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西烟草主要蚜传病毒病发生及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烟田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初侵原主要来自当地的冬油菜田,冬油菜带毒量占总越冬毒量的87.36%,烟草蚜传病毒病的主要类群有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迁入陕西烟草的有翅桃蚜和棉蚜为CMV、TEV、PVY三者的共同介体,萝卜蚜是CMV及PVY的介体。迁入烟田的有翅蚜有2个迁飞高峰,呈双峰曲线,第1高峰期出现在5月是旬至5月底6月初,此次迁飞  相似文献   

2.
从湖南各烟区共采集烟田土壤样本282份,烟苗根围土壤及根组织样本各458份,经分离鉴定,其带菌率分别为2.9%、2.3%和1.5%。在烟田土壤、烟苗根围土壤及烟苗根组织中存活的病菌均可作为烟草青枯病大田发病的初次侵染源。病田土壤带菌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以大田土壤带菌为初侵染源的烟田发病呈聚集型分布,以烟苗带菌为初侵染源的烟田发病呈分散型分布。  相似文献   

3.
对1991,1992和1994年采集的412份加工番茄病毒病样本的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主要毒原种类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Y病毒(PVY),分别为样本数的40.5%,24.8%,14.6%和4.4%。TMV主要株系为0株系,占分离物的65.7%,其次为1株系占34.3%,没有发现2株系和1.2株系。CMV以轻花叶株系为主,占分离物的66.7%,重花叶株系为次,占33.3%。  相似文献   

4.
1995-1998年调查了福建香石竹主要种植地的病毒病,经症状观察,生物学鉴定,电镜观察和间接ELISA法检测,明确了香石竹斑驳病毒是福建省田间流行的主要病毒种类,带毒率为30.8%-72.4%,脱毒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均不够理想,而茎尖培养加药物处理,在培养基中加病毒必克2ml.L^-1,5ml.L^-1,10ml.L^-1,CawMV脱除率分别达35.7%,46.7%,  相似文献   

5.
用绿岛法从普通烟草品种G140中筛选抗CMV突变体RCMV-2,6,其当代无性系群体病情指数较对照(G140)减少41.5-45.2%。  相似文献   

6.
皖北甘薯主栽品种病毒病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可检测6种甘薯病毒病血清检测试剂盒,采用NCM-ELISA方法,对皖北甘薯主栽品种及脱毒苗等1248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徐薯18、皖薯1号、553、7-3、鲁薯7号、丰产1号、皖薯6号7个品种对6种病毒病血清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其中以SPFMV带毒率为37.02%,SPLV为18.27%、SPMMV为8.65%,C-2为14.42%,C-8为13.46%,C-6为10.01%。脱毒核心原原种苗不带毒,脱毒一二代苗及新品种皖薯6号只带SPFMV病毒。巴西牵牛嫁接法与血清检测法结合应用可达到简单易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目的。脱毒甘薯种植2~3a后必须更新。  相似文献   

7.
转CMV-CP基因的番茄植株对CMV侵染表现显著的抗性,温室中接种的植株无症率为R1代94%,R2代95.1%,R3代95.4%,R4代95%;大田中自然发病的植株无症率为:R2代65.6%,R76.9%。  相似文献   

8.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带1 ̄2个叶原基其大小约为0.37 ̄0.49mm的甘薯茎尖,放在MS+BA0.5mg/L+NAA0.1mg/L+蔗糖4%+琼脂6.5g/L培养基上培养40d,成苗率为31.2% ̄100%。电镜测出试管苗的脱毒率为90%。大田试验统计表明,甘薯品种鄂薯1号、“51-93”、南薯88的茎尖脱毒苗比正常薯块苗增产9% ̄25.5%,比病苗增产54.1% ̄128.9%。  相似文献   

9.
将采自渭北烟田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纯化后,制备抗血清并建立了双抗体夹心式酶联免疫检测方法(DAS-ELISA),同时对其各项指标作了合理选择,结果发现最适包被和酶标抗体的质量浓度均为0.625mg·L-1.用此方法测定表明,在渭北烟区越冬油菜是CMV的主要越冬寄主;CMV侵染烟草所引起的花叶病约占64.3%.  相似文献   

