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文博  张泽中  徐晨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71-16774
针对郑州水资源紧缺、城市雨洪资源化程度低、城市绿化与河流生态治理缺乏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和建筑垃圾负担过重等问题,借鉴自然暗河原理,提出人工暗河新技术,给出人工暗河设计方法,开发出集雨水收集、存蓄、利用和生态排放于一体的人工暗河城市雨洪蓄排系统。该系统具有资源性、节能性、实用特性和生态环保等特性,为解决城市雨洪资源化这个水资源领域重大难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侯雷 《安徽农学通报》2023,(15):126-132
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紧缺、防治城市内涝及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雨水利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了雨水利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结果表明,“雨水利用”“雨水资源”和“海绵城市”的关键词频率及中心性较高。国内雨水利用的研究可划分为农业雨水利用、城市雨水利用和海绵城市建设3个阶段,其研究热点可总结为4个方面,即雨水收集与利用、雨水资源利用效益及潜力、雨水径流污染和海绵城市建设。本研究可为雨水资源化利用及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西安市水资源短缺和用水量日益增加的现实,提出了将雨水作为原水加以处理利用,并参考国内外雨水资源化的成功利用案例的对策,介绍了其收集利用方式和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4.
雨水资源化是缓解城市水问题和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在阐述雨水资源化内涵及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雨水资源化在现代节水农业及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措施,以期为雨水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雨水资源化是缓解城市水问题和发展现代节水农业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在阐述雨水资源化内涵及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雨水资源化在现代节水农业及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措施,以期为雨水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方城市雨洪径流水质和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北方城市水资源紧缺而雨水资源却未被充分利用这一情况,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探讨了适合北方城市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的2种雨洪利用工程模式——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顶雨水收集利用;同时针对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污染严重,以及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通常超过城市污水的现状,分析了雨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并与灌溉水质标准进行了对比;对路面径流的水质特性、次降雨产流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污染物冲刷排放规律数学模型,以期为城市道路径流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资源短缺,季节性雨水资源比较丰富。城市雨水资源化既能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又能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肯尼亚地处非洲东部,受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匮乏、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源地破坏、蓄水区污染、人口快速增长以及落后的耕作方式等影响,肯尼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开展雨水利用潜力与评价研究,对推进肯尼亚雨水资源化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多元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0年作为基准年,对肯尼亚雨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分区,并对雨水利用重点区进行了潜力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至未来10年内或更长一段时间,肯尼亚雨水利用重点区可集蓄的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将大致维持在1.795~2.367亿m3,可解决2.73万户家庭、12.21万头大牲畜和22.36万头小牲畜饮水问题,理论上还可以发展小规模农业补充灌溉5.93~7.68万hm2,蕴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集水型公园绿地的途径,包括收集道路、广场雨水、收集公园建筑屋顶的降水以及利用地形收集和利用雨水。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对兰州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单位庭院绿地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兰州市城区绿地主要以黄河水和自来水进行浇灌,水资源浪费严重,未进行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倡导节约型园林,进行雨水利用示范区建设,重视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分析了我国北方缺水城市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水资源利用与污染并存,以及过量开采地下水等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流域调水、限制地下水超采、节约用水、废污水资源化、充分利用雨水、实行水价改革等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水资源短缺和内涝问题并存,充分收集利用雨水是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重要措施。该文在介绍城市雨水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探讨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析石家庄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石家庄市气候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分别计算年均雨水资源化潜力和单次暴雨资源化潜力,介绍雨水利用的方法途径,并分析雨水资源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宁青秀山森林公园年雨水收集量为43.40×105m3,为总需水量的77.74%,雨水是园区内最直接、最经济的水资源.根据园区的气候、地形地貌等条件,将青秀山分为天池雨水区、北坡雨水区、蜡烛湾雨水区、清水麓雨水区、玫瑰湾雨水区和瓦窑雨水区6个区并对雨水进行收集,分别设计了集雨系统、净化系统及存储系统,旨在能够较为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达到缓解用水压力、节约经济成本、调蓄雨洪、改善水环境等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古浪县为例,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探讨。结合该区的"121"雨水集流现状,提出与地区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雨水利用对策,从而为高效利用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雨水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怡  黄天寅  袁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55-19257
结合苏州市的自然地理环境,介绍了其水资源现状,以及苏州市的雨水收集体系及其水质,以工业园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业园区中新生态馆、苏州农校、金阊区蔬菜园艺场为例,考察了苏州市的雨水利用现状,并且阐释了苏州市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保障。在此基础上探讨苏州市雨水利用规划,分析了广场雨水利用规划,市政道路雨水利用项目,住宅小区、公用建筑、生态公园雨水利用项目,滨河、滨湖带的补充景观水的利用实施方案,以及生态农地建设。以期通过逐步推行雨水利用制度,逐年减少雨洪对苏州市的威胁,削减雨水污染负荷,改善苏州市水体环境,进一步缓解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雨水作为一种洁净、新型、储量丰富的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使用.详尽而系统地阐述了雨水资源的多元化应用,结果表明:屋面雨水经过初期弃流收集以后可以作为城市的杂水使用;绿地雨水主要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和设置径流小沟、渗水管和集水井等使雨水就地入渗补给地下水;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雨水主要通过透水面进行充分下渗回归地下水;城市多余雨水也可以用于农业灌溉.通过研究可以使雨水利用更加系统化和多样化,为不同区域的城市雨水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收集利用雨水既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又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城市公园具有雨水管理、净化和再利用等多重功能,是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流砥柱。以城市公园内的基本要素作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从雨水利用技术结合铺装、绿地、水景和建筑4 个方面进行逐个分析。总结得出各项技术的可行条件及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城市公园关于雨水利用技术的建设的不合理、管理的不完善和后期维护不全面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展望未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趋势必将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并且雨水利用技术不再单一使用,而是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来达到城市公园雨水收集最大化。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南丘岗复合农业生态系统雨水资源化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湘北红壤丘岗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水环境要素10年定位观测研究,探讨了我国江南丘岗复合农业生态系统雨水资源化需求分布与开发状况:该区域雨水资源丰富,可利用潜力大,但雨水有季节性富余和亏缺,尤其丘岗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晚稻容易遭遇伏旱(缺水281.7mm)。丘岗坡地降雨径流的时间集中(4~7月)与高产径流量(平均18.3×104m3/km2.a)为区域集雨利用提供可靠来源。但由于该区域所属红壤土质,土壤持水能力强,有效含水量低,集水调蓄设施局限性,以及坡地的混乱开发而导致雨水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低,加剧了农业用水矛盾。文章为区域雨水资源的调控提出了建设性的调控管理方略:一是通过调整坡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即人工林占30%,人工草地占15%,果药茶园占30%,耕地占20%;二是加强水体工程设施建设,增加现有水库容量,使区域雨水资源利用更为科学合理;三是推广高效灌溉和覆盖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城市排水的合理规划能够有效解决与水资源化问题,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防洪抗灾基础,实现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本文阐释了当前我国城市排水规划当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雨水蓄水设施、收集和回用相结合、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资源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