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应用模糊相似优比法,将引进的木麻黄三个种(细枝C.cunninghamiana、粗枝C.glau-ca、普通木麻黄C.equtsetifolia)共39个种源的原产地气候因子与本省沿海地区24个县(市)相对应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计算,从理论上探讨木麻黄不同种及种源在本省沿海地区的适宜引种区域。  相似文献   

2.
几种木麻黄单宁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几种木麻黄单宁含量与种类、年龄、部位、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8种木麻黄小枝总多酚含量排序为: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na)>山地木麻黄(C.junghuhniana)>山神木麻黄(C.collia)>短枝木麻黄(C.equisetifolia)>鸡冠木麻黄(C.cristata)>粗枝木麻黄(C.glauca)>肥木木麻黄(C.obesa)>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不同年龄木麻黄小枝总多酚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短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总多酚、可溶性单宁、蛋白质结合缩合单宁以及纤维素结合缩合单宁含量大体上以细根>树皮>小枝。随着离海岸带距离的增加,木麻黄小枝总多酚含量降低。木麻黄小枝蛋白质结合态缩合单宁含量非常低,而纤维素结合态缩合单宁含量较高,这可能与木麻黄鳞片叶退化为小枝,纤维素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粗枝木麻黄在海南的种源试验与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有4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具有速生、抗风、固沙、耐盐碱和瘠薄等特点,其中,木麻黄属(Casuarina Adans.)中的短枝木麻黄(C.equisetifolia Forst.)、粗枝木麻黄(C.glauca Sieber.ex Spreng.)和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 Miq.)3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种源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海南和福建三省选试验点,对木麻黄3个树种,48个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5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生长量普遍优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普通木麻通C-1,C-3,14233和细枝木麻黄13513等种源在3个试点均生长良好,但14233和C-3抗风性较差,林木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普通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差,而细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普通木麻黄对青枯病的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选自平潭县青枯病严重发病区的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Forst)优树子代不同无性系的幼苗经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人工二次接种后,发病症状大致可以划分为青枯、萎蔫、部分枝枯和正常生长四个类型,其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差异。我们选择经二次人工接种后表现出典型的不同抗病性的4个普通木麻黄无性系和华南农学院梁子超教授经多年筛选的1个普通木麻黄抗病无性系,对其一年生幼苗的根、主茎和小枝进行含水量、pH值、细胞相对渗透性及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并对各无性系小枝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抗病性普通木麻黄5个无性系在含水量、pH值、细胞相对渗透性及多酚类物质含量等均存在差异;其小枝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初步阐明了普通木麻黄5个无性系抗病性的机理,可作为早期测定普通木麻黄对青枯病抗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嫁接对木麻黄的亲本进行矮化是开展木麻黄杂交育种的重要技术基础。为了研究木麻黄 不同亲缘间嫁接对嫁接亲和力和花诱导的影响,以木麻黄属的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为砧 木,分别以同种的短枝木麻黄,同属不同种的细枝木麻黄(C. cunninghamiana)、粗枝木麻黄(C. glauca) 和不同属的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为接穗,开展木麻黄不同亲缘关系间的嫁接研究,研究 种内、种间和属间嫁接对木麻黄嫁接亲和力和花诱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种内嫁接的亲和力 最高,无性系接穗嫁接成活率高达91.4%,实生苗接穗为87.0%;而种间嫁接的亲和力显著低于种内嫁 接,细枝木麻黄接穗和粗枝木麻黄接穗嫁接成活率分别为36.0% 和45.0%;属间的嫁接未发现有成活的 例子,其嫁接亲和力为0。在嫁接对接穗的花诱导方面,种内嫁接的无性系接穗次年开花率为74.2%,显 著高于种内嫁接的实生苗接穗(42.3%)和种间嫁接的细枝木麻黄(39.8%)和粗枝木麻黄(35.6%)。  相似文献   