10.
烟草属种间体细胞杂种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优质栽培烟草G140(N.tabacumCV.G140,2n=48)与抗TMV野生波叶烟草(N.undnlata,2n=24)种间体细胞杂种一代试管苗的体细胞染色全数为双亲全加合(2n=72),经继代扩增的不同株系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8、36、42、64及72不等,并出现体细胞分裂异常。田间杂种一代少数植株出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性状分离及花器异常不育等现象,作者发现,烟草种间体细胞杂种花粉母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类型及群体毒性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前,山东省小麦白粉菌优势小种为15号,以后呈波浪形下降;1994年14号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77.8%,其次是15号和16号小种。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基因,以V1、V5、V6、V7的毒力频率最高(100%)。而V2、V4b、V2+V6表现无毒力,V5+V6、V4b+Mli(5)、V17毒力频率较低(5.1~25.9%),与其相对应的抗性基因Pm2、Pm4b、pm2+pm6、pm5+pm6、pm4b+Mli(5)等是有效抗病基因。山东省小麦白粉菌含有9个以上毒性基因的菌株,出现频率为96.3%,毒性基因谱广。  相似文献   

12.
植物源农药防治烟草花叶病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探寻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理想药剂,经大量试验筛选,利用商陆、甘草、连翘等几种植物抽提配制而成的复配剂MH11-4,对由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Cucumber masaic virus(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H11-4200倍液对TMV和CMV的朱抑制率分别为61.9%和56.9%,体外钝化效果分别为86.02%和9  相似文献   

13.
渭北烟区黄瓜花叶病毒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采自渭北烟田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纯化后,制备抗血清并建立了双抗体夹心式酶联免疫检测方法(DAS-ELISA),同时对其各项指标作了合理选择,结果发现,最适包被和酶标抗体的质量浓度均为0.625mg·L^-1,用此方法测定表明,在渭北烟区越冬油菜是CMV的主要越冬寄生;CMV侵染烟草所引起的花叶病约占64.3%。  相似文献   

14.
用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与烟草花叶病毒(TMV)混合,经枯斑半叶法接种,结果证明,VA对TMV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体外钝化后的枯斑抑制率为80.0%;用苯酚氯仿法提取TMV的核酸后,按一定的比例与VA混合,经枯斑半叶法接种测得枯斑抑制率为43.8%~77.9%;TMV与VA混合后用RNase处理,测得侵染率为78.6%,比未用RNase处理的对照降低21.4%,由此说明VA具有一定的体外脱衣壳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皖薯1 号的茎尖培养,筛选出最佳的茎尖分化培养基MS+ 6 BA1 .0m g/L+ NAA0 .05 mg/L;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18 ~20 天后转入1/2 MS 培养基生根成苗,成苗率达80 % 左右,而采用液体滤纸桥培养只需10 ~12d 即可转移;脱毒皖薯1号分别比未脱毒皖薯1 号、脱毒徐薯18 增产28 % 和14 .3 % 。  相似文献   

16.
用40μg/L的CT,EK,EH,PAP和MAP在体外钝化CMV1h后接种,枯斑数依次降低达15.2%,88.5%,64%,28.1%和61.6%.在接种CMV前24h喷施80μg/L的CT,EK和EH,预防效果依次为92.4%,90%和82%,将浓度提高到100μg/L时3种药剂能完全抵抗TMV的摩擦接种和CMV的3头蚜虫接种。接种CMV24h后分别喷施80μg/L的CT,EK和EH,病情指数依次为0.09,0.29和0.11;若间隔喷施2次则能使93.2%,89.6%和74.1%的病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从邯郸市甜椒田间采集呈环斑花叶或黄斑花叶症状材料编号为82—6—35(2).经生物学、血清、电镜下的形态观察证实82—6—35(2)为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rattlevirus)的一个分离物,称之为TRV—PRSM.该病毒以汁液接种传染,感染5科22种植物,引起局部坏死斑、褪绿斑、花叶、系统坏死、黄脉、黄化等。病毒粒体呈直杆状,有2种粒体,长粒体190~210nm×25um.短粒体40~80nm×20~25nm.长短粒体比1:2、TRV-PRSM分离物同TRV标准抗血清形成特异的沉淀线。  相似文献   

18.
1992~1993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栖霞、牟平、蓬莱、莱阳四县(市)为黄花叶病害和轻斑驳病害流行区,黄花叶病害发病率为24.3~76.5%,平均50%以上,轻斑驳病害发病率接近100%。普通花叶病在四县(市)零星发生。血清鉴定:黄花叶病害、轻斑驳病害和普通花叶病害分别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花生矮化病毒Mi株系(PSVMi)引起。  相似文献   

19.
三种非持久性病毒蚜虫传播专化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桃蚜和棉蚜与烟草蚀纹病毒(TEV)、西瓜花叶病毒2号(WMMV-2)、黄瓜花叶病毒蚜传株系(T-CMV)及非蚜传株系(NT-CMV)组合进行传毒试验。  相似文献   

20.
薄荷新品种阜油1号5个脱毒茎尖组培苗品系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各无性系与未脱毒的对照相比开花整齐并且提早10d左右;鲜草量增加3654.15~7 564.35kg/hm 2;出油率提高0.3% ~2.3% 。其中9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在太和县和界首市示范基地大田种植增产在30%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