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闽北山地不同坡位上闽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位对闽楠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显著影响,31年生闽楠人工林的平均去皮胸径为下坡位(19.3cm)大于上坡位(15.3cm)。上坡位树高18.1m,下坡位13.8m,上坡位单株去皮材积0.167m^3,下坡位的单株去皮材积0.196m^3。整个生长过程中,下坡位的材积总生长量均大于上坡位,1~18年为材积生长率较快下降阶段,19~31年为缓慢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影响闽楠生长的关键因子,提高闽楠造林成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闽楠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坡位方面,闽楠在冠幅、枝下高、最大分枝基径、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指标上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树高、胸径、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不同坡位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坡向方面,林龄4.5年的闽楠,在平均胸径指标上,东北坡向为4.78cm,东南坡向为4.77cm,均极显著高于西北坡向的3.55cm;在平均树高指标上,西北坡6.23m,东北坡6.19m,均显著低于东南坡向的6.70m;冠幅生长的情况与胸径较为相似,东北坡向的闽楠在冠幅生长上略高于东南坡向,明显大于西北坡向的1.51m;枝下高则是西北坡向(1.79m)大于东南坡向(1.69m)和东北坡向(1.28m)。在地形方面,在平均树高指标上,山谷极显著高于山脊;其他指标在两种地形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米老排人工林生长与立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西大青山林区79块林龄为20~25 a的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米老排人工林生长与海拔、土壤种类、坡位、坡形、坡向和立地类型等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南亚热带地区,米老排造林地应选择海拔300~500 m的高丘和中低山地带;(2)花岗岩、流纹岩等岩浆岩类母岩母质发育的红壤是米老排人工林生长最合适的土壤种类;(3)米老排造林立地应选择山坡的中下部,凹形坡和平坡的坡地较好.按以上条件选择造林立地,米老排林分优势树高年均生长量可达1.1~1.3 m,胸径年生长量达1.3~1.5 cm,种植后20 a可达到培育大径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福建林业科技》2015,(3):81-84
对福建省福鼎后坪国有林场不同海拔(300、500、800 m)、不同立地条件(Ⅰ类地、Ⅱ类地、Ⅲ类地)的7年生柳杉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总体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立地条件较好的Ⅰ类地和Ⅱ类地的生长表现较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海拔、立地条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进一步显示,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类地与Ⅱ类地间差异不显着,但均与Ⅲ类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柳杉比较适合在高海拔地区、Ⅱ类地以上的立地条件生长。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内蒙古大青山42株华北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从中选取密度相同、立地条件不同的4块标准地分析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生长规律的影响以及密度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的3块标准地分析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生长均有一定影响,树高、胸径生长量,阴坡大于阳坡,相同坡向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较小。不同密度对落叶松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即密度越大的林分其标准木的胸径和材积越小,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越慢,生长量也低。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密度调控,可发挥其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6.
于上、中、下坡开展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幼林施肥试验,通过常规生长调查探明德宏州山地西南桦幼林的施肥效果及其坡位效应。结果显示:坡位、施肥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西南桦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西南桦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增大(P0.05)。各处理的施肥效果因坡位而异;T1处理(对照)的西南桦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T3处理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坡位下降显著增大;所有处理的冠幅生长量在中坡和下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上坡。研究结果可为滇西山地西南桦幼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4年开始,在海拔900~950m高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采伐迹地中引种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栽植后对其生长量在不同山体坡位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桦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1.77%;保存率平均达87.50%,中坡的成活率、保存率为最高,不同坡位对光皮桦的造林成活率影响极显著、保存率影响显著。造林第3年的胸径生长量平均达2.13cm,树高生长量平均达432.53cm,不同坡位胸径、树高生长量是山体下坡最高,不同坡位之间的胸径和高生长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光皮桦可考虑作为杉木人工纯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树种加以推广,但应选择中、下坡位,土层深厚的地段为好。  相似文献   

