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九讲 河蟹的疾病防治 (下 )  二、常见河蟹疾病的防治(一 )传染性、侵袭性疾病8.拟阿脑虫病(1)病原体及症状由拟阿脑虫寄生所引起。该虫属原生动物的纤毛虫类 ,自然分布广 ,生活在半咸水中。虫体略呈瓜子形 ,前端尖 ,具 1个孢口 ,核大而位于中部。后端圆钝 ,具 1个伸缩胞和 1根鞭毛。虫体长 4 0 μm ,宽 15 μm。拟阿脑虫虫体由河蟹的伤口进入蟹体后从腐生生活转为寄生生活 ,在河蟹的血液淋巴中以裂殖方式迅速繁殖 ,吞食血细胞 ,最后使河蟹的血液失去血蓝细胞而呈混浊的乳白色。虫体在蟹体内钻动 ,大量消耗养料 ,造成蟹体肌肉疏松 ,…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虾拟阿脑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我们在进行日本对虾越冬实验中发现了部分试验箱的越冬虾感染了蟹栖拟阿脑虫病,现将其防治措施介绍如下: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carcini)为原生动物的一种,属于鞭纤目,嗜污科(Philasteridae),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较尖,后端钝圆,虫体大小平均46.9微米×14.0微米,最宽在身体后1/3处,全身披有均匀的纤毛,身体后端正中有一条较长的尾毛。一、发病情况及病因分析患病虾外观没有特殊症状,有些虾的鳃部变黑,但镜检发现为粘附的污物及有机碎屑。病虾被感染后摄食降低,并且运动能力减弱,但并未马上死亡,…  相似文献   

3.
4.
蟹栖拟阿脑虫既可在池底残饵中、沙蚕体表和水源生活,也可在蟹血淋巴液中寄生。它主要侵害抱卵蟹,从蟹创伤侵入,是严重危害越冬亲蟹的一种疾病,发病、死亡率可达98%。一、病症及防治措施1郾病原:蟹栖拟阿脑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  相似文献   

5.
(9)育苗期主要病害防治  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然严格要求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不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安全的生物因子,并严重影响到幼体的成活率,因此对于幼体生物敌害的防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幼体敌害生物主要有拟阿脑虫、弧菌、丝状菌、聚缩虫、真菌类——链壶菌、菱形海发藻、华镖蚤、水蜈蚣、摇蚊幼虫、弹涂鱼等,现分述如下:  ①拟阿脑虫病  1996年春,辽宁沿海的东沟、庄河、瓦房店等地,在亲蟹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亲蟹大批死亡的现象,给育苗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研究发现,是亲蟹受到纤毛虫侵袭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拟阿脑虫病(Paranophrysiasis)已成为河蟹抱卵蟹培育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造成抱卵蟹大批死亡,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河蟹的育苗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对抱卵蟹拟阿脑虫病的病原体、症状、流行情况、危害、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根据有关资料结合我们生产实践将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cini Groliere&Leglise),在生产中俗称纤毛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端圆,大小为28.1-62μm×9.2-21μm,胞口位于前端腹面,有3片口膜。体表有11条纵纤毛线。体后端正中有1条长尾毛,体内中部稍后有1个伸缩泡和大小核各1个。该虫由二分裂繁殖,生活水温0-25℃,适宜盐  相似文献   

8.
卜云江 《海洋渔业》1997,19(2):65-66
在室内越冬的中华绒螯蟹亲蟹上检出一种嗜腐性纤毛虫,经鉴定为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gs carci-ni。在感染初期,多寄生于新蟹残肢等伤口组织处;在感染后期,侵蚀到蟹体,进入血淋巴,甚至可分布全身,致使器官组织受到严重损害,造成亲蟹死亡。对越冬亲蟹危害严重,短期内使亲蟹死亡率达40%左右。用15~30ppm的福尔马林或0.1~0.5ppm的孔雀石绿短期药治无效,改用25ppm的福尔马林或0.3~0.5ppm的孔雀石绿每天药浴8h,连续10~15d,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 近十年来,河蟹的人工养殖已遍及全国的大部分省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环境的污染,河蟹养殖的病害种类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本人在育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抱卵蟹拟阿脑虫病就非常严重,此病主要感染亲蟹,传播快、死亡率高,造成的损失大,甚至延误一年的育苗生产。现将此病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ys careini Groliere&Leglise,1977),在生产中俗称纤毛虫,属纤毛动物门,寡膜纲,盾纤毛目,嗜污科(图见彩中插2)。虫体呈葵花籽形,前端尖,后端圆,大小为(28.1~62)微米×(9.2~21)微米,胞口位于前端腹面,有3片口膜。体表有11条纵纤毛线。体后端正中有1条长尾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