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扬州仪征某樱桃谷肉鸭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中分离到9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凝集试验,其中5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最近吉林地区某鸭场大量鸭病死的原因,对该鸭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成功分离出一株革兰阴性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序列测序分析、玻片凝集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鉴定,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与鸭疫里默菌同源性达到99%;该菌能够使雏鸭死亡且致病性较强。结果表明,该鸭场鸭群死亡原因是1株血清2型鸭疫里默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采集福州郊区某番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荧光抗体试验,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致死率高达47%。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周边地区发病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检,直接从病死鸭肝脏、心血及脑组织中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分离到8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唑啉钠、先锋V、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两株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某牛蛙养殖场病死牛蛙和某鸭场病死鸭体内分离到两株细菌,检验结果表明,两株分离菌均为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其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动物回归试验以及溶血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证明牛蛙感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鸭感染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从通辽地区养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脾脏组织和心脏血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其中3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株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对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鸭疫巴氏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封地区鸭场发病鸭或病死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1、HP2、HP3),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3株分离菌被鉴定为I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江西某养鸭场发病的病原和筛选敏感药物用于临床治疗,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方法,从送检病死鸭的肝、心脏中分离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并鉴定到1株大肠埃希菌,该菌对小鼠和雏鸭有很强的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仅对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棒酸、奈替米星和红霉...  相似文献   

9.
从送检病死鹅及鸭中分离得到一种细菌,经分离培养、细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16S RNA基因测序分析,证明该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经药敏试验发现5株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氯霉素、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均敏感,而对氧氟沙星、妥布霉素表现耐药。  相似文献   

10.
从河北沧州地区不同养鸭场的病死鸭中分离到7株细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确定7株均为2型鸭疫里默氏菌(RA)。经药敏试验发现7株RA分离株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均敏感,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及黏杆菌素耐药。  相似文献   

11.
北京某发病鸭场的病鸭,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从病鸭脑脊液、心血、肝中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进行增菌、灭活,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铝胶灭活疫苗,给雏鸭1日龄进行一免,每只0.5 ml,15日龄进行二免,每只1 ml。结果表明,疫苗是安全的,保护率可达9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区鸭疫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000年3~5月,对送检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院的病鸭进行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鉴定,确定送检病例50%以上由鸭疫巴氏杆菌(PA)引起,其发病日龄为7~50日龄。从病鸭的脑脊液、心血、肝等均易分离到PA。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氯霉素高度敏感。此次试验结果说明,在武汉地区鸭疫巴氏杆菌确已存在,并已成为严重危害当地养鸭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制备棉籽饼粉脱毒饲料产品,采用感官鉴定法观察其物理性状,采用国标法测定其棉酚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粗蛋白质含量,并通过肉鸭饲喂试验探讨其在肉鸭饲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脱毒后的棉籽饼粉中棉酚残存量不足10 mg/kg,与原始饼粕相比,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35%,其颜色明显变浅,饼粕质地松软,硬度小,无硬块,无异臭,符合安全标准.经肉鸭饲喂试验发现,与对照组肉鸭相比,用制备的棉籽饼粉脱毒饲料代替常规饲料饲喂肉鸭其生长发育、器官发育、血液指标、饲料中营养成分利用情况均未发现异常,未发现棉酚中毒现象,说明脱毒后的棉籽饼粉饲料中棉酚含量符合饲用安全标准,达到脱毒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樱桃谷肉鸭的致病性。本试验利用1株鸭源H9N2亚型AIV分别通过静脉注射和鼻内接种途径感染2周龄健康樱桃谷肉鸭,观察感染鸭的症状、排毒规律及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变化规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脾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攻毒后,静脉注射组鸭出现体质量增长显著缓慢、呼吸道症状以及全身性感染,而鼻内接种组鸭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发生局部感染;两攻毒组鸭泄殖腔较气管排毒量高且排毒时间长;外周血CD8^+T细胞显著升高,并且脾脏IFNA、IFNB、IFNG和IL2表达水平上调,IL1B和IL6表达水平仅在静脉注射组上调;血清HI抗体水平低且维持时间短。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H9N2亚型AIV对樱桃谷肉鸭致病力较弱,仅静脉接种组引起鸭体质量增长缓慢及呼吸系统出血、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5.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通过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毒株能使鸡胚发育迟缓、胚爪发育畸形、肝脏变绿。分离病毒回2日龄健康雏鸭进行动物试验,能使雏鸭在2~3 d内100%发生死亡,其发病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的小鸭一致。分离毒株对氯仿不敏感。病毒接种于鸭胚成纤维细胞后没观察到明显的CPE。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病毒能被I型DHV标准血清所中和,证明分离的野毒株血清型为I型DHV,且毒力很强。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染料木素对肉鸭屠宰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1日龄樱桃谷肉鸭300羽,雌雄各半,按照配对试验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和II组日粮中分别添加3、6 mg/kg染料木素,每组100羽,雌雄各50只,试验进行7周后,从每个处理组抽取20只肉鸭,屠宰用于试验测定(每组10公10母)。结果显示,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染料木素对母鸭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日粮中分别添加3、6 mg/kg染料木素均可显著降低雄性肉鸭腹脂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总胆固醇(T-CHO)水平;添加6 mg/kg染料木素还可显著提高雄性肉鸭瘦肉率及血清瘦素水平。本试验结果表明,染料木素可通过生化途径促进雄性樱桃谷肉鸭的脂防代谢,并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发病种鸭的肝脏、心脏、输卵管内容物进行分离培养、形态镜检和生化试验,在输卵管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经过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敏感,特别是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强力霉素、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喹诺酮类药物、利福平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以就巢期黑番鸭和非就巢期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StuI酶切位点,该位点由于在内含子988 bp处发生了A→G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G、GG三种基因型.其中就巢黑番鸭只表现为AG(1.0)一种基因型,而非就巢黑番鸭表现为AG(0.4167)、AA(0.1666)、GG(0.4167)三种基因型,就巢期黑番鸭与非就巢期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A988G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显著相关,为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来降低或消除黑番鸭的就巢性,最大程度上提高黑番鸭的产蛋性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红棕油对肉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为(50±2)g的樱桃谷肉鸭6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添加0.45%棕榈油的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添加0.15%红棕油+0.30%棕榈油的基础饲粮,试验2组...  相似文献   

20.
选择20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00只。试验组于14日龄断喙,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肉鸭在饲养过程中啄羽情况,测量试验鸭增重、料肉比、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肉鸭断喙能有效防止啄羽,提高生产性能,减少死亡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多增重175g,料肉比低0.3,死亡率降低6%,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