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胚胎后期鸡胚脾脏中已有一定数量浆细胞、TANAE~ .于临出壳时 TANAE~ 迅速增多,并具有免疫功能;而浆细胞数变化较小,出壳时未测出 B 细胞功能.出壳后,免疫器官中浆细胞、TANAE~ 数随日龄迅速增多,其中中枢免疫器官浆细胞、TANAE~ 数于一周龄时趋于稳定,T、B 细胞均具有免疫功能.据此认为,雏鸡早日龄免疫不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鸡在胚胎期以及出壳后的机体免疫状态,本研究采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鸡在胚胎时期和出壳后(1日龄~35日龄)脾脏中IFN-γ和IL-2mRNA表达水平,并研究鸡脾脏免疫功能的建立情况。研究发现:鸡脾脏中IFN-γ和IL-2的基因表达最早于13胚龄被检测到,随后迅速升高,分别于出壳后7日龄和10日龄达到峰值。出壳后,鸡脾脏中同一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胚胎时期。研究还表明:IFN-γ和IL-2的基因表达模型与出壳后鸡脾脏的发育以及T细胞的迁移定殖情况相一致。该研究对从分子水平,进一步了解鸡在胚胎时期和出壳后,脾脏免疫功能的建立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1 发病情况玉溪市某养鸡户1989年2月6日购养北京白出壳鸡4只,按规程进行过鸡新城疫、食霍乱免疫,7月20日全部开产,10月初发现冠不同程度地变白,10月15日早上最严重的一只倒地,呼吸极度困难、濒死而进行了急宰剖检。2 临床症状病鸡鸡冠、肉髯逐渐苍白、缩小,食欲减退,粪便变稀而稍带绿色,消瘦,4只鸡日均产蛋数由3个  相似文献   

4.
一、健康鸭群的免疫程序 (一)种鸭群 1.雏鸭群:(1)雏番鸭小鹅瘟、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苗免疫:在出壳后48小时内应用二联雏鹅活苗免疫,或两种单活苗免疫.(2)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和雏番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病活苗免疫.  相似文献   

5.
1.雏鸭群:(1)雏番鸭小鹅瘟、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活苗免疫:在出壳后48h内应用二联雏鹅活苗免疫.或二种单活苗免疫。(2)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和雏番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病活苗免疫。(3)番鸭坏死性肝炎(番鸭肝白点)活苗或灭活苗免疫雏番鸭3日龄左右应用本病活苗免疫.或用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0.3~0.5mL。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胚胎免疫后淋巴器官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对孵化至18日龄的鸡胚进行胚胎免疫注射,免疫后出壳雏鸡淋巴脏器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显示,18日龄胚胎免疫鸡对淋巴器官的早期发育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谓免疫程序?简单地说,就是指鸡出壳之后,接种各种疫苗的时间、次数和顺序。然而由于鸡的日龄、疫苗种类、免疫方法、免疫时间、鸡体健康状况及鸡群条件等的不同,其免疫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雏鸡出壳后肠道和免疫器官的快速发育是伴随饲料采食而进行的,出壳后营养供应时间和形式,是其完成由卵黄囊营养转换为饲料营养的关键。肠道是肉鸡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肉鸡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肠道健康是保证肉鸡良好饲料转化率和免疫功能的前提。文章综述了早期饲料营养对雏鸡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由农业部于2002年7月1日颁布实施。我市自实行猪、牛、羊免疫标识制度以来.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促进了我市无疫区项目的规范建设和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10.
马明 《江西饲料》2011,(2):45-46
1雏鸭群免疫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d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d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mL。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  相似文献   

11.
韦公远 《饲料研究》2004,(12):28-28
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 ,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各种疫苗 ,并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马立克氏病必须在出壳后 2 4h内进行免疫 ,鸡新城疫的首次免疫一般在 7~ 10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的首次免疫一般在 10~ 14日龄。做好抗体监测工作 ,首免时间要根据雏鸡母源抗  相似文献   

