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以头孢噻呋为底物将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诱导为耐药菌株,研究诱导的耐药菌株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方法]用亚抑菌浓度法对标准菌株C83907和C83845进行诱导,诱导10代后用双纸片法和PCR扩增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spectrumβ-lactamses,ESBLs)检测;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对产ESBLs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对产生ESBLs的耐药菌株,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以不同配比对产生ESBLs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诱导15代后,头孢噻呋对诱导菌的MIC值8~10μg/ml,且均检测出ESBLs;头孢噻呋与他唑巴坦钠质量比(1∶1~8∶1)联合使用对产生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较头孢噻呋单独使用降低20~22倍。[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呋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ESBLs。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β-lactamase,ESBLs)的基因型,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产生ESBL的5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设计并合成TEM-1和SHV-1两对引物,用PCR方法进行了ESBLs耐药质粒的DNA扩增、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以产生ESBLs细菌的ESBLs耐药质粒为模板均扩增出了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TEM型ESBL产物,但都没有扩出SHV型ESBL产物。【结论】结果提示国内畜禽产生ESBLs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未通过质粒进行细菌间耐药基因的交换;ESBLs的产生与动物种属没有关系;为克服细菌的该类耐药性问题,应该进行头孢噻呋复方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氏细菌中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与消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及氯丙嗪对其的消除效果。【方法】采集河南开封和安阳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病病死鸡、猪典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后,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双纸片协同法和PCR扩增法进行ESBLs检测。以安阳猪和开封鸡大肠埃希氏细菌作供体菌、DH5α为受体菌,进行ESBLs耐药质粒的接合传递试验。用氯丙嗪作消除剂,以SDS为对照,对大肠埃希氏细菌分离株ESBLs耐药质粒进行消除试验。【结果】从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典型病料中分离到了大肠埃希氏细菌;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和64~128μg/mL;检测到了ESBLs耐药质粒的存在,且其能在大肠埃希氏细菌间传播,氯丙嗪对其第12次的消除率高达98.83%。【结论】ESBLs耐药质粒可通过接合转移方式传递至感受态大肠埃希氏细菌中,氯丙嗪对其消除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克服产生ESBLs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兽医临床的感染性疾病。[方法]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他唑巴坦钠以1∶8、1∶7、1∶6、1∶5、1∶4、1∶3、1∶2、1∶1与头孢噻呋联合对产生ESBLs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值。[结果]他唑巴坦钠以1∶8与头孢噻呋联合对产生ESBLs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值较头孢噻呋单药降低了16倍。[结论]应该进行兽用他唑巴坦复方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鸡志贺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子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鸡志贺氏菌分离株和诱导株所产ESBLs的基因型,探讨其产酶耐药的分子进化机制。【方法】对1株诱导和5株临床分离产ESBLs细菌分别用TEM、SHV、CTX-M 3种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及测序分析,确定鸡福氏志贺氏菌ESBLs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结果】5株临床福氏志贺氏菌质粒上具有相同的TEM序列和相同的SHV序列,TEM型序列与AY903309(TEM-116)序列相比发生了2个位点基因突变即G157A、C409T,其中409位点碱基突变为沉默突变,157位点碱基突变导致相应氨基酸序列53位发生突变Gly53Ser,此氨基酸突变为新的突变位点,所以该TEM型ESBLs是一种新的TEM亚型,暂命名为TEM-1V型;SHV型与AY826418(SHV-12)序列完全相同,为SHV-12型。头孢噻呋诱导标准福氏志贺氏菌,诱导10代时产生了TEM-1型β-内酰胺酶,诱导50代时产生了TEM-1V型ESBLs。【结论】临床分离鸡福氏志贺氏菌ESBLs的基因型为TEM-1V型和SHV-12型,鸡福氏志贺氏菌TEM-1V型ESBLs是由 TEM-1型β内酰胺酶直接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析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抗菌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ESBLs测定。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43.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19.4%;2种产ESBLs菌对氢苄西林、头孢唑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4.5%~85.7%,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出现耐药现象。结论:临床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应限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析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地选用抗菌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ES-BLs测定。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43.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为19.4%;2种产ESBLs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为54.5%~85.7%,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出现耐药现象。结论:临床标本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应限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售肉类食品源大肠埃希菌的污染和耐药情况。【方法】自2011年7月至8月,从广州市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市售肉类样品310份,其中猪肉253份,鸡肉57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31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1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68.7%,其中猪肉源177株,鸡肉源36株。受试菌株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超过75.0%,对氨苄西林、萘啶酸、氯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磷霉素、环丙沙星、安普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10.0%~60.0%,而对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表现较为敏感,耐药率小于5.0%。鸡肉源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猪肉源大肠埃希菌,差异极显著(P0.01)。213株大肠埃希菌中82.2%为多重耐药菌。