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银白杨、白榆、新疆杨以及银榆杨(银白杨×白榆)这四个树种进行了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花粉蒙导与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克服了科间远缘杂交障碍,获得了银白杨×白榆杂种苗。此外,银白杨×银榆杨、银白杨×新疆杨都得到了种子。银白杨×新疆杨效果较好,银白杨×银榆杨试验所得的成熟种子比较少,只占所得种子总数的25%,且成熟种子的发芽率为66.7%。由于银白杨×银榆杨的杂种苗生长羸弱,没能存活下来。这表明银榆杨花粉可育,只是育性差。形态学标记和AFLP标记结果表明,银榆杨属于偏母本融合型的杂种。银榆杨雌雄同株,且有同花序现象,在早花性、叶背面无毛、侧枝细弱,从这些性状上看,白榆的基因在银榆杨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2.
84K杨引自韩国,它是银白杨与腺毛杨的杂交种.18年来在"三北"地区,特别是我国大西北的试种,均表现良好.它的优点是生长快(年生长4米左右,直径1.5~2.0厘米),树皮青灰色,干形通直,材料好,不易风折,优于三倍体毛白杨,雄性无性系不扬絮,抗逆性强,耐旱.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毛白杨配子育性及其子代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二倍体毛新杨、银腺杨为参照亲本 ,对三倍体毛白杨配子育性及其子代变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三倍体毛白杨B312花粉量较大 ,平均每花序高达 5 3mg.采用二倍体为参照母本研究三倍体花粉配子育性有估测过高的倾向 .②通过二倍体为参照父本可以相对较为准确地检测三倍体的雌配子育性 ,其中三倍体毛白杨雌株B30 3 ,B30 4,B30 5的配子育性介于 0 .0 5 %~ 0 .5 %之间 .③三倍体毛白杨与毛新杨等的杂交子代中存在三片子叶、四片子叶等子叶形态变异现象 ,总变异率达 2 6 .47% .④利用三倍体毛白杨与二倍体毛新杨、银腺杨杂交 ,共成苗 170株 ,其中包括 14.7%的畸形苗 .三倍体杂交子代的子叶变异以及畸形苗的出现与其细胞染色体不平衡有关 ,这些三倍体杂交子代对于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实践具有一定的价值 .  相似文献   

4.
84K杨的生长特性及杂交可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育苗、造林试验及相关研究,得出了84K杨的生长特性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1年生苗通直高大,平均高3.5m左右,最高达5.0m;苗木速生期出现在6、7月份,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64.5%和46.4%。对比试验林中材积生长量比毛白杨高79.8%,比毛白杨3个优良无性系大11.3%;抗病性强,3年生对比林中84K杨对主要病害黑斑病、叶枯病和锈病的感病指数分别为1.60%、1.18%和0.28%;对干部溃疡病,生长旺盛的植株几乎不感染;抗寒、抗旱性强,84K杨的抗寒、抗旱性比新疆杨、M101杨、毛白杨30号都强;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育苗成活率高;84K杨作亲本的杂交组合杂交可配性好,杂种优势强,是很好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B10):58-70
1 银白杨锈病 分布与寄主 全疆、克拉玛依区较普遍。主要危害银白杨、银灰杨、新疆杨、毛白杨等白杨派树种。  相似文献   

6.
《农村科技》2006,(3):40-40
84K 杨(银白杨×腺毛杨)属白杨派杂交雄性无性系。它生长速度快,单株材积大,栽培方法简单,抗逆性强,苗木成活率高,树干通直圆满,春季无"飞絮",克服了我区白杨派无性系普遍存在的破腹病,是白杨派树种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防护林的首选品种。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察布查尔平原林场,年平均气温8.4℃,绝对最低气温-43.2℃,绝对最高气温39℃,≥  相似文献   

7.
白杨派内杂交难易程度及杂交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通过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银白杨(P.alba L.)、毛新杨(P.tomentosa×P.bolleans)、银灰杨(P.×canescens smith)、银腺杨(P.alba×P.glandulosa)等白杨派内树种、杂种间的杂交试验,对白杨派的杂交难易程度、杂交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在杂交可配性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其子代表现亦非常好。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度杂交是一条容易而且有效的杂交手段。杂交方式的优劣顺序为:双交>回交>三交>单交。正交与反交间的比较表明:杨树的正交与反交不能等同于雌雄同株植物的正、反交。正交与反交应被视为两个不同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白杨派中的河北杨、新疆杨和84K杨及黑杨派中的陕林3号、美黑57和I-69杨作为杂交亲本,研究了不同亲本组合的可配性,并采用冻融、油脂膜浸提液处理花粉及正己烷熏蒸或涂抹柱头等措施进行了黑白杨远缘杂交技术研究,对不同杂交组合采取不同措施处理后所获得的杂交种子数量、千粒重及芽苗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黑杨作母本杂交的可配性高于以白杨作母本;对于美黑57×新疆杨杂交组合,采用正己烷熏蒸柱头的处理来克服杂交障碍的效果较为理想;而对河北杨×陕林3号杂交组合,采用正己烷涂抹柱头处理的杂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林场银×新杨、银白杨、新疆杨3个杨树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场银×新杨在树木生长前期的生长量与银白杨、新疆杨无差异;林场银×新杨的速生期持续时间长,树木生长15年后林场银×新杨的生长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说明林场银×新杨适合营造栽植时间长的大径级用材林。  相似文献   

