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因子分析法在水稻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早晚稻产量的选择指数。早晚稻谪产品种的共同点是:植株有一定的高度,穗较长,直立。就参试品种的情况而言,早稻以大穗型,即每穗实粒数增多,千粒重持平,每株有效穗数适中,有利于高产;晚稻以多穗型,即每株有效穗数增多,千粒重增大,面每穗实粒数适当减少,有利于高产。鉴于目前水稻矮化程度较高,进一步降低株高会影响产量。单株产量可作为高产选择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2.
高产栽培条件下籼稻良种产量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781995年,以17个早、中籼良种为材料,先后进行了32个高产栽培试验,利用每个试验中较高产处理的产量及穗粒结构资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籼稻良种产量组分,结果表明:①籼稻高产育种侧重提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②大穗不是高产的主要指标,因为品种高产最适有效穗数与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即穗子较小的品种可以通过栽培措施增加有效穗数而获得高产;③千粒重稳定性较好,品种间千粒重差异极显著;④结实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提高小麦单产的必要性,及以往小麦高产育种依靠多穗夺高产存在的弊端和依靠大粒夺高产的不稳定性,进而提出了以“稳定穗数,争取大穗多粒高粒重,提高单穗重”为主要选择目标的选育策略,为超高产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精少量播种及适地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麦精少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以培肥地力为基础,精量匀播、培育壮苗为前提,高产低耗为目的,通过减少基本苗,培育壮苗,控制无效分蘖和过多的有效分蘖,使麦田群体较小,结构合理,个体健壮,从而达到穗足、穗大、粒重而高产。近年生产实践证明,在当前关中灌区小麦生产水平普遍进入中、高产阶段的特定条件下,要实现中产变高产或高产更高产的飞跃,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大肥、大水、大播量”的常规栽培模式,实行精少量播,走“低群体,壮个体,依靠主茎、分蘖并重或更多依靠分蘖成穗”的高产途径。精少量播高产栽培技术,应充分体现高(高土壤肥力)、宽(宽行距)、大(大穗大粒品种)、足(足墒下种)、稀(合理稀植)、早(适期早播)、浅(适当浅播)、匀(苗齐、苗匀)的“八字”方略,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并通过冬春巧管,控制无效分蘖,促进个体健壮生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以保证亩穗数和增加穗粒数及提高千粒重,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两优培九杂交稻的特征特性和各地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要获得高产,在栽培策略上要突出“两个争取”:一个是多争取一次分蘖成穗,一次分蘖成穗应占分蘖成穗数的70%~75%;另一个是多争取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应占总枝梗数的75%左右。以保证获得大穗和较多的实粒数。要获得亩产量700公斤的高产,适宜的产量结构是:每亩穗数16万~18万,每穗总粒数180~200粒,高产田可达22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8克。.其高产栽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两优培九杂交稻的特征特性和各地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要获得高产,在栽培策略上要突出“两个争取”:一个是多争取一次分蘖成穗,一次分蘖成穗应占分蘖成穗数的70%~75%;另一个是多争取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应占总枝梗数的75%左右。以保证获得大穗和较多的实粒数。要获得亩产量700公斤的高产,  相似文献   

