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行了杂交水稻不同季别、不同品种施用超级稻肥的大田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对比,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施用超级稻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两系法杂交水稻粤杂122为材料,在广州进行2a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作基肥、蘖肥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氮素吸收、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粒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效果比基肥和蘖肥好;施用穗粒肥显著提高水稻总吸氮量,基肥和蘖肥对吸氮量影响较小;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作穗粒肥施用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比基肥和蘖肥高;水稻最适吸氮量随结实期日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肥和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有利于提高华南双季杂交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氮肥运筹对鄂南直播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直播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以期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明显,与不施氮处理(T1)相比,平均增产1 010 kg/hm2,增产率17.0%,其中氮肥分3次施用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 468 kg/hm2,增产率24.7%;氮肥的施用能够显著增加水稻吸氮量,各施氮处理在苗期、分蘖末期、齐穗期和收获期吸氮量与T1相比分别增加34%、125%、80%和39%;氮肥的合理运筹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与氮肥全部作基肥处理相比,氮肥50%作基肥、30%作苗肥、20%作分蘖肥(T4)和氮肥35%作基肥、30%作苗肥、15%作分蘖肥、20%作穗肥(T5)分别提高了22个和28个百分点。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T4处理的氮肥运筹效果最好,可以在鄂南直播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花生氮肥施用问题,在实践上和认识上说法不一。广东粤西地区群众对花生施用基肥十分重视,一些地方有在前作多施肥的经验。七十年代出现花生高产田块后,为了获得高产,偏重施氮肥的现象较为普遍,招致徒长倒伏,肥多反而不增产或减产。为此,我们从1982年春至1989年秋开展氮肥施用技术研究,为提高花生产量提供合理使用氮肥的科学依据。一、设计和方法(一)不同施氮量试验1、不施氮磷钾,基肥亩施石灰25公斤(简称无肥区)。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基肥与追肥不同比例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开展了3种不同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对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以6:4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基追肥比例7:3和5:5的增产3.5%和5.2%,病虫害减轻,节省农药成本。在超级稻生产中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适当提高基肥施用比例,能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水稻免耕抛秧不同施氮方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早、晚两造进行了水稻免耕抛秧不同氮肥施用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总施肥量的50%作基肥、30%作分蘖肥、20%作穗肥(5∶3∶2)和总施肥量的50%作基肥、20%作分蘖肥、30%作穗肥(5∶2∶3)的施肥方法,比其它施肥方法(5:1:4和5:0:5)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4,(5):65-69
在总施尿素量6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稻扬两优6号及新两优6号茎蘖动态、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部作基肥相比,重施分蘖肥(基肥、分蘖肥各占50%)使分蘖期延长,无效分蘖增加,每穗粒数及粒重下降,产量降低;适当减少分蘖肥、增加穂粒肥,使分蘖期缩短,无效分蘖减少,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每穗粒数、粒重增加,产量提高。其中,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用量比为1∶1∶0∶0∶0的处理产量最低,较对照(全部作基肥)分别减产7.69%和6.3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用量比为3∶1∶1∶1∶0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22.86%和27.15%。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基肥和蘖肥纯N量比例变化对寒地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时,基、蘖肥比例3∶3施法分蘖多、颖花多、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产量高,效果最好。基施1200kg/667m2有机肥,增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有机无机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逊忠  黄健  黎彩凤 《中国糖料》2013,(1):18-19,22
研究氮肥配合有机无机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产量、糖分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追肥各半施肥法对提高甘蔗产量、糖分含量、产糖量及经济效益效果最好。基肥追肥各半施肥法比一次性作基肥、一次性作追肥施肥法分别增产8.4%、3.6%;蔗糖分提高0.2%、0.1%,产糖量增加9.8%、4.2%;净增经济效益9.9%、4.2%。建议甘蔗生产应用推广基肥追肥各半施肥法。  相似文献   

10.
以超级稻天优3618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对天优36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蘖肥、穗肥比例为7∶3、6∶4、5∶5的处理产量较高,比10∶0、9∶1、8∶2处理增产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穗数增加、成穗率和收获指数高、籽粒饱满。因此,适当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有利于超级稻产量的增加,考虑到中期施肥安全性问题,7∶3是超级稻天优3618比较适宜基蘖肥与穗肥比例。  相似文献   

11.
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田间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25个品种连续十年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39.18%的年份品种组合叶瘟颈瘟在田间抗感表现出质的不同,有的叶瘟感病而颈瘟表现抗病,有的叶瘟抗病而颈瘟表现感病。叶瘟颈瘟表现一致的品种均出现在严重感病或抗性较强的品种。水稻本身的遗传背景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表现有影响。本文还就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中国水稻育种面临的遗传资源利用范围狭窄这一主要问题,从重要基因资源的发掘角度,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基因检测等3种方法,对育成的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4(...  相似文献   

14.
水稻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水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转基因水稻的选育。本文着重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方法及利用转基因技术选育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15.
水稻香味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味是水稻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本文介绍了香稻的种植历史、分布及香味测定方法;并就国内外水稻香味遗传研究和香稻育种进行全面综述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水稻香味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太湖稻区水稻机械直播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机械直播水稻主要采用精量播种和宽行条播技术,实现水稻精细播种和个体有序生长。本文介绍了太湖稻区水稻机械直播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7.
引进6个水稻品种在浦城县烟后稻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302、圣优369、天优华占、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好,增产极显著或显著,适宜在浦城县作为烟后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2005年辽宁省审定的3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辽宁省水稻品种品质近况进行了分析。在所有的材料中,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标准的有3个,达标率为9.38%;达标率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整精米率,最低的是直链淀粉含量。同时对辽宁省水稻品质改良中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沈希宏 《中国稻米》2021,27(4):122-126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探讨,期望对籼粳融合的现代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与关键基因发掘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利用水稻自身抵御能力遏制稻飞虱为害,综述了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生化效应和机制的研究现状。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机制包括宏观的水稻叶脉间距、宽度,钩毛和纤细毛密度、长度,硅含量和微观的粗纤维、胼胝质含量及叶绿体膜稳定性;生化机制涉及水分、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酶物质活性及挥发物的含量。国内外虽广泛涉及水稻自身固有的物理结构及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对稻飞虱的抵御效应研究,但其分子机理研究较为匮乏,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