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4种群体共计20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窝产仔数(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具有极显的群体间差异,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加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较分别为75.4%和69.8%,可见加性效应是群体间遗传变 异的主导因素,显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18.3%和23.7%,表明显性效应在群体间遗传变异中是相当重要的,上位效应平方和点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6.3%和6.5%,可见上位效应对窝产仔群体间遗传差异作用不大,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13.01和12.42,二花脸猪总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2.77和2.49头,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显性度分别为0.91和0.97,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窝产仔数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2.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酶切片段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对苏钟猪和二花脸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记录 93头母猪 660多窝产仔数用以分析雌激素受体基因型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激素受体基因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苏钟猪分别为 0. 536 6和 0. 463 4,二花脸猪分别为 0. 307 7和 0. 692 3;二花脸猪各雌激素受体基因型间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显著(P<0. 05);苏钟猪头胎总产仔数AA基因型与AB、BB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 05);二花脸猪经产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3.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杂交1代和回交1代4个群体共计338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联合尺度检验法的结果表明: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12.78%和12.21,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2.78头和2.53头,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显性度分别为0.92和0.95。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窝产仔数(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4.
猪BMP15和BMPR-I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481头繁殖母猪进行BMP15和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个基因的3个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BMP15和BMPR-IB基因对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BMP15基因,AA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1.64头(P0.05);CC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0.82头(P0.05).对于BMPR-IB基因,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0.49头和0.51头(P0.05);引进猪种中B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05头和0.90头(P0.05).  相似文献   

5.
猪产仔数的遗传力低,常规育种技术对产仔数性状的改变非常有限,所以寻找控制猪繁殖率的主效基因及其遗传标记对提高猪产仔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八个猪种323头进行ESR和FSH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位点存在多态性.对于ESR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38和1.15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96和0.91头(P<0.05).对于FSHβ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的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23和1.36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74和0.82头(P<0.05).  相似文献   

6.
二花脸猪FSHR座位PCR-SSCP标记与产活仔数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PCR-SSCP(PCR-单链构型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对二花脸猪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座位与产活仔数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SSCP分型共产生2种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对不同标记基因型的二花脸猪群头胎产活仔数、头三胎产活仔数之和,及最高产活仔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发现该标记座位与最高产活仔数显相关,其贡献率达10.9%。基因效应分析表明,等位基因B的加性效应值为0.37头,等位基因A的加性效应值为-0.60头。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猪种ESR基因PvuⅡ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采用PCR-RFLPs方法,研究了中国成华猪、内江猪和太湖猪3个地方品种ES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华猪、内江猪和太湖猪的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 6389、0 6613和0 6855。在3个猪品种中,除成华猪只检测到AB、BB两种基因型外,在内江猪和太湖猪中都检测到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对3个品种不同基因型个体间产仔数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同ESR基因型的个体其产仔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品种无论头胎还是经产,总体表现为BB基因型的产仔数高于AB型和AA型个体,而AB型又高于AA型个体。其中,太湖猪BB型个体头胎产活仔数(NBA)(11 13头)显著高于AB型个体(9 42头)(P<0 05)。证明B基因是对提高产仔数有利的基因。同时还分析了ESR基因PvuⅡ-RFLP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陆川猪3个产仔数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对82头陆川猪个体的雌激素受体基因(ESR)、促卵泡激素β亚基基因(FSHB)和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3个与产仔数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SR基因的BB基因型占绝对优势,不过由于AA型、AB型的样本量很少,因此难以计算出各基因型的产仔数差异;FSHβ基因只检测到了AA型;PRLR基因的AA型频率最高,AA型比BB型头胎和头4胎平均总产仔数分别多产1.42头和1.02头(P<0.05),AA型比BB型头4胎平均活产仔数多产1.43头(P<0.05).  相似文献   

9.
圩猪和定远猪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寻找影响猪产仔数的标记基因座,为应用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繁殖率猪的品种或品系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PCR-RFLP(AluⅠ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5头圩猪母猪和63头定远猪母猪的PRLR基因exon 10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PRLR基因多态性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经检测,圩猪和定远猪exon 10上均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圩猪和定远猪AA、AB和BB型频率分别为0.490 9、0.436 40、.072 7和0.507 9、0.396 80、.095 2;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09 1和0.706 3,A为优势基因。被测猪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PRLR3种基因型的圩猪和定远猪母猪在初产总产仔数、初产产活仔数、经产总产仔数和经产产活仔数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呈现出AA>AB>BB的趋势。PRLR基因exon 10多态性对圩猪和定远猪产仔数有一定影响,但是否是影响产仔数的候选基因之一或是与影响产仔数的QTL连锁的基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宗地花猪ESR、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对贵州宗地花猪保种选育基础群母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宗地花猪的ESR基因B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ESR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还是产活仔数均为BB型>AB型>AA型,BB型比AA型多产仔1.02头/胎,比AB型多产仔0.82头/胎,3种基因型平均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FSHβ基因A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FSHβ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产活仔数还是初生窝重均为AA型>AB型,平均初生重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AA型比AB型多产仔0.98头/胎.应重点保留基础群中ESR基因BB、AB型母猪和FSHβ基因AA型母猪进入选育核心群,以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加快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运用PCR-SSCP法检测187头姜曲海母猪的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产仔数、初生重、20日龄重及乳头数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FSHβ基因型间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显著,nn基因型母猪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NN基因型多1.70和1.44头·胎~(-1),经产胎次比NN基因型分别多1.20和1.22头·胎~(-1)。3种基因型后代初生重和20日龄重差异显著,Nn基因型后代显著高于NN和nn型;3种基因型间乳头数差异显著。因此,FSHβ基因完全可作为产仔数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有望获得较大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在苏姜猪世代选育中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苏姜猪四、五、六3个世代中都存在AA,AB,BB三种基因型, 四世代、五世代、六世代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1.67%,66.67%,68.33%,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8.23%,33.33%,31.67%。在苏姜猪3个世代检测个体中,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P<0.05)高于B等位基因的频率。苏姜猪3个世代中AA,AB,BB三种基因型的第1胎总产仔数差异都不显著。3个世代中AA与AB基因型的第2~4胎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而BB型基因的第2~4胎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和AB的第2~4胎总产仔数。在今后的选育中,应加强BB基因型种猪的选留,进一步提高苏姜猪窝产仔头数。  相似文献   

