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阐明湖南省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构建鸡蛔虫与其它科蛔虫的种群遗传关系。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鸡蛔虫虫株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ega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所获得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均为394和408bp,种系发育树表明,20个分离株鸡蛔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鸡蛔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本研究系首次报道鸡蛔虫的pcox1和pnad1序列,从而为鸡蛔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阐明我国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其与其它弓首蛔虫的pcox1序列构建进化关系。应用PCR扩增犬弓首蛔虫虫株的pcox1,将所获得的序列应用Mafft 7.122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 ML 3.1程序ML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本实验扩增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4 bp,种内变异在0~2.5%之间,种间差异为8.2%~11.6%。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2个犬弓首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由于犬弓首蛔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鉴定检测研究的遗传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犬弓首蛔虫的分类、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来源于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猎豹体内的狮弓蛔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猎豹狮弓蛔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与其他相关蛔虫的进化关系。将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 X 1.83程序进行比对,用Phy ML 3.0程序中的最大似然树法(ML)绘制种系进化树。结果显示:样品pcox1序列长度均为367 bp,种内相对保守(1.4%~6.8%),种间变异显著(9.7%~21.4%);种系发育关系指示,猫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犬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另一分支。由于狮弓蛔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狮弓蛔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它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各样品株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一致,分别为396和566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猬迭宫绦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猬迭宫绦虫的种群体遗传学研究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4):85-90
为研究西昌市鸡蛔虫的种内遗传变异和系统发生关系,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Ⅰ(nad1)基因全序列分析了17个鸡蛔虫西昌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并用cyt b和nad1序列构建鸡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种系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17株鸡蛔虫cyt b和nad1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104 bp和876 bp,碱基变异率分别为02.4%和02.3%;分别检测到10个和7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897±0.056和0.824±0.064,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4 70±0.001 61和0.004 21±0.001 65,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5和0.004。构建的种系发育树均显示17个鸡蛔虫西昌分离株与其他国家/地区的鸡蛔虫分离株聚类形成一个分支,与鸽蛔虫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蛔虫所属的分支相隔较远。研究结果表明鸡蛔虫西昌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程度低,且cyt b基因比nad1基因更适合作为研究鸡蛔虫种内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阐明湖南省鸡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Ⅱ亚基(cox2)基因部分序列(pcox2)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Ⅳ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鸡蛔虫的pcox2and pnad4,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所获得的cox2(pcox2) and nad4(pnad4)序列长度一致,为350 bp(pcox2) and 400 bp(pnad4).由于鸡蛔虫pcox2 and pnad4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鸡蛔虫的分类鉴定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鸡蛔虫的种内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对分离自四川省西昌市的15个鸡蛔虫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Ⅳ(nad4)基因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用cox1和nad4基因部分序列构建鸡蛔虫与其他蛔虫的NJ树和贝叶斯树。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鸡蛔虫cox1和nad4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152和1 236 bp,分别有33和40个变异位点,碱基变异率分别为0~2.1%和0~2.3%;分别检测到8和11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733±0.124和0.933±0.054,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433±0.00153和0.00541±0.00157,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和0.005。构建的种系发育树均显示15个鸡蛔虫西昌分离株与其他国家/地区的鸡蛔虫分离株聚类形成一个分支,与鸽蛔虫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蛔虫所属的分支相隔较远。研究结果表明鸡蛔虫西昌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程度低,且nad4基因比cox1基因更适合作为研究鸡蛔虫分离株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白狮蛔虫湖南动物园分离株线粒体nad5的遗传差异,并利用nad5序列分析白狮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种系遗传关系,应用PCR技术对白狮蛔虫线粒体nad5的部分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利用Clustal X2.0程序对测序所得序列进行比对,再运用Mega4.1程序进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表明:所获得nad5序列长度基本一致,约530 bp,15个样品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7.4%~99.8%,通过构建系统种系发育,结果显示15个白狮蛔虫分离株与狮弓蛔虫位于同一大分支,与其他蛔虫所属分支具有较远的距离,得到较为明显的鉴别。狮弓蛔虫nad5序列种内较为保守,但种间差异明显,nad5基因可以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狮弓蛔虫的分子鉴定和种间遗传变异研究,从而为狮弓蛔虫的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河南省不同地区犬弓首蛔虫分离株线粒体12S rRNA部分基因序列(plastiosome 12S rRNA,p12S rRNA)的遗传变异情况。通过PCR技术对犬弓首蛔虫p12S rRNA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应用Clustal X 2.0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利用Mega4.0程序进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18个犬弓首蛔虫分离株p12S rRNA序列长度为497~499 bp。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犬弓首蛔虫分离株与已知犬弓首蛔虫位于同一分支,与其他蛔虫所属分支相隔较远。犬弓首蛔虫p12S rRNA序列种内相对保守,而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犬弓首蛔虫的分类与流行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海巨型住肉孢子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青海省巨型住肉孢子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序列构建巨型住肉孢子虫与其他住肉孢子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PCR技术扩增巨型住肉孢子虫的pcox1,将测序所获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均为968 bp,与GenBank已公布的巨型住肉孢子虫相似度为99.1%~99.8%。