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分光光度法对12种野生食用菌和2种栽培食用菌中总三萜和总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种野生食用菌总三萜含量极显著高于栽培食用菌;多糖含量在12种野生食用菌和两种栽培食用菌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食用菌中总三萜和多糖含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高效液相色谱对野生食用菌三萜酸进行分析结果,野生食用菌所含三萜酸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相同条件下栽培获得的沪农系列7个不同品种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作为研究材料,分析比较其总多糖、核苷、三萜和糖醇的含量、多糖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差异以及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总多糖含量在1.15%~5.11%之间,含量较高的3个品种由高到低为‘沪农芝7号’(5.11%)、‘沪农芝8号’(2.36%)、‘沪农灵芝4号’(2.07%)。不同灵芝品种粗多糖分子量分布存在差异,‘沪农灵芝4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3.38×106、4.24×106、4.38×103g·mol-1的三个多糖组分,‘沪农灵芝1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1×107和8.03×103g·mol-1的两类多糖组分,‘沪农芝7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4.50×105、6.20×103 g·mol-1的两个多糖组分,其余4个品种均含有...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湛江市本地甘蔗渣、桑屑枝条、土沉香渣等秸秆资源,降低赤灵芝生产对木材原料的依赖,通过研究3个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和孢子粉产量、品质(多糖、三萜)、抗氧化活性等,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良赤灵芝栽培配方。结果显示,添加了甘蔗渣的配方2,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75 cm·d-1),孢子粉产量最高(14.45 g/袋),且多糖和三萜总含量也高于其他2个配方。添加土沉香渣的配方3,菌盖直径(7.55 cm)、子实体鲜质量(36.79 g/袋)、总产量最高,但多糖和三萜总含量不如其他2个配方。添加了桑屑的配方1,赤灵芝的总抗氧化活性稍高于其他2个配方,但无显著差异。3个配方下子实体的三萜含量高于孢子粉,而孢子粉的多糖含量高于子实体。综合分析,配方2是实现梅灵3号灵芝孢子粉高产的较优栽培配方,适合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牛蒡根为发酵基质,初步探究灵芝固体发酵所获菌质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定氮仪等测定了牛蒡根原药材和牛蒡根灵芝菌质中多糖、总三萜酸、总黄酮、核苷及蛋白质含量,并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牛蒡根经灵芝菌丝体发酵后,多糖含量由9.94%降低至2.76%,总三萜酸含量从无升高至0.14 mg·g~(-1),总黄酮含量由3.47%降低至0.34%,4种核苷总量由861.05μg·g~(-1)升高到1 113.49μg·g~(-1),且新合成了腺苷,蛋白质含量由13.38%升高至17.28%。HPLC指纹图谱显示牛蒡根在灵芝发酵前后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灵芝固体发酵使牛蒡根多糖和黄酮含量降低,核苷和蛋白质含量升高,并新产生三萜酸和腺苷,具有明显的生物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金桑黄JS1、龙桑黄LS2、杨桑黄YS3和桑黄S6 4种桑黄菌种为试材,采用紫外比色法比较不同桑黄子实体中总三萜、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通过对桑黄母种、原种和子实体栽培进行优选,分析不同阶段各桑黄菌丝体生长情况及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差异,以期为桑黄功能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子实体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阶段菌丝萌发速度呈显著性差异,4种桑黄母种均在以蔗糖为碳源的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和麸皮培养基上生长相对缓慢,而在桑枝滤液培养基上生长最慢,YS3菌丝生长表型综合最佳。桑黄原种菌丝在第3天的生长速度均最快,JS1、YS3和S6在麸皮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均最快,分别为4.78、4.60 mm·d-1和3.08 mm·d-1;LS2在4种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其中在玉米粉培养基中最快为4.17 mm·d-1。对比分析不同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LS2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YS3子实体总黄酮和三萜含量最高,S6子实体黄酮、三萜及多糖含量均最低。综合考虑菌丝生长速度、农艺性状、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桑黄YS3和L...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12种野生食用菌粗多糖,粗多糖得率为2.01%~7.12%,粗多糖纯度为11.80%~82.99%。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黄杨小米辣的挥发性物质、辣椒素类物质、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黄杨小米辣中共检测到42种挥发性物质,在萜烯类、酯类、酮类、醛类、醇类等辣椒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含量最高的为β-罗勒烯;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总含量为316.05μg·g-1,辣椒素类物质总含量为351.17μg·g-1,斯科维尔指数5 415.04,辣度36.10度,属于中辣级别;共检测到13种脂肪酸,总含量为126.45 mg·g-1,其中含量较高的3种脂肪酸为亚油酸、棕榈酸和油酸,分别占脂肪酸总含量的68.01%、13.72%、12.5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品质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采集自云南省楚雄州的青头菌、鸡油菌,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的鸡菌为原材料,设计了正交试验探讨这三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案,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同一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所含粗多糖含量的差别,不同地区的不同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多糖含量的差别。结果发现楚雄青头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3 h,料液比为1∶40;楚雄鸡油菌最佳提取工艺为75℃浸提2.5 h,料液比1∶20;马龙鸡菌子实体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80℃浸提2 h,料液比1∶20。楚雄青头菌子实体粗多糖提取率高于其他两种野生食用菌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9.
