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巨大结核瘤的X线和CT表现以及和肺癌的鉴别。方法: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肺结核瘤,直经全部在3cm以上,全部摄有胸部正侧位X线片,31例摄病灶或/和支气管体层,15例进行了CT扫描。作者用双盲法分析了其不典型X线和CT表现以及与肺癌的鉴别诊断。结果:(1)发生在非好发部位(60%);(2)瘤体呈分叶状(38%);(3)边缘出现毛刺(20%);(4)瘤体与胸壁出现胸膜凹陷征;(5)特殊形态的空洞;(6)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巨大肺结核瘤诊断比较困难,不容易与肺癌相鉴别,当出现病灶中心钙化。引流支气管和卫星病灶等典型表现能肯定诊断。当结核瘤表现不典型时,如发生于非好发部位、肿块呈分叶形、出现胸膜凹陷征、空洞呈偏心状以及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时诊断比较困难,往往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因此诊断时需要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特征,以提高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0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对其CT征象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俐周围型肺癌共有102个病灶,其中右肺叶病灶69个,右上肺叶病灶36个。病灶的主要特征性CT征象:(1)分叶征:89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87.3%;(2)毛刺征:71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9.6%;(3)胸膜凹陷或(和)胸膜牵拉征.63个病灶出现,出现率为61.8%。次要特征性CT征象: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空洞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支征)以及空泡征等。增强扫描瘤体均有强化。结论: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并有包括2个以上主要征象在内多个CT征象应考虑诊断周围型肺癌、若合并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无钙化).要考虑肺癌向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7例病灶在2cm以下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术前胸片和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7例周围性小肺癌早期在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影19例,浸润影6例,条索状影2例;CT片病灶的表现有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细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其中有5例做过1年1次的常规胸片体检,其中1例3年前胸部平片已有病灶出现,4例1年前已有病灶出现,但均未及时发现.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熟悉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脑转移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脑转移且已明确肺癌组织学类型的病例.结果:36例中,单发转移10例,多发转移26例;鳞癌19例,腺癌13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3例;36例107个转移灶中,鳞癌71个,腺癌30个,小细胞癌2个,大细胞癌4个;各种病理类型的肺癌脑转移瘤灶中,鳞癌重度水肿比例最高(57.7%),囊性变最多(45.1%),腺癌转移瘤卒中出现率最高(30.0%).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脑转移有不同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曲菌球的X线表现以及其原发空洞的鉴别诊断。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曲菌球,全部摄有胸部平片及病灶体层片,作者用双盲法结合文献分析肺曲菌球以及其原发空洞的X线诊断。结果:10例空洞均为厚壁空洞(>4cm)。3例肺癌空洞内壁不光滑,7例(6例结核,1例肺脓肿)内壁光滑。肺曲菌球X表现为空洞内见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球状物,大小2.5cm×2.5cm至2.5cm×4cm,边缘较毛糙,1例有钙化,球状物周围均由月芽形气影围绕。6例球状物在空洞中的位置可随体位的变动而改变。结论:曲菌球指曲霉菌寄生在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肺囊肿以及支气管扩张的空洞(腔)内,生长菌丝使其聚集形成致密的球状物。X线表现为空洞(腔)内球形致密阴影,周围有环形或半月形空气影包绕,球状物在空洞的位置可随体位的变动而变化。不同性质的空洞仍保留了一些自身的特点,如癌性空洞内壁不光滑,结核空洞附近有卫星病灶,肺脓肿空洞周围多较毛糙等。当发现肺慢性空洞(腔)内有球形肿块影时,应想到肺曲菌球的可能,在确认曲菌球存在时,应根据空洞的形态,周围病灶和肺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对空洞性质进行判别,其要点基本上与无曲菌球生长时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癌的镜下表现,以及刷检和取活检时的病理表现,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诊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某院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技术以来诊断的168位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以男性吸烟患者为主,主要侵犯右肺。病理类型上,鳞癌51.2%(86/168),腺癌26.2%(44/168),未分化癌18.2%(30/168)。结论:对于周围型肺癌在X光线或CT引导下局部取材可提高诊断率;对于有临床症状,首次活检为阴性者追踪复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肺癌灶(直径<3.0 cm)“颗粒征”影像的动态表现,以期提高对小肺癌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细胞学及临床证实的45例小肺癌患者,选取具有小斑点、斑片或结节状征象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动态变化。全部病例均摄有常规 X胸片(2次以上)并作同期肺部 CT扫描。结果30例患者 X线片、肺部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均有从小到大,密度从淡变浓,由形态多样到融合成团块,从不典型到典型的分叶、毛刺、棘状突起或血管改变等综合影像。2月以上复查成结节肿块者8例,1年以后有变化者12例,3~4年有变化者6例,5~6年以上者4例。总计恶性结节22例,良性结节8例。结论“颗粒征”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为小肺癌早期手术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肺癌16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肺癌的镜下表现.以及刷检和取活检时的病理表现,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诊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某院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技术以来诊断的168位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以男性吸烟患者为主,主要侵犯右肺。病理类型上.鳞癌51.2%(86/168),腺癌26.2%(44/168).未分化癌18.2%(30/168)。结论:对于周围型肺癌在X光线或CT引导下局部取材可提高诊断率;对于有临床症状.首次活检为阴性者追踪复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30例胃术前及术后标本X线双对比造影与病理对照,重点观察胃小沟、胃小区的改变及病理基础。胃恶性溃疡周围胃小沟、胃小区达不到溃疡口边缘、而良性溃疡周围胃小沟,胃小区则反是。浅表性胃炎X线诊断较困难,而部分浅表性糜烂性胃炎病例可在X线双对比造影中被发现,胃小区呈糜烂改变,范围也较广泛,在胃小区糜烂改变的背景下,可见到细小的雀斑钡点,周围有一层透亮的晕缺,这种钡点与晕影形成靶子样改变,或表现为点状和线状影,这些表现为浅表性糜烂性胃炎的典型X线征。胃恶性病变周围胃小区也表现为糜烂改变,但其范围较局限。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4岁。因右上腹外伤曾在当地医院X线检查,发现右肺野类圆形结节影拟诊为:右肺周围型肺癌;右肺结核瘤。后曾到市内两医院检查,X线胸 相报告均同上述诊断。患者于1990年9月6日转入我院胸外科治疗。 患者自述13年前患过肺结核,未经治疗自愈。余  相似文献   

11.