10.
高温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获得毛白杨杂种三倍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鉴于多倍体育种在杨树良种选育方面的优势,针对配子败育严重的毛白杨作母本杂交困难等问题,根据多年实地观察,选择结实率较高的毛白杨无性系3119、3532、8212为母本,银腺杨雄株YX1为父本,尽可能在雌蕊发育接近可授期时进行雌花枝水培,防止因营养不足而导致杂种胚败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用39和42 ℃高温分别对授粉后4、16、28和52 h的雌花序持续处理2和4 h,并设置未施加高温处理的对照组合,同时同步固定与处理花序状态相同的毛白杨无性系3119的雌花序,组织切片观察统计胚囊发育过程各时期所占比例,以确定毛白杨胚囊染色体加倍与胚囊发育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各处理共获得458株毛白杨杂种三倍体,其中毛白杨3119×银腺杨组合共获得211株杂种三倍体,平均三倍体得率为57.97%;毛白杨3532×银腺杨组合共获得230株杂种三倍体,平均三倍体得率为65.71%;毛白杨8212×银腺杨组合共获得17株杂种三倍体,平均三倍体得率为70.83%,对照组合未获得杂种三倍体。从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看,毛白杨3119雌花序在授粉后4~64 h均处于胚囊发育的3次有丝分裂内,不同花序间以及同一花序不同胚珠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同步性,证明高温加倍获得的毛白杨×银腺杨杂种三倍体来源于胚囊染色体加倍;而从染色体加倍的处理温度和持续处理时间看,39、42 ℃的处理温度和2、4 h的处理持续时间均适宜于毛白杨胚囊染色体加倍,不同处理温度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之间并无太大差异。对杂种后代生长性状观察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三倍体株高和地径平均值普遍高于二倍体。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是一种高效获得杨树杂种三倍体的方法,对于毛白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雌、雄两方面来研究科间杂种银榆杨(银白杨×(白榆+新疆杨失活花粉))的有性生殖能力。(1)以新疆杨、辽宁杨和辽胡3号杨为对照,采用花序数量、花粉量及花粉生命力3个指标评价银榆杨的雄性生殖能力,测定花粉生命力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培养基培养、杂交试验3种方法。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银榆杨雄花序数量最大,花粉量最小,花粉含水率最低。银榆杨花粉在培养基上萌发时花粉管出现扭曲、分叉等畸形现象,占萌发花粉的30%。以银榆杨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可能出现杂交不亲和现象。(2)以银白杨为对照,用杂交法研究银榆杨雌性孕性。结果表明,银榆杨雌性可育,但与不同派品种的亲和力不同。最后,对银榆杨花粉管在培养基上萌发存在畸形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对银榆杨应用于杂交育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杨树品种进行了杨树水泡型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结果显示:同一地区不同杨树品种之间抗病性呈显著性差异,关中地区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抗病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中林美荷杨、84K杨、107杨、毛白杨.同一杨树品种在不同气候区的溃疡病病情指数也呈显著性差异.毛白杨水泡型溃疡病总体上在...  相似文献   

13.
对银白杨(Populus alba)×[白榆(Ulmus pumila)+新疆杨(P.alba var.pyramidalis)失活花粉]的亲本和子代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银白杨,2n=38=1M+30m(1SAT)+4sm+1st+2t;银榆杨(P.× alba L.‘yinyu’)1号,2n=38=1M+30m(1SAT)+4sm+1st+2t; 银榆杨2号,2n=38=1M+30m(2SAT)+4sm+1st+2t。白榆的染色体2n=28。银白杨和银榆杨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核型差异很小。随体的数量可能与银榆杨和银白杨表型不同有关。推测,银白杨×白榆的杂种胚在发育时先形成了以银白杨染色体为主的单倍体,后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二倍体银榆杨。  相似文献   