13.
选取FSHβ基因为影响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对8个猪种906头猪进行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其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妊娠期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FSHβ基因在嘉兴黑猪、巴马香猪、金华猪和八眉猪中几乎只有A等位基因,在美系杜洛克和嵊县花猪中以B等位基因为主,只有在大约克、长白、台系杜洛克中A,B等位基因均衡分布。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在初产美系杜洛克猪中,BB基因型妊娠期比AB型缩短0.94 d(P<0.01);在初产大约克猪中,BB基因型妊娠期比AA型缩短1.61 d(P<0.01);在经产长白猪中,AB型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BB型多了227头(P<0.05)和231头(P<0.05)。总体而言,FSHβ基因对不同品种母猪繁殖性能效应各有差异,在初产美系杜洛克和大约克中BB基因型妊娠期更短,在经产长白猪中AB型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更多。  相似文献   

14.
撒坝猪ESR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762头撒坝猪的ESR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两个基因座位的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撒坝猪ESR基因座位的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FSH-β基因座位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在初产胎次的产仔数上,ESR基因以AA型最多(P<0.05或P<0.01),FSH-β基因则以BB型最多(P<0.05或P<0.01),呈现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在经产胎次的产仔数上,ESR基因以AB型最高(P<0.05),表现出显著的显性遗传效应(P<0.05或P<0.01),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ESR与FSH-β合并基因型为AABB型的母猪,其初产总仔数及活仔数最多(P<0.05或P<0.01);AAAB型母猪的经产总仔数与活仔数也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或P<0.01)。ESR和FSH-β基因确实与猪产仔数存在一定关联,但ESR基因对产仔数的效应与前人关于ESR BB型为猪产仔数增效基因型的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19头长梅杂种母猪(长白猪×梅山猪)和18头汉梅杂种母猪(汉普夏猪 ×梅山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长梅和汉梅母猪的发情征兆不及地方猪种 明显.长梅和汉梅母猪发情持续期为4天左右,性欲维持2天左右;初配和第二 胎发情配种,情期受胎率分别为93.2%和97.l%;头胎和第二胎,窝平产仔数 分别为11.9头和14.3头,活产仔数分别为7.6头和13.4头; 40日龄断奶窝重分 别为58.00kg和103.02kg。梅山二元杂种母猪保持了梅山猪的高繁殖力特点.  相似文献   

16.
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小梅山猪产仔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吴井生  王金玉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3):2728-2736
【目的】研究猪FSHR基因第10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小梅山母猪产仔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PCR-SSCP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母猪产仔数的关系,同时对多态位点的方差组分进行分析,并预测选择反应。【结果】在小梅山猪、枫泾猪和大白猪这3个群体中,引物P1和P3上分别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其中P1位点可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引物P6仅在大白猪中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对小梅山猪而言,P1位点的A等位基因和P3位点的D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在P1位点上,两胎以上小梅山母猪中,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和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NBA)比BB型分别高出1.95和1.66头(P<0.01);在P3位点上,在两胎以上及所有胎次的母猪中,DD型个体的TNB和NBA均极显著高于CC型(P<0.01);小梅山母猪的TNB和NBA在P1和P3位点上的遗传主要受到加性效应的影响。【结论】FSHR基因第10外显子P1和P3位点的A和D等位基因对小梅山猪产仔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 PCR-SSCPs法检测试验母猪群 FSHβ基因的多态性 ,并分析该座位与产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基因型间全部胎次平均产仔数差异不显著 (P>0 .0 5) ;基因型间最高产仔数比较结果发现 ,nn基因型母猪显著高于 N N基因型母猪 (P<0 .0 5)。 3种基因型母猪相对比较 ,加性替代效应为每年 n等位基因 1 .2 586头和 1 .1 954头 ,显性效应值分别为 0 .3 80 1头和 0 .1 950头 ,显性度为 0 .3 2 2 2和 0 .1 689,表明 FSHβ基因主要以加性遗传方式影响最高产仔数  相似文献   

18.
以猪孕酮受体(PGR)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PGR基因外显子1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的影响。对于扩增的外显子1片段,在大白猪中检测到GG、AG和AA型,在长白猪中只检测到GG和AG型。测序结果表明,GG型与AA型相比,在326 bp处有一单碱基突变(G→A),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则由甘氨酸变为丝氨酸。长白猪G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与A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大白猪A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与G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白猪G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与AA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大白猪A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与AA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白猪AG型出生窝重与AA型出生窝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PRLR基因intron 9多态性与产仔性能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PRLR基因内含子9多态性,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C、BB、BC及CC 5个基因型。对纯合子序列比对发现,在此区域内有5个位点突变,分别为G→A、T→G、C→A、C→G和T→G突变。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豫南黑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外来猪种在初产产活仔数(NBA)上基因型CC型比BC型多产2.38头,差异显著(P<0.05),而在初产总产仔数(TNB)和经产产仔数上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PCR-RFLPs法检测90头姜曲海、梅山、二花脸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ESR)的多态性,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差异极显(P<0.01)。BB基因型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AA基因型多3.03和3.01头;经产胎次比AA基因型多1.80和1.82头。ESR基因型间乳头数差异不显(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