7.
多年大面积栽培和专项试验研究表明,鄂皮5号高产基础的主效应来自有效穗数,在争总穗数的前提下,减小穗粒数和粒重的间接负效应,是取得高产的途径。由此,总结出了中群体,争足穗,争大穗的促-控-争高产栽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88增产因素和高产途径,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黔糯优88的全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黔糯优88的产量与其余8个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而与实粒数、有效穗呈负相关。在黔糯优88推广应用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同时注意其与实粒数及千粒重之间的协调,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径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5),千粒重稍弱(P3.4=1.3324),667m^2穗数较弱(P1.4=1.072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0.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茬水稻机插秧播种迟,秧龄短,分蘖多,成穗率低,穗形小。其高产栽培策略是主攻穗数,争取粒数,走穗粒并重的高产途径。笔者采用“武运粳7号”,试验面积100亩。高产穗粒结构为每亩有效穗29.23万穗,每穗总粒数103粒。结实率87%。千粒重24.8g,实收单产651kg。具体栽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策略:兼论壮秆重穗栽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概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的研究成果。指出水稻进一步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选用分蘖能力中等、株高中杆或偏矮杆(90-100cm),大穗型(120-170粒)品种,采用壮秆重穗栽培法,运用“稳前攻中促后”的水肥运筹原则,以壮杆大穗和高结实率而获得高产,是今后水稻超高栽培的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三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高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穗型8761,中穗型9133和多穗型温6小麦品种的高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穗型9133的成产三因素比较协调,在生产上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育成的大穗型籼二系杂交稻组合光优58进行了高产栽培示范试验,获得了10530kg/hm^2的高产,比汕优63增产7.8%,并总结出“前促中控后重”的大穗高产栽培策略和培育多蘖壮秧、增蔸增苗,重视后期管理,以壮秧保大穗,以增蔸增苗来增穗,以加强后期管理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大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高产和超高产水稻产量差异比较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温分别比高产环境高25.7%和21.3。形成大穗,多穗的跗力小,其决定时期无光温明显差异,因而发迹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加高产水稻的有效穗粒数和穗粒数至超高产水平是客观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宁早517”育成十年来的大田产量,农艺性状之间与对温、光、雨等气候“三因此”的相关研究,得出在高产栽培上应采取相应的争大穗-增加穗粒数的技术措施,以夺高产。  相似文献   

16.
济宁14号是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小麦室以915156为母本.以884014为父本,经系谱法逐代选择而成。该品种表现为品质优良,穗大粒多,高产不倒,适于本市高肥水地块上做超高产栽培用种。我区引种的10亩高产示范田,经测产验收,亩穗数33.7万,穗粒数4l粒,千粒重53g,实际平均亩产622.5kg。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我国绿色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形成了穗数型(栽培上采取增加栽插密度和增施肥料的增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穗数扩大库容量和光合叶面积而获得高产的第一代"穗数型"高产栽培技术技术);穗粒兼顾型(栽培上采取稀播壮秧、少本匀直、结构型施肥通过兼顾穗数和穗粒数,以扩大库源的第二代"穗粒兼顾型"高产栽培技术);穗重型高产栽培技术(稳前攻中促后施肥,通过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以促进大穗发育,增加结实率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多穗型春小麦新品系96H198群体发育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播种密度为45万粒/667m^2的相同条件下,96H198单位面积分蘖率,分蘖成穗率分别为85.8%和5.4%,比对照分别高41.7%和2.5%;在播种密度为50万粒/667m^2的条件下,96H198单位面积分蘖率、分蘖成穗率分别为15.8%和13.7%。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相关,与穗粒数相关不显著,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穗数,分析认为,96H198不仅以穗多取胜,而且它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间协调得很好。另外,它的植株矮,株型紧凑,叶片小等构成了一个特有的多穗高产框架结构,这在宁夏灌区近30年小麦高产育种中很少。生产实践表明,多穗型品系(96H198)只要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术,也能夺取高产。根据宁夏灌区的环境条件,选育多穗型春小麦品种是实现高产育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站为了探索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达到低耗高产目的,设计了育秧方式,不同基本苗,全层施肥,化学除草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用塑料软盘育秧,适龄秧苗大田抛栽,能促进中稻生长,无返青期,生长快,发苗早,有效穗多,以多穗争粒重获高产。  相似文献   

20.
1991-1992年度,采用相关分析,分级通径分析与组合类型分析方法,研究了19个CHA杂种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晋南区CHA杂种生态型应为冬性或半冬性的以多粒为主兼顾粒重的重穗类型;高产杂种来自高产双亲;晋南麦区选择双新都为高产水平的“重穗型×”、“中间型×中间型”、“重穗型×中间型”的配组模式,出现强优势组合的机率可能大些,配组亲本中,重穗型应选择多粒大粒重穗型或多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