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种类蚂蚁的食性,于2017年5—7月在潍坊市对玉米毛蚁、日本弓背蚁和沙林蚁用不同的诱集物进行诱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3种蚂蚁均是杂食性昆虫,甜味食物对它们的吸引力远高于没有甜味的食物;3种蚂蚁的食性存在差异:玉米毛蚁杂食偏肉食,日本弓背蚁杂食偏素食,沙林蚁是杂食且对肉食和素食均偏好。该研究为野外蚂蚁的诱集或蚂蚁的人工培育,以及进行化学诱饵的研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猎物虫态、不同猎物密度、不同捕食者密度、不同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Curtis)对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卵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翅蚁形隐翅虫对菜粉蝶卵的捕食能力显著高于其低龄幼虫;2)不同猎物密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方程为Na=1.031 8N/(1 0.016 9N),寻找效应则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3)青翅蚁形隐翅虫干扰反应模型为E=0.595 3P-0.690 2,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4)不同温度下的捕食量以25~30℃时最高。  相似文献   

3.
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若虫及伪蛹的搜寻、控害潜能,观察分析其捕食行为。【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供大草蛉高龄幼虫取食,统计大草蛉3龄幼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的净取食和取食比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观察大草蛉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的若干独立行为事件,系统描述其行为事件内容,分析研究各行为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占总捕食过程的比例。【结果】大草蛉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及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同时拟合Holling II及III型方程。在室内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瞬间攻击率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增大,且处理时间为若虫>伪蛹>卵,最佳寻找密度为若虫最低。对搜寻效应的估计结果表明,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搜寻效应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升高。大草蛉取食卵及若虫时,其行走及搜索行为所占比例相当,而取食伪蛹时搜索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取食其次。同时,在捕食过程中,各行为事件的发生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草蛉高龄幼虫在低密度下对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的捕食能力随密度增长且不受密度制约,其捕食行为事件的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在取食不同类型猎物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猎物虫态、不同猎物密度、不同捕食者密度、不同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卵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翅蚁形隐翅虫对菜粉蝶卵的捕食能力显著高于其低龄幼虫;2)不同猎物密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其方程为Nα=1.0318N/(1+0.0169N),寻找效应则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3)青翅蚁形隐翅虫干扰反应模型为E=0.5953P^0.6902,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4)不同温度下的捕食量以25~30℃时最高。  相似文献   

5.
对河南鹤壁地区的蚂蚁种类进行了调查,目前发现有4亚科16属31种,其中单小家蚁(monomorium monomorium Bolton)为河南省新记录种,日本弓背蚁、掘穴蚁、黄足立毛蚁、铺道蚁、针毛收获蚁、上海举腹蚁为优势种.并对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及其林地的蚂蚁进行了统计,以筛选出控制黄连木害虫的优势天敌.日本弓背蚁有食用、医用和生物防治价值,有待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对日本弓背蚁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的损害,重点观察通过个体交流传递杀虫剂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觅食情景,观察农药处理对日本弓背蚁觅食能力的影响;通过Y形管试验和EAG(electroantennography)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亲系识别能力的影响;通过攻击行为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异种蚂蚁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农药直接处理和通过个体交流获得的间接处理,均导致蚂蚁招募行为的丧失; 2种处理对同巢蚂蚁的识别能力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影响对异巢蚂蚁的识别能力;在对异种蚂蚁的攻击行为和巢穴保护方面,仅直接处理组出现显著影响。[结论]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可以直接影响日本弓背蚁的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而且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农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传递给其他未直接接触到药剂的蚂蚁,从而影响日本弓背蚁的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丘地区蚂蚁种类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94-1095,1097
