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概况和发展趋势我国中华绒螯蟹(以下统称为河蟹)养殖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江河建闸,阻断了河蟹天然蟹苗(大眼幼体)洄游通道,河蟹年产量急剧下降,只有数千吨。之后通过长江口蟹苗汛期规律研究,在长江口捕捞蟹苗,运回内陆湖泊进行放流增殖,取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回捕率在3%~5%,投入与产出比在1∶30左右。由此,中国的河蟹业进入以采运天然蟹苗进行人工放流为主的增殖期(1950-1985年)。这一时期的河蟹产业的特点可归纳为:充分开发利用了长江口蟹苗资源,湖泊人工放流取得显著效益;蟹苗资源迅速下降,促使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为河蟹养殖业发展打下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1973,(11):18-19
蟹苗的人工放流,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因毛蟹繁殖习性是每年冬春,到长江口及沿海淡咸水水域交配孵化的,因此,蟹苗的产量不稳定。我们除每年组织劳力到江口采捕外,三年来开展了蟹苗人工育苗科学实验活动,今年在上海水产研究所合作指导下,经过半年左右的试验,在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三日,六月八日先后在土池、水泥池及室内小容器内孵出一小批大眼幼体,并经过变态育成幼蟹。通过试验,初步了解了毛蟹繁殖的过程和规律。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河蟹的增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讲 湖泊及围网养蟹  一、湖泊增养殖河蟹的湖泊增养殖是指在湖泊中放流仔蟹 (蟹苗 )或幼蟹 (豆蟹或扣蟹 ) ,一般不投饵 ,让其摄食天然饵料的养殖方式。自 1 969年开发长江口蟹苗资源之后 ,我国各主要水系的湖泊、河流多以放流方式进行河蟹增养殖 ,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1 982年以后 ,因长江口蟹苗资源锐减 ,蟹苗价格逐年上涨 ,加之湖泊增养殖在管理体制 (如产品收捕、归属和利益分配等 )上存在一些问题 ,使河蟹的增养殖受到抑制。90年代以来 ,随着河蟹人工苗产量的不断增加和蟹苗价格的逐步回降 ,天然水域的河蟹增养殖再度兴起。(一 )…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蟹苗生产继去年丰收之后今年又获大丰收.6月11日开始发苗,至18日共七天,就在上海市的崇明县和江苏省的几个主要河口捕获蟹苗6万6千多斤,并抢运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放流. 今年海况条件较好,蟹苗发苗虽比去年推迟二天,但苗旺、整齐,汛期集中.旺发期以往只有三天左右,今年长达七天.上海市和江苏省对采苗工作十分重视,抓得很紧,进入采苗季节以后,水产主管部门指派  相似文献   

5.
长江河口区凤鲚、刀鲚、蟹苗、鳗苗和白虾等主要捕捞品种。凤鲚资源尚属稳定,应保护其越冬场、控制捕捞程度;刀鲚产量明显下降,应尽早建立长江口中华鲟幼鲟自然保护区。鳗苗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其资源的恢复在于应严控捕捞强度;蟹苗近年资源下降,应对亲蟹、幼蟹实施全面禁捕3年,同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为恢复长江口渔业资源应大幅度削减渔船数量,实施新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蟹人工放流是提高湖泊河蟹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安徽省花园湖最好年份河蟹人工放流投入产出比为1:102.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河解人工放流有两种方式,即蟹苗人工放流和幼蟹人工放流。 一、蟹苗人工放流 一般选择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草茂盛(以苦草、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较多为最好)、饵料丰富、水位稳定、无工业污染、便于人工管理的浅水草型中小湖泊为好;如若水库水位不太深且水草丰富,大坝是混凝土或石块砌成的,也可以进行人工放流。 坡度较陡的土坝水库不宜进行人工放流,以免河蟹打洞穴居,破坏库坝,从而造成不利影响。 蟹苗放流时间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放流的蟹苗以4~5日龄经过淡化的大眼幼体为佳,每公斤蟹苗(12~20万只)放流400~800亩水面,折合每亩水面放苗200~500只。  相似文献   

