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针菇新12号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鹰  唐利民 《食用菌》2003,25(2):14-14
金针菇新12号,是1998年2月从一栽培户种植的四川大面积推广种金针菇12号中自然选育的变异株,通过无性繁殖获得纯菌种。新12号菌株与原出发菌株产生轻度拮抗现象,经1998年秋至2002年夏3年多的栽培,遗传性状和农艺性状稳定,具有比原始菌株商品性优、产量相当的特点,现已成为四川金针菇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
代料花菇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学谦  吴庆其 《食用菌》1996,18(3):9-10
虽然花菇的白色裂纹并非某一品种固有遗传特性,没有一个能自然形成花菇的品种,只要适合代料栽培的香菇菌株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代料栽培花菇管理时都会形成花菇,但是不同特性的菌株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形成花菇有容易与不容易、快与慢、产量高与低、质量好与坏之分,故而进行代料栽培花菇技术研究时还要进行菌株品比试验,以选择最适宜花菇栽培的优良菌株。经1993~1994、1994~1995两个年度的品比试验,筛选出一个中低温型单生的菌肉特厚、鳞片多的优良菌株939,另外9015、241-4菌株也较适宜代料栽培花菇。现把品比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门庆永 《食用菌》2016,(1):28-29
在滑子菇早丰112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变异菌株,经进一步优选出适于当地栽培、较耐高温、生物转化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的滑菇菌株—"JH-1"。  相似文献   

4.
包著勤 《食用菌》2004,26(5):24-25
通过对人工袋料栽培花菇的4个当家菌株进行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覆土地栽的花菇菌株为中熟种如939、9015,并从菌筒质量、花菇花纹形成速度、花菇率、子实体经济性状、鲜菇产量及商品率等方面,与不脱袋层架式栽培进行对照比较,证实了覆土地栽花菇技术对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烂筒发生,延长菌筒寿命,提高产质量、商品率,有显著效果,可供类似花菇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二、诱变前的准备(一)选择出发菌株出发菌株就是指用于育种的原始菌株,出发菌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育种效率。食用菌的出发菌株目前尚无确切的标准,一般应选择经自然选育后证明其性状比较稳定的菌株,或是经杂交或诱变后的性状较稳定的菌株。有的菌株在发生某些变异后,对一些诱变物质会提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秀珍菇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与优质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6个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生产菌株为材料,从100个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8个ISSR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DNA序列多态性;同时,从不同类群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秀珍菇菌株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66~1.00之间,将36个秀珍菇菌株聚为7个群,不同类群10个秀珍菇菌株的产量和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号菌株(秀57)产量最高,达0.326kg·袋~(-1),比对照高15.2%,菇体色度整体优美,综合表现佳,为值得推广的设施栽培秀珍菇菌株。  相似文献   

7.
花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菇栽培技术黄秀治(福建省农业区划研究所福州350003)(一)花菇的成因花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比例一般只占香菇总产的6%左右。花菇菌盖表面龟裂成的花纹不是品种固有的特性,也没有一个自然能形成花菇的菌种。而任何一个香菇菌株只要给予生花菇的外界条件都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4个甘蔗品种的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参试品种在弥勒蔗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综合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CP85—1308、云瑞99—113、云蔗98—236、云蔗98-46,4个品种产量高、糖分好、增糖显著:尤其是云蔗98—46表现出早熟高糖。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磐安县是“中国香菇之乡”,香菇生产和出口量居全国各县之首,是磐安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香菇菌种相继出现种性退化、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磐安县新艺食用菌研究所以选育优质、高产的新菌株为目标,从国内外采集野生香菇进行自然选育驯化栽培,通过3年的努力,于2005年成功选育出优质、高产的香菇新菌株,定名为新艺1号。将其与磐安主栽的135、L-26、939菌株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新艺1号菌株的外观农艺性状及产量等均有较明显的优势。该菌株性状稳定,高产稳产,生物转化率达106%~126%,菇形圆整,菇致密紧实,不易开伞,货架期长,商品性好,优质菇比例高,口感好,香味浓郁,抗逆性强,地域和季节性适应性广,易于安排生产和均衡供市等。通过配套技术管理研究,其既可用于立体层架栽培花菇,又可作畦式脱袋栽培普通菇,实现了花菇脱袋栽培的技术革新。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新艺1号”由浙江省磐安县新艺食用菌研究所选育,“939”、“135”、“L-26”均为引进保藏菌株。1.2培养基配方母种配方:PDA;菌种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糖1%,石膏1%;栽培配方:杂木屑78...  相似文献   