7.
福建沿海木麻黄枯死原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沿海木麻黄枯死现象严重,经调查、镜检及致病性鉴定确认死亡原因是青枯病危害所致。地力及抚育管理可影响发病程度。木麻黄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别。普通木麻黄发病最重,细枝木麻黄次之,粗枝木麻黄抗病。 福建省沿海地区木麻黄人工林面积约50万亩,目前立木枯死严重,在平潭、长乐县的林  相似文献   

8.
<正> 木麻黄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营造防护林和能源林的难以替代的先锋树种。本文对我省引种的主要三种木麻黄: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alia)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粗枝木麻黄(C.glauca)的苗木的光合性状及光合性状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旨在为木麻黄林营造的种类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7种木麻黄的引种生长表现及其在我国应用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豁然  王维辉 《林业科学》1992,28(4):343-348
木麻黄系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树种的总称,大约80种,乔木或灌木。木麻黄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群岛和澳大利亚,多数为澳大利亚特有种。现在,木麻黄已广泛地引种栽培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主要是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Forst.)、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 Miq.)和粗枝木麻黄(C.glauca Sieb.ex Spreng.)。澳大利亚植物学家L.A.S.Johnson将木麻黄科分成4个属;木麻黄属(Casuarina Adans.s.str.)、方枝木麻黄属(Gymnostoma L.Johnson)、异果木麻黄属(Allocasuarina L.Johnson)和仅分布于马来西亚的尚未得到描述的C属。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原产澳大利亚,我国南部沿海引种了不同种源的木麻黄进行试验。从苗期试验结果看出,以木麻黄生长最好,而细枝和粗枝木麻黄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木麻黄防护林现存的主要配置模式进行了筛选。选取对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大类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在综合效益上,各配置模式排序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并根据海岸带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各模式的梯次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海岸带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木麻黄更新难的问题,在福建省平潭县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2号无性系具有水培易生根、抗木毒蛾虫害强、营建农田林网和防护片林生长快、早成林和短时间内能发挥防护作用的特点。木麻黄2号是平潭县木麻黄更新中理想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分离培养和宿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普通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根瘤上分离到具典型孢囊和泡囊特征的放线菌Frankiasp.菌株18株,均获得纯培养。BAP是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生长的适宜培养基。同一木麻黄根瘤中有不同形态特征与侵染特性的内生菌共存;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在木麻黄不同种内可交叉侵染,还可侵染杨梅、四川木岂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麻黄科有4个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目前,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7a的历史,但加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引进了2个属(Gasuarina,Allocasuarina)、23个木麻黄种、200多个种源和260多个家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全分布区种源。加世纪90年代以来,对异木麻黄属树种,进行了重点引进,共引进了10余种异木麻黄属植物,增加了我国木麻黄遗传资源,并对主要木麻黄种质资源进行了保存和利用。引进的木麻黄树种包括田野木麻黄、迪尔斯木麻黄、双针木麻黄、费雷泽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矮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利曼氏木麻黄、纳纳木麻黄、沼泽木麻黄、小松木麻黄、多纹木麻黄、森林木麻黄、轮生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大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小齿木麻黄。论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历史、研究、保存现状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紫花海棠(Malus‘ Purple’)3个树种在萧山区海防林建设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弗吉尼亚栎和木麻黄这2个树种生长良好,保存率分别为95%和94.5%,可以在萧山围垦地区作为营造沿海防护林的新优树种加以推广;紫花海棠成活率(保存率)仅为40%,缺乏良好的耐旱抗涝习性,不能盲目引进造林,还有待进一步试种而定。  相似文献   

17.
海南“达维”台风后,对万宁市地区丁香园防风林和丁香树风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防风林保护下的实生丁香树风害指数为78.7%;由防风林保护下的矮化丁香树风害指数为38.6%;木麻黄天然林风害指数为32.4%。丁香不是抗风树种,但矮化栽植后,其抗风能力与木麻黄天然林接近。  相似文献   

18.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但需适时适量疏伐;木麻黄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湿地松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木麻黄与刚果12^#桉处于同一林层,厚英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而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9.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 ,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 ,结果表明 :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 ,但需适时适量疏伐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 ,湿地松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 ;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处于同一林层 ,厚荚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 ,而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 ,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