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生胚小叶的离体再生及筛选压力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胚小叶为外植体,优化离体再生条件,通过对再生苗进行筛选,为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胚小叶的再生能力差异显著,在供试基因型中中花8号不定芽诱导率和成苗率最高,且外植体状态最好。中花8号胚小叶再生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 + 6-BA(4.5mg/L)+NAA(1mg/L)+AgNO3(2mg/L),最佳诱导培养时间为21d。对中花8号再生苗进行筛选浓度实验,草丁膦(PPT)为20mg/L时,可筛选出抗性苗;300mg/L的卡那霉素(Km)可用于较小幼苗筛选,而对较大幼苗则需将Km的浓度提高至400mg/L以上。  相似文献   

2.
基因型和AgNO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外植体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甘蓝型油菜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于不同配比激素组合的培养基,研究AgNO3及基因型对油菜子叶外植体再生频率的影响.通过对芽苗分化率的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AgNO3及基因型与AgNO3互作对植株再生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影响程度为基因型>AgNO3>基因型×AgNO3.诱导芽苗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4mg/L BA+0.3mg/L NAA+5~10mg/L AgNO3.  相似文献   

3.
以冬瓜子叶节为试材,探讨培养条件、不同基因型及诱导、伸长和生根培养基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情况,初步建立了冬瓜组培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种子剥皮消毒后,在纸桥培养基暗培养发芽率较高,且节约成本;以暗培养5 d、见光培养1 d刚转为淡绿色的闭合子叶,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约75%;以13个不同基因型冬瓜子叶节为外植体,接种至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分化率较高的品种B214,其不定芽再生率可达到79.2%,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4 mg/L NAA,伸长培养基为MS+1.0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甜菜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再将产生的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MSB培养基附加1.0mg/L6-BA、3%蔗糖、8%琼脂)进行分化力测试实脸,筛选出两个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8930、GD_2.通过挑选淡黄色或灰白色、呈颗粒状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经调节培养基的IAA和NAA的浓度,得到再生能力强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细胞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以16种基因型的二倍体甜菜(Beta vulgaris L.)为材料,建立并优化了甜菜的植株再生体系;对影响甜菜转基因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抗生素标记基因的适宜筛选浓度为200mg/L;菌液适宜浸染浓度OD600为0.3;浸染最适时间为10min;外植体与农杆菌适宜共培养时间为4d;添加乙酰丁香酮的适宜浓度为100μmol/L。研究结果的获得,为完善甜菜的遗传工程以及甜菜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油葵子叶外植体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油葵子叶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了诱导、分化及成苗的研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再生体系.在MS添加IAA 1mg/L和6-BA 4mg/L的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质量较好,在MS添加IAA 0.01mg/L和6-BA 0.04mg/L的分化培养基上能够实现较高的不定芽再生.基因型间再生能力差异明显,8份材料中以康地6R为最佳.不定芽在1/2MS培养基上能健康成苗.  相似文献   

7.
花生组织培养及高频率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4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对花生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将花生成熟胚幼叶、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接种到添加0~2 mg/L NAA 和0~10 mg/L BAP的MSB5(MS无机盐 + B5有机)培养基上诱导愈伤,再转到添加0~10 mg/L BAP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添加的激素及其浓度对以后在分化培养基上不定芽分化有重要作用,以添加1 mg/L NAA 和6 mg/L BAP最利于不定芽分化;分化培养基中添加4 mg/LBAP利于不定芽伸长及植株再生;幼叶外植体分化不定芽频率明显高于子叶和下胚轴;不同基因型不定芽分化率存在明显差异,白沙1016和花育23幼叶外植体获得了较高的不定芽分化率,分别达到91.8%和88.5%。再生苗经生根培养和驯化后,移栽花盆可正常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小麦主要推广品种的成熟胚组织培养体系,并筛选优良的转基因受体基因型,以12种小麦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对其成熟胚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诱导分化和再生的研究,探讨了不同2,4-D浓度下3种诱导培养基(MS2、L32、N64)、以L3为基本培养基的3种分化培养基以及以MS为基本培养基的3种生根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养基对成熟胚愈伤的诱导率和分化率的影响差别不大,而主要影响愈伤质量和生根效果。3种诱导培养基的平均诱导率均超过85%,N64的最高(90.13%),L32培养基的愈伤质量最好,诱导效果最佳。