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猪主要经济性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自2010年实施以来,经过10年发展,对我国生猪育种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收集2010—2019年全国猪育种数据,分析我国猪育种主要考虑的3个目标经济性状表型和遗传进展,反映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成效。结果表明:我国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种猪登记和性能测定数据量逐年增长,建立了约15万头母猪组成的育种核心群;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猪平均每年表型和遗传进展,达100 kg体重日龄为0.90、0.67、0.5 d和0.51、0.3、0.4 d;100 kg活体背膘厚为0.07、0.06、0.04 mm和0.06、0.02、0.02 mm;长白和大白总产仔数平均每年表型和遗传进展为0.10、0.17头和0.013、0.016头,杜洛克主要考虑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总产仔数变化不大。3个品种核心群群体结构不断优化,更新速度加快,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入了"引种-适应-改良-提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当今科学技术革命正在迅猛发展 ,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深入应用。这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 ,也意味着未来猪的改良可能获得更大、更快的进展。猪育种界权威人士指出 ,过去三十年中 ,猪的遗传改良工作主要集中在降低背膘厚 ,新近几年逐步转向母猪繁殖力的改良。有人预见未来 1 0年 ,BLUP选择、梅山猪品种导入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邻位标记这三种育种技术的应用 ,所产生的遗传研究进展可达到窝新增 4个活仔。本文简要介绍母猪繁殖力及其改良新技术 ,旨在为我国猪育种研究与养猪生产提供信息与参考。1 …  相似文献   

3.
我国猪育种结构及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麦Moerkeberg于 1 896年首次提出了长白猪育种方案 ,目的是培养新品种 ,当时的方案中就包括了育种目标、最好的品种组合筛选及品种内选择改良等育种要素。到了 1 90 7年才有了正式的胴体性状性能记录和后裔测定站。较早的猪育种方案主要目标是提高品种 (纯种 )的繁殖性能、产肉量及适应性。随着杂交理论在玉米生产中应用及其带来的巨大效益 ,猪育种者开始尝试杂优猪的生产 ,并逐步由以纯种生产为主转向以杂优猪生产为主 ,当然 ,杂优猪生产性能取决于纯种猪的纯度和配合力及其互补情况[1] 。不同国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不同 ,其猪…  相似文献   

4.
猪肉品质是影响养猪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提高产肉性能的同时,确保肉质性状遗传改良是当今全世界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肉质特性,在生猪养殖中利用我国地方猪种开展杂交生产或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实现猪肉品质遗传改良,是提高猪肉品质的重要途径。该文总结了我国代表性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并对其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11月6日,四川某集团投资500万元建立荣昌猪资源保种场.保护荣昌猪的纯正血统。该县畜牧局品改站负责人称,荣昌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猪种,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是进行现代猪遗传育种、杂交改良和配套系生产必不可少的遗传材料和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将为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多数育种者将提高猪的繁殖力作为主要育种目标 ,并用数学遗传学方法和分子育种技术对繁殖性状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7.
猪改良的目标与策略: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元跃 《养猪》2000,(2):22-24
世纪之交 ,养猪界专家、学者纷纷撰文 ,对下 1 0年猪改良目标、策略、主攻方向等进行前景性的分析 ,世界著名猪育种学家魏柏 (A .J.Webb)在纪念世界著名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授C .史密斯 (CharlesSmith)论文集上发表了代表性论文《猪改良的目标与策略 :应用前景》。笔者不揣浅陋 ,择要整理此文 ,旨在为我国猪育种研究与养猪生产提供参考。1 育种目标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 ,需要以最低的成本和大众可接受的方式生产优质瘦肉猪。育种目标有两个不同方向 :一是提高已有较高水平的生产性能的潜力 ,二是最大可能地在实际中实现这些…  相似文献   