10.
以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10个菌株为试验材料,以40%的黑木耳菌糠作为栽培基质,通过观测菌丝生长速度、发菌速度、菌盖颜色、菌盖大小、菌盖厚度、产量等农艺性状,评价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以各不同的农艺性状为基础,计算不同性状内的变异系数,并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榆黄蘑10个菌株9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7%~27%。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产量性状(27%),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菌柄长度性状(7%)。在欧氏距离7.08处,10个菌株被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菌株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综合评价说明,韩CB6(韩引品种)、榆黄蘑2013较适合在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1.
以菜薹常规种油绿50天为试材,经卫星搭载航天诱变后,连续5代系统选育,筛选出3份新种质。经田间观察,3份新种质在开花期、株型、叶形、花球大小、薹粗等农艺性状和植物学性状上均较原始种发生了较大变异,其中2号新种质变异最大,3号新种质变异最小。经RAPD分子标记分析检测,在DNA水平上共扩增出31条多态性条带,2号新种质的多态性最高,1号新种质其次,3号新种质的多态性最小,这与田间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比较12个蛹虫草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农艺性状,分析其酯酶同工酶,研究蛹虫草菌株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形态有一定差异,匍匐状菌丝更有利于现蕾;农艺性状不同的菌株间其酯酶同工酶酶带也不同,子实体农艺性状差异大的菌株其亲缘关系较远.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为蛹虫草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13.
以‘冬枣’及其5个自然变异材料为试材,对其果实形态、果实营养、物候期、染色体倍性以及DNA指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冬枣’变异类型。结果表明:与普通‘冬枣’相比,变异1号材料为大果型,其单果质量显著增加,为25.22g,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提高。在物候期上,变异1号和2号材料与‘冬枣’表现相近,但其它3个变异材料的果实成熟期比‘冬枣’晚约15d。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5个自然变异材料均为二倍体,15对SSR引物检测表明5个自然变异材料与‘冬枣’基因组DNA的SSR指纹相同,可能均为‘冬枣’的自然芽变。评价结果显示,变异1号属于优良大果变异,变异3、4、5号为晚熟变异。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8个银耳菌株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测定数据的方差分析,初步筛选出各项农艺性状都比较优良的菌株6个,可用于生产栽培;选出单个性状特别优良的菌株3个,可用作育种备选菌株。实验完成了对现有银耳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的整理和分级归类,为银耳的遗传育种研究以及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香菇40个菌株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香菇26个栽培菌株、10个原生质体杂交菌株、4个变异或野生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拮抗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转色期、现蕾期、鲜菇产量等农艺性状和子实体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表明,综合性状较优良且适合武汉地区栽培的菌株有华香8号、华香5号、L945、L109-1、L908、L9015和武香1号等.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冬季栽培的平菇菌株,栽培比较10个不同来源的平菇菌株,考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K6菌株综合性状优于试验地主栽平菇菌株4195、灰美2号、平菇99,可作为豫南地区冬季栽培的主推菌株;V9、驻研1号菌株综合性状次于4195、灰美2号、平菇99菌株,可作为搭配菌株。  相似文献   

17.
玉木耳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夏季,三明真菌研究所科技人员在仙游县九里湖地区采集到一个野生木耳菌株,经鉴定为木耳属(Auricularia)琥珀褐木耳(Auuicularia fuscosuccinea)。笔者对该菌株进行驯化栽培。在驯化过程中获得一个该菌株的纯白色变异株。经多年栽培,证实该白色变异株的白色性状能稳定遗传,依据其颜色特征命名为玉木耳。  相似文献   

18.
外源DNA导入西瓜对后代性状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瓠瓜的总DNA导入西瓜,D1代获得8株变异株(株系1-8),变异率为0.32%-1.77%,性状变异较小。但株系1的D2代性状变异特别大,有22.7%的果实皮包由深绿色变成白色或白皮绿网纹,接近供体皮包;果实形状有31.0%发生变异;种子的形状和色泽有33.3%发生变异;变异株咸株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受体不同,出现了供体植株的酶带;变异株部分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带型与受体相比产生了明显变异。株系2-8的D2代性状变异较小。初步认为西瓜的性状变异是供体瓠瓜DNA导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屹  钟启文  李莉  韩睿 《长江蔬菜》2010,(22):17-20
对"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搭载乐都长辣椒种子及其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乐都长辣椒种子经太空诱变处理后,当代(SP1)与对照在生育期、出苗率、成苗率、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SP2代中,生育期提前,出苗率和成苗率提高,其各项农艺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从后代中有可能选择出优良的变异单株或群体。  相似文献   

20.
朱石金  苏敏 《食用菌》2001,23(4):26-27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在自然生长下成花率很低,仅4%~5%、经人工控制培育条件,花菇率可提高到90%以上。1 形成原因 花菇的形成是非遗传性的,属气候生态型变异、环境条件与菇体自身状态起决定作用。通风干燥、低温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花菇的形成。单生菇多、抗干燥能力强、多鳞片、菌皮薄的品种可提高成花速度与比率。在低温条件下,香菇子实体生长缓慢、菌肉肥厚、质脆嫩,相对湿度 80%以下的干燥环境,菌盖皮层细胞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而菌肉细胞分裂生长速度较快,引起皮层开裂,这时若空气相对湿度继续偏低则会形成明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