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蛋白质对反刍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同时也是维持反刍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适宜添加蛋白质有助促进动物的生长及发育。传统的可消化蛋白饲料评价体系或粗蛋白评价体系,虽然在动物生产应用上使用具有科学合理性,但由于反刍动物有着特殊的瘤胃消化生理结构和微生物消化方式,对反刍动物而言存在很大的不足。1977年以来,基于反刍动物独特的瘤胃消化生理结构及微生物消化方式,各国纷纷提出新的饲料蛋白营养价值评定体系,各体系中新的饲料蛋白评价体系在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中不断补充完善。因此,试验就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饲料蛋白评定技术、评定方法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4,(11):112-114
瘤胃未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是评定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体内法、移动尼龙袋法酶解法、三步体外法和试验动物模拟法等。本文就反刍动物小肠未降解蛋白消失率的评定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反刍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营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在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诸多方法中,尼龙袋法的最大优点是将反刍动物营养价值的评定和营养需要的研究,真正和瘤胃内微生物活动挂起钩来,充分体现反刍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与整体动物消化率相比较,它会给人们提供更多和更清晰的有关饲料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沿用粗蛋白质体系或可消化蛋白质体系来研究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种理论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是这种理论忽视了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在消化生理上的差别。反刍动物由于特殊的消化生理结构 ,在瘤胃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原虫和厌氧真菌等微生物 ,使反刍动物利用蛋白质的方式明显不同于单胃动物。饲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后 ,到达小肠中的蛋白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蛋白质 (MCP)、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 (UDP)以及很少量的内源性蛋白质 (ECP) ,这三…  相似文献   

5.
1977年 ,英国的Roy等提出了新的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体系 ,随后 ,各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新体系。这些新蛋白质体系的共同点就是把饲料蛋白质分成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 (UDP)两部分 ,前者可被瘤胃内的微生物降解并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MCP) ,因此进入反刍动物十二指肠的蛋白质就由UDP和MCP组成 ,在新蛋白质营养体系中 ,小肠可消化蛋白质是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和动物蛋白质需要的基础。而MCP的产生又需要由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降解提供氮源 ,所以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是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具有独特的消化生理特点 ,其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代谢更复杂 ,单胃动物氨基酸模式研究方法 ,并不完全适用于反刍动物 ,因此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研究与应用 ,已成为现代反刍动物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代谢的研究热点。1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细菌、原虫、真菌 ) ,饲料进入瘤胃后 ,部分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小肽、氨基酸和氨 ,微生物再利用挥发性脂肪酸为碳架 ,利用发酵产生的能量 ,将部分小肽、氨基酸、氨合成微生物蛋白 ;饲料中未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 ,随食糜进入真胃和小肠 ,在…  相似文献   

7.
1 旧体系及其缺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由其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程度决定,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沿用粗蛋白质(CP)、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和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三种方法至今。这三种评价方法在当时条件下,对指导中等生产水平的反刍动物饲养效果较好。然而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更深入的探讨,旧体系已暴露出许多弊端。11 CP体系是以日粮中氮的含量为基础进行评定的,忽视了蛋白质可被反刍动物消化、吸收、利用的情况。12 DCP体系是以瘤胃降解率为基础的,其主要问题是无法将瘤胃非降解蛋白质和微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方法很多,人工瘤胃技术是利用体外方法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营养与代谢以及评定反刍动物日粮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从人工瘤胃技术分类、应用及进展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区别于单胃动物的最大特点在于瘤胃的特殊结构和作用,使其能够借助于微生物来利用饲料的营养成分,饲料在瘤胃中降解程度、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以及进入小肠的饲料非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的消化率是营养价值评定和饲养标准中的重要参数。目前,各营养体系在瘤胃中的降解效率所应用的评定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体内法、尼龙袋法和体外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为更好地研究反刍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笔者将以上技术进行结合,用玻璃罐代替注  相似文献   