不同激素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再生,但不同基因型间有较大差异,添加0.5mg.L-1 IAA和1mg.L-1 KT的分化培养基L2的平均分化率最高(55.68%);添加0.2 mg.L-1 IAA和0.5 mg.L-1 MET的生根培养基MX1的平均生根率最高(37.02%)。不同基因型的出愈率、胚芽率、分化率、生根率差异显著,筛选出鲁麦14、良星99、济麦21、山农20、良星66等5个小麦品种可作为优良的转基因成熟胚受体材料,并初步建立起适于它们的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甜菜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甜菜品种"甘糖7号"叶柄为外植体,通过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芽生根和移栽等步骤建立一套甜菜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诱导甜菜叶柄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4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达88.2%;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4 mg/L 6-BA+0.5 mg/L NAA,分化率仅为9.4%;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 NAA,生根率达33.3%。甜菜再生苗移栽至蛭石中,保温保湿7~10 d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本研究结果将对糖料作物甜菜抗逆遗传改良及其基因工程育种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幼胚再生培养体系优化及优良转化受体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适于优良小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以20个优良小麦推广品种为材料,对以幼胚为外植体的愈伤诱导、分化和生根壮苗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添加500 mg/L水解酪蛋白、100 mg/L脯氨酸、100 mg/L谷氨酰胺,并以40 g/L麦芽糖为碳源的MXD2培养基的出愈率最高,愈伤质量最好.以大量元素减半的1/2 MX为基本分化培养基,添加1 mg/L ZT和0.5 mg/L IAA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效果最好,分化率最高达到83.0%.以1/2 MX培养基中添加0.5 mg/L IAA和0.5 mg/L MET的生根效果最好,且移栽成活率高.不同基因型的组织培养特性差异显著,筛选到扬麦158、南农9918、济麦20、宁麦9号等8个基因型可作为优良的转基因受体材料,并初步建立起适合于它们的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良好的组织培养效果是提高植物基因转化效率的基础。以山东省近年来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10个优良品种(系)为材料,对这些品种的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效果进行研究,旨在筛选每一基因型最适合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类型,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禽伤诱导率和再生成苗率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花药、幼穗、幼胚和成熟胚)密切相关。8802在花药和成熟胚培养中表现突出,花药出愈率达119.5%,愈伤分化成苗率19.9%;烟农19的幼穗愈伤直接分化成苗率最高,这43.5%;8802、烟农19和潍麦8号三个基因型的幼胚培养效果差异不显著,其愈伤分化成苗率分别为26.3%、24.5%和24.8%。蔗糖浓度在3%~9%之间,对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很小。高浓度蔗糖降低愈伤生长速度。在一定蔗糖浓度下,愈伤诱导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高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再生不利。MS+4mg/L2,4-D对于成熟胚的脱分化相对较好,MS和MS+0.4mg/L NAA+0.6mg/L KT作为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再生培养基,对不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苎麻茎尖的组织培养及其诱导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苎麻50号品系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并诱导植株再生。结果表明:最适茎尖转绿和分化的培养基是1/2MS 6-BA1.0mg/L CH300mg/L的液体培养基,茎尖分化率为100%。最适成苗培养基为MS 6-BA0.5mg/L IAA0.1mg/L CH300mg/L,成苗率是53.3%。扩繁培养基为MS 6-BA0.3 ̄1.0mg/L,繁殖系数达6.7。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01mg/L。最佳茎尖剥取材料是无菌试管苗,茎尖长以0.3mm带1 ̄2个叶原基为宜。从茎尖接种培养成苗到移栽需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3.
以贵港报春苣苔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不定芽诱导和增殖、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叶片以纵切为宜,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4.0 mg/L+IAA 1.5 mg/L,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3.0~5.0 mg/L+2,4-D0.5~1.0 mg/L,不定芽诱导率以及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00%;愈伤在MS+KT 1.0 mg/L+NAA 0.2 mg/L+potato 30 g/L+banana 30 g/L+apple 20 g/L+coconut juice 100 mL/L培养基上分化系数达12.64;不定芽在MS+ZT 1.0 mg/L+NAA 0.10 mg/L+potato 30 g/L+banana 30 g/L+apple 20 g/L+coconut juice 100 mL/L培养基的增殖系数为8.55;不定芽在3/4 MS+NAA 0.01~0.05 mg/L+活性炭1.0~3.0 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为100.00%。综上所述,叶片纵切后能通过不定芽途径以及愈伤组织途径建立贵港报春苣苔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在该体系下不定芽增殖系数高、愈伤分化高,组培苗生根好。  相似文献   

14.
