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活力玉米种子田间发芽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原因,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期间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对玉米籽粒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发芽环境条件而异.高活力种子胚乳的蛋白酶活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比低活力种子的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较小.胚乳蛋白酶活性在10℃和25℃下的比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玉米种子胚中蛋白酶的活性比胚乳的高,且高活力种子胚的蛋白酶活性较高.α-淀粉酶的活动开始于吸水约5h时的种子中,发芽5~6d时活性达最高.在10℃发芽时,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低活力种子,但在25℃发芽时两者差异不显著.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发芽,玉米种子的蛋白酶活性增高,α-淀粉酶的活性降低.高活力种子的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活力玉米种子田间发芽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的生理原因,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期间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对玉米籽粒蛋白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发芽环境条件而异。高活力种子胚乳的蛋白酶活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比低活力种子的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较小。胚乳蛋白酶活性在10℃和25℃下的比值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玉米种子胚中蛋白酶的活性比胚乳的高,且高活力种子胚的蛋白酶活性较高。α-淀粉酶的活动开始于吸水约5h时的种子中,发芽5-6d时活性达最高。在10℃发芽时,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显著地高于低活力种子,但在25℃发芽时两者差异不显著。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发芽,玉米种子的蛋白酶活性增高,α-淀粉酶的活性降低。高活力种子的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一、影响玉米种子贮藏活力和寿命的因素 种子活力是指决定种子和种子胚在发芽和出苗期间的活性强度与种子特征的综合表现,表现良好的称高活力种子,表现差的称为低活力种子。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价值一般以种子活力为主要依据。种子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所能保持活力的期限,或者是指种子能存活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在15℃、20℃和25℃条件下,研究了固体基质引发与哈茨木霉菌结合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基质引发显著提高了不同温度下各处理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了幼苗出苗率、出苗指数、幼苗株高、根长和鲜重,缩短了平均出苗时间;显著提高了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的活性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相比于单一固体基质引发,固体基质引发与哈茨木霉菌结合提高了番茄种子发芽指数、幼苗株高、根长及萌发种子中α-淀粉酶的活性。SMP+T2处理显著提高了20℃下番茄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株高,其他指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分环境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分环境十分敏感,低活力种子比高活力种子更敏感,水分环境影响玉米种子吸收水分的速度。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速度有显著差异,胚根伸长最早的在吸水30h左右,种子发芽最迟的在吸水90h以后,且发芽率显著下降;胚根伸长时的种子含水量在30%-65%内变化,发芽3-7d的幼苗长度与发芽过程中胚的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芽的生长比根的生长对水分更敏感。玉米种子在水分过多的环境中发芽,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酶活动平衡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墨  安家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03-4404
[目的]系统研究玉米在发芽过程中的3种酶活力的变化,确定玉米最佳发芽条件。[方法]以玉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发芽温度、发芽时间和含水率对玉米发芽过程中酶活力的影响,在确定最佳发芽条件下比较各种酶活力的变化趋势。[结果]正交试验表明,玉米最佳发芽条件为:发芽温度25℃,发芽时间6 d,含水率46.1%。玉米α-淀粉酶活力主要在发芽阶段形成,发芽促进了α-淀粉酶活力的快速增长直至达最高值;-β淀粉酶活力随发芽进行缓慢增加至最大值;纤维素酶活力也随着发芽进行缓慢增加至最大值。[结论]-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力都呈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第5天前后。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光照和覆土厚度对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恒温15℃、20℃、25℃、30℃不同处理下,温度对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15℃/20℃、20℃/25℃变温条件下百里香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始发芽天数、发芽天数等指标对百里香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15℃升高到25℃,百里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上升。15℃~25℃是百里香的最适发芽温度区间,20℃/25℃是最适发芽温度条件。在不同光照情况下,25℃是最适发芽温度,16h光照/8h黑暗是百里香种子发芽的最佳光照条件,昼夜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百里香种子萌发。覆土厚度不应超高0.5 cm。储藏1 a的百里香种子发芽率可达86%,种子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8.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种子活力的测定、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的筛选及不同药剂浸种处理,研究了903番茄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903番茄种子萌发的最佳发芽床为纸上,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3000mg/L和4000mg/L的硝酸钾对903番茄种子α-淀粉酶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分别比对照组增强了2.77和3.54mg/(g·min),α-淀粉酶活性的增强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双氧水的浸泡处理对‘903番茄’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玉米春季播种时,常有“倒春寒”现象,低温冷害频发会造成玉米减产,针对这一问题,选择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种植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以25℃为对照,以15和8℃为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低温冷害对不同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冷害显著影响各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α-淀粉酶活性,表现为25℃>15℃>8℃。