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梗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通过静态吸附,研究茶梗木质纤维素在绿茶提取物溶液中对儿茶素类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总量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茶梗木质素纤维素对儿茶素类的平衡吸附量降低;动力学研究数据用拟一级速率方程和拟二级速率方程模拟,其中拟二级速率方程拟合程度更高,在不同温度下利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的总儿茶素类饱和吸附量与实测值吻合。随着温度的升高,速率常数k1和k2提高,而总儿茶素类的初始吸附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选用经过预处理的白杨树、杉木、松树的木屑、铁观音乌龙茶茶梗及大孔树脂、活性炭(颗粒)作为吸附剂,对直接采用鲜叶提制的茶多酚浓缩液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及常温纯净水洗脱试验,以筛选出较好的木质纤维素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杉木木屑是首选的木质纤维素制备原料,选用经过酸碱预处理的杉木木屑作为吸附剂,对茶多酚浓缩液进行动态吸附,进液流速控制在3 mL·min-1,总儿茶素的平衡吸附量为107.93 mg·g-1;再用常温纯净水进行洗脱,控制流速2 mL· min-1,总儿茶素的解吸率为26.21%.  相似文献   

3.
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豆.会的方法(ISO14502—1—2005和ISO14502.2—2005),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红茶样品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包括EC,EGCG、ECG、EGC和C)、荼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茶样茶多酚总量在9.712%~18.625%之间,符合ISO提出的红茶茶多酚总量不低于9%的要求;红茶儿茶素类以ECG为主,其含量在1.2921%~13.165%之间,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在部分红茶样品中可检测出EGCG和EC,含量分别为1.755%~4.983%和0.218%~1.579%,但在所有红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EGC和C;在分析的红茶样品中,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213%~1.668%,0.127%~0.483%和2.484~5.093%。由此可知我国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符合ISO国际茶叶标准(以茶树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红茶与国际标样更为接近);红茶内含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还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沅陵县地处湖南西部,是湖南产茶大县,产茶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为了探明沅陵县地方茶树资源的特性及其直接利用价值,分别对其区域内官庄(GZ)、麻溪铺(WJ)和清浪(QL)等3个乡镇的茶树资源进行挂牌调查及鲜叶内主要代谢物检测分析。结果发现,WJ茶树资源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QL的茶多酚含量最高,GZ的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最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可碱和茶碱区域间无明显差异(p> 0.05),儿茶素组分中仅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p <0.05),其他儿茶素组分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聚类分析和单一生化成分分析,所取样品可聚为三类,Ⅰ类为茶多酚较低、氨基酸较低及简单儿茶素较高的资源,Ⅱ类为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较低和酚氨比值较低的资源,Ⅲ类为高茶多酚、高儿茶素尤其是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高的资源。其中较...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08,(6):42-42
以日本Benifuji绿茶为原料,用50%乙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液经氯仿脱咖啡碱和色素、乙酸乙酯和HP-20大孔树脂富集儿茶素,得多酚含量高于80%的茶多酚粗品,再经Toyopear HW-40S柱层析分离纯化,得EGC、ECG、EGCG、EC及两种未知成分,经H-NMR、MS和HPLC等分析,两种未知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3-O-甲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3’Me)。  相似文献   

6.
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对小鼠体重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粉末饲料喂养小鼠12周,通过称量小鼠体重、脏器及腹腔脂肪(IPAT)等器官重量,测定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和肝脏中脂类含量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对小鼠体重、脂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组的小鼠体重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中Ⅳ组(0.06%咖啡碱+0.6%儿茶素)从第4周开始小鼠体重增加显著减少。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处理的IPAT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Ⅰ组(0.03%咖啡碱+0.3%儿茶素)、Ⅱ组(0.03%咖啡碱+0.6%儿茶素)可显著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Ⅲ组(0.06%咖啡碱+0.3%儿茶素)、Ⅳ组(0.06%咖啡碱+0.6%儿茶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瘦素浓度明显降低;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能降低肝脏中TC或TG浓度。以上结果表明,绿茶成分咖啡碱与儿茶素组合通过降低血液与肝脏中的脂类含量,可能引起体内脂肪沉积减少,抑制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加工出富含儿茶素类含量的茶叶,本试验探索了提高茶树鲜叶儿茶素类含量的不同光质萎凋工艺。试验以茶树新品系HK-2和HK-3为材料,采用白光(CK)、红光、黄光、蓝光、紫光光质进行萎凋,于照射0、2、4、6、8、12、24 h时取样,利用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简单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儿茶素(C)]和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的测量。结果表明,与白光组CK相比,HK-2品系茶树鲜叶采用4 h的蓝光萎凋工艺,简单儿茶素含量显著增加了21.64%,6 h的蓝光萎凋工艺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的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3.31%、38.56%和35.78%;HK-3品系茶树鲜叶采用12 h的蓝光萎凋工艺EGCG含量显著增加了33.18%,6 h的蓝光萎凋工艺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5.49%、35.83%和38.51%。以7种儿茶素组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萎凋能调控茶树鲜叶在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含量的变化,其中蓝光萎凋6 h处理是提高茶树鲜叶儿茶素类含量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相似文献   

9.
对庐山不同海拔高度共49个茶园的春茶一芽二叶新梢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酚氨比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这些品质成分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平均为17.60%,氨基酸3.28%,咖啡碱3.07%,酚氨比5.59;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氨基酸呈线性关系显著提高,茶多酚和酚氨比则呈指数关系显著降低,而咖啡碱含量则变化不大。儿茶素组分随海拔高度变化表现不同,EGCG、ECG和EC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而EGC和GCG则有所提高,导致儿茶素总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进行连续摊放(水分78%~61%)处理,取不同含水率摊放叶,分别进行液氮速冻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各组分、氨基酸及各游离组分、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研究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鲜叶中含水率下降逐渐加快,干物质质量下降;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现前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逐渐下降,鲜叶和摊放叶中检测不到没食子酸儿茶素(GC);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游离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摊放过程中茶鲜叶不同生化成分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为提高名优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