灵芝芒果酒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具有营养、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设置5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处理,包括:4种芒果为新芒、金煌芒、澳芒、苹果芒;不同灵芝用量为0、3、6、9 g·kg-1;含糖量为12%、16%、20%、24%、28%;苹果酸用量为0、0.3、0.6、0.9、1.2 g·kg-1;除酒泥和酒帽的时间分别为发酵7、12、17、22、27 d。通过测量pH、酒精度、残糖量、甲醇含量、总SO2含量、灵芝三萜等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灵芝芒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制作果酒的最佳条件为选用金煌芒、灵芝用量3 g·kg-1、糖含量24%、苹果酸含量0.9 g·kg-1、发酵22 d除酒泥和酒帽。本试验为酿造优质的芒果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市场上的灵芝破壁孢子粉、未破壁孢子粉、子实体和精粉共4种灵芝产品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活性成分三萜和多糖含量的差异。应用光学显微镜比较破壁孢子粉与未破壁孢子粉的差别、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醇提法提取三萜、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三萜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灵芝酸。结果显示精粉中多糖含量为52.40 mg·g~(-1),显著高于其他三者,破壁与未破壁孢子粉多糖含量为(21.32±1.11)mg·g~(-1),差异不显著,但高于子实体的9.83 mg·g~(-1)。而子实体中三萜含量却是最高的,为4.97 mg·g~(-1),破壁孢子粉中三萜含量为2.23 mg·g~(-1),明显高于未破壁的1.10 mg·g~(-1)。通过对比4种产品的三萜指纹图谱发现,子实体和精粉中的灵芝酸种类远远多于破壁及未破壁孢子粉中的,且不同产品中有相同的组分。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红托竹荪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根据相关检测标准,测定红托竹荪的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重金属、有效活性成分、农残药残等的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在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红托竹荪干品中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质量分数高达23.2%和40.75%,脂肪含量仅为1.12%,是一种低脂、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矿物质和维生素种类多,含量高,钾元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达260 mg·100-1·g-1、117 mg·100-1·g-1,且多酚、多糖和三萜的含量较高。重金属、农残等安全性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食用安全性高。工厂化栽培的红托竹荪是一种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的绿色安全食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较高,香菇和姬松茸(Agaricus blazei)粗多糖中葡聚糖含量较高;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刺芹侧耳、香菇和姬松茸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采用截留分子量8000~12000透析袋纯化8种食用菌粗多糖,将纯化产物用于体外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实验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8种样品均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其中香菇、刺芹侧耳和毛头鬼伞粗多糖在低浓度(200μg/mL)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量即可达到40μmol/L以上,高浓度(500μg/mL)时高于阳性对照;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8种供试样品均能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以香菇、刺芹侧耳和猴头菌粗多糖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证明这8种食用菌粗多糖均具有体外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五指山野生灵芝1号、2号、3号、4号、5号和对照7号灵芝为材料,研究4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和4种原种培养基配方对野生灵芝菌种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不同灵芝品种中灵芝蛋白、多糖、三萜的含量。结果显示,在4种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的差异极显著,生长速度最快和生长势最强的是培养基配方B(PDA+木屑),最差的是配方D(PSA);在4种原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强弱的先后顺序为配方3配方4配方2配方1;在5种野生灵芝中,灵芝多糖、蛋白质、三萜含量最高的分别是5号(0.732 mg·g~(-1))、2号(0.088 mg·g~(-1))、5号(1.193 mg·g~(-1)),3种成分综合含量最高的是5号。该试验为五指山野生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韦端蜜红是从福建省古田县吉巷乡韦端村桃园中优选出的晚熟桃芽变新品种。具有晚熟、果大、肉脆、味甜、抗逆性较强等优良性状。果实近圆形,果顶微凸,果实缝合线浅且较明显,平均单果质量259 g;果皮底色黄绿色,果面带有深红色红晕;果肉黄白色,果汁多,风味甜,可食率达93.73%,成熟果实硬度为10.91 kg·cm-2。