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17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暂养幼蟹的生活习性及其暂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在河蟹人工繁殖技术、蟹苗捕捞和运输,放流和放养技术管理以及河蟹回捕率测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推广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河蟹蟹苗暂养(中间培育)的环节上,至今还未见到研究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提高河蟹放流的经济效益,我站在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对蟹苗生活习性(幼蟹1~3期)、暂养池结构、暂养密度、饲养管理以及出池规格等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提出“海洋牧场”这一富有创见的渔业新概念以后,世界上许多海洋渔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正致力于研究尽快实现“海洋牧场”的各种手段。研究和开发深层海水(也称人工涌升流的研究)已作为实现上述新概念的手段之一,正日益为许多国家所重视。美国海洋气象局的罗伯特和埃布尔曾说过,海洋中的最大资源不是海底石油,而是深海中的冷水。在日本已由有关国家机关统一组织海洋、水产研究院、所作为海洋渔业生产(主要是海水增养殖)和海洋工程的尖端技术而加以研究。美国已进行过小规模增养殖实验研究。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着手准备研究这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人工养殖对虾企业化的发展,养殖对虾的疾病正日益被从业人员所重视,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这方面我国只是刚刚起步,虾病还没有正式列为专题加以系统的研究,为此,作者将收集到的有关国内外养殖对虾(Penaeus)疾病的资料,简要而粗浅地整现成文,提供参考。限于篇幅,只介绍养殖对虾十八种疾病的病症和防治对策,至于其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等则另作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 基于人工鱼礁有良好的集鱼效果,又是海洋农牧化增殖手段之一,因此人工鱼礁成了世界各海洋渔业国家注意的问题。日本把人工鱼礁设置事业作为栽培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沿岸渔场改良、建造的重要支柱,故日本大力推荐人工鱼礁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适时提供适口的稚仔鱼饵料,是鱼类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本文提出了40种主要鱼种从卵到摄食开始时体长和口径大小,测量仔鱼的口径方法和公式,列出了仔鱼开始摄食的体长与卵径大小关系式与孵化时体长的关系式,阐明稚仔鱼口径的变化与食性、饵料大小的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报告把全长5~8厘米的赫氏黄盖鲽和花点黄盖鲽饲养在70×130×100厘米氯乙烯过滤循环水槽中四年零四个月,观察比目鱼稚鱼期~成鱼期的摄饵与水温的关系,饵料转换率和生长状况。由于摄食饵料大小、生长率和饵料转换效率不同而把幼鱼分成幼鱼Ⅰ、Ⅱ期。水温15~20℃时捕食最好,5℃以下和25℃以上不捕食。在自然海区不捕食的冬季,于饲养水槽中控温在10~15℃仍能摄食。以鳀鱼为主要饵料的幼鱼Ⅰ期和以玉筋鱼为主要饵料的幼鱼Ⅱ期,后者的饵料效率比前者高出24%,一般均过50%。幼鱼Ⅱ期的饵料效率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7.
浅谈全价颗粒虾料饲养中国对虾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虾生产的发展,对养虾饵料的需要日益增长,而天然饵料——低值贝类数量越来越少,用其养虾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由于资源、运输等原因,供应极不稳定。近年来,随着对虾全价颗粒虾料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各地的虾场对全价颗粒虾料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取得的效益却不尽相同,原因主要是养虾人员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台湾省科技人员于1976年在Penaeus occidentalis(对虾属一种)的人工育苗中,成功地用鸡蛋黄和虫卵黄微粒取代骨条藻和卤虫饲育溞状期和糠虾期幼虫。本文在上述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作者于1979年11月~1980年6月在日本对虾的育苗中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对虾的溞状体用卵黄粒代替骨条藻饲育,在密度155尾以下/升(15.5万/米~3)成活率可达100%,生产一千万尾虾苗仅用40只鸡蛋即可。用虫卵黄粒替换卤虫  相似文献   
9.
<正> 红鳍东方鲀在日本的商品价值很高,活鱼每公斤高达1~1.5万日元。除作佳肴、泡酒食用外,还从其内脏(主要是卵巢)中提取河豚鱼毒素,每克售价在日本为4万多美元。因此,正大力开展人工养殖。红鳍东方鲀已成为继(鱼师)、鲷后的第三种重要养殖品种。目前,以中国、四国和九州为中心,有大小养殖单位二、三十个,1979年养二年鱼(实养一年半)几千至数万尾。养殖仅有四、五年历史,取得了一定的养殖技术经验,但还处于尚未真正确立的现状。人工种苗生产已初具规模,有二、三个民间企业也能生产40~50毫米苗几十万尾。山口县内海栽培渔业中心最近已能生产15~30毫米苗60~70万尾。种苗绝大多数用于放流,但随着养殖的发展,放流种苗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0.
报据道,澳大利亚“海路”号于1977年8月,首次进行运活鲍鱼往日本,存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