7.
倪勇  龚群 《海洋渔业》1999,21(4):166-169
<正> 中华绒螯蟹蟹苗俗称河蟹苗,蟹苗,是长江口区最重要的水产苗种之一,经济价值高。1991年以来,其资源每况愈下,除1993年和1995年产量分别为2438kg和1219kg外,其余年份均在500kg以下,1998年仅产200kg。这表明,长江口区蟹苗资源呈严重衰退状况。但在1999年,长江口区蟹苗再度旺发,产量  相似文献   

8.
自50年代末各地建闸筑坝,河蟹的洄游通道遭受到堵塞,70年代后期各地增船增网,渔船机械化程度提高,捕捞水域范围扩大,加上工业化发展,局部水域受到污染,这是长江流域河蟹资源骤减的主要因素。多年来,已形不成蟹汛。为发展蟹类生产,满足广大人民对蟹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对河蟹资源增殖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采捕长江口蟹苗人工放流、捕捞长江幼蟹资源移蟹增殖,人工鱼(蟹)道资源增殖、开闸纳苗(蟹苗)资源增殖等措施,均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此,现将长江幼蟹拖网技术介绍如下: 幼蟹拖网是矩形无翼单囊的拖网渔具。网具由一矩形网片、前后腰折成兜状和一个线囊网所构成。单船作业,在船的一边,利用船首、船尾伸出的两根撑网竹,系缚10~16顶网具,借6~8个水帐承受压力所  相似文献   

9.
基于标志放流信息的长江口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4—2014 年在长江口水域标志放流中华鲟 12570 尾, 标志回捕中华鲟 24 尾次, 接收 18 枚落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AT)信息。本研究根据标志放流信息, 分析研究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分布于经度跨度 7°, 纬度跨度 9°的长江口水域和东海及黄海海域, 主要聚集分布区为长江口水域和舟山群岛海域; (2)标志放流中华鲟具有显著的降海洄游趋势, 放流后短期滞留在长江口淡水环境, 7 d 后具有进入海洋的行为; (3)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进入海洋后, 其迁移方向会出现随机性, 在迁移过程中具有折返、转向、停滞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对长江口增殖放流的中华鲟标志回捕信息开展研究, 旨在揭示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 为中华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元月12日下午,昆山市渔政监督管理站先后在周庄、锦溪、淀山湖、千灯、石浦、玉山、城北、新镇等8个镇渔业水域进行今年第一批蟹苗放流,共放蟹苗121斤,计3万余只。 昆山市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主要产区,近年来,由于长江蟹苗资源减少,导致昆山市渔业水域没有蟹苗资源放流,河蟹产量锐减。今年,该市渔政监督管理站,为了恢复发展昆山名优特产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从长江产区组织购买蟹苗,对渔业水域分期分批人工放流,做到当天调运、当天投放,当年见效。  相似文献   

11.
在我县东北沿长江口,有着丰富的蟹苗资源。每年冬季河蟹成熟以后,在长江口外浅海中繁殖,春末夏初,幼蟹苗由浅海洄游到淡水中生活,“芒种”前后,苗群大量进入长江口,形成一年一度的蟹苗汛。近二年,我们在捕捞实践中观察,长江口蟹苗的密度,一年比一年高,据分析,蟹苗密度高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放养蟹苗,因而每年冬天向长江洄游产籽的成蟹也相应的增加,形成了“苗多蟹多,蟹多苗多”的良好情况。  相似文献   