不同玉米品种抗低温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福玉208、中邦9号、呼单1779三个品种受温度影响较大,齐禾401、京农科728、嫩单19、富尔116、嫩单35这些品种抗低温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西昌市巴汝乡牧民自留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浸种对其萌发时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抗坏血酸、水杨酸、CuSO4对燕麦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后测定燕麦种子发芽后的第1、3、5、7天的α-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0.1 mmoL/L的水杨酸处理燕麦种子对其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高浓度水杨酸(0.2 mmoL/L)抑制α-淀粉酶活力;0.3 mmoL/L的赤霉素对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作用次之;抗坏血酸溶液处理燕麦种子对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低浓度的CuSO4对燕麦种子萌发对α-淀粉酶活性的提高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及变温处理对椰枣种子发芽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椰枣种子发芽和种苗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酋长椰枣(Fard)为试验材料,以高效双向温度梯度系统为培养环境(培养温度20~50℃,温差2~30℃),分析不同温度梯度和温差组合下椰枣种子的发芽情况及胚乳和胚轴中的可溶性蛋白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力、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差异.[结果]适合椰枣种子发芽的光培养温度范围为22~36℃,暗培养温度范围22~38℃.播种后第21 d,从椰枣种子未发芽胚乳到正常发芽胚乳其可溶性蛋白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未发芽胚乳的可溶性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4种胚乳或胚轴(P<0.05,下同);白色胚轴中的总SOD活力和POD活力显著高于黄色胚轴和胚乳.[结论]温度是椰枣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在适宜的培养温度范围内,椰枣种子发芽快,发芽率高,胚轴长势好.椰枣种子发芽后胚乳中的可溶性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发芽前.  相似文献   

13.
在培养箱及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含水量的花生种子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低温贮藏,种子含水量5%时,受贮藏温度影响较小;种子含水量10%时,种子活力和出苗率降低,苗期主茎高度、主茎叶数、侧茎长度、侧茎叶数、总茎数减少,叶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降低,叶片电导率升高,根系活力下降;当种子含水量15%时,则完全丧失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1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及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和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和模拟干旱条件下,POD、SOD活性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在不同温度下活性的高低不同;CAT活性在20℃和25℃条件下先升高后降低,在其他处理下逐渐升高;20%PEG-6000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要比同温度下正常萌发的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萌发初期迅速升高,然后降低。α-淀粉酶活性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25℃和20℃条件下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翅果油树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平的PEG浓度、浸种温度对种子活力及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EG、2 ℃下渗透调节效果好,能明显提高翅果油树种子的活力指数,发芽速度比对照有明显的提高,种苗质量得到改善,植物的抗逆性提高;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表明,在该处理条件下.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的含量增加,SOD、CAT活性提高,MDA含量与P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及其内部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的成熟鲜果穗为试验材料,在一定水种子含水量的条件下,通过0、-2、-4、-6、-8、-10℃不同低温和4、6、8h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及其内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玉米种子含水量处于29~31%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明显下降,且发芽势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发芽率;当温度降到-6℃并持续6h或者当温度降到-8℃并持续4h会使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降到85%以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在-6℃下持续8h后,玉米种子内部的局部淀粉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微小裂纹,角质淀粉比粉质淀粉更容易被破坏,同时附着于粉质淀粉粒上的部分基质蛋白降解,使淀粉粒表面变得光滑而彼此裸露孤立;低温冻害还会使玉米种皮、糊粉层和胚乳之间以及胚和胚乳之间产生平移断层.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明确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抗穗发芽的生理机制,以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为研究材料,采用电泳等生化技术分析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rx s基因转入小麦后,明显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酶蛋白的合成或降解速度;(2)影响酶存在的状态(抑制态和活性态);(3)影响淀粉酶由麦胚向胚乳的转运。  相似文献   

18.
以牧民自留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浸种对其萌发时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抗坏血酸、水杨酸、硫酸铜对燕麦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测定燕麦种子发芽的第1、3、5、7天α-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0.1 mmol/L水杨酸处理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高浓度水杨酸(>0.2 mmol/L)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有抑制作用;0.3 mmol/L赤霉素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提高效果次之;抗坏血酸溶液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提高作用不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u SO4对燕麦α-淀粉酶活性提高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对水稻进行浸泡发芽培养,使水稻分子内部构象发生改变,达到变性目的,测定变性淀粉α-淀粉酶活力的变化,选择最佳浸泡发芽条件并测定变性后淀粉的粘度。结果表明,选择在25℃,浸泡4 h断水10 h,加碱量为0.03%Ca(OH)2的条件下培养60 h,然后在25℃下发芽6 d,α-淀粉酶活性最高,粘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刘聪  安家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112-3113
[目的]优化小麦发芽前浸泡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α-淀粉酶活力。[结果]各因素对小麦发芽前浸泡对α-淀粉酶活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浸泡温度>浸泡方式>加碱量。小麦发芽前最适浸泡条件为15℃,"浸4断10",加碱(生石灰)量0.015%。[结论]最佳的浸泡条件对发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发芽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力有较大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