8.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7年生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半枫荷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中7年生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的半枫荷平均胸径为8.14cm,平均树高为7.19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19m~3,保存率达89.3%,分别比纯林高出1.48cm,1.46m,0.0091m~3,2.2%;混交林的杉木平均胸径为8.84cm,平均树高为6.43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4m~3,保存率达93.7%,分别比纯林高出1.19cm,1.11m,0.0073m~3,1%。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分郁闭度达到0.90。分别高出杉木纯林0.1,高出半枫荷纯林0.2。经分析对比说明,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坡位对林木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量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下坡位生长最快,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梅州市大埔县百侯17年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对不同坡位之间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之间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值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情况最佳,中坡位次之,而上坡位最差,各均值均随坡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下坡位胸径均值为23.78cm,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别20.52cm和18.87cm,分别比下坡位减少13.71%和20.65%;下坡位树高均值为13.78 m,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别为12.88 m和11.89 m,分别比下坡位减少6.53%和13.72%;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达0.2897m3,中坡位与上坡位分别为0.1988m3和0.1315m3,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1.38%和54.61%;下坡位、中坡位和上坡位的胸径变异系数分别为51.37%、55.63%和61.47%;树高分别为6.71%、7.52%和11.12%;单株材积分别为1.98%、2.28%和3.27%,下坡位的个体之间分化较小,随坡位上升个体分化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杂交新品种黑青杨(Populus euramericana"N3016"×Populus ussuriensis)F1代雄性无性系为对象,对其生长、抗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齐齐哈尔地区11年生黑青杨单株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5.05 m、16.19 cm和0.142 m3,分别超过对照品种小黑杨8.6%、14.8%和37.2%。对主要病害杨灰斑病、锈病、烂皮病、溃疡病及主要蛀干害虫青杨天牛、杨干象、潜叶跳象等抗性较强。该品种树干通直饱满,雄株不飞絮,适合作纸浆材等工业用材林、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青杨优良无性系7号杨在退耕还林地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7号杨根苗树高、地径、胸径分别超对照中黑防67.2%、53.4%和81.3%;7号杨扦插苗树高、地径、胸径超过对照A5杨104.4%、104.5%和119.3%;无性系7号杨根苗造林效果好于扦插苗;根苗造林可提高成活率25~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从营造胶合板用材林的角度出发,研究大青杨优树选择的可能性与效果,结果表明:7 a生无性系测定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指标分别有110株、117株和102株,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有效选择率分别为91.7%、97.5%和85.0%;综合生长指标表现最为突出的前12个无性系依次为37号、20号、15号、25号、73号、94号、36号、65号、77号、84号、96号、107号;胸径的有效选择率和遗传力最高。  相似文献   

15.
欧美107杨伐根嫁接法造林树木生长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欧美107杨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欧美107杨嫁接法造林与常规法造林相比,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优势;3、7、11年生欧美107杨,嫁接法造林和常规法造林相比,平均胸径差异为6.2、11.2、8.7 cm,差异在50%以上;平均树高差异为6、10、6.3 m,第3年和第7年差异率在100%以上,材积在第7年和第11年差异率在100%以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在不同坡位上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位对15 a生杉木人工纯林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均有显著影响;人工林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平均胸径生长和平均树高生长均表现为:上坡位与中坡位无显著差异,上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中坡位与下坡位差异极显著(p<0.01);坡位间冠幅生长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小黑杨丰产林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树丰产林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二氨)对小黑杨的高生长无显著影响,对小黑杨的胸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可以使小黑杨胸径生长量增加87.4%,每株施1.5 kg二氨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大青山前坡38 a生、17 a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生长特征、部分立地因子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造林立地因子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8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7.36 m、9.8 cm和261.1 cm;17 a生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分别为2.86 m、8.1 ...  相似文献   

19.
在齐齐哈尔市各县区小黑杨人工林带中设置了67块标准地,49株平均解析木。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小黑杨人工林带平均木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各种生长因子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推广的杉木良种,选择5个杉木良种(福建尤溪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福建洋口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广西融水第1代种子园实生苗、洋020无性系组培苗、福建沙县本地种源实生苗),在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开展不同杉木良种、不同坡位造林对比试验,造林后12 a对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