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预处理对辛烯基琥珀酸改性芋艿淀粉颗粒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奉化芋艿淀粉为材料,对其进行电子束辐照预处理,分析处理前后改性淀粉的颗粒结构、热力学性质、溶胀特性、消化性和乳化性。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预处理显著改变了辛烯基琥珀酸改性芋艿淀粉酯的理化与功能特性。随着辐照剂量从2 kGy逐步增加至50 kGy,辛烯基琥珀酸改性淀粉(OSTS)颗粒屑状点逐渐增多、表面形成的皱痕和突起加深,并出现颗粒破裂;快消化淀粉(RDS)含量和水溶性指数不断增加,结晶度、缓慢消化淀粉(SDS)、糊化峰值温度(Tp)不断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和溶胀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糊化焓、抗性淀粉、乳化稳定性和FTIR光谱中1 047 cm-1/1 022 cm-1 峰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本研究为采用电子束辐照预处理技术改善辛烯基琥珀酸改性淀粉的功能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试图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γ辐射对板栗胚芽细胞的损伤程度 ,结果发现辐照对胚芽中淀粉影响较为明显 ,0 5kGy以下处理时对胚芽淀粉无明显影响 ,1kGy处理淀粉粒边缘开始部分糊化 ,6kGy以上剂量辐照糊化较为明显。与此相对应 ,板栗种子淀粉的粘度也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另外观察到胚芽细胞壁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变薄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乙酰甲胺磷的辐照降解效果,以乙酰甲胺磷溶液和添加了乙酰甲胺磷的玉米糁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剂量、溶液初始浓度、pH值、KMnO4用量对乙酰甲胺磷的降解效果及辐照剂量对玉米糁中乙酰甲胺磷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的降解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同一辐照剂量下,降解率随着乙酰甲胺磷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辐照剂量为9 kGy时,乙酰甲胺磷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值,初始浓度为25、50、100、150 mg·L-1水溶液中的乙酰甲胺磷降解率分别为95.76%、94.32%、90.40%、65.60%,玉米糁中的降解率为44.05%;溶液pH值为中性条件时,乙酰甲胺磷的辐照降解效果优于酸性;KMnO4对溶液中乙酰甲胺磷的辐照降解率具有明显影响,当辐照剂量为7 kGy时,8×10-4 mol·L-1的KMnO4可使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乙酰甲胺磷溶液降解率达到94.10%。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降解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电离辐射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0 Coγ射线辐照技术 ,研究了壳聚糖辐射降解后产物分子量、粘度、微量元素与辐照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0~ 45 0kGy的辐照剂量可以使壳聚糖的相对分子量由 8 2× 1 0 5降至 1 0× 1 0 3 左右 ,降解效果明显 ,最适辐照降解剂量为 47 75kGy ;经 1 0~ 45 0kGy剂量辐照 ,壳聚糖粘度减小 ,分子量和粘度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超声处理对糯米和非糯米淀粉颗粒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影响,改善稻米淀粉的品质,本试验以糯稻(Y26)、非糯稻(Y9)淀粉为材料,对其进行超声处理,分析处理后淀粉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及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淀粉经超声处理后各性质变化趋势相似,淀粉颗粒表面产生凹陷、直链淀粉含量升高、结晶度下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1 047 cm-1/1 022 cm-1比值先增加后降低,弹性模量(G')降低,凝胶强度减弱,糊化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c-To)减小,快速消化淀粉(R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增加,但两种淀粉的变化程度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初步奠定了生产中根据对淀粉性质的需求来确定合适超声处理条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热塑性淀粉基薄膜的力学性能,采用0、10、20、30、40、50 kGy 6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玉米淀粉结构、颗粒尺寸的影响;并以辐照玉米淀粉为原材料,采用挤出造粒、熔融吹塑法制备热塑性辐照玉米淀粉薄膜,研究辐照剂量对热塑性薄膜力学性能、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能够有效破坏玉米淀粉分子内、分子间氢键,降低玉米淀粉的刚性;能够有效减小玉米淀粉的颗粒尺寸,增加玉米淀粉的加工流动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热塑性辐照玉米淀粉薄膜的力学性能不断增加;未熔融颗粒不断减少,表面形貌更加均匀、平整。综合考虑热塑性辐照玉米淀粉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钴源能耗,40kGy剂量辐照的玉米淀粉制备的热塑性淀粉基降解薄膜更具有实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为辐照玉米淀粉制造热塑性降解薄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7.
药用淀粉辐照灭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了药用淀粉经60 Coγ射线辐照灭菌效果 ,以及辐照对其粘滞性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辐照灭菌剂量的增加 ,药用淀粉粘滞性 (RVA)逐渐下降 ,并提出了药用淀粉灭菌剂量以 4~ 6kGy为宜。  相似文献   

8.
