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阐述了发展桉树林下经济的必要性,并总结了我国海南等南方地区适合推广的林下经济模式,如林下种植食用菌、林下种植热带果蔬、林下种植药用植物、林下养殖等,为发展桉树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桉树林是指速生丰产桉树林,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木材产量高、木材质量好,桉树种植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种植地的经济发展,但目前随着桉树林大规模快速发展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环境影响。虽然桉树发展是否造成环境危害的问题目前仍处于争论阶段,但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阐明了桉树林改造的必要性,总结了桉树林改造的技术方法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林龄桉树林下养鸡2年对林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三年生桉树林下养鸡显著地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并随着套养时间增加,较对照差异程度越大,其中三年生桉树林下养鸡模式对林木生长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林龄桉树林下养鸡2年对土壤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年、3年林龄的桉树林下养鸡可以改善土壤表层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其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差别不大,3年桉树林下养土鸡,其林地土壤养分较2年桉树林稍高。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65-68
对海南儋州两种经营方式下桉树林与人工椰林样地连续定点采样,分析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短伐桉树林、椰林土壤表层的0~10 cm粒级组成"粗化"明显,而非短伐桉树林的变化较小;(2)短伐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椰林表层0~10cm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65,1.69,1.56 g·cm-3,较其他林地要大;(3)短伐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和椰林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常接近,约为33%,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8.66%,4.95%,5.99%,总孔隙度分别为41.89%,38.62%,39.05%;(4)短伐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椰林的土壤紧实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非短伐桉树林的土壤紧实度明显高于短伐桉树林和椰林,而短伐林与椰林的土壤紧实度相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桉树林下种草放牧养鸡的生态养殖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养鸡模式,形成了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总结了桉树林下种草养鸡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桉树林下经济发展大有可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进行有效改进,就需要从桉树林下种植的主要作物为出发点,利用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双管齐下,制定相关对策,实现其高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参与养分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等过程来影响桉树生长发育,在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种类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的限制,桉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较少,当前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研究系统综述了不同经营方式、林分类型和林分年龄条件下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研究进展。与桉树天然林相比,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较少。与桉树人工纯林相比,桉树混交林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桉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一般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外生菌根真菌与内生菌根真菌多样性随林龄的增长而下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参与桉树林土壤养分元素循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作用机制,并对桉树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可为维持桉树林土壤健康、促进林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表1参94  相似文献   

9.
以桉树(Eucalyptus spp.)林套种的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e Hayata)和自然生长的草豆蔻为研究对象,测定草豆蔻营养器官(根、茎、叶)中总黄酮、多糖、总酚、总皂苷含量和折干率。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的草豆蔻整株折干率是桉树林套种的1.11倍;草豆蔻的总黄酮含量为10.27~32.13 mg/g,其中桉树林套种的草豆蔻叶总黄酮含量最高,达32.13 mg/g;草豆蔻多糖含量为21.50~37.28 mg/g,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整株多糖含量是桉树林套种的1.15倍;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酚含量是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总酚含量的2.10倍;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皂苷含量是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皂苷含量的1.25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的营养器官综合得分和排名均高于自然生长。综上,2种种植模式下草豆蔻营养器官的药用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桉树——糙毛假地豆套种模式的可行性,选取广东江门四堡林场不同林龄桉树林,套种糙毛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 var.strigosum Meeuwen),检测其株高、冠幅等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其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苗圃地种植的糙毛假地豆冠幅显著大于桉树林下的植株,说明荫蔽环境对糙毛假地豆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林龄桉树林下的糙毛假地豆全年都可生长,且其株高、分支、冠幅均无显著差异;种子播种和实生苗种植两种套种方式对糙毛假地豆的株高、冠幅无显著影响;糙毛假地豆在适当的种植间距下可有效抑制杂草;桉树林下套种糙毛假地豆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含量。结合其生长特性进行管理,桉树林下套种的糙毛假地豆生长趋势正常,且能改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土壤斥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土壤颗粒表面的物理现象,是土壤极为重要而普遍的物理性质之一。本试验选择15年、10年和5年生桉树林,采集并测定其林下表土层(1~5 cm)的土壤斥水性和含水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桉树树龄的增加,土壤斥水性显著增强(P0.05);桉树林下自然含水状态土壤斥水性均高于风干土壤,其中在15年和10年生桉树林二者差异显著(P0.05);5年和10年生桉树林,同一树龄下土壤斥水与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15年生桉树林二者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巨桉乳源木莲复合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桉树7年生林经间伐后,在桉树林下套种乳源木莲的经营方式,结果表明:桉树林经间伐套种乳源木莲(JR)处理比同样间伐但不套种(JA)处理和不间伐不套种(CK)处理的桉树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7.46%和71.84%,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了5.32%和81.45%,单株立木材积分别提高了9.10%和150.87%;在桉树林下套种的乳源木莲(5年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达到5.8 m和5.4 cm,与同年度相似立地条件下的乳源木莲纯林和乳源木莲、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两个处理相比,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41.46%和9.43%;平均胸径比乳源木莲纯林提高了54.29%,但比混交林降低了5.27%。说明在桉树林下套种乳源木莲经营方式可行,能够形成异龄复层林分,有利于培育桉树大径材。  相似文献   

13.