10.
瘤胃肽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瘤胃蛋白质代谢的调控将是今后长时期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肽作为蛋白质降解的中间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肽是瘤胃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都具有水解蛋白质的能力,利用蛋白质降解产物-肽、氨基酸和氨-作为氮源以维持其生长,并合成微生物蛋白。作者从蛋白质在瘤胃消化过程中肽的释放和降解、瘤胃内肽的吸收、瘤胃肽代谢的调控、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营养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瘤胃肽代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肽吸收的机制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肽以逆浓度梯度转运 ,主要依赖H + 浓度或依赖Ca2 + 浓度转运 ,肽比游离氨基酸吸收的更快 ,肽的吸收还可以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对于反刍动物 ,瘤胃和瓣胃是其肽吸收的主要位点 ,这些观点的提出使人们对新蛋白质体系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和繁殖周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与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密切相关。笔者综述了2008-2009年发表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及ADSA-ASAS年会中与奶牛围产期方面相关的文献。通过反刍动物围产期生理变化规律的阐述及围产期奶牛日粮营养的调控,对改善围产期动物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小肽吸收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肽类后被吸收。试验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这一点与单胃动物以氨基酸吸收为主不同,原因是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近年来,对寡肽(Oligo-Peptide,OP)特别是小肽(Small—Peptide,SP)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幼龄阶段是反刍动物生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营养供应、生长发育状况和瘤胃发育程度决定了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效率。由于幼龄阶段消化代谢系统发育不完善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此阶段日粮的营养水平,尤其是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在反刍动物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营养供给不足或超量供给都会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这种情况甚至会伴随其一生。而幼龄反刍动物日粮中蛋白质和纤维水平对生长性能和胃肠道发育的调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适量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幼龄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程度,并由于饲料中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氮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了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的发育。在保证精饲料充足的情况下,提高日粮中NDF水平可提高幼龄反刍动物开食料的采食量,提高生长性能和促进瘤胃发育,同时也伴随着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提高。但由于试验动物或原料来源不同,在相关试验中仍存在不同的试验结果。为此,作者针对日粮中不同蛋白质和NDF水平对幼龄反刍动物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育的影响,以及出现不同试验结果的原因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为解决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问题、提高其饲养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日粮纤维对非反刍动物肠黏膜形态和上皮细胞更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和对动物消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瘤胃是反刍动物至关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部分降解的营养物质可直接通过瘤胃上皮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瘤胃的发育程度与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而瘤胃发育充分且功能健全是反刍动物最佳生产性能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然而,幼龄反刍动物瘤胃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均发育不完善,需在固体饲料、断母乳等外界刺激下完成经由非反刍阶段向反刍阶段转变的复杂过程,进而才可发挥其重要功能。目前,如何掌握并遵循瘤胃的发育规律,在保证瘤胃充分发育且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对幼龄反刍动物实施早期断奶技术,已成为现代反刍动物养殖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就反刍动物瘤胃发育进程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的时空演变、瘤胃组织形态学发育和代谢改变及瘤胃发育调控机制进行综述,由生理结构至功能逐层对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规律进行全面总结,阐明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的相关因素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本文旨在进一步丰富与瘤胃发育相关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利用瘤胃发育规律开发促进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的营养调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为挖掘幼龄反刍动物的生产潜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核黄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黄素在动物体内能量、蛋白质、脂肪代谢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作者综述了国内外反刍动物核黄素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反刍动物核黄素营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Ruminant cold stress: effect on produ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review is presented of biological issues and pract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effects of cold stress on ruminant animals. When animals are subjected to extreme cold stress, substantial dietary energy may be diverted from productive functions to the generation of body heat. Failure to produce sufficient heat can result in death. More often, however, cold stress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changes and possibly disease. With prolonged exposure to even mildly cold conditions,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occurs in animals resulting in increases in thermal insulation, appetite and basal metabolic intensity, as well as alterations in digestive functions. Much of the reduced productivity, and in particular the reduced nutritional efficiency, observed in ruminant production systems during the colder part of the year,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these adaptive changes.  相似文献   

19.
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80%,甚至更高,是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实际生产中可通过补添适宜的营养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生长,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其营养价值。本文综述了粗饲料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作用及提高反刍动物粗饲料利用率的营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营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结构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发酵的速度和程度并不一致,从而影响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者综述了不同比例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tructural carbohydrates,SC)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对动物采食量、消化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