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福建黄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福建黄兔的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选择健康、体重约2.0kg的福建黄兔20只,雌雄各半,在普通环境中饲养观察一周,试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清晨空腹耳静脉采血,采用HEMAVET950动物血液分析仪测定20项血液生理值,采用Sysmex Chemix-180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进行24项血液生化值的测定。结果表明:福建黄兔血液生理指标中除血红蛋白浓度(HGa)雌雄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所测的福建黄兔各项血液生化指标雌雄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福建黄兔雌雄间的生理生化值基本一致,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貉的品种培育过程中,发现了黑色突变个体(简称黑貉),作为一种新的突变品种,黑貉有着极大的科研和利用价值。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以乌苏里貉为对照,分别对黑貉繁殖性能、生长性能、毛皮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和管理条件下,黑貉和乌苏里貉窝产仔数和分窝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性能中,不同毛色个体45~210日龄体质量和体高差异不显著(P0.05);毛皮性能中,黑貉背部针绒毛长度显著高于乌苏里貉(P0.05);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除了同种色型间个别指标有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在2种毛色貉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uPA基因敲除小鼠(UPA-/-)的生物学特性,为UPA-/-小鼠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研究定期测定UPA-/-小鼠体重、血液生理生化值以及脏器(心、肝、脾、肺等)的重量,统计其繁殖特性,并对两性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4~30周龄UPA-/-小鼠体重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随周龄增加而增长,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重慢;UPA-/-小鼠繁殖性能平均产仔数为6.30±1.02只,平均妊娠期为20.5±1.9 d,UPA-/-小鼠脏器重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心脏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脾的脏器重量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01),其余脏器重量性别间差异不显著。8周龄uPA基因敲除小鼠血液生理指标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CV(RDW-CV)、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uPA基因敲除小鼠性别之间谷丙转氨酶ALT、血糖GLU、总胆固醇TC、胆碱脂酶CHE有显著差异(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uPA基因敲除小鼠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部分指标两性间测定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昆明小鼠繁殖群中,随机抽取180只21日龄小鼠,雌雄各半。根据采食量把繁殖、非繁殖分成6个组,测其增重、胎间隔、总胎次数、平均产仔数、分仔成活率、初生重、21日龄分仔重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90只(雌雄各半)不繁殖小鼠从21日龄至死亡的体重,雌雄间差异显著(<0.05);繁殖组中限食与正常喂食间上述生物学指标差异显著(<0.05)。同时,限食与自由采食间的上述指标差异极显著(<0.001),而正常喂食与自由采食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0.05)。结果表明:在生产繁殖中应采取只喂颗粒料的自由采食方式,既能满足营养需要、降低成本,又符合昆明小鼠标准化和上等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实验旨在研究会理黑山羊的血液生化指标,选择了30只(11♂,19♀)会理黑山羊,测定了其9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会理黑山羊的各项生化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均在我国山羊正常血液生化指标范围内,而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与其他品种的山羊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验为会理黑山羊的血液生化指标常值、疾病治疗、饲养管理和选育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内地生活藏獒37只(雌性19只,雄性18只)断奶时(45日龄)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雌雄藏獒的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差异;内地藏獒与西藏高原藏獒、一般犬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2项生理值和12项生化值中,仅单核细胞百分数雌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内地藏獒与一般犬相比,仅白细胞数、血糖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其他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内地藏獒与高原藏獒相比,除了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此结果将为内地藏獒养殖及疾病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我国新的近交系品系PVG种群,观察其生长繁殖性能及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从丹麦M&B公司引进近交系大鼠PVG,建立种群,从其种群中随机抽取10对种鼠,统计其繁殖率、成活率、仔鼠生长发育情况、从仔鼠的育成鼠中随机抽取20只PvG(雌雄各半)大鼠测其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PVG大鼠平均产仔数为3.5只,所测生理指标性差异不显著。生化值接近DA大鼠。