定位置后,再以无性繁殖方式和种子扩展侵占范围,  相似文献   

13.
在规模养殖过程中,断奶诱发仔猪肠道疾病进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益生菌可降低肠道病原菌感染,提高仔猪生产性能和降低腹泻的发生率。该文主要从益生菌对仔猪胃肠道微生物群、机体免疫系统、炎症调控、抗氧化调控、肠道发育和营养消化调控等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旨在为益生菌在仔猪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又称生长分化因子8。MSTN主要在骨骼肌中广泛表达,并可在心肌、脂肪、乳腺等多个组织中表达,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骨骼肌生长发育、诱发肌萎缩等方面。MSTN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于骨骼肌,即通过激活TGF-β、p38MAPK、ERK1/2、JNK等信号途径以及抑制IGF-AKT、Wnt信号途径来抑制肌细胞增殖分化;通过调控AKT途径、泛素-蛋白水解酶系统、自噬溶酶体系统来影响骨骼肌蛋白的合成与分解;MSTN还参与了与骨骼肌生成相关的脂肪代谢及骨形成等生理活动。论文重点阐述MSTN在肌细胞增殖分化、肌蛋白合成与分解、脂肪代谢、骨骼发育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常用农药对家蚕毒性评价体系和方法与农药发展现状之间的不适应因素,以及与蚕桑生产典型中毒事故的关系,指出实行强制性评价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毒性测定方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蒜素对鲤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欣然  牛翠娟 《饲料研究》2001,(10):20-21,27
大蒜素(Allitridi)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具有防癌、降压、健胃、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在我国医疗上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有大蒜油治疗家禽疾病的记录,现已广泛用于医药、兽药、农药和食品添加剂中,近年来已开发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的作用广泛、效果显著、无残留、无抗药性,不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对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生长、改善动物产品肉质及预防疾病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大蒜素对鲤鱼生长的影响,我们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进行了鲤鱼养殖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  相似文献   

17.
通过7种稀土肥料处理对二年龄和三年龄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稀土肥料对紫花苜蓿的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其中大丰收(氨基酸螯合稀土)、植物全营养素(巨源)、常乐益植素对苜蓿产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稀土磷肥增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苜蓿施用污泥效果的研究Ⅰ对苜蓿生长及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兰州市七里河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施用于人工种植的新疆大叶苜蓿草地,探讨了不同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及各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1.0-2.0kg/m^2污泥,苜蓿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第一年增产23%-31%,第二年增产15%-31%。施用污泥苜蓿地上和地下部组织中N,P,Ca,Mg和Mn的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Fe含量显著增加,而K和重金属元素Ni、Pb、As和Hg的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Zn和Cu的积累增多,但地上部组织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植物中的平均含量,施用污泥未对新疆大叶苜蓿造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饲养体系的局限性到组合效应的概念、衡量指标类型、试验研究、发生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反刍动物日粮组合效应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7种稀土肥料处理对二年龄和三年龄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稀土肥料对紫花苜蓿的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其中大丰收(氨基酸螯合稀土)、植物全营养素(巨源)、常乐益植素对苜蓿产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稀土磷肥增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