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桦树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桦树桑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 1 mg.100-1.mL-1。  相似文献   

2.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成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以菌丝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氮源为麦麸,最佳碳氮比为20: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0g·L-1、麦麸50g·L-1、KH2PO42g·L-1、MgSO41g·L-1、VB1300μg·L-1、VB2400μg·L-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5种稀土元素(镧、铈、钕、镨、铒)对桑黄液体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稀土元素在适宜浓度时对桑黄生物量以及多糖、三萜和黄酮等活性物质的合成,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稀土元素铈和铒有利于桑黄生物量的积累,并分别在浓度0.01 mmol.L-1和0.1 mmol.L-1时使生物量达到最大值(5.85±0.14)g.L-1和(5.34±0.45)g.L-1,比对照提高了23%和13%。而稀土元素铈、钕和镧则对桑黄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和胞内三萜的合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铈在浓度0.01 mmol.L-1、钕在浓度0.1 mmol.L-1、铈在0.01 mmol.L-1时分别使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和胞内三萜产量达到最大值(610.36±0.31)mg.L-1、(789.09±2.09)mg.L-1和(106.70±2.92)mg.L-1。本文所考察的5种稀土元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桑黄胞外三萜和黄酮的合成,但稀土元素镧、钕和镨对胞外三萜诱导效果相对较好,而钕、铒和铈则对黄酮诱导效果相对较好。综合来看,稀土元素对桑黄液体发酵的影响,与稀土元素的种类和浓度密切相关,体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5,(3)
灵芝具有巨大的潜在漆酶生产能力。研究采用ABTS法测定灵芝漆酶的酶活,比较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培养基成分对灵芝漆酶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PDB加富培养基、Cu2+培养基诱导漆酶最大酶活期提前;PDB加富培养基有利于灵芝菌丝的前期生长及漆酶的产生,秸秆粉对漆酶酶活诱导作用最大、Cu2+培养基次之,Ca2+对试验灵芝菌株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索树舌发酵产生高活性的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营养需求。试验以抑制碳酸酐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宜碳源、氮源及复合营养因子,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观察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树舌发酵合成碳酸酐酶抑制剂的较为适合的培养基为:果糖20 g.L-1、NaNO3 2 g.L-1、马铃薯173 g.L-1、(NH4)2SO4 1.3 g.L-1。使用该培养基其发酵液对碳酸酐酶的抑制率可达91.43%,显著高于未优化的培养基(69.81%)。  相似文献   

6.
以平菇680为试材,以漆酶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对平菇液体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以期为实现木质纤维的快速降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膏、铜离子及接种量为影响漆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最佳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52 g·L-1、酵母膏9 g·L-1、铜离子1.5 mmol·L-1、接种量3%,在该优化培养基条件下得到漆酶活性为359.12 U·g-1,与预测值358.77 U·g-1相近,说明响应面设计对于优化液体培养基以提高漆酶活性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液体发酵过程中不同诱导物及培养基组成对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设计法对云芝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其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云芝发酵生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佳诱导物是豆粕粉,最优培养基为豆粕粉2%、半乳糖0.5%、KH_2PO_4 0.1%、MgSO_4 0.1%,发酵培养8 d,酶活性为301.6 U·mL~(-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桑黄(Phellinus linteus)液体培养中胞内黄酮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利用L_9(3~4)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桑黄胞内黄酮液体发酵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粉2.0%、葡萄糖1.5%、黄豆粉1.0%、蛋白胨1%、酵母膏0.5%、KH_2PO_40.2%、MgSO_40.05%、VB110mg/100m L。  相似文献   

9.
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桑黄菌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内外多糖产量变化趋势,碳源、氮源以及接种量、摇床转速、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桑黄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豆饼粉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0%、豆饼0.5%、KH2PO40.1%、MgSO4.7H2O0.05%;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6℃,摇瓶转速130rpm,pH值6.5,接种量15% ̄2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10.
对金耳酵母状分生孢子发酵产多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CBS为玉米粉3%、黄豆粉1%、白糖0.5%、KH2PO40.1%、MgSO40.05%、pH自然,获得的金耳酵母状孢子生物量最大,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多糖,得率为14.3g·L-1,多糖含量为77.1%.  相似文献   

11.
鲍氏层孔菌以固体培养基为基质的人工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出鲍氏层孔菌子实体人工培养的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配方设计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找出适于鲍氏层孔菌生长的最佳氮源、碳源及木屑种类,以及3者的最佳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12.
白腐真菌F9产漆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等各种因素对白腐真菌分泌漆酶能力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培养条件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酵母膏5 g/L,MgSO41.5 g/L,VB10.1 g/L,ZnSO40.05 g/L,MnSO40.05g/L,KH2PO43.0 g/L,pH 6,120 r/min,28℃发酵到10 d左右粗酶液酶活达到109.1μ/mL。  相似文献   

13.
以树舌发酵液提高离体小鼠肝组织的糖耗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pH以及无机盐对树舌发酵液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并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树舌发酵液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 g.L-1、甘露醇5 g.L-1、蛋白胨1 g.L-1、硫酸铵1g.L-1、硫酸亚铁0.5 g.L-1、氯化锌0.5 g.L-1、氯化钾0.5 g.L-1。树舌发酵液在28℃、150 r.min-1发酵培养5 d,发酵液糖耗量可高达到88.62%,明显高于未优化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鳞盖红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深层发酵和正交试验法测定生物量,选择出鳞盖红菇液体发酵的适宜碳源、氮源和适宜浓度的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葡萄糖是适宜碳源,蛋白胨是适宜氮源,培养基成分的适宜浓度为:葡萄糖3.0%,蛋白胨0.5%,KH2PO40.1%,MgSO40.2%。  相似文献   

15.
猴头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猴头菇液体菌种发酵的碳源、氮源、复合氮源和其它因素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L16(45)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确定优化后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复合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复合维生素为麸皮水;优化的发酵培养基(g/L)为:葡萄糖22,蛋白胨0.2,酵母膏0.5,KH2PO5,MgSO4.7H2O 1。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猴头菇的产量显著提高,由5.12 g/L提高到11.84 g/L。  相似文献   

16.
灵芝液体培养营养需求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液体培养的适用碳、氮源,最适浓度及其最适发酵周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培养的适用碳源是玉米粉,适用氮源是黄豆饼粉,其最适浓度均为3%,最适发酵周期为108h。  相似文献   

17.
黄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伞菌丝深层发酵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 ,适宜的氮源为牛肉膏 ;正交试验得到较优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8.
巴西蘑菇液体摇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巴西蘑菇菌丝在液体摇瓶培养基内培养,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巴西蘑菇液体摇瓶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2%、玉米粉2%、酵母膏0.75%、豆饼粉2%、KH2PO4 0.2%、MgSO4 0.1%;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每500 mL装150 mL,接种量15%,转速160 r.min-1,培养温度28℃,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