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引起吉林市郊区猪场仔猪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筛选防治敏感药物,试验对225份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主要致病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样本中大肠杆菌检出率为100%、志贺氏菌检出率为77. 78%、沙门氏杆菌检出率为31. 56%,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硫酸新霉素高度敏感。说明引起该地区仔猪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杆菌,而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是防治该地区细菌性仔猪腹泻的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2.
出口食蟹猴志贺氏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对出口食蟹猴进行检疫过程中分离出一株细菌。经细菌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和血清学检测初步鉴定为志贺氏菌属的福氏志贺氏菌。进行了该菌株的药敏试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敏感,而对常用药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3.
牦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藏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数量较大,本病症状与大肠埃希氏菌病极为相似。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观察,细菌学、血清学检查鉴定,动物回归试验,首次证明引起那曲地区牦牛死亡的病因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云南野生动物园圈养大熊猫冬季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试验利用传统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16S rDNA分析)对其冬季粪便进行可培养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对冬季粪样通过传统方法分离鉴定的细菌种属有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Castellani and Chalmers)、志贺氏菌属(Shigella Castellani);通过16S rDNA分析,鉴定的菌群归属于鲍氏志贺菌(Shigella boydi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在高海拔地区的环境条件下,大熊猫的肠道优势菌群为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鲍氏志贺菌(Shigella boydii)。  相似文献   

5.
藏鸡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地区某藏鸡饲养场的腹泻病料进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反应,确定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菌在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均能生长,生化反应中该菌可发酵葡萄糖产气,但乳糖、蔗糖等反应呈阴性;16 S rR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志贺氏菌为100%同源,系统进化分析中该菌与福氏志贺氏菌位于同一分支,确定该分离菌为福氏志贺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普通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等高度耐药,对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这是国内首次在藏鸡中发现福氏志贺氏菌感染,对藏鸡的安全养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3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某牦牛养殖场部分牦牛出现乳房炎,为确定发病原因,从该场采集确诊乳房炎奶牛乳样15份,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致病菌及PCR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部分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发现,从13份乳样中共分离获得23株细菌,分别为无乳链球菌(n=7)、金黄色葡萄球菌(n=8)、大肠埃希氏菌(n=4)、粪肠球菌(n=3)和蜡样芽胞杆菌(n=1)。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3种病原菌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噻呋和头孢拉定高度或中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该场牦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头孢类抗生素和恩诺沙星等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探讨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在饲料志贺氏菌检测中的应用。将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和宋氏志贺氏菌标准菌制备成10-5、10-6、10-7梯度稀释的菌液,对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HE琼脂、SS琼脂、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进行检测灵敏度的评价。利用人工污染饲料样品进行显色培养基和上述四种普通培养基检出率的测试。结果表明: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7;对混合污染样品的检测中,显色培养基优于普通培养基。志贺氏菌显色培养基用于饲料志贺氏菌的检测,具有菌落形态易于分辨的特点,适合于饲料中志贺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目前志贺氏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不足,根据志贺氏菌的invC、rfc、wbgZ和rfpB等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建立了鉴定志贺氏菌属、福氏志贺氏菌、宋内志贺菌和痢疾志贺氏菌的PCR方法。同时,以根据ompA基因设计的引物作为参照,通过特异性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等,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7株志贺氏菌和19株非志贺氏菌均出现100%的特异性反应;对增菌肉汤直接进行PCR检测时,在消毒奶、冰淇淋、酸奶、奶酪、熟肉和香肠等即食食品中的志贺氏菌检出限为1~3 cfu/(25 g·mL~(-1)),在原奶、生肉和奶粉中的检出限分别为≤12、27和≤27 cfu/(25 g·mL~(-1));分离培养后再对可疑菌落进行PCR鉴定时,所有样品检出限均为1~3 cfu/(25 g·mL~(-1)),与传统培养法检出限一致。结果表明,该PCR方法快速、敏感、特异,适合用于志贺氏菌的常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对志贺氏菌属细菌进行快速、准确检测和分群鉴定,根据志贺氏菌invC、rfc、wbgZ和rfpB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鉴定志贺氏菌属以及福氏志贺氏菌、宋内志贺氏菌和痢疾志贺菌氏菌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将根据ompA基因设计的引物和探针作为内参照,并通过特异性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等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对17株志贺氏菌和19株非志贺氏菌均出现100%的特异性;用增菌肉汤直接进行PCR检测,发现在消毒奶、冰淇淋、酸奶、奶酪、熟肉和香肠等即食食品中的志贺氏菌检出限为1~3 cfu/25 g(mL),在原奶、生肉和奶粉中的检出限分别为≤8 cfu/25 mL、12 cfu/25 g和≤12 cfu/25 g;分离培养后再对可疑菌落进行实时荧光PCR鉴定,发现所有样品的检出限为1~3 cfu/25 g(mL),与传统培养法检出限一致。结果表明,该实时荧光PCR方法是一个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适合于志贺氏菌的常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阿根廷进口冻鸡爪检出福氏志贺氏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阿根廷进口冻鸡爪检出福氏志贺氏菌尹旭陈惠清叶奕优隋文陈维俊(皇岗动植物检疫局深圳518045)汕头某公司从阿根廷进口一批冻鸡爪,于1997年3月28日到达深圳皇岗口岸,经扦样检验,检出福氏志贺氏菌。这是首次从皇岗口岸进境的动物产品中检出福氏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11.