8.
猪联合育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沅 《中国猪业》2010,5(11):8-10
第10届湖北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在武汉隆重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在交流会上做了《猪联合育种策略》的报告,报告从三个方面阐述:养猪生产与猪的育种关系;纯种猪群体遗传改良的育种措施;猪育种中杂种优势的利用。现将张沅教授的报告整理成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猪体型性状的研究进展及其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体型外貌有助于改良种猪的体形特征、外貌结构和延长使用寿命,尤其对于种猪肢蹄结构与质量的改善特别重要,故体型外貌的评估在种猪选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育种工作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够及时淘汰体型不合格的种猪,不仅能减少饲喂成本,还能保留优良个体,促使猪场的良性发展。所以,研究猪体型性状在猪育种中是必要的。该文旨在对猪体型性状的研究进展和其在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性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 云阳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农民历来重视养猪。1989年出栏肥猪55.45万头,年未圈存猪65.84万头,繁殖母猪5.54万头。推广猪的杂交改良,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十分重要。实行何种办站形式才利于杂交改良的推广,1983年起,我们开展了农户办猪的配种站的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了一条农户办配种站的路子。改变了过去由国家出钱办配种站,为农民出钱办站,解决了国家畜种改良经费紧张的矛盾,加快了猪的杂交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1.
分子育种主要是一种利用DNA水平上的分子标记对生物群体进行遗传改良。动物分子育种方法主要包括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体细胞克隆育种。本文主要从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两个方面综述猪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王立贤 《猪业科学》2012,29(4):40-42
近20年来,在猪的育种中,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子方面的技术都有了较大发展,两种技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共同为猪的遗传改良带来新的动力。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BLUP法等估计育种值的方法以及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英国的“肉类与家畜委员会”(MLC)于其Stotfold测定站中进行了一项综合研究,英国四家主要的育种公司参加了这项研究,即Cotswold猪发展公司,国民养猪发展公司(NPDC)、大师育种公司(Masterbreeders)和猪种改良公司(PIC)。研究用猪为四家公司提供的白色杂种母猪,还用了由两个中心提供的遗传对照猪。  相似文献   

14.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9):65-65
PIC是国际育种Genus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种猪改良公司,年销售种猪300万头。PIC公司1996年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江苏成立PIC张家港种猪改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将为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多数育种者将提高猪的繁殖力作为主要有种目标,并用数学遗传学方法和分子育种技术对繁殖性状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在猪的育种中,无论是数量还是分子方面的技术都有了较大发展,两种技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共同为猪的遗传改良带来新的动力。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BLUP法等估计育种值的方法以及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猪人工授精中心在育种值跨群比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概述人工授精(AI)技术在猪遗传改良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猪AI中心在育种值跨群比较中的突出作用;讨论了在大型猪AI中心引领下形成AI网以及联合组成行业组织的必要性;阐述了对联合育种的理解,建议在着眼于完全实现全国种猪遗传评估的大目标下,先试点推行片区"AI中心 场内测定 跨场评估"联合育种模式,再扩大这种实质上的联合育种的范围;并建议采取实际步骤加强大型AI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吉林畜牧兽医》1999,(2):11-11
吉林省梨树县家畜繁殖改良站建于1987年3月,主要工作任务是承担家畜家禽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负责家言人工授精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管理。目前,我站已指导全县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配种母猪46.8万头,猪的品种改良已连续6年实现“全改县”,改良猪比例达100%,其中三元杂交改良面达46%。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开展猪的人工授精,加快品种改良步伐1985年省里先后投资24万元在我县建起8处猪的统一供精站。我们又在周围乡镇建了取精乡和输精点,在猪的品种改良上起到了龙头和示范作用,从而加快了全县…  相似文献   

19.
1建立良种追溯制度目前,越来越多的养猪企业(户)已经认识到良种猪在猪种改良及提高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种猪的品质与健康是生产优质猪肉的重要前提,因此,猪的健康育种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内外畜牧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以肉猪出栏率、胴体重和存栏猪出肉量为主要性能指标,分析湖南近10年来养猪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及与国内、外的差距,提出了牲猪产业化进程中与猪种改良相关的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体系、产学研基地等重大问题,并针对“只引不育”难题提出了种猪场高起点建设、种猪交易会竞争机制、猪育种组织和生猪品种改良基金会等四点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