桉树和草珊瑚农林复合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桉树种植大省,桉树林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可以利用,草珊瑚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中草药.该文对近年来桉树和草珊瑚农林复合模式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提出按树林下种植草珊瑚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上游典型退化山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澜沧江上游洱源山区的典型退化山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资源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旱冬瓜林>果园>云南松纯林>桉树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云南松纯林>旱冬瓜林>果园>桉树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壤酶之间也存在共性关系,共同推动土壤肥力的发展;综合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6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旱冬瓜林土壤质量最优,果园、云南松纯林和桉树林土壤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桉树林人工抚育对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具代表性的典型林分设置调查样地,分别调查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名称、株数、高度、盖度和密度等指标,通过计算物种的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对比分析人工抚育桉树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结果]4年生人工抚育桉树林和未抚育桉树林的灌木植物分别为29和53种,草本植物分别为10和16种.经人工抚育的桉树林灌木个体密度、高度和草本植物个体密度均最小,分别是未抚育桉树林的40.8%、28.8%和11.9%.人工抚育桉树林林下灌木植物分布的均匀性比未抚育桉树林高17.2%,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H′、D、J影响不明显.[结论]人工抚育导致灌木植物的个体密度、高度和草本植物的个体密度显著降低和物种丰富度降低,造林整地时适度抚育是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维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三年生桉树林下养羊2年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和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套养山羊对桉树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不计林木增值和地租的前提下,年均利润为636.1元/hm2,年投资回报率为48.5%。可以看出,三年生桉树林下套养山羊是一种很好的套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经营措施桉树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经营措施桉树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林下灌木多样性影响显著。粗放经营桉树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分别是对照黑荆林(CK)的59.1%、79.76%、70.3%;一般经营为CK的90.9%、98.81%、89.2%;中等集约经营为CK的77.3%、85.71%、81.1%;高度集约经营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物种丰富度、Simposon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下降,其值分别为CK的90.9%、97.62%和94.6%。采用抚育和施肥结合的高度集约经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桉树人工林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桉树林下热带牧草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禾本科牧草品种中多数可良好生长,其中臂形草属热研14号网脉臂形草牧草产量943.9kg/hm2,显著高于其它牧草品种,植株存活率、抗病虫害、分蘖数等表现出良好的生产特性,综合评价最优.坚尼草属牧草中植株存活率、长势、株高、干物质产量等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狼尾草属牧草中除杂交象草表现较好外,其它品种表现一般.雀稗属牧草在桉树林下生长相对较差,仅热研11号黑籽雀稗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9.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春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儋州桉树林与椰林样地连续定点采样,分析春季桉树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与椰林土壤水分差异。结果表明:(1)1─4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逐渐降低,桉树林土壤水分明显低于椰林。(2)土壤水分表层、次表层、深层差异明显。桉树林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变化较大;次表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为稳定;深层含水量较多,也较稳定。(3)连载代次和树龄与土壤水分含量有明显的关系。与连载代次相比,树龄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更大;树龄愈长土壤水分含量愈少;采伐之后1龄桉树林土壤水分处于恢复阶段,含水量较高。短伐连栽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桉树林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福州海岛上受马缨丹(Lantana camara)入侵的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林和桉树(Eucalyptus)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方差比率法、χ2检验、M. Godron稳定性等方法,对马缨丹入侵群落的物种生态位、种间联结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缨丹重要值在台湾相思和桉树林下均居前列,其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占显著优势地位。两种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的生态位重叠值总体较低,但马缨丹与台湾相思林下的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紫弹树(Celtis biondii)等及桉树林下的豺皮樟、鸡屎藤(Paederia cruddasiana)、雀梅藤(Sageretia thea)、两面针等物种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台湾相思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值大于1;桉树林下马缨丹入侵群落总体联结性为显著负联结,正负联结比值小于1。两种林下15种优势物种的χ2检验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