旨在确定导致河南省某养殖场小尾寒羊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3只不同时间发病死亡的小尾寒羊各组织脏器的病料中分离到3株细菌——LK-1、LK-2和LK-3株。经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和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致病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3株细菌的LD50分别为5.0×107、6.0×107和5.8×107 CFU。回归试验结果表明,经人工感染健康小尾寒羊,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羊相似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且从其各组织脏器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大部分药物的抗药谱相同(17/21),且均对头孢噻肟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是该小尾寒羊致死性病例的病原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小尾寒羊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猕猴的出口检疫,我们对浙江省某猕猴场的104头猕猴进行了肠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检测,并对其中26头进行了肠道白色念珠菌的检测,初步摸清了该场猴子肠道三种病原菌的自然带菌状况,并对分离到的沙门氏、志贺氏菌株进行了药敏测定,从临床和管理等方面讨论了如何防制这些肠道病原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选取阿克苏地区某奶牛场胎衣不下奶牛17头,采集其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并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在胎衣不下的患病奶牛黏液中分离鉴定到的主要细菌有大肠埃希菌、科氏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抗生素仍是治疗胎衣不下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2017年6月份,西藏林芝市某地牦牛突然出现乳房炎症,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的炎性变化,为了掌握牦牛乳房炎发病原因,试验采用细菌学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6头临床症状疑似乳房炎牦牛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通过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确定病原菌,随后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兔血浆凝固酶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且试验动物也出现相关病理变化,说明分离菌株为致病菌;2株分离菌均对头孢他啶耐药,1株对呋喃妥因中度敏感,对其他所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桂林某竹鼠养殖场患病竹鼠的病原,从发病竹鼠肝组织分离到一株细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进化分析显示,该菌与来自棉花红蜘蛛的弗氏柠檬酸杆菌遗传关系最近,但处于独立的分支上。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成年小白鼠的LD_(50)为2.8×10~8 CFU,对10~20日龄的竹鼠LD_(50)为6.3×10~8 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唑啉、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等有耐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发病竹鼠肺泡间隔增宽伴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血管扩张、淤血;脾被膜外大量坏死细胞;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是引起桂林竹鼠发病和致死的病原菌,分离菌株对竹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患病青田鱼的致病原因,本研究对送检病鱼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测,通过对从病鱼肝脏分离到的1株细菌进行形态学与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分子序列分析鉴定并且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分离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结果与标准弗氏柠檬酸杆菌一致;分离菌株的16S rDNA序列也与标准的弗氏柠檬酸杆菌高度相似,相似性为99%,说明本次分离的细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命名为GZMT2013-CF;该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呋、庆大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试验结果为青田鱼的疾病诊断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志贺氏菌(Shigella),是一类革兰阴性、不活动、不产生孢子、无荚膜、无鞭毛、多数有菌毛的杆状细菌,可引起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细菌性痢疾.根据其抗原构造的不同,可分为4个种,即称痢疾志贺氏菌(Sh.dysenteriae)、福氏志贺氏菌(Sh.flexneri)、鲍氏志贺氏菌(Sh.boydii)、宋内氏志贺氏菌(Sh.sonnei).  相似文献   

18.
西宁市售鲤鱼鳃中志贺氏菌的检测及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氏菌是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对西宁市售的80份鲤鱼鳃样品进行了志贺氏菌的检测,同时对阳性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在80份鲤鱼鳃样品中共检出志贺氏阳性6份,阳性率为7.5%(6/80)。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为志贺氏菌A群2株,其血清型为痢疾志贺氏菌1型;B群4株,其血清型为福氏志贺氏菌1b型。此次检测为以后西宁地区志贺氏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某番鸭养殖场因饲喂冷冻海鱼有番鸭死亡的情况,无菌取死亡番鸭实质脏器、胃内容物,冷冻海鱼脏器开展细菌培养,从死亡番鸭胃内容物及喂食鱼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形态学特征分析和细菌鉴定仪测定,分离的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对本次试验检测的其他24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