调查结果显示:分布于商丘地区的蚂蚁有6亚科,27属,48种,优势种为铺道蚁、粗面收获蚁、黄足短猛蚁和日本弓背蚁,且不同生境、不同地域内的蚂蚁种类和分布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控害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种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对玉米螟卵和1、2、3龄的捕食功能反应,为玉米田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饥饿处理24 h后的方斑瓢虫成虫、黄褐新园蛛、中华草蛉3龄幼虫分别与不同密度玉米螟卵和1、2、3龄幼虫进行组合,24 h后测定捕食量。【结果】3种优势天敌对各龄期玉米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II型,即天敌的捕食能力和和猎物的密度为负加速曲线。 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玉米螟的控制能力最强,其对1龄、2龄、3龄玉米螟幼虫24 h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53.32、53.98和17.42头,并对卵块有捕食作用,24 h最大捕食量为251.03粒。【结论】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玉米螟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应保护和利用玉米田田间优势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mAchR)在拟黑多刺蚁个体发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是否参与拟黑多刺蚁的个体发育行为。【方法】采用SYBRGreenⅠ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拟黑多刺蚁卵、幼虫、蛹和成虫个体发育阶段mAchR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AchR基因在拟黑多刺蚁整个发育过程及各个品级成虫中均有表达。在卵期mAchR mRNA的表达量较幼虫期和蛹期高,而成虫期的表达量最高,可达卵期的3倍以上。3个成虫品级之间,工蚁的表达量最高,雄蚁和雌蚁的表达量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结论】mAchR基因参与了拟黑多刺蚁的发育行为,而其主要功能可能是在调节成虫更为复杂的行为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为集团外猎物,研究七星瓢虫在不同集团外猎物种类及密度下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的作用,为综合应用两种捕食性瓢虫控制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箱中,观察记录在不同密度的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条件下,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和不同核桃蚜虫的日平均捕食量。【结果】随着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密度的增加,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日平均捕食量显著下降,而对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的日平均捕食量极显著上升。当集团外猎物为核桃全斑蚜时,与集团外猎物为核桃黑斑蚜相比较,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作用随着核桃全斑蚜密度增加下降更快。【结论】随着集团外猎物密度的增加,能有效降低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且不同猎物种类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进行详细观察描述,并对幼虫龄期划分进行研究。【方法】在自然光照、温度(26±3)℃、相对湿度45%~55%的条件下,观察拟黑多刺蚁发育生活史及成虫不同品级形态与分工;根据幼虫体长、头宽、体质量、消化道长,以及幼虫形态特征等数据,并结合戴氏定律,对幼虫龄期进行划分。【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拟黑多刺蚁卵发育期为(24.5±3.5)d、幼虫发育期为(25.0±5.5)d、蛹发育期为(20.5±5.5)d。拟黑多刺蚁幼虫期可分为4个龄期,其中1龄幼虫发育时间为(4.5±1.5)d,2龄幼虫为(5.5±1.5)d,3龄幼虫为(7.0±1.0)d,4龄幼虫为(8.0±1.5)d。【结论】描述了拟黑多刺蚁不同时期的品级分工和形态,明确了拟黑多刺蚁幼虫时期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为害广东家蚕的小黄家蚁、柄结大头蚁、印大蚁、和角斜结蚁、近缘巨首蚁、双针蚁、绉纹双刺猛蚁等7种蚂蚁的主要生活特性及蚕室生态条件与蚂蚁为害的关系。对灭蚁蟑诱饵剂灭杀家蚕有害蚂蚁的方法及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敏捷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astuta Smith、聚纹双刺猛蚁Diacamma rugosum(Le Guillou)、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 transversa(Smith)和猎镰猛蚁Harpegnathos venator(Smith)是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比较常见的猛蚁,可捕食林木白蚁,是一类潜在的天敌昆虫.通过挖巢的方法对这4种猛蚁的筑巢环境、巢穴结构和巢内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猛蚁的巢穴均为地下巢,多建在橡胶林、荔枝林等林间空地;结构比较简单,深度一般不超过0.6 m,巢室仅有几个至数十个,在土壤中分布无规则至分层排列.巢穴内部或周围常可见到膜翅目、等翅目昆虫以及土壤小型多足类和等足类动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5-HT2A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检测其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和不同品级成虫mRNA的表达情况,为探究5-HT2A受体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生长发育的调控规律提供证据。【方法】从拟黑多刺蚁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并克隆Pv5-HT2A受体基因;用ProtParam预测蛋白质序列,Blast比较蛋白质序列同源性,用Clustal X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MEGA 6.0比邻法生成系统进化树。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Pv5-HT2A受体基因在拟黑多刺蚁不同发育阶段幼虫及不同品级成虫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得到Pv5-HT2A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965bp,开放阅读框长1 926bp,编码641个氨基酸。疏水性分析显示,Pv5-HT2A受体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疏水区,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类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拟黑多刺蚁与红收获蚁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69%。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拟黑多刺蚁5-HT2A 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级成虫中均有表达,其中卵、3龄幼虫及蛹期的表达量较高;成虫中,雄蚁表达量最高,雌蚁的表达量最低。【结论】拟黑多刺蚁与其他昆虫的5-HT2A受体基因存在相关性,推测5-HT2A受体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无量山的蚂蚁物种资源,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无量山4个垂直带21块样地105个样方的蚂蚁资源。共采集蚂蚁标本2 113号,鉴定蚂蚁物种共91种,分属于6亚科30属,样地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蚂蚁20.1头。