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择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8个评价因子建立整体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描述因子法,通过对评价因子进行赋值打分,对杨凌城区20条主干道路植物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杨凌主城区25%的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Ⅰ级,65%的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Ⅱ级,表明这些道路植物景观质量较好和良好;但还有10%的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Ⅲ级,如孟杨路和长青路,道路植物景观质量一般。针对评价结果,讨论了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并分析了影响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株洲市道路植物景观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湖南省株洲市选择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主干道路绿地.从园林、生态、美学、植物、景观、环境等学科角度分析其植物景观特征,筛选了道路植物景观因子.建立了道路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和植物景观评价的数量化模型.提出了株洲市道路植物景观的改进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评价铜仁市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及确定影响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为铜仁乃至西南地区中小型城市的道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方法:以铜仁市主要交通干道和街区中具有代表性的12条道路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选择10个道路植物景观主要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对铜仁市主干道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83.3%的道路植物景观评价在Ⅲ级以上,说明铜仁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法的武汉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绿化水平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指标.在对武汉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其中48个功能性植物景观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功能(0.5889)、服务功能(0.2518)、美学功能(0.1593).指标层中前3位权重值排序为植物与植物的协调共生性(0.1599)、植物的滞尘能力(0.0839)、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0.0839).所选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综合结果是Ⅰ级共13个,占总数的27.1%;Ⅱ级35个,占总数的72.9%;无Ⅲ级,表明武汉市主城区居住区植物景观整体较好.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发展策略,为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一定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以运城市盐湖湿地及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选取4个景观单元8块样地,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4个准则层10个指标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植物景观的权重值最大;指标层中,植物层次丰富度总权重值最大。4个景观单元质量等级评价排序中,望湖园和盐湖碧桂园景观质量等级均为Ⅱ级,盐湖公园为Ⅳ级,盐湖死海为Ⅴ级。4个景观单元的景观质量等级整体偏低、景观发展建设不平衡、景观的管护力度不够。根据评价结果,建议在盐湖湿地的景观建设中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将其纳入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乔、灌、草立体复层混合结构的植物群落景观;加强管护力度,保持景观品质。  相似文献   

6.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实用功能3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北京市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构建的体系对北京市8个郊野公园的120处景观样方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相关领域50人的评分结果显示,在准则层中,人们更重视植物景观为城市环境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其次是实用功能和景观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郊野公园建设水平处于Ⅱ、Ⅲ级。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归纳出了郊野公园植物景观3大功能的实现手段,对郊野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自身特点,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多样性、与生境和谐度、绿视率、空间层次丰富度、色彩形态丰富度、展现地域特色、与背景和谐度等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从视觉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共8个评价因子建立高架桥空间景观美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等级达到Ⅰ级的有4个,占28.6%;达到Ⅱ级的有9个,占64.3%;达到Ⅲ级的有1个,占7.1%。说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的整体水平较好,植物能够适应高架桥环境,物种多样、长势良好,立体绿化较为完善,绿视率较高,雕塑小品、园建等景观要素结合较好,景观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高瑜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14-20
以重庆市合川区8个典型美丽乡村示范点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地形地貌、水体、植物、乡村聚落、道路、农业6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采用景观照片评分,定量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川区美丽乡村景观评价准则层中,乡村聚落景观权重最高(0.375),地形地貌景观权重最低(0.044)。合川区美丽乡村景观评价综合等级不理想,Ⅲ级乡村景观仅有二佛村,其他村景观等级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扩展和延伸山西地区中草药植物的价值,同时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地区的中草药植物进行花海景观应用价值综合评价,以花海景观应用价值为目标层,以中草药植物的观赏性、适应性和生长特性为约束层,确立了由16个评价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并根据综合得分将其分成4个等级。[结果]Ⅰ级(4.0分,应用价值高)有22种;Ⅱ级(3.3~4.0分,应用价值较高)有25种;Ⅲ级(2.6~3.3分,应用价值一般)有19种;Ⅳ级(2.6分,应用价值较低)有8种。[结论]该评价体系能客观地反映山西地区中草药植物在花海景观中的应用价值,为后期花海景观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法的桂林市8个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以生态功能、服务功能、美学功能3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桂林市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构建的体系对桂林市8个城市公园的100处景观样方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准则层权重值由高到底的排序为生态功能(0.539 6)、服务功能(0.297 0)、美学功能(0.163 4)。2)指标层中植物物种多样性(0.228 4)、植物群落多样性(0.126 3)、游憩空间的安全性(0.092 7)以及植物与生境的和谐性(0.075 1)位列权重值的前4位。3)两江四湖公园、七星公园、訾洲公园、西山公园、象鼻山公园、伏波山公园、南溪山公园、虞山公园8个公园建设水平主要处于Ⅰ级(景观质量非常好)、Ⅱ级(景观质量很好)。这表明桂林市公园植物景观总体较好。AHP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营造舒适生态的公园植物景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提供适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5-14848
对小城镇沿河主干道的道路周边用地和道路中央分隔带进行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将生态学中的共生机制原理运用到景观规划中,将地形、地貌、地物的自然景观,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人文景观,道路行车安全的功能景观和谐优化,初步探讨出一种共生机制下的小城镇道路景观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2.