12.
自60年代湖泊放流蟹苗以来,短短几年便普及全国。如江苏省1971年~1981年共放流蟹苗18.61万公斤,从第二年起,即1972年~1982年,回捕成蟹7451.1万公斤,平均单产(每公斤蟹苗产成蟹数,下同)400.38公斤;湖北省,1974年~1981年,放流蟹苗11700公斤,1975年~1982年,回捕成蟹736.6万公斤,平均单产629.57公斤;安徽省,1971年~1980年,放流蟹苗13250公斤,1972年~1981年,回捕成蟹252.8万公斤,平均单产191公斤;浙江省,  相似文献   

13.
程家骅  王云龙 《海洋渔业》1997,19(3):129-131,140
<正> 长江口区北岸的里下河苏北平原,水网交叉密布,诸多河道、湖泊均与长江相连,历史上该地区也是河蟹栖息生长的良好场所,这一带河道最终由西向东流入与长江口毗邻的苏北南部沿海,传统上形成了苏北南部沿海每年一度的河蟹苗汛。由于此处蟹苗是在浅海区域迎捕的,因此除河蟹苗以外还有别的蟹类大眼幼体,习惯上我们一般将此时苏北南部沿海的蟹苗统称为海水蟹苗或沿海蟹苗。与长江口崇明、海门一带的蟹苗汛有所不同的是,崇明、海门一带的河蟹苗历史上均是进入长江淡水生境后才被开发利用的。60、70年代对河蟹苗资源的利用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我们安徽宣城地区是从1972年开始放流蟹苗的,每年到江苏各地和上海崇明采购蟹苗,年投放量从几十斤到四、五千斤不等.1981年全区放苗4,488斤,1982年捕蟹150余万斤.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14,(1):29-29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8日,上海市珍稀濒危物种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举行。本次放流活动以"中华鲟梦长江口,美丽上海你我他"为主题,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承办。活动共放流中华鲟129尾,胭脂鱼45220尾及松江鲈鱼37500尾。此次放流的中华鲟全为1.5米以上的大中型中华鲟,其中包括野生抢救的大型中华鲟2尾(全长分别为3.3米和2.5米)。为了提高放流物种的野外适应和生存能力,保障放流效果,本次放流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在河蟹苗生产期间,有大量厚蟹与相手蟹大眼幼体(俗称螃蜞苗)混杂其间,人们用眼难以辨别,往往把螃蜞苗误认为河蟹苗,使河蟹养殖者蒙受经济损失。本文根据1995~1997年在河蟹苗生产期间连续3年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天津厚蟹及...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赣榆、射阳两县综合利用紫菜、对虾育苗池孵化河蟹苗试验,去年获得成功,预期两年内可将此项成果运用于生产。河蟹放流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淡水水域资源增殖措施。放流1斤蟹苗,翌年即可捕获400斤以上的成蟹,产值500元左右,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暂养幼蟹的生活习性及其暂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在河蟹人工繁殖技术、蟹苗捕捞和运输,放流和放养技术管理以及河蟹回捕率测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推广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河蟹蟹苗暂养(中间培育)的环节上,至今还未见到研究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提高河蟹放流的经济效益,我站在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对蟹苗生活习性(幼蟹1~3期)、暂养池结构、暂养密度、饲养管理以及出池规格等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19.
6月20日,2036万只三疣梭子蟹幼蟹在无棣县近海被放流入海,这是无棣县今年继6月13日放流中国对虾以来实施的第二个大型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放流活动由无棣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这批蟹苗全甲宽达到  相似文献   

20.
长江河蟹种质资源混杂对养蟹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的变化自60年代发现长江口的大眼幼体是长江中华绒鳌蟹的蟹苗以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长江蟹苗旺发,推动了全国河蟹增殖业的迅猛发展。长江河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北起内蒙、辽宁,南至珠江口,西达新疆博斯腾湖,产量大、品质高。但好景不长,由于对长江口天然蟹苗和长江于流中的成蟹酷捕滥捞、江湖建闸以及水质污染等原因,1982年起长江中华绒螯蟹天然蟹苗资源骤然衰退,连续多年未形成成批产量,直至1990年,长江口蟹苗又突然旺发,据估计有3万kg,只因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