【结论】广州市售肉类食品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污染,且鸡肉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猪肉源大肠埃希菌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切口分离105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47株,占44.76%;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除上述两种药物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监测,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才能有效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中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2a间28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中共检出大肠埃希菌105株,检出率为36.7%。105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42株,检出率为40.0%。产ESBLs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产ES-BLs菌对呱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均为7.1%,对其它几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所有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都敏感(100.0%)。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ESBLs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复方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处方、物理稳定性和对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鸡志贺氏菌感染的疗效.利用试管二倍法筛选出头孢噻呋和他唑巴坦联用(质量比为2:1)对产ESBLs的鸡志贺氏菌较为敏感,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值)为16 mg·L-1,质量分数是头孢噻呋MIC值(128 mg·L-1)质量比的1/8;复方头孢噻呋混悬液由主药、辅料0.2%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2%司本-80制备而成,沉降比为0.997,再分散性良好.经过在温度为60℃、湿度为75%环境下加速试验6个月后观察,颜色无变化,无粘壁现象,无颗粒凝结,表明物理稳定性良好;该制剂按20 mg·kg-1肌内注射1次,对产ESBLs鸡志贺氏菌感染的治愈率为77%,有效率为8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从辽宁地区分离到的65株大肠埃希菌进行ESBL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用PCR方法对确证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TEM、CTX-M、OXA和SHV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在65株大肠埃希菌中,2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率为30.77%;在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9株为TEM型,1株为CTX-M型,8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CTX-M型,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和OXA型,1株为同时携带TEM型、CTX-M型和OXA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且产ESBLs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可见,辽宁地区产ESBLs猪源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较高,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TEM型和TEM+CTX-M型。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一例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和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12种药物和4种复方药物对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的4株菌中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3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在分离的4株菌中均产ESBL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株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头孢曲松除一株中介外其它均耐药,对阿米卡星均敏感,尤其1株奇异变形杆菌和1株大肠杆菌耐药严重,对12种药物中有10种耐药,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联用能使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s)降低4~64倍,因此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仍是防治鸡致病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5株鸡福氏志贺菌产SHV-12型ESBLs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观察了表达蛋白的底物水解特性和抑制剂的抑酶特性。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经EcoRI和XholI双酶切后,可切下目的条带。重组质粒转化BL21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活性。SHV-12原核表达的最佳条件是IPTG浓度为0.5mmol/L、温度37℃、诱导时间5h;SHV-12型ESBLs亲和力最强的底物是头孢噻呋钠,Km值为1.29/μmol,较难水解的底物是头孢曲松钠,Km值为24.13μmol它唑巴坦、舒巴坦对头孢曲松钠的抑酶保护率分别为21.01%、25.51%,对头孢噻呋钠的抑酶保护率分别为34.99%、35.4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为救必应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细菌传代,然后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救必应水提取物的MIC为1.0 g/mL,以0.5g/mL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头孢噻呋钠6种抗菌药联合诱导产ESBLs细菌传代后MIC显著降低,联用后的FICI分别为0.375、0.750、0.750、0.515、0.750和0.750。【结论】救必应水提取物可明显增强抗菌药对产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且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氏菌在熟肉制品中的生长预测模型。【方法】分别将大肠埃希氏菌接种到熟猪肉的不同部位(猪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接种到经不同盐质量分数加工过的熟肉中,测定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数,用Origin 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两个温度下大肠埃希氏菌在熟猪瘦肉和脂肪上的生长用Gompertz方程拟合要比线性方程拟合的好,而Logistic方程则能较好的描述不同盐质量分数时大肠埃希氏菌在熟肉上的生长。模型拟合的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相对较好,表明建立的Gompertz方程、线性方程和Logistic方程的模型均有效。【结论】Gompertz方程和Logistic方程能够很好预测大肠埃希氏菌在不同熟肉制品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杜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71-2774
为了了解银川市部分医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CTX-M型ESBLs基因分布情况,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分离自宁夏地区两家医院的4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及克隆测序分析其所产ESBLs的基因型。结果显示45株菌株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噻肟、奈替米星、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曲松、磺胺甲噁唑、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均在64%以上。45株产ESBLs菌株有41株产CTX-M型,其中CTX-M-14最多见,其次为CTX-M-28。  相似文献   

18.
