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羔羊断尾的好处、断尾的时间选择、断尾羔羊的品种、断尾部位的选择、羔羊断尾的方法等方面介绍改良羔羊的断尾技术,并提出改良羔羊断尾技术要领,选择在羔羊出生后7~10 d进行断尾,做好消毒处理,一般选择第3~4尾椎之间作为断尾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2.
旨在观察断尾对兰州大尾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肪沉积分布以及血清脂肪因子的影响,为通过脂肪沉积部位干预提高脂尾型绵羊生产效益提供参考。选择血缘清楚、体重接近的5日龄健康兰州大尾羊羔羊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每组9只羔羊,试验组羔羊采用橡皮圈结扎法断尾。试验期间两组羊日粮相同,均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精粗比为70∶30),自由饮水。试验期240 d。结果表明:1)兰州大尾羊羔羊断尾后的30 d内,断尾组羔羊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1~240 d各阶段两组试验羊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2)断尾组羊的体重在断尾后的前3个阶段(断尾90 d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后各阶段两组试验羊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在断尾后的61~90 d内,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其余阶段和整个试验期差异不显著(P>0.05)。3)断尾后0~60 d内兰州大尾羊血清TNF-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61~240 d断尾组羊血清中TNF-α浓度数值上一直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3.
羔羊不同断尾方法致破伤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调查目的和对象 调查 2种不同断尾方法后的羔羊破伤风发病率 ,选择 1种较好的断尾方法进行推广。调查对象为 1 65 6只全民制的断尾羔羊及 1处全民制的 76只断尾羔羊和 7户饲养的 2 7只断尾羔羊。2 调查方法  1 65 6只全民制的羔羊进行的热断法断尾。即用铁铲在炉火上烧红 ,在距羊尾根 4~5 cm处边切边烙 ,使羊尾断掉并消毒止血好 ,再在伤口处涂上 5 %碘酒。76只全民制羔羊和 2 7只户养羔羊采用扎断法断尾。即用橡皮筋在羊尾根 4~ 5cm处将羊尾紧紧扎住 ,以阻断尾下段的血液循环 ,令其自行脱落。对以上 2种方法断尾的羔羊在 1 998年、1…  相似文献   

4.
我单位是羊完全舍饲单位。大羊600余只,羔羊470余只。接种内蒙古产羊三联四防苗。2个月后羔羊发病死亡,大羊未发病。发病羔羊全部为膘情最好的羔羊,体重在45kg左右。每天的精料采食量0.5kg。  相似文献   

5.
结扎法是断尾工作的较好方法。但目前国内应用很不普遍。这里谈谈我场应用结扎法断尾的经验。过去羔羊断尾工作应用烧烙法。后来感到烧烙法缺点很多,于是试验结扎法。用20只羔羊做试验,将羊用假阴道内胎(乳胶制品,质地较软)剪成小圈,挽成两扣,套在预定断尾处。第二天发现有的术部发生肿胀,以后肿胀的逐渐增多。十五天后观察结果,除2只没有发生肿胀外,其余18只全部发生术部肿胀,并且没有消肿表现。羊尾全部没  相似文献   

6.
辽宁阜新某羊场,1只出生20日龄、体重12k的无角道赛特公羔羊,因为断尾不当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7.
辽宁阜新某羊场,1只出生20日龄、体重12k的无角道赛特公羔羊,因为断尾不当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8.
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以剧烈下痢和败血症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羔羊易患本病。本病的发生主要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饲养失调(如饲料质量低劣)引起消化不良时,易发生该病,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现就一起比较典型的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1月5日,河北省临西县大刘乡王某养殖场,饲养的61只绵羊,其中43只成年羊,18只羔羊。羊群突然发病,发病的全部是羔羊,第1d有5只羔羊发病,第3d发展到9只,并死亡3只,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效,遂来我院诊治。通过诊治使病羔羊很快康复。2临诊症状病羔羊精…  相似文献   