12.
雏鸡免疫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与雏鸡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及有母源抗体的影响有关。雏鸡的母源抗体含量,并不是1日龄时最高,这是因为卵黄的吸收需要一个过程。唐松喜(1988)、张新树(1987)等人认为,母源HI抗体的高峰期是在出壳后3日龄,而尹风阁(1987)、张家峥(1988)等人的试验结果,高峰期在5日龄。雏鸡母源抗体的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省对出壳1、2日龄雏鸡用Ⅱ系苗点鼻,秋防用Ⅰ系苗注射或刺种的新城疫免疫程序。近年来,自提出鸡新城疫母源抗体能干扰主动免疫的问题之后,已改为孵出后7~10日龄用Ⅱ系苗作首次免疫,25~30日龄时用Ⅱ系苗作第二次免疫,两个月龄  相似文献   

14.
(一)雏鸭群免疫 1.雏鸭病毒性肝炎活苗免疫:雏鸭在出壳后3日龄左右应用该活苗免疫。皮下注射免疫。 免疫后7天内须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鸭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灭活苗或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二联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单苗或二联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 3.新鸭疫(鸭流感)灭活苗免疫:雏鸭在7~14日龄时应用该病Ⅱ号剂型或Ⅰ号剂型灭活苗免疫,每羽皮下注射0.5毫升,肉鸭一次免疫即可。 4.鸭瘟活苗免疫:雏鸭…  相似文献   

15.
<正>1小鹅瘟1.1流行特点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雏番鸭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雏番鸭,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可达90%~100%。雏鹅、鸭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下降;当年留种的母鹅群和母番鸭群的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酯酶染色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18 日无母源抗体鸡胚接种 N DⅡ系苗后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出壳当天,对照组与免疫组差异不显著,但免疫组随后即上升,到21 日龄时达到最大,两组间相差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日龄鸡胚免疫接种 H V T(火鸡疱疹病毒疫苗)疫苗后,对出壳后雏鸡进行免疫器官(胸腺、脾、法氏囊)的组织观察和体重及免疫器官增长效果的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免疫 H V T 对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相同 饲养条件下胚胎免疫雏鸡的增长速度高于非免疫对照鸡,而且胚胎免疫组雏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普遍较相应的对照雏鸡快。  相似文献   

18.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试验鸡来自西北农业大学和陕西汉中地区畜牧研究所。其中纯系新杂_(444)174只,法国来航208只,合计382只。新杂_(444)于1988年7月17日出壳,进入试验时日龄为175±5.5天;法国来航于1988年4月21日出壳,进入试验时日龄为248.8±1.3天。两品种分户饲养,分户试验,分户记录,不存在什么对比关  相似文献   

19.
新城疫(ND)流行与低抗体鸡的存在有密切关系。通常鸡群的抗体水平,随日龄增长和免疫次数增多而提高,但在每个日龄阶段中,总有一部分抗体价在1:8以下的低水平鸡群(见表)。这些鸡多半是出壳后未及时免疫的雏鸡,初次免疫一个月后的雏鸡,二次弱毒苗饮水或滴鼻一个月以上的小鸡或青年鸡,饮水二个月以上、肌注或气雾免疫三个月以上的开产鸡或六个月以上的青年鸡等。由于一部分低抗体雏鸡的存在,给  相似文献   

20.
选择刚出壳的AA肉仔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进行饲养试验.早期饲喂组在出壳3 h饲喂超前期日粮,早期禁食组在出壳48 h后饲喂常规肉雏鸡日粮.早期饲喂组于6日龄全部换为常规日粮.在试验的第21、42、49日龄称重、翅静脉采血,研究早期饲喂对生产性能、血清尿素氮和新城疫(NDV)抗体水平的影响.在21、42日龄采用收粪法分别进行2次代谢试验,测定氮沉积率.在试验结束时,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早期饲喂对胸肌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早期饲喂能显著的提高肉仔鸡各阶段的平均体质量(P<0.05),0~21日龄鸡的氮沉积率显著高于早期禁食组(P<0.05),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早期禁食组(P<0.05),死亡率降低6%.(2)早期饲喂组鸡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的大于早期禁食组(P<0.05),并显著的提高了NDV抗体水平.(3)早期饲喂对胸肌率和腿肌率有显著的影响,与早期禁食组相比,胸肌率提高了2.14%而腿肌率下降了0.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