对5株鸡福氏志贺菌产SHV-12型ESBLs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观察了表达蛋白的底物水解特性和抑制剂的抑酶特性.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经EcoR I和Xhol I双酶切后,可切下目的条带.重组质粒转化BL21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活性.SHV-12原核表达的最佳条件是IPTG浓度为0.5 mmol/L、温度37℃、诱导时间5 h;SHV-12型ESBLs亲和力最强的底物是头孢噻呋钠,Km值为1.29μmol,较难水解的底物是头孢曲松钠,Km值为24.13 μmol;它唑巴坦、舒巴坦对头孢曲松钠的抑酶保护率分别为21.01%、25.51%,对头孢噻呋钠的抑酶保护率分别为34.99%、35.49%.  相似文献   

19.
鸡志贺氏菌产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Ls)的分子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鸡志贺氏菌分离株和诱导株所产ESBLs的基因型,探讨其产酶耐药的分子进化机制.[方法] 对1株诱导和5株临床分离产ESBLs细菌分别用TEM、SIIV、CTX-M 3种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及测序分析,确定鸡福氏志贺氏菌ESBLs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 [结果] 5株临床福氏志贺氏菌质粒上具有相同的TEM序列和相同的SHV序列,TEM型序列与AY903309(TEM-116)序列相比发生了2个位点基因突变即G157A、C409T,其中409位点碱基突变为沉默突变,157位点碱基突变导致相应氨基酸序列53位发生突变Gly53Ser,此氨基酸突变为新的突变位点,所以该TEM型ESBLs是一种新的TEM亚型,暂命名为TEM-1V型;SHV型与AY826418(SHV-12)序列完全相同,为SHV-12型.头孢噻呋诱导标准福氏志贺氏菌,诱导10代时产生了TEM-1型β-内酰胺酶,诱导50代时产生了TEM-1V型ESBLs.[结论] 临床分高鸡福氏志贺氏菌ESBLs的基因型为TEM-IV型和SHV-12型,鸡福氏志贺氏菌TEM-1w型ESBLs是由TEM-1型β内酰胺酶直接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头孢克肟纳米乳,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检测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头孢克肟纳米乳配方,制备头孢克肟纳米乳,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形态和粒径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头孢克肟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和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头孢克肟纳米乳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EL-40 27.1%、肉桂醛6.8%、头孢克肟2.0%、蒸馏水64.1%。制备的头孢克肟纳米乳为浅黄色澄清透明液体,透射电镜下为规则圆球形,粒径分布在6~20nm,平均粒径为12.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41,分散性良好。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头孢克肟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和不动杆菌的MIC分别为1,4,4,2,8μg/mL,MBC分别为2,8,8,4,16μg/mL,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对照药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头孢克肟纳米乳的LD50为4 116mg/kg,属于低毒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成功研制了头孢克肟纳米乳,体外抑菌效果明显,属于低毒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