结论性别对PVG大鼠的生理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对部分生化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萨福克羊高原过渡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渡阶段饲养的27只白萨福克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理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行为学、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及抗病性等,研究引入的白萨福克羊在向高原过渡饲养阶段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白萨福克羊的生理指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我国绵羊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红细胞平均容积公母羊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19项指标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羔羊初生重分别为(5.33±1.15) kg和(4.88±0.15) kg,初生至3月龄时生长速度较快,3~9月龄时逐步减慢,公母羊成年体重分别为(88.00±6.36)kg和(62.06±6.40) kg;过渡期间白萨福克羊的产羔率为145%,对疾病抵抗力较强.白萨福克羊适应于过渡饲养阶段的环境,为转运至青藏高原地区饲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大林姬鼠的血液正常生理指标参考值,试验采用数字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为Hemastar 3)对采集于黑龙江省海林林区的大林姬鼠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对雄雌间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t检验,有17项指标雄雌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1项指标雄雌间差异显著(P〈0.05)。大林姬鼠血液的生理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个别指标雌雄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给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育、健康状况检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本实验选择20只健康成年白腹锦鸡,体重为0. 597~0. 890 kg,于晨时饲喂前经翼静脉采集全血,采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腹锦鸡的红细胞个体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血小板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葡萄糖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尿素氮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大大低于野生白腹锦鸡;以上说明所测白腹锦鸡生理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白腹锦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腹锦鸡人工繁育、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和肉鸡之间的肉品质差异,每个品种各选取20只鸡,雌雄各半,在同等条件下进行饲养至出栏日龄。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品种肉鸡的肉品质性状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各品种肉鸡的相关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性雉鸡的肌肉系水力最高,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和肉鸡的肌肉系水力显著(P<0.05)高于吉林本地三黄鸡。雄性和雌性肉鸡的滴水损失率、水浴损失率均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雉鸡和吉林本地三黄鸡。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肉pH24 h值未表现出品种差异(P>0.05)。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的肌纤维直径指标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雄性雉鸡的肌纤维密度最大,与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差异显著(P<0.05);3个品种雌性鸡的肌纤维密度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肌肉剪切力指标上,雄性吉林本地三黄鸡剪切力最大,与雉鸡、肉鸡差异显著(P<0.05);雌性雉鸡剪切力最小,三黄鸡剪切力最大,3个品种的雌性鸡剪切力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P<0.05)。雌性和雄性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的肌肉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相应性别的肉鸡。相同性别的3个品种鸡,其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综上所述,3个品种鸡的肉品质指标以及肌肉蛋白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雉鸡、吉林本地三黄鸡肉品质优于肉鸡,可作为本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马拉雅旱獭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雌雄个体间及与野生状态下喜马拉雅旱獭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饲养喜马拉雅旱獭雌、雄性个体全血黏度(ηa)、全血还原黏度(ηn)、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IR)及血沉方程K值(KESR)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状态与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旱獭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比较显示,野生成体旱獭血浆黏度(ηp)、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还原黏度(ηn)、红细胞电泳指数(ES)、胆固醇水平(CHOL)、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高于人工条件下驯养旱獭的指标(p0.01)。以上数据的获得将为喜马拉雅旱獭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应用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贵州地方良种黔东花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取高繁品种太湖猪为父本,黔东花猪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1(♀)后分别与皮特兰(♂)、杜洛克(♂)杂交,获取不同组合F2,再以巴克夏为终端父本,测定不同组合F2(♀)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黔东花猪、太湖猪、皮特兰杂交组合所得的母本在乳头数、初情期、初配日龄、初产及经产母猪产仔数、断奶后发情间隔期等指标均优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是一种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黑猪母本材料,但在仔猪初生重、生长速度方面低于黔东花猪、太湖猪和杜洛克组合。  相似文献   

14.
