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以前轴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对其能量流动展开分析,得到影响制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的关键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常见的几种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回收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分析了再生制动力的约束条件和电机再生制动力矩的最大限值;根据电机可提供再生制动力矩与需求的制动力矩的关系,提出了满足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优化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和Advisor软件平台进行了系统建模和典型循环工况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安全条件下的制动能量回收,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达到22.11%。  相似文献   

3.
蓄电池储电不足而造成续驶里程短是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因素.在文章中,通过对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了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款量产的纯电动轿车,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BS系统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在满足ECE制动法规要求、制动安全性要求及驾驶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通过Cruise平台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并在样车中开展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实车验证,仿真和实车验证结果均表明该系统可实现ECE工况下整车续驶里程提升1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混合动力摩托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利用车辆的轮毂驱动电机在制动时产生阻(制动)力矩,将车辆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向蓄电池充电,控制器根据制动要求调节制动力矩(充电电流),在满足制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量的回收。在混合动力摩托车上的试验表明,能量回收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量回收率最高可达25.1%,该技术能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摩托车。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动伺服系统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动伺服系统对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电动伺服制动系统的部件组成和工作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取车速和制动强度双参数对制动模式进行划分,并兼顾整车经济性和车辆安全性对电液制动力进行协调分配,使用制动强度、初始车速、电池SOC对电动机制动扭矩进行修正;分析了轮缸压力控制理论,并给出压力控制需求,基于电动伺服系统提出前馈加三闭环反馈的轮缸压力控制算法,实现轮缸压力的精确控制,通过仿真跟随正弦曲线目标压力对提出的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压力控制算法可以满足控制需求;最后在纯电动整车平台上对提出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和压力控制算法进行验证,并以制动能量回收率为节能评价指标,对制动能量回收策略进行经济性评价,试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和压力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制动能量回收策略能显著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改善整车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便利。但环境问题的劣态发展成了人们的关注重点,车辆电储能制动能量的回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应用,改善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并不断完善方案措施,旨在于在满足社会生活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汽车行业。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以改善其续驶里程,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具有机械制动备份功能.同时,考虑到电动汽车电动机和电池性能参数,开发了高效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算法具有较强的移植性.采用硬件在环的方式对系统的控制效果和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可以很好地协调运作,同时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最后,在燃料电池汽车上进行转鼓实验,很好地完成了Japan-1015循环工况,能量回收效率高达59.15%.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以改善其续驶里程,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具有机械制动备份功能。同时,考虑到电动汽车电动机和电池性能参数,开发了高效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算法具有较强的移植性。采用硬件在环的方式对系统的控制效果和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可以很好地协调运作,同时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最后,在燃料电池汽车上进行转鼓实验,很好地完成了Japan-1015循环工况,能量回收效率高达59.15%。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某款前轮驱动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为目的。基于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和ECE法规提出一种三输入单输出的制动能量回收模糊控制策略,分别利用CRUISE和Simulink搭建整车和控制策略模型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NEDC循环工况下续驶里程贡献度达11.5%。保证制动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减缓电池能耗趋势,提高了整车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行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电磁机械耦合再生制动系统(EMCB),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耦合机理研究;针对目前传统ABS离散开关控制的不足,基于EMCB系统和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提出了一种连续状态控制的ABS控制策略,以对接路面下的车辆直行制动工况和低附路面下的弯道制动工况为例,对车轮滑移率、制动能回收率、制动稳定性等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BS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响应性、鲁棒性和滑移率控制性能,既保证了制动稳定性和制动效能,又提高了制动能回收率,有效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行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磁机械耦合再生制动系统,以克服摩擦制动和再生制动相互独立控制的缺点。在此基础上,以内嵌侧向力约束的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为参考模型,基于直接制动输入分配和模糊补偿控制提出了一种集成再生制动的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策略。以美国FMVSS126法规为试验工况和评价指标,以及低附路面阶跃转向工况为例,应用Matlab/SimulinkCar Sim车辆动力学仿真试验平台,对有、无模糊补偿控制的侧向稳定性、操纵响应性和能量回收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模糊补偿控制的车辆顺利通过法规测试,所提出的模糊补偿稳定性控制策略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横摆稳定性,减小了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跟踪误差,即增加了行车安全性,又具有一定的制动能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涡流缓速器耗电量大和制动力矩热衰退严重的问题,基于涡流制动与电机再生制动原理,提出一种将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与单相外转子磁阻电机结构相结合的新型能动型缓速器。建立了能动型缓速器的电磁场数学模型,数值模拟预测了其制动性能,优化了电机的开通、关断角,计算了下坡持续制动时电机能量回收时的功率,最后对该缓速器的空损力矩、制动力矩热衰退、发电性能和电动性能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 000 r/min时涡流制动力矩达到1 260 N·m,持续制动12 min,制动力矩仅下降15%,可满足重型货车的辅助制动需求;电机再生制动力矩随着转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 000 r/min时制动力矩达到最大;当车辆以35 km/h的速度下坡制动时,能量回收功率可达到94 kW。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轮缸PV特性的电磁阀线性增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阀线性增压控制精度与电磁阀控制特性和轮缸PV特性有关,影响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液压控制的响应精确性。本文提出了基于轮缸PV特性的电磁阀线性增压控制方法。分析了电磁阀的工作机理,并给出了电磁阀控制精度需求。通过对电磁阀控制机理分析,指出电磁阀线性控制具有一定的线性控制范围,且可通过增加线圈电流实现;通过对轮缸PV特性分析,指出轮缸具有低压非线性区和高压近线性区。试验分析不同电流变化率下的轮缸压力变化率特点,分别得到轮缸低压非线性区和高压近线性区内的线性增压控制算法。运用d SPACE平台搭建硬件在环试验台架,进行了不同增压速率下轮缸实际压力跟随目标压力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线性增压控制算法可以满足电磁阀控制精度需求,丰富了线性增压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控制特点,描述了通用的ABS模型以及在仿真中用到的模型参数。对ABS模型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和试验比较,还运用ABS模型,得出了直线制动和转弯制动两种工况下的ABS作用效果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发动机能量回收的意义及能量回收方式的要求,介绍几种能量回收方式及相关研究,并对余热发电技术及发电方式进行阐述。结合相关研究现状,总结得出涡轮发电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是最为高效的能量回收方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ECE法规和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控制策略模型,并在AVL Cruise中进行联合仿真。通过NEDC工况仿真,证明所提出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