植物景观色彩是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控制对于有效塑造城市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道路功能、环境色彩、绿化空间、植物配置等方面探讨了植物景观色彩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原则;结合生态、林荫、滨水、文化等道路景观主题,提出了交通性与生活性道路植物景观色彩的控制要点;借鉴城市色彩的研究经验,以张家港人民路植物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提出植物景观色彩配置的具体方法:主色调统一法、辅色调统一法、点缀色统一法和混合运用法。完善了城市道路景观色彩研究,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色彩构建提供了较全面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低温对南宁市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影响,为今后应对低温冷冻灾害及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引种驯化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南宁市城区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为对象,对2008、2011年遭受冷害的园林绿化植物进行冷害情况调查与数据收集。主要采用对园林植物外部形态进行感观鉴定的方法,对园林植物的叶、芽、枝、整株等的生长指标、组织褐变等进行观察。【结果】所调查的46科109种植物中,2008年有36科66种受害,受害率为60.6%,2011年有36科41种受害,受害率为37.6%。其中,受害等级Ⅳ~Ⅴ级的树种2008年为17科25种、2011年为3科3种;受害等级Ⅱ~Ⅲ级的树种2008年为14科17种、2011年为11科18种;其余树种受害等级均在Ⅱ级以下。【结论】造成园林绿化植物严重受害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持续低温及南方对长期低温天气的防控应对措施相对薄弱。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冷害预防及植物冷害后的及时补救处理是避免植物大面积遭受冷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城郊山区生态景观特点及游人需要,以石家庄市山前大道为例,探讨了城郊山区交通线路景观林规划原则和内容。将石家庄山前大道沿线山区景观划分为道路景观为主的景观单元、沟谷、农田的俯瞰借景景观单元、仰视的可视山体远景景观单元。根据不同类型景观单元特点,分别建立了道路景观营造技术、俯瞰借景道路景观营造技术和仰视借景道路景观营造技术。提出了适于石家庄市山前大道的植物种类,并建立了道路沿线树种色彩变化频率、景源景观色彩斑块面积等设计方法,及借沟谷景源模式、借农田景源模式和景源景观色彩斑块搭配设计等技术。可为类似地区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城建设中存在的地带性植物种类缺乏、景观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有计划、合理地开发有中国特色园林植物及开展区域性植物物种规划等解决对策;对洛阳市园林绿化树种及乡土植物的应用现状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落叶乔木中乡土植物所占比例最高,达84.66%,而在常绿阔叶乔木中仅占10%。针对乡土植物应用频率低及行道树种相对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乡土植物的选择、繁育及园林配置等相关研究,突出道路绿化的地域性特色及进一步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等建议,为打造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构建特色生态洛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咸宁市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对咸宁市城区道路绿地植物造景进行实际勘察和现状分析。研究表明咸宁市城区道路绿地中共应用园林植物105种,隶属50科85属,其中乔木31种,灌木42种,草本植物24种,木质藤本植物5种,竹类3种,大部分道路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生态群落景观。通过总结咸宁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现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安宁市八街镇安八公路道路景观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宁市八街镇的整体规划要求,未来的安八公路是八街镇的交通要道、经济大动脉和形象展示窗口。安八公路道路景观规划提出了"充分利用公路两侧农业种植特色,打造优美、秀丽的生态农业景观"的景观规划理念。规划上分别从道路宽度、路面材料、植物种植区域、植物色彩、观景设施、农家乐、文化特色等方面对安八公路道路景观给予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8.
陈雅轩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67-9469,9477
分析了园艺植物的设计理念及其在居住区植物景观中的配置原则,进而以西南地区的园艺植物为例阐述了造园手法,重点分析了园艺植物在转角处、景观组团、小区园路、私家花园的植物配置方式,旨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居民心理预期的农业化小区景观.  相似文献   

19.
殷红梅 《北京农业》2011,(36):51-52
园林是组织和引导游人观赏景物的驱足空间,与建筑、水体、山石、植物等造园要素一起组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而园林道路又是园林的脉络,它的规划布局及走向必须满足该区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园林道路的特点、设计原则等作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同行们在造园实践或设计中提供一些参考,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