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绒螯蟹属的分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绒螯蟹属包括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狭额绒螯蟹以及台湾绒螯蟹四个种 ,后两个种被极少数学者从绒螯蟹属中割离出来 ,先后建立新绒螯蟹属和扁绒螯蟹属 ,但一般学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河蟹是我国特产,又称螃蟹、大闸蟹和毛蟹等,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各海域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在分类学上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螫蟹属。该属有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和直额绒螯蟹四种。后两种个体小,经济价值不大;而前两种个体大,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实际上是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总称。河蟹的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在北方,由于当年生产的河蟹苗不能长到商品蟹规格,扣蟹要经过越冬后,第二年秋天才能达到商品蟹规格。另外,秋季正是大部分河蟹收获的季节,价格较低,若要经过越冬,在春节或第二年开春后出售,价格就会很高,所以说一般的河蟹养殖户都会采用越冬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思发  邹曙明 《水产学报》1999,23(4):325-330
用4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其中Z2扩增的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而70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2)Opp17扩增的947bp片段的出现频率,在长江、黄河和辽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4位点仅在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中表达 ,这些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群体区分的生化遗传标志。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同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D =0 .0 72 1~ 0 .0 74 7。 (4 )聚类分析表明 ,在我国大陆沿海水系分布的绒螯蟹可分为两大类群 ,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水系的绒螯蟹属北方类群 ,即中华绒螯蟹 ;珠江和南流江的绒螯蟹属南方类群 ,即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5.
赵金良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9,23(4):331-33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国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0.0006~0.00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2)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000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3)辽河、黄河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人繁技术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在我国分布很广,江苏、浙江、上海、辽宁、山东、安徽和福建等省市都是中华绒螯蟹的主要产地。目前,中华绒螯蟹的分布在继续扩大,在亚洲的许多国家以及欧洲北部平原地区和北美洲均可见到中华绒螯蟹的踪影。中华绒螯蟹是洄游性甲壳类动物,秋季性成...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的同属种类及其英文名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余述绒螯蟹属中三个公认种的主要特征和地理分布,并对中华绒螯蟹目前使用的几个英文名称的合理性和取舍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日本绒螯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最高,但脂肪含量最低,杂交种肝胰腺中脂肪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最高,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水分含量最低,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高。整体上,中华绒螯蟹具有早熟特性,不同种群绒螯蟹性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可能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杂交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较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绒螯蟹形态生成特征和放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4种绒螯蟹的形态,介绍了我国中华绒螯蟹六大水系生态群的形态生态特征和放养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水产品种之一,各种疾病随着养殖规模化不断出现。综合分析了中华绒螯蟹常见疾病的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微孢子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真核生物,有着广泛的宿主。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可以引起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因此而受到重视。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以及中华绒螯蟹微孢子虫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有效防治河蟹微孢子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绒螯蟹形态生态特征和放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4种绒螯蟹的形态,介绍了我国中华绒螯蟹六大水系生态群的形态生态特征和放养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图们江水系绒螯蟹的形态差异与遗传混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图们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现状,以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研究材料,将我国黄河和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及日本本土的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作为参照对象,应用三种形态多元分析方法与STRUCTURE聚类分析方法,对它们的32个外部形态性状进行分析。判别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低(83.30%);主成分分析显示图们江群体的12个差异最大的表型性状均位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之间,呈现为中间类型;传统聚类显示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形态差异最小;STRUCTURE聚类显示,图们江有60%的个体聚入日本绒螯蟹群体,而只有10%的个体聚入中华绒螯蟹群体,其余30%个体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中间类型。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图们江水系绒螯蟹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分布的重叠区与混杂区,但其形态偏向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正方兴未艾,但面临的问题较多,作者围绕着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我国三大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在繁育养殖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我国中华绒螯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政策和措施等专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林仕梅 《内陆水产》2003,28(3):16-17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是洄游性甲壳类动物,经济价值较高,是世界各国水产增养殖的重要对象。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名贵水产佳品。1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分布河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绒螯蟹属。该属以螯足密生绒毛而得名。河蟹适应性强,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瓯江水系和闽江水系4个种群。除中华绒螯蟹外,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3种。形态结构河蟹的背部一般呈墨绿色,腹面灰白色。腹部在成长过程中,雌蟹渐呈圆形(俗称团脐),雄蟹仍为狭长三…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绒螯蟹的生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绒螯蟹的生殖生态研究小林哲,松浦修平(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水产学科)日本绒螯蟹EriocheirjaponicusdeHaan在日本各大河流及浅海中几乎都有分布,最大个体的背甲宽可达80mm,步足伸直后的全宽有300mm。活体的背甲为青绿色,螫足密...  相似文献   

18.
刘凯  陆宏达 《南方水产》2007,3(6):47-51
通过体外制备血细胞单层的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及鼠红细胞的吞噬能力,并探讨了血清孵育对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nHARREV-ALD氏液配制的浓度为100.0mg·mL-1的L-cysteine溶液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的抗凝剂,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在20℃下培养1h的存活率可维持在(92.5±0.9)%。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贴壁后呈扁平状,胞质可沿玻片表面迅速伸展并伸出类似于伪足的原生质突起,具有吞噬能力,对蜡状芽胞杆菌吞噬率为(5.1±1.4)%,不能吞噬鼠红细胞,血清孵育不能增强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作用,通过48 h半静水法测定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据此结果设定28 d慢性试验浓度,测定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以及肝胰腺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草甘膦12、24、36、48 h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91、16.67、13.99、12.09 mg/L,安全浓度为1.9 mg/L;慢性毒性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草甘膦浓度达到0.6 mg/L后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草甘膦浓度达到0.3 mg/L时中华绒螯蟹的蜕壳率显著降低,各组间平均蜕壳时间统计学显示无明显差异,但组织学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时间暴露于低于安全浓度的草甘膦中依然会造成肝胰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12SrRNA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00,24(5):412-416
参考果蝇和蚤状Zao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序列进行了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两种的碱基序列长度相同,为457bp,其A、T、G、C含量相似,分别为159bp(34.79%)、177bp(38.73%)、51bp(11.16%)、70bp(15.32%)和159bp(34.79%)、178bp(38.95%)50bp(10.94%)、70bp(15.32%)。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间有5处碱基序列差异,在98bp、151bp、317bp和417bp碱基处为碱基转移,在294bp碱基处为碱基颠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