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单红  周国勤  王庆  史林华 《水产养殖》2014,35(11):30-31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1-2],分布区域广泛,北起鸭绿江、南至珠江口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为主[3]。中华绒螯蟹为中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4],尤其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更受青睐,也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5]。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是唯一的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选育  相似文献   

2.
河蟹是我国特产,又称螃蟹、大闸蟹和毛蟹等,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各海域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在分类学上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螫蟹属。该属有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和直额绒螯蟹四种。后两种个体小,经济价值不大;而前两种个体大,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实际上是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总称。河蟹的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在北方,由于当年生产的河蟹苗不能长到商品蟹规格,扣蟹要经过越冬后,第二年秋天才能达到商品蟹规格。另外,秋季正是大部分河蟹收获的季节,价格较低,若要经过越冬,在春节或第二年开春后出售,价格就会很高,所以说一般的河蟹养殖户都会采用越冬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图们江水系绒螯蟹的形态差异与遗传混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图们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现状,以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研究材料,将我国黄河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及日本本土的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作为参照对象,应用三种形态多元分析方法与STRUCTURE聚类分析方法,对它们的32个外部形态性状进行分析。判别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低(83.30%);主成分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12个差异最大的表型性状均位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之间,呈现为中间类型;传统聚类显示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形态差异最小;STRUCTURE聚类显示,图们江有60%的个体聚入日本绒螯蟹群体,而只有10%的个体聚入中华绒螯蟹群体,其余30%个体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中间类型。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分布的重叠区与混杂区,但其形态偏向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4位点仅在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中表达 ,这些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群体区分的生化遗传标志。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同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D =0 .0 72 1~ 0 .0 74 7。 (4 )聚类分析表明 ,在我国大陆沿海水系分布的绒螯蟹可分为两大类群 ,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水系的绒螯蟹属北方类群 ,即中华绒螯蟹 ;珠江和南流江的绒螯蟹属南方类群 ,即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5.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日本绒螯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最高,但脂肪含量最低,杂交种肝胰腺中脂肪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最高,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水分含量最低,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高。整体上,中华绒螯蟹具有早熟特性,不同种群绒螯蟹性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可能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杂交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较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它是我国名特优养殖的经济品种,目前全国各地养殖河蟹方兴未艾。如何保持河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讨论的热门课题。作者对中华绒螯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作扼要的浅析,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稻田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正方兴未艾,但面临的问题较多,作者围绕着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我国三大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在繁育养殖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我国中华绒螯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政策和措施等专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渔光一体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生长规律,在渔光一体池塘内,分别在光伏覆盖区域和非光伏覆盖区域开展中华绒螯蟹养殖实验,比较光伏区和非光伏区中华绒螯蟹二龄蟹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6月份之前,非光伏区中华绒螯蟹显示出一定的生长优势,6月份之后光伏区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优势突出,生长速度和规格均明显超过非光伏区,且光伏区最终的养成规格、产量(高13.06个百分点)、成活率(高6.2个百分点)等均体现出明显优势。实验结果证实了光伏遮光对河蟹养殖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前言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咸淡水或淡水水域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产卵涸游高峰在每年秋冬季节。通过人工授精及孵化,对中华绒螯蟹的受精过程,特别是瞬间的变  相似文献   

12.
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均属于绒螯蟹属的4个种,其形态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6-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感染簇生蟹奴(Polyascus gregaria)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被感染的雄蟹发生寄生性去势,5月和8月被感染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与正常成蟹无显著差异,而11月被感染个体的头胸甲长显著小于正常成蟹;雌蟹和雄蟹的总体寄生率分别为17.31%和6.80%,雌性显著大于雄蟹,其中8月和11月雌蟹的寄生率分别为54.54%、46.40%,显著高于其它月份,而5月和11月雄蟹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1.72%和13.40%;携带簇生蟹奴外体的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在九段沙东南部,偏好盐度15~20、温度10~15℃的水域。研究表明,簇生蟹奴对中华绒螯蟹的幼蟹和繁殖群体均具有感染力,本研究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擅抖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 ,在有些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1995年开始 ,皖、江、浙、沪地区发现了不明病因的中华绒螯蟹擅抖病。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已蔓延到上海、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市 ,几乎覆盖了我国的河蟹主要养殖区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尽管总体上国外对蟹类病害的研究比国内要领先得多 ,但河蟹的养殖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国内进行 ,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病害研究国外没有涉及。因此由于国内大规模养殖而产生的河蟹病害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河蟹病害包括“颤抖病”(又称抖抖病、抖脚病等)在内的研…  相似文献   

15.
绒螯蟹三个种群形态判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莱茵河野生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三个种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判别研究。可数性状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莱茵河野生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三个种群,两两之间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的结果,把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和莱茵河野生中华绒螯蟹划为一组,日本绒螯蟹为另一组。判别分析建立起三者的判别函数,雌雄蟹判别的正确率分别为83.1%、91.9%。  相似文献   

16.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有着广泛的宿主。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因此而受到重视。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有效防治河蟹微孢子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人繁技术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在我国分布很广,江苏、浙江、上海、辽宁、山东、安徽和福建等省市都是中华绒螯蟹的主要产地。目前,中华绒螯蟹的分布在继续扩大,在亚洲的许多国家以及欧洲北部平原地区和北美洲均可见到中华绒螯蟹的踪影。中华绒螯蟹是洄游性甲壳类动物,秋季性成...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产品质量安全,设计了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通过分析中华绒鳌蟹养殖过程中的危害,结合无公害中华绒螯蟹养殖HACCP质量管理体系,确定了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5个关键监控点和监控措施;依据EAN/UCC标识系统,设计出可追溯二维码标签,并应用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了客户端标签打印功能;采用B/S模式结构体系,建立了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为中华绒螯蟹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提供良好的管理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差异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2,26(6):493-497
用包括Z2和Opp17两个10碱基随机引物在内的10个引物,对来自荷兰斯科克莱(Skodely)、美国加州圣何塞(San Jose)的中华绒螯蟹群体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进行RAPD遗传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中华绒螯蟹群体特有的Z2引物扩增的700bp标记带(Z2^700bp),在荷兰与美国2个中华绒螯蟹群体中同时出现,而不出现日本绒螯蟹南流江种群中特有的880bp标记带(Z2^880bp),表明欧洲、美国中华绒螯蟹与中国中华绒螯蟹为同种Eriocheir sinensis,而非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2)Opp17引物扩增的947bp片段在中国长江、荷兰及美国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内的出现频率均达100%。结合Z2引物扩增结果,欧洲与美国中华绒螯蟹群体极可能是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引入繁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