9.
羔羊去势断尾方法很多,各有其特点。我站经过多年试验,反复筛选,实践证明橡皮筋结扎法较为优越。自从1973年至今,每年有四千只左右的羔羊用此法去势断尾,没有一只因去势断尾而造成死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太原市某规模化羊场饲养本地羊128只,其中羔羊52只,成羊76只。于2010年4月下旬发病,成羊发病7只,死亡1只,羔羊发病28只,死亡6只。在最初的3~5d,只是出现零星病例,5d后出现大批病羊,并且陆续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1.
2010年5月,太原市某规模化羊场饲养本地羊128只,其中羔羊52只,成羊76只。于2010年4月下旬发病,成羊发病7只,死亡1只,羔羊发病28只,死亡6只。在最初的3~5d,只是出现零星病例,5d后出现大批病羊,并且陆续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 笔者去年从如皋市家畜改良站购得2只波尔山羊.其中一只母羊已妊娠110d,于2008年7月10日生下2只羔羊.羔羊长到130日龄全部发病下痢.本人用硫酸小檗碱注射液(黄连素)50mg给2只小羊注射,注射后小羊发病症状加剧.先是兴奋不安,不断的跳跃,继而四肢不停地跺地,甩鼻,打喷嚏,不停地鸣叫,声音短促,时起时卧.继而精神沉郁,萎靡不振.  相似文献   

13.
平安县古城乡一养羊户有10只母羊,,先后配种,并全部受孕.当年10月中旬先后有2只母羊产羔4只,初生羔羊一切正常,吮食初乳2d后发病来诊.检查:精神不振,皮肤发白,尿为深红色,畏寒颤抖,站立不稳,体温37.7℃.通过症状初步判定为羔羊溶血病.治疗:立即停食初乳,用人工代养,对病重的使用上述治疗方法,用药3d,死亡1只,其余3只好转,吮乳、精神恢复正常.另8只母羊相继产羔,共产羔羊14只,通过人工哺乳等措施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14.
一、断尾:绵羊尾膻味大、价格低。可将大尾绵羊尾巴断掉,使其生长尾脂的一些营养物质,转移到其它器官或肌肉组织,以加速肉羊生长,改变肉的品质。 (一)断尾时间:羔羊出生后1~3周内均可断尾,但出生后2~7天最为理想。断尾最好选择在晴天的早晨进行。 (二)断尾方法 1.胶筋断尾:用弹性较好的胶皮筋,套在羔羊第2~3尾椎之间,利用胶皮筋的收缩力断绝血液流通,使尾下部得不到营养而萎缩,经10天左右即可自行脱落。 2.烧烙断尾:可用断尾钳或断尾铲进行。用断尾钳断尾,可用按在长凳上的装有铁皮的断尾板,挡住羔羊的肛门、阴部或睾丸,将羔羊的腹部向上,尾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慢性冷应激对断尾阿勒泰羔羊IL-1(白细胞介素1)、IL-6(白细胞介素6)、IL-12(白细胞介素12)和IFNγ(γ-干扰素)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常温对照组(10~20℃)、温度一(-20~-10℃)和温度二(-30~-20℃),每组3只羔羊,分别在4、12、24 d后采集外周血液白细胞和脾脏组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IL-1、IL-6、IL-12和IFNγmRNA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冷应激后IL-6、IL-12 mRNA的表达量在外周血液白细胞和脾脏中上升。IL-1、IFNγm RNA的表达量在脾脏中上升,在-30~-20℃下外周血液白细胞中上升。说明断尾阿勒泰羔羊在寒冷环境下,体内细胞因子含量总体出现上升趋势,冷应激会造成断尾阿勒泰羔羊机体内出现炎症等损伤。  相似文献   

16.
1984年春,我们用挫切钳给250只母羔羊断尾,无一因出血过多或外伤感染而死亡,取得了满意效果。断尾在产后一周内进行。先由助手抱起羔羊,把尾巴向后拉直固定。操作者将挫切钳的钝面对着尾根,切面朝外,放在挫切部位,徐徐用力,直至完全切断为  相似文献   

17.
断尾法:羔羊断尾主要适用于长尾羊,目的是为了保持清洁和方便配种.羔羊断尾可在出生后1周左右进行.方法:用1根结实的橡皮筋在离羔羊尾根1寸长的尾结处结扎,然后涂上碘酒.经10~15天尾下部即枯萎脱落.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下旬,师宗县某羊场的84只新生羔羊中,有83只都在出生后3~10 d内先后感染羔羊口疮,发病率高达98.81%;死亡17只,死亡率达20.48%.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笔者采用中西兽医疗法,经14 d治疗,控制了病情,所余66只羔羊除了死亡2只外,其余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9.
羔羊早期断尾有利于其后期生长,可以提高羊肉品质、改善皮下脂肪及肌间脂肪的分布,减轻羊肉膻味。综述了羔羊早期断尾技术的优点、实施时间和常用方法,阐述了羔羊早期断尾对其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羔羊早期断尾技术在羊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北票市肉羊养殖发展很快,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近年来羔羊断尾技术不断普及,本文从品种、天气、日龄、断尾方法、断尾位置和消毒6个方面对羔羊断尾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