尾叶桉U6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桉树品种尾叶桉U6叶盘为外植体,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6-BA,IAA,IBA,NAAA,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尾叶桉U6叶盘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2,4-D 1 mg/L IAA 0.2 mg/L 蔗糖30 g/L 琼脂粉5 g/L;小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NAA 0.2 mg/L mA 0.5 m/L 蔗糖30 g/L 琼脂粉5 g,L.40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叶盘的分化;20 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再生植株的生根.2种抑菌抗生素中,头孢霉素对叶片再生影响较大;而250 mg/L的羧苄青霉素能有效地抑制农杆菌菌株EHA105的生长,却对尾叶桉叶盘的芽分化影响不大,为适宜的抑菌抗生素.3种农杆菌LBA4404,EHA105,GV3101的菌液浸染桉树叶盘,统计其愈伤组织GUS染色率,以EHA105对外植体的浸染能力最强,达83.3%.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和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麦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的影响,以小偃22、西农1376、西农1012和西农1013为材料,对各小麦品种(系)的幼穗、花药、幼胚和成熟胚组织的培养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与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密切相关.以幼穗和花药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均最高,达98.97%和3.85%,成苗率和花培效率均值亦最高,达12.83%和2.39%;以幼胚为材料,西农1376平均出愈率也最高,达99.27%,西农1012平均成苗率最高,达51.03%;以成熟胚为材料,小偃22平均出愈率最高,达93.22%,西农1376平均成苗率达19.78%.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的4种外植体愈伤诱导和分化率与2,4-D浓度密切相关,1.0~3.0 mg·L-1 2,4D浓度能较好地诱导4种离体组织愈伤的产生及分化.不同基因型和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外植体在2,4-D最佳诱导浓度上也有差异.供试小麦4种离体组织培养再生特性比较表明,离体幼胚培养再生效率最高,成熟胚次之,幼穗最差.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大苞鞘石斛组培快繁体系各阶段最适培养基配方,以大苞鞘石斛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大苞鞘石斛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原球茎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2,4-D0.2 mg/L+蔗糖30 g/L,诱导出的拟原球茎直径1.5 mm时将其从茎段上剥离,并接入原培养基继续诱导15~20 d;拟原球茎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1 mg/L+蔗糖30 g/L+椰乳10%,继代周期25~30 d;拟原球茎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蔗糖30 g/L+椰乳10%,分化培养需40 d;将分化的无菌苗继代于花宝2号3 g/L+蛋白胨2 g/L+IBA 1 mg/L+蔗糖30 g/L+椰乳10%生根诱导效果最好,培养45 d;生根壮苗最佳培养基为花宝1号3 g/L+蛋白胨2 g/L+蔗糖30 g/L+活性炭1 g/L,培养50 d。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海南油茶良种离体快繁体系,加快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繁育,以海南本土油茶良种海大油茶4号当年生枝条的腋芽及顶芽为外植体,初代诱导定芽萌发建立无菌体系,再通过增殖培养提高组培芽增殖系数,进一步对增殖芽进行壮芽和炼芽,作为海南地区油茶芽苗砧嫁接用接穗。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方法为:以2% NaClO 15 min + 0.1% HgCl2 12 min进行复合消毒,外植体在添加杀菌剂0.1 g/L清菌易的培养基上初代培养,污染率可控制在20%以下;腋芽和顶芽的初代芽诱导适宜培养基为:MS+0.1 mg/L IAA+2 mg/L 6-BA+0.5 mg/L GA3;无菌组培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为:WPM+2 mg/L 6-BA+0.05 mg/L IAA+2 mg/L GA3;组培单芽的适宜壮芽培养基为:WPM + 活性炭500 mg/L;将组培芽接穗用6-BA 50 mg/L的溶液浸泡基部2 min,嫁接成苗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提高甜菜遗传转化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甜菜叶柄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将玉米胚乳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cRIP)导入甜菜,对影响转化频率的因素:卡那霉素的浓度、头孢霉素的浓度、农杆菌感染时间和浓度等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转化频率较高的转化系统.当卡那霉素浓度为100mg/L,头孢霉素浓度为500mg/L,农杆菌浓度OD值为0.3-0.4,感染时间为8~10min时.抗性不定芽分化率可达36.5%。该转化系统为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紫色甘薯的茎尖培养与脱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色甘薯品系为试材,研究6-BA和NAA及基因型对紫色甘薯茎尖培养的影响,并采用硝酸纤维素膜—酶联免疫法(NCM-ELISA)和症状法对再生植株进行病毒学检测。结果表明,培养基中6-BA和NAA浓度和配比对紫色甘薯茎尖培养的愈伤组织、不定根和不定芽的诱导有明显影响。6-BA可促进不定芽的诱导,附加1mg/L6-BA的MS培养基为最佳诱芽培养基。基因型对诱芽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品系B3和B7的诱芽率可达50%。通过病毒学检测,获得12个紫色甘薯品系的脱毒苗,其平均脱毒率为9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