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香”是一个比较适宜于作为早栽早收早上市的甘薯新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食用品质。本文介绍了“心香”甘薯的特征特性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不同扦插密度对早熟甘薯新品种“心香”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娇娜  于琪 《北京农业》2014,(33):42-43
为丰富北京地区特色甘薯品种类型,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早熟型甘薯品种“心香”进行不同等级的密度试验,以研究最高产量下的最佳扦插密度。综合“心香”在北京市大兴区甘薯主产区密度试验点植株生长势、平均单块薯重、大中小薯率及产量效益调查结果分析,该品种在北京地区的合理种植密度应当控制在4300株/667 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张县丽 《河南农业》2023,(19):12-12
心香是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科学所选育的早熟鲜食甘薯品种。该品种鲜食口感最佳, 蒸煮后口感绵糯香甜,是鲜食甘薯中的高端品种之一。2019-2022 年,林州市连续4 年开展了心香甘薯双季生产技术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豫北地区选用早熟甘薯品种心香开展双季生产是可行的。现将主要生产技术总结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4.
鉴于上海市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面积较少,且"心香"迷你小甘薯具有口感佳、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等的优点,现从育苗地和种植地选择、种薯育苗、种植、田间管理、采收贮存等环节,对"心香"迷你小甘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心香"迷你小甘薯在金山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对迷你甘薯心香、菜用甘薯薯绿1号脱毒种苗进行大棚春、秋 2 季繁殖技术研究,形成一整套繁殖技术,当年可培育大量健康种苗、种薯,既满足生产需求,又保障甘薯产业高效、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膜甘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受地膜玉米、地膜花生栽培技术的启示,秦皇岛市近年来成功地推广了地膜甘薯栽培技术。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栽培地膜甘薯不但省工、省料、投资较小,而且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值得大面积推广。1.地膜甘薯栽培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地膜甘薯试验调查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与鲜薯产量间的关系、不同生长时期的动态变化指标和亩产鲜薯3000公斤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宁夏地膜甘薯高产栽培管理提出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可降解膜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果,为可降解膜在甘薯覆膜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淀粉型甘薯‘漯薯1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可降解地膜、普通PE膜和不覆膜(CK) 3个处理,每隔40 d,调查其对甘薯田0~10 cm、10~20 cm、20~30 cm 3个不同土层温、湿度,以及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在收获后期已降解;土壤温度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栽后40 d,不同土层的温度均表现为可降解地膜<不覆膜<普通地膜;栽后80、120、160 d,3个不同土层普通地膜温度最高,可降解地膜温度略高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前3个调查时期普通膜处理含水量最高,收获期可降解地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可降解地膜与普通膜相比,显著降低了收获时期的甘薯蔓长、地上部茎秆鲜质量,其根冠比在120 d时分别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66倍和2.55倍;在160 d时,根冠比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45倍,对甘薯生长无其他不良影响;可降解地膜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高33.8%,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因此,可降解地膜可以代替普通地膜在本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大垄覆盖地膜栽种甘薯能延长甘薯生长期,通风透光,增加地温,利于保墒,亩增产30%-40%,其主要栽培方法和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桐庐县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结合心香甘薯品种特性,介绍了心香的双季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提早育苗、单季改为双季、肥料管理、除草排灌、收获、贮藏保鲜等方面内容,旨在促进心香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提高桐庐地区的薯类商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引进心香、龙9、西农431、普32、贵字138等甘薯品种进行引种试验,以浙薯13为对照,筛选适合遂昌柘岱口地区种植的高产鲜食甘薯品种。结果显示,心香、普32、南薯88等3个品种鲜薯产量高于对照,且普32鲜食品质优于浙薯13,可进一步作为鲜食品种在柘岱口乡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品种筛选结果表明,“海冬青”和“士棱黄金瓜”两个薄皮甜瓜品种较适于上海地区设施栽培,品质优,早熟性好;覆盖普通地膜的效果比黑地膜好;覆盖措施中以地膜+中棚的效果最好;立架栽培可以增加果数和产量,其中以主蔓整枝形式较好。  相似文献   

13.
早收栽培下甘薯新品种浙薯70特征特性观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薯浙薯70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0的单株结薯数比心香、浙紫薯1号少,结薯较迟,但一旦结薯后,薯块膨大速度快,扦插后第90天薯块在100~250 g之间或50~200 g之间的比例明显高于心香甘薯;浙薯70薯块商品性较好,食味优,是一个比较适宜于作为早收栽培的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金华市种植的迷你甘薯品种,2012年春进行了4个迷你甘薯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心香"、"浙薯13"产量、商品薯率较高,品质较优,薯型椭圆、表皮光滑,适宜作迷你甘薯栽培。  相似文献   

15.
以龙薯9号、心香和普薯32号为试验材料,探究豆-薯-麦三熟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熟制下品种特性是决定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密度对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对甘薯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心香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8 706.44 kg/hm~2和16 901元/hm~2;龙薯9号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9 939.88 kg/hm~2和9 568元/hm~2;普薯32号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8 706.44 kg/hm~2,但经济效益为负。在江汉平原豆-薯-麦三熟制下,甘薯品种心香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春甘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包括培育壮苗、地膜移栽、大田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苏北沿海地区甘薯栽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贮藏温度对甘薯品质的影响,以甘薯品种'心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贮藏温度(8,12,15,20,22℃)对甘薯食味品质、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失重率、腐烂率、发霉率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贮藏可以显著提高甘薯贮藏前期食味品质及可溶性总糖含量,但甘薯易受冷害,贮藏后期腐烂率较高;12℃贮藏可以显著降低甘薯失...  相似文献   

19.
地膜在生产中已被人们利用30多年,最初的集体生产仅在育苗中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增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越来越广泛。通江县1988年地膜玉米在800m以上高山地区得以推广,被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随后地膜玉米、甘薯、马铃薯在全县普遍推广,增产效果显著,蔬菜、水果、食用菌膜栽技术也随之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0.
早收情况下甘薯新品种心香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主要栽培技术对甘薯品种心香早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形格子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建立扦插密度、尿素和硫酸钾用量与心香早收鲜薯产量和净产值的回归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结果]由模型求出,扦插密度40 575~44 625株/hm2,尿素245.25~306.75 kg/hm2,硫酸钾234.45~305.55 kg/hm2时,心香鲜薯产量在27 000 kg/hm2以上;扦插密度41 295~45 225株/hm2,尿素256.20~317.40 kg/hm2,硫酸钾203.55~276.45 kg/hm2时,心香净产值在13 500元/hm2以上。产量与效益的联合分析表明甘薯心香提高产量与提高效益所采取的栽培措施是一致的。[结论]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在该试验条件下,扦插密度45 000株/hm2左右,尿素270~3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心香的产量和净产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