14.
1选择最佳的造林时期 雄县春季造林最佳时期是3~4月。 2选择优质壮苗 适宜春栽的树种主要有杨、柳、刺槐、臭椿等。杨树主要品种有毛白杨、沙兰杨、冀廊杨及107、108杨等品种,栽植成活率较其它杂交杨高。栽植时,选择宜栽树种中适应性较强的大苗。苗木规格:杨柳树苗木胸径必须达到3cm以上,且无病虫害、干形通直、无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5.
利用AFLP标记研究银白杨×白榆的亲子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形态性状上看,银榆杨是银白杨×白榆的科间杂种.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搞清楚银榆杨与其亲本银白杨及白榆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采用AFLP技术,用20对EcoRⅠ+MseⅠ引物对银榆杨、银白杨、白榆等10个样本进行了亲子关系分析.共获得2 040条可统计的谱带,其中1 470条带为多态性带,多态带百分率为72.06%.结果表明:①银榆杨中既含银白杨的基因又含有白榆的基因,且出现了双亲不具有的新谱带;②银榆杨含有的银白杨基因成分比白榆基因成分多,从聚类分析(UPGMA)结果看出,银榆杨属于偏母本型的杂种;③辽宁产地的银白杨是银榆杨杂种的母本得到进一步证实.在所有白榆样本中,尽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对银榆杨杂种子代的遗传距离没有显著差异,但辽宁产地的白榆2号(LP-2)与银榆杨杂种各无性系的遗传距离最小,它是银榆杨父本的可能性最大;④银榆杨中白榆的基因在4个白榆样本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相对于辽宁产地的白榆而言,北京的白榆与银榆杨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该文还对银榆杨杂种的形成与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法对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系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46.265、39.261、31.663、23.416和11.820t/hm^2,各级根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比例各不相同;kit系主要分布在土层0-40cm左右,欧洲黑杨占94.0%,苦杨占94.7%,额河杂交杨占89.5%,银白杨占95.0%,银灰杨占90.1%;根系生物量密度的大小排序为额河杂交杨〉欧洲黑杨〉银灰杨〉苦杨〉银白杨,分别为33.046、32.718、24.356、18.012和10.745t/(hm^2·m)。  相似文献   

17.
白杨新杂种I-101×84K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I-101×84K杨为材料,对其组培快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MS为合适的基本培养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诱导I-101×84K杨腋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MS+6-BA0.3 mg.L-1+NAA0.3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0.02 mg.L-1+蔗糖15 g.L-1+琼脂6 g.L-1为宜,生根试管苗炼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90%。对试验过程中的玻璃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大量元素浓度过高和多次继代可引起试管苗的玻璃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84K杨水杨酸结合蛋白2(Salicylic acid-binding protein 2,SABP2)基因并预测其功能。【方法】以生长至5片小叶的84K杨组培苗为材料,提取其叶和茎的总RNA。根据毛果杨SABP2基因(GenBank序列号:XM_002310718.2)的完整CDs序列,设计84K杨SABP2基因的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84K杨SABP2基因全长,然后连接到pGM-T克隆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对84K杨SABP2基因进行克隆,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通过各种在线软件对84K杨SABP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84K杨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822bp,开放阅读框789bp,编码26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84K杨SABP2与毛白杨SABP2(GenBank序列号:JQ086570.1)的同源性最高,达98%;84K杨SABP2基因位于微体中;SABP2蛋白有11个蛋白质结合位点,属于α/β折叠水解酶家庭成员中的酯酶,为亲水性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了84K杨的SABP2基因,其功能与前人对草本植物中SABP2部分功能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主要杨树生产品种对溃疡病田间抗性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大田17个主要杨树生产品种溃疡病的抗性调查,以及对各无性系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对抗病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高度抗病的品种有107杨、69杨、84K杨;中度抗病的有北抗杨、中林美荷杨、J2杨、108杨、毛白杨14号;低度抗病的有中华常青杨、2001杨、天演杨、南抗杨、E24-01杨;中度感病的有中绥12号,高度感病的有商州青杨、陕林4号杨、中黑防.  相似文献   

20.
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处理对银灰杨和84K杨试管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2种杨树间的抗镉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50 μmol·L-1)的镉胁迫能够促进2种杨树试管苗的生长,高浓度(200 μmol·L-1)的镉胁迫则抑制植株的生长;随着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大,2种杨树试管苗的SOD酶和CAT酶活性都是先升高后下降;POD酶活性则逐渐增加。与银灰杨相比,84K杨在镉胁迫下的生长综合指标以及酶活性变化值都较低。银灰杨较84K杨有较高的抗镉污染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