果实汁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6%~14.5%,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10.4%~11.0%,可滴定酸含量(以苹果酸计)0.15%~0.21%,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10.2 mg·100 g-1,果皮花青素、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为18.03 mg·kg-1、1.65 mg·g-1和1.53 mg·g-1。在古田县3月上旬始花,果实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35 d,在株行距5.02 m×5.03 m条件下,5年生树株产达92.41 kg。适宜在福建省桃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攀育2号杧果是从乳杧实生后代群体中筛选出的杧果新品种。树势强壮,枝条直立。果实椭圆形,果粉厚,肉质滑腻,风味浓甜,纤维极少,口感好,鲜食品质佳。单果质量307.0~369.0 g,可食率79.0%~85.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8.3%~21.7%,总糖含量13.80%~16.96%,总酸含量0.061%~0.576%,维生素C含量13.6~70.3 mg·kg-1,β-胡萝卜素含量5.78×104μg·kg-1。四川攀枝花地区果实发育期120~150 d,中熟,成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接树第2年初结果,大树改接换冠后3~5 a(年)每666.7 m2平均产量为1 384.5 kg。中抗畸形病和细菌性黑斑病。适宜在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种植。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野生层迭灵芝(Ganoderma lobatum)发现和采摘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分离、纯化出了泰G1号菌种,以及在木屑袋料和椴木上驯化栽培试验成功的步骤和方法。驯化栽培出的层迭灵芝子实体,经泰国玛希隆大学药学学院商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其三萜含量为(0.8±0.01)%(w·w~(-1),n=3,RSD=0.79%),多糖含量为(1.4±0.01)%(w·w~(-1),n=3,RSD=0.83%);经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检测,层迭灵芝三萜含量为5.32%,多糖含量为2.39%,核苷和三萜含量及图谱与其他灵芝品种有较大差异。试验和检测结果表明,层迭灵芝可作为灵芝属一新栽培品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3种大宗野生牛肝菌(黑牛肝菌、黄牛肝菌、红乳牛肝菌)和3种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猴头菇、灵芝)为原料,对其基础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总糖、膳食纤维、氨基酸.结果表明,所选6种食用菌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特点,所选野生牛肝菌与栽培食用菌在基础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苯酚-硫酸法,研究了12种野生食用菌(马勃、绣球菌、大红菇、珊瑚菌、鸡油菌、黑脉羊肚菌、干巴菌、青头菌、红汁乳菇、桃红牛肝菌、松茸、黑牛肝)中的总糖含量。通过测定得出,总糖含量最高的是马勃(3.469%),最低的是黑牛肝(0.719%)。各种食用菌的总糖含量高低顺序是马勃大红菇干巴菌松茸绣球菌红汁乳菇青头菌珊瑚菌黑脉羊肚菌桃红牛肝菌鸡油菌黑牛肝。  相似文献   

19.
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期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测分析了3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G.capense,G.tsugae)11个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子实体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供试灵芝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子实体粗多糖和三萜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粗多糖含量多为现蕾期时最高,芝盖形成期有所降低,成熟期又有所增加,衰老期又大幅度降低;而子实体三萜含量则在现蕾期、芝盖形成期和成熟期均较高,于衰老期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西芹”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钙浓度(0.5、1.0、1.5、2.0、2.5 mmol·L-1)对芹菜钙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水培芹菜的最佳钙浓度,为水培芹菜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芹菜叶片和叶柄钙含量随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钙浓度增加,芹菜叶片光合色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株高、茎粗及鲜质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1.0 mmol·L-1钙浓度下达最高;芹菜叶片和叶柄中总酚、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质等品质指标的含量也随钙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1.5 mmol·L-1钙浓度处理下的含量最高,分别较其它处理提高41.92%~325.65%和27.47%~170.89%、1.13%~21.10%和1.92%~22.21%、30.01%~38.95%和43.46%~82.16%、38.72%~125.82%和9.86%~568.57%。由此可见,1.0 mmol·L-1钙浓度处理有利于增加水培芹菜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