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涉农舆情收集与预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互联网涉农舆情收集与预警技术的需求背景和相关技术,对技术之间如何进行联合应用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网络涉农舆情收集与预警技术中将来需要不断加强研究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研究把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形成原因及发展规律对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应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形成的原因,并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发展及应对效果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涉农网络舆情事件突发、频发,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影响日益深刻。建设三农舆情监测平台,密切关注"三农"网络舆情,有利于我们把握规律、发现问题、预判动向、有效应对,有利于我们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舆论主动权,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舆情系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针对三农舆情平台的建设的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在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爬虫技术、中文分词技术、文本特征提取技术、热词识别技术等进行分析和介绍,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及时有效地处理监狱网络舆情危机是监狱工作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分析网络舆情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监狱在处理网络舆情危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对监狱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涉农突发事件,互联网和网民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舆论最重要的发起者、传播者和影响者之一。本文分析了舆论引导对涉农突发事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涉农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与引导策略,以期利用网络积极向上的力量,为"三农"经济建设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提供更好的舆论服务。  相似文献   

6.
针对微博、论坛等社会网络媒体产生的大量涉农信息,以及舆论监测所带来的挑战,提出建立云环境下农业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重点描述了舆情监测的模型,包括舆情信息采集、舆情分析和舆情服务三个方面。该系统能够对大规模数据采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实现对舆情敏感话题识别、热点话题发现与追踪,并且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为农业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及时发现热点信息、敏感信息、舆情趋势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业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监测发展迅猛。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帮助机关企事业单位把握舆情动态,改进工作,科学决策,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文章阐述了专业图书馆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机制、监测方法以及应对措施,完善专业图书馆开展网络舆情监测服务与舆情监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网络信息舆情问题的复杂性重视不够,影响认识不足,对网络信息引发的一些突发事件,一些地方政府在新媒体时代不敢面对媒体、不愿面对媒体、不能快速介入,又缺乏对网络的了解和过于敏感的维稳,导致应对措施缺乏,重堵不重疏、重压制轻引导,从而导致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普及运用,使高校传统的舆情管理与调控的手段相对弱化。为此,认清高校 突发事情舆情的特点、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过程分析来提出高校 突发事件舆情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络舆论介入日常生活和政府公共管理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一项新工作。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目前在制度设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及开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期待通过不断完善,在深度介入网络热点问题、正面引领社会舆论、有效应对负面危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四川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体系、范围、方法、机制,以及目前发现的规律特征,提出了规范开展舆情监测工作的难点和短期建议,以期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上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涉农突发事件接连不断,网上涉农负面舆情层出不穷,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的还直接危害到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做好涉农突发事件以及网上负面舆情的应对工作,建立科学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体系,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全新课题。一、微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特点(一)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出乎人  相似文献   

12.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舆情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在传播设备随身携带的大环境下,如何应对高校网络舆情并加以合理的引导,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责任上网、绿色上网的观点,是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教育的重点,也是高校舆情研究的一个热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享受这份便捷的同时,海量的数据也充斥着大学校园,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国内外的各种思想以及社会热点,使得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日渐弱化。而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影响力较强的特殊群体,舆情监管工作如果不到位,将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舆情管理不只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更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对高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引导对策,以期能够促进高等院校网络舆情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参与网络的热情度空前高涨,而微信最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之一,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发了某些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同时,在现阶段,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建立健全校园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凝聚基于微信进行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力量、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微信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由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特性,加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矛盾和敏感因素,极易引起网络舆情。如何看待和认识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相对于一般网络舆情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对于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文献研究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网络媒体成已成为传播当今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快速真实的新闻舆情,已成为政府机关部门应对举措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吉林省图书馆服务实际,在总结吉林省图书馆舆情监测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网络媒体舆情监测的特点、方法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图书馆的优势,提出了为政府机关提供网络媒体舆情监测服务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必须依托政府网站,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建设、要有分级管理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体系,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电子政务大厅,构建以上级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各级政府和部门网站为支撑的功能完善、便民高效、安全畅通、整体联动的政府网站群体系。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是加强监测和预警。地方政府在研判和引导的前提下,根据网络舆情的发展路径,在技术和物质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对策研究,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信息的舆情。  相似文献   

17.
潘琪  王隽  任树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04-11505
从近年来宁波市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及监管状况出发,针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监测手段与监控方法,并拟定宁波市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与办法,包括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和内容、工作网络及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在高校的具体反映,在国内研究尚不足十年,但是发展迅速.文章介绍了中国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开端,并从概念、特点、成因、管理方式4方面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现有高校网络舆情论文进行整理归纳,对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下一阶段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突发性、频发性已经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应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对此,应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重点从事前、事中及线下等三个层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0.
柳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57-17958,17961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有关“三农”问题涉及面广,其重要性、复杂性不言而喻.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和活跃的网络社交已形成了虚拟社会.笔者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特质探讨了“三农”问题在虚拟社会的舆情传播特点,认为①“三农”问题相关利益诉求,是现实社会人的民意抒发,是公民高度参与社会活动的表现,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②事关弱势群体的一些事件,常带有局部性、区域性社会矛盾,它们彼此交织和聚集,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常会引发社会情感性围观的公共话题.③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和多元互动性使得虚拟交互空间容易放大社会问题或歪曲事实,给社会管理带来负面影响.④“三农”问题事关民生容易引发民众的负面情绪或社会恐慌,从而导致暴发式传播.为此提出4点相应社会管理对策:(1)立足“三农”问题的社会现实性,减少负面民意的累积;(2)提高“三农”问题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应对水平,妥善处理网络舆情;(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辨识异常信息,发现意见领袖,引导舆情传播.(4)把握舆情处理窗口期,对信息的传播进行外部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