李心海  朱广琴  高峰  张林吉  任士飞  王岩  崔燕 《核农学报》2022,36(11):2258-2265
为研究经赤霉烯酮(ZEN)自然污染与60Co-γ辐照处理后的玉米对绵羊定时人工授精中澳洲白种公羊、湖羊母羊的生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含ZEN玉米样本,分别用0、3、5、8、10 kGy剂量的60Co-γ辐照,并测定辐照后玉米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然后分别将未污染玉米(Ⅰ对照组)、经10 kGy 60Co-γ辐照的污染玉米(试验Ⅱ组)、污染玉米(试验Ⅲ组)饲喂定时人工授精的绵羊,检测澳洲白种公羊的精液质量,测定湖羊母羊的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未经60Co-γ辐照的玉米含ZEN 2 153 μg·kg-1,在10 kGy 60Co-γ辐照剂量下,玉米中ZEN降解率为83.7%;当60Co-γ辐照剂量低于10 kGy时,玉米淀粉表面结构无变化,主要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试验Ⅱ组澳洲白种公羊的采精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与试验Ⅲ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Ⅰ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澳洲白种公羊第30天精子畸形率与试验Ⅱ组、Ⅰ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双尾精子、双头精子、无尾精子等现象,其中双尾精子头部、尾部不完整;试验Ⅱ组湖羊母羊同期发情率、受胎率、产羔率和羔羊始重等指标与试验Ⅲ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Ⅰ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使用经10 kGy 60Co-γ辐照后ZEN含量低于2 153 μg·kg-1的玉米饲喂繁育绵羊,对绵羊定时人工授精无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为60Co-γ辐照模式下玉米中赤霉烯酮和品质的变化对绵羊定时人工授精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辐照对壳聚糖分子量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束辐照降解壳聚糖,并利用体积排阻色谱-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仪、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TIR光谱仪、X衍射仪对辐照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壳聚糖的分子量逐渐降低;颗粒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5~ 300kGy的辐照剂量范围内,电子束辐照对其结构、脱乙酰度和结晶度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60Co-γ和电子束2种射线的不同剂量对新鲜香菇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鲜香菇的硬度、呼吸强度、电导率、感官品质等指标,筛选2种辐照射线的最优剂量,并对比分析最优辐照处理下香菇细胞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60Co-γ射线中,2 kGy剂量组香菇硬度降幅为37%,呼吸强度为10.81 mg·kg-1·h-1,相对电导率为0.268%,均小于其他剂量组;电子束射线中,3 kGy剂量组香菇硬度降幅为38%,呼吸强度为10.39 mg·kg-1·h-1,相对电导率为0.241%,均小于其他剂量组。综合感官分析可知, 3 kGy电子束组和2 kGy 60Co-γ射线组香菇的保鲜效果分别优于同类射线其他剂量组。显微分析可知,与2 kGy 60Co-γ射线相比,3 kGy电子束辐照能够较好地保持新鲜香菇的菌丝形态,延缓其进一步降解,从而延长其贮藏期。本研究探索了辐照在香菇保鲜过程中的可行性,为推动电子束辐照技术和60Co-γ辐照技术在香菇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辐照对发酵玉米芯中裂褶菌多糖提取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裂褶菌发酵玉米芯进行γ射线辐照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辐照对裂褶菌多糖提取率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20kGy辐照剂量范围内,同一剂量下,多糖提取率随辐照原料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上升,60%水分含量、10kGy处理下多糖提取率达到最高值7.95%。辐照处理对所提取裂褶菌多糖溶液粘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5.0%水分含量、20kGy处理下,多糖的零剪切粘度η0降至最低值10.79 Pa.s;辐照处理对裂褶菌多糖的粘弹性亦有显著影响,G′、G″以及二者之交点Gx值的变化趋势与η0值的基本一致。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γ射线辐照处理对发酵玉米芯中裂褶菌多糖可起到降解、增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甘薯的淀粉及干粉为试验材料,研究60Coγ辐照对其外观形态及糖化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后,淀粉粒表面出现网状裂纹,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裂纹明显增多。在50至1200 kGy辐照剂量范围内,甘薯淀粉和干粉中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湘薯86和湘薯541的糖化效率在低剂量辐照处理时有明显的差异,但随着辐照剂量的增高,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当辐照剂量为1200kGy时,糖化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辐照对甲鱼预制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0、4.7、7.1、9.9 k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通过感官评定并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辐照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5 kGy以内剂量辐照对甲鱼预制菜的感官品质无明显影响,高于5 kGy会影响其气味和滋味,进而可能产生异味。辐照对甲鱼预制菜特征气味引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感器响应值较高的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甲烷、醇类和醛酮类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能够有效区分经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甲鱼预制菜。4.7 kGy组与对照组气味差异较小,7.1、9.9 kGy组与对照组差异相对较大。不同剂量辐照后甲鱼预制菜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增加,醛类、酸类相对含量降低,烃类、芳香族类、酮类、酯类相对含量升高,醇类、含氮含硫及杂环类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结果表明,壬醛、癸醛、辛醛、己醛、庚醛、1-辛烯-3-醇和2-戊基呋喃是甲鱼预制菜的关键风味成分,苯甲醛、苯乙醛、(E,E)-2, 4-癸二烯醛对其风味具有重要修饰作用。辐照后辛醛、己醛、1-辛烯-3-醇对甲鱼预制菜总体风味的贡献率降低,庚醛、2-戊基呋喃的贡献率先降低后增加,苯乙醛的贡献率增加并成为关键风味成分。因此,建议采用不超过5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在杀菌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其原有风味。本研究结果为辐照技术在甲鱼预制菜杀菌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