肝转移瘤的CT诊断(附1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斌  杨雷 《湛江医学院学报》1994,12(3):212-214,T287
分析了12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肝转移瘤的CT表现,结果表明:肝转移瘤以小而多发之圆形成类圆形为特征,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有118例,等密度与高密度各2例,病灶有囊变、坏死36例;增强扫描无强化73例,周边有轻度强化49例,表现有"牛眼征"4例。本文并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26例原发性肺癌的CT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6例原发性肺癌的CT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肺癌CT诊断准确性以及患者手术切除机会。方法:搜集1992~1999年间26例CT误诊,而经手术病理或其他临床证实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周围型肺癌20例,误诊为结核瘤10例,炎症假瘤5例,真菌感染2例,错构瘤2例,胸膜间皮瘤1例;中央型肺癌6例,误诊为纵隔淋巴瘤2例,胸腺瘤2例,肺部炎症2例。重新回顾性阅片发现,26例肺癌中具有典型肺癌征象,可作出诊断12例(占46%),具有部分特征表现,而结合临床可作出诊断的6例(占23%),其余8例(占31%)诊断仍较困难,需作穿刺活检或剖胸探查方可能诊断。结论:原发性肺癌术前CT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肺癌病灶CT特征性表现征象认识不足是主要原因。加强肺癌CT征象的认识,密切结合临床,提高或改进扫描技术,争取多种影像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将是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62例经手术切除、痰检、纤支镜活检、穿刺组织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胸部平片及CT片的表现,并总结各型病变的影像特征。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可分为孤立结节型、弥漫型(多发结节型)、肺炎型(弥漫实变型),大部分病例均有支气管充气征和(或)空泡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表现为多样性,对各型征象的表现进行细致的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诊断、X线分型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PAP的X线表现,全部病例都作了胸部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作了全肺体层。结果:15例中9例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小结节状阴影,3例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向外放射的蝶冀状阴影,3例表现为双下肺野大片状致密阴影。结论:PAP根据X线表现可分为多发小结节型、类肺水肿型和类炎症型,分别应与肺泡细胞癌、肺水肿及肺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淋巴管瘤的CT表现,总结其特点及有关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10例淋巴管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7个病例为多囊病灶,呈不规则形、长管状及类圆形,其内可见纤维分隔,边界清楚,3例囊内密度均匀,4例囊内密度不均匀,4例出现“液-液平面”征.3个病例单囊,表现为新月形、梭形或类圆...  相似文献   

16.
周恺骅  高基民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323-2328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正位模型的建立是肺癌研究的基础。本研究构建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鼠Lewis肺腺癌细胞株,以非开放性的方式进行肺内注射,监测小鼠的精神状态、行动力、体重,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大小,并将瘤荷小鼠处死后进行肺部组织活体取材,进行病理检测。研究发现,随着小鼠肺肿瘤的不断变大,小鼠精神状态变差、行动力变弱、体重降低,病变肺叶肺泡结构被大量异型性细胞取代。构建肺癌正位模型操作简单且可重复性高,为深入研究肺癌提供了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有3例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1例.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囊性灶伴附壁结节,2例呈实性肿块伴较大坏死囊性变.肿块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成分T1WI信号较脑实质偏低,T2WI较脑实质信号偏高;CT图像肿瘤实性部分密度较脑实质偏低,囊性成分密度较脑脊液偏高;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4例肿块较大,压迫第四脑室及中脑水管,引起幕上脑室积水,但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脑水肿.结论 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对该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50例脑内转移瘤 CT 检查结果,对其中6例脑单发转移瘤 CT诊断与手术病理作了对照分析。脑内转移瘤 CT 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脑内占位性病变,其主要共同特点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区域内可见类圆形或环、结节强化,周围脑质广泛低密度水肿区,边缘形状不规则。提出了其他相应检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犬乳腺肿瘤是临床上雌性犬的常见病。犬乳腺肿瘤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从肿瘤外形来看,犬良性乳腺肿瘤瘤体外有完整的被膜包裹,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易与机体剥离;而恶性乳腺肿瘤一般为不规则圆形,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状",瘤体周围血管丰富,与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SCT对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及随访原则。方法 15例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性分析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患者中,6例良性病变,边界多清楚,部分周围伴有间质改变;4例癌前病变,边界模糊,伴有部分实性成分;5例恶性肿瘤,边界毛糙,实性成分居多,且部分伴有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论 MSCT诊断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中,分叶、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棘状突起、界面毛糙等是肿瘤恶性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