种类最多的蚁亚科有11属37种,占总物种数的40.7%;其次是切叶蚁亚科9属35种,占总物种数的38.5%;大头蚁属和弓背蚁属种类最多,均有10种,单种属有13属;巴瑞弓背蚁分布最广,在9块样地中有分布,其次是横纹齿猛蚁和中华大头蚁,在7块样地中有分布,仅在1块样地中出现的蚂蚁有38种;个体数低于10头的蚂蚁有43种,其中12种蚂蚁只有1头个体。结果表明,无量山蚂蚁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中2种优势蚂蚁(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和敏捷扁头猛蚁Pachycondyla astuta)的营巢活动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微生境(日本弓背蚁巢内、敏捷扁头猛蚁巢内及蚁巢外对照)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敏捷扁头猛蚁巢内>日本弓背蚁巢内>巢外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虽然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蚁巢外土壤相比,日本弓背蚁巢内速效磷含量下降了31.41%,敏捷扁头猛蚁巢内速效磷含量下降了15.09%;三者间含水量差异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蚁巢内土壤均较巢外潮湿;pH值差异不显著,但蚁巢内土壤比巢外土壤略显酸性。营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量也产生明显影响(p<0.05),2种蚂蚁蚁巢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cfu/g数量均显著大于巢外土壤(p<0.05),而敏捷扁头猛蚁巢内3类微生物cfu/g数量又显著大于日本弓背蚁巢内(p<0.05)。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日本弓背蚁和敏捷扁头猛蚁巢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与其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cfu/g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全磷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但2种蚂蚁巢内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及pH值则与土壤微生物cfu/g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蚂蚁的筑巢活动可显著影响其巢内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致使土壤异质性增强,从而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行为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潜力。【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评价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并总结异色瓢虫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异色瓢虫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经过静止、搜寻、试探、取食和爬行5种行为,其中异色瓢虫成虫捕食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时出现3对足抱握猎物的现象。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8和161.29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90 6和1.451 4,处理时间分别为0.005 1和0.006 2 d;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5.36和41.8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45 7和1.271 0,处理时间分别为0.015 3和0.023 9 d,即异色瓢虫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强于4龄幼虫。【结论】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潜在控害能力,可用于防控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18.
日本弓背蚁脑部结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维义 《农业与技术》2001,21(3):41-42,45
膜翅目昆虫-蚂蚁,多态现象最为明显,社会性生活中分工非常明确,其神经系统在昆虫中是比较复杂的,研究蚂蚁的嗅觉神经通路,为嗅觉信息的接受、传递、编码、整合、储存及产生动作的分子机理和生理机制等热点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解决高等动物神经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提供帮助,CP切片技术,对具坚硬外骨骼的昆虫的显微水平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利用该技术可获得薄至1-12μm的连续切片,对日本弓背蚁嗅觉神经通路显微结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日本弓背蚁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三部分组成,就日本弓背蚁脑部结构来看,显微水平已取得了成果,但要弄清嗅觉神经通路,不仅要在显微水平,而且应在细胞水平、突蟹水平乃至分子水平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和小菜蛾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定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对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62、112、74、101头,烟盲蝽对白粉虱卵和小菜蛾卵的捕食量大于对白粉虱成虫和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捕食量;烟盲蝽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烟盲蝽与猎物的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干扰,烟盲蝽和猎物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均可用Hassell模型模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区系特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调查点的地表蚂蚁、土壤蚂蚁与树冠蚂蚁进行采集鉴定与区系分析。【结果】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只,分属5亚科32属59种,其中重庆新记录种24种。区系分析表明:在属级水平,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以古北界与东洋界为主体,与马来西亚界、澳洲界和新北界关系较为紧密,与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种级水平,以东洋界为优势,与古北界关系最为密切,与马来西亚界有一定联系,与马拉加西界、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显著华中区特征,与华南区和西南区联系紧密,与蒙新区关系最远。【结论】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布受动物地理学规律制约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