对红河州某猪场长大母猪311窝、PIC母猪138窝及当地农村饲养混血母猪753窝的繁殖性状进行测定,探讨品种、胎次和分娩季节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有显著影响,长大母猪和混血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8 d校正断奶窝重均极显著高于PIC母猪(P〈0.01),长大母猪和混血母猪间除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和28 d校正断奶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外,其它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胎次因素对母猪产仔性能产生显著影响,经产母猪显著高于初产母猪(P〈0.05),长大、PIC母猪2~8胎、混血母猪3胎以上产仔性能较好,其中长大、PIC母猪以第4胎最佳。分娩季节对PIC、混血母猪的繁殖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长大母猪的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甾醇对雌性小鼠生长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用50只35日龄雌性小鼠,适应1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植物油组(给予0.1 mL植物油)及植物甾醇低、中、高三个剂量组(每日灌胃20、80和320 mg/kg植物甾醇)。连续灌胃3周,第1天和第22天称取小鼠体重,然后眼球采血,制备血清,对小鼠血清中的雌二醇、孕酮、催乳素水平进行检测,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植物甾醇对小鼠生长及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植物油组小鼠体增重差异显著(P<0.05)。与植物油组相比,植物甾醇处理组小鼠体增重先升高后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甾醇对小鼠血清E2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中剂量组小鼠的雌二醇水平最高(270.52&#177;18.10 pmol/L);随着植物甾醇灌胃剂量的增加,小鼠孕酮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植物甾醇中剂量组小鼠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植物甾醇灌胃组小鼠催乳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低剂量植物甾醇可提高KM雌性小鼠的体增重;植物甾醇能提高KM雌性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但对孕酮和催乳素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云南半细毛羊在长期繁衍后有无种质退化现象。选择体重在14kg左右的云南半细毛羊春羔22只进行放牧饲养试验,以测定其生产性能及对牧草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结果发现云南半细毛羊增重是生长后期高于生长前期;日采食量是生长前期略高于后期;每增重1g所需要采食牧草量生长后期低于生长前期;对采食牧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其生长后期均小于前期;血清生化指标则是后期高于前期;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含量生长前期均高于生长后期,但甲状腺激素(T3、T4)则生长前期低于生长后期。从性别角度看,母羊的增重和采食牧草量低于公羊,但每增重1g所需要采食牧草量生长前期公羊低于母羊,后期公羊高于母羊;血清生化指标是母羊高于公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母羊含量均比公羊高,而胰岛素的含量则是在生长前期,母羊低于公羊,而在生长后期母羊高于公羊。说明母羊虽然营养物质合成较快,但其营养物质大部分都用在了氧化供能上,也就是说其基础代谢较为旺盛,而且公羊虽然营养物质合成较慢,但其基础代谢较缓慢,所以表现其体重增加比母羊快。  相似文献   

17.
为客观评价无角陶赛特羊产肉性能,及对小尾寒羊杂交改良的实际效果,于2012年7月~2012年11月对90日龄断奶纯种无角陶赛特羊和陶寒F2代羔羊(DHF2)的体重及体尺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月龄断奶陶寒F2代体重与纯种无角陶赛特羔羊差异不显著;陶赛特羊与陶寒F2代的公母羔体高、胸围均差异显著(P<0.05);公羔尻宽、胸深差异显著(P<0.05);母羔尻宽、胸深差异不显著(P>0.05);公羔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母羔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管围公母羔差异均不显著(P>0.05).可见从杂交育种到羔羊肉生产方面,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公母雏生产性能差异的原因,选择2周龄AA+公母各75羽AA肉鸡进行饲养试验,观测生产性能指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周龄和6周龄肉鸡血液中生长激素等17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3~6周龄AA肉鸡公雏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极显著高于母雏(P<0.01)。4周龄肉鸡公雏血液EPI、NE、TSH、GH、IGF-Ⅰ、T4高于母雏,而LP、T3、INS低于母雏,T3、INS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周龄肉鸡公雏ACTH和NE高于母雏, NE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指标无明显趋势和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野牛草雌雄株对氮素形态的偏好及生理响应差异,以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采用温室砂培盆栽方法,分析了硝态氮(N1)、铵态氮(N2)、铵硝混合态氮(N3)和对照(CK)处理对野牛草雌、雄株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株在N2处理时其生长性状、各部位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小于N1和CK,且还小于N3处理,表明铵态氮处理可能抑制野牛草雌株生长。N1处理下的雄株间隔子长度、间隔子直径与CK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N2和N3,同时其匍匐茎节数、匍匐茎长度、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野牛草雌、雄株的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均在N1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但雌株在3种N形态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雄株在N1时与N2或N3处理差异显著。野牛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