系统发育树表明,所有分离株与已知巨型住肉孢子虫位于同一分支。巨型住肉孢子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0.2%~0.7%),种间差异较大(6.8%~20.8%),可用作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To study the genetic variations of Ascaridia galli (A. galli) and the phylogentic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Ascaridata, fragment of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 (cox1) gene and complete sequence of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4 (nad4) gene of 15 adult A. galli isolated from Xichang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were amplified by PCR, then analyzed the sequences. NJ trees and Bayes trees based on pcox1 and pnad4 genes were reconstructed. The partial sequences of cox1 gene and complete sequence of nad4 gene were 1 152 and 1 236 bp,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33 and 40 variable sites in the pcox1 and nad4 gene sequences, the intraspecific sequence variations within A. galli were 0 to 2.1% for pcox1 gene, 0 to 2.3% for nad4 gene. 8 and 11 haplotypes were detected in pcox1 and nad4 genes, the global haplotype diversity were 0.733±0.124 and 0.933±0.054, the nucleotide diversities were 0.00433±0.00153 and 0.00541±0.00157, and the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s were 0.004 and 0.005, respectively. Phylogenetic trees based on pcox1 and pnad4 genes with Neighbour-Joining and Bayesian analysis method revealed that all A. galli were clustered in one clade, and they were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A. columbae than any other members of Ascaridata.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15 isolates of A. galli from Xichang city kept low genetic variation, nad4 gene was more suitable and effective than cox1 gene as molecular marker for detecting genetic variation of A. galli.  相似文献   

12.
中华双腔吸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从中国甘肃玛曲牦牛胆管中采集的3条中华双腔吸虫作为研究对象,用引物JB3及JB4.5扩增中华双腔吸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它吸虫的进化关系。将测定获得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 3.67程序MP法,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所获得的3个中华双腔吸虫样品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55 bp。种系发育分析表明,3个中华双腔吸虫样品位于同一分枝。本研究系首次报道中华双腔吸虫的线粒体cox1序列,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中华双腔吸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4头青海牦牛作为研究对象,用2对引物扩增青海牦牛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重构青海牦牛与其他牛的进化关系。对测定获得序列应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 3.67程序MP法,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结果表明,所获得的4头牦牛样品pcox1和pnad1基因序列分别为823和837 bp,种系发育分析表明,青海牦牛样品与GenBank已知的牦牛位于同一分支,与其他牛所属分支相隔较远。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不同地区黑斑蛙体内采集的16条小吻对盲囊线虫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对其线粒体DNA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 1)基因部分序列(pcox 1)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小吻对盲囊线虫与其他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 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00 bp,湖南省各分离株之间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在97%以上,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小吻对盲囊线虫pcox 1序列的相似度均低于89%。结果表明,小吻对盲囊线虫pcox 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从而为小吻对盲囊线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蛇四棘食道口线虫线粒体cox1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分析长沙市四棘食道口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四棘食道口线虫虫株的pcox1,应用Clustal X 1.83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GenBankTM中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所得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3 bp,与GenBank公布的线虫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分离株与已知四棘食道口线虫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在98%以上,与其它科线虫的相似性均小于91%。四棘食道口线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明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四棘食道口线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Ⅲ亚基(cox3)基因部分序列(pcox3)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cox3,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再用Phylip 3.67程序MP法绘制系统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已知猬迭宫绦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3序列长度一致,均为264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支,来自湖南省的猬迭宫绦虫pcox3序列有微小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猬迭宫绦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从试验小鼠体内分离的蛲虫样品PMZ1-5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的部分基因(pcox1)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网上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线粒体pcox1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获得pcox1有效序列373 bp,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5个蛲虫样品之间的变异很小,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序列相似性为99.73%~100%,BLAST分析结果表明为隐藏管状线虫,与同属的Syphacia montana序列差异性为5.24%~5.68%。结果表明,隐藏管状线虫的pcox1序列种内变异很小,种间差异明显,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蛲虫的群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和核糖体小亚基基因(rrnS)部分序列(prrnS)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5和prrnS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他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nad5和prrnS,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ega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5和prrnS序列与预期(片段的)长度一致,分别为531bp和328bp。种系发育树表明,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结果表明,由于猬迭宫绦虫pnad5和prrnS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