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研究不同肥料在茶园上的肥效,检验其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用肥在茶树增产上有明显效果,对提高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作用,适合无公害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玉米不同肥力水平密度定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型玉米春播,在不同肥力水平的产量,低于每亩6000株定额时,随着密度的增大,均为增产的趋势.但有的增产不明显,本试验研究以掖单13号作材料,从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认为在山西晋中平川地区,中肥力最适宜的密度是每亩4600株左右,高肥力水平每亩5000株左右为宜.密度再大,穗粒数、千粒重、雌花总花数和和成粒率等影响产量的性状显著降低,败育率明显增加.密度过低,虽单株生理指标较高,但产量不及适宜密度定额的高。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单施配方肥为对照,种植绿肥(夏季饭豇豆和冬季紫花苜蓿)、绿肥+单施配方肥、绿肥+配方肥减施20%对茶园耕层土壤肥力和养分农学效率及不同季节茶叶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茶园土壤化肥减施、有机配肥和茶叶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绿肥+配方肥减施20%能够明显改善茶园土壤肥力,促进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茶园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茶园中施用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能提高茶树发芽密度、百芽重、茶叶产量。配合尿素施用,茶叶产量增加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茶园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茶园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茶园中施用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能提高茶树发芽密度、百芽重、茶叶产量。配合尿素施用,茶叶产量增加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茶园进行施用腐植酸有机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对茶叶产量、百芽重、芽头密度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植酸肥用量的增加,茶叶产量随之增加,增产幅度为4.32%~12.62%,施用腐植酸肥可增加茶树的芽头密度和百芽重,且分次施用比单次施用增产效果不显著;施用腐植酸肥对提高土壤pH的效果较好,提高幅度为4.50%~14.19%;建议每667 m2一次性施用腐植酸肥40 kg.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茶叶主产县茶园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20092010年,分析了江西省4个茶叶主产县婺源、浮梁、遂川、修水茶园的土壤肥力水平及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酸化较严重,所取茶园土壤pH值都在4.5以下,小于4.0的占72.0%,小于3.5的占26.4%;(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的占66.0%,特别是高山茶园有机质含量较高,低丘和平地茶园含量稍低些;(3)全氮水平尚好,有效磷含量偏低,仅32.1%的茶园达到Ⅰ级和高产优质茶园肥力指标,修水有48.3%的茶园含量低于设备最低检测限值,有效钾含量极低,达到Ⅰ级和Ⅱ级茶园肥力指标的只有15%;(4)有效铁、锰、锌和铜含量较丰富,有效镁、硫和硼含量偏低,有效镁和硫达到高产优质茶园土壤肥力指标的不到25%,有效硼含量达到高产优质茶园土壤肥力指标的只有11%,修水和遂川有78.8%的茶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设备最低检测限值。由此可见,江西4个茶叶主产县的茶园土壤肥力已存在严重酸化和养分失调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江西省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茶叶消费者对无污染、环保、富营养茶叶产品需求的增加,发展生态茶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物农药在茶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农药以科技含量较高、增产效果明显,无污染、环保、无公害、长效性为主要特点,在茶园中推广应用,对生态茶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间作与覆盖对茶园生物多样性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幼龄茶树与山毛豆、花生间作及覆盖蔗叶、芦苇叶对生物多样性和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幼龄茶园中茶行间种豆科作物并覆盖后,能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特别有利于增进蜘蛛等天敌的种类与数量及对害虫的生态控制能力,从而增加茶叶产量。其中,覆盖甘蔗叶与间作山毛豆效果更好,节肢动物多样性为0.8156,蚯蚓种群数量增加显著,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1979年夏季,对茶园喷灌的小气候效应及其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茶园喷灌后,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日变幅明显减少,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差异缓和,土壤和空气湿度增大。 喷灌茶园的降温增湿效应,喷灌期间比喷灌结束后明显,白昼比夜间明显,晴天比阴天明显,接近地表的土壤和空气比远离地表的土壤和空气明显。 大田试验结果,喷灌比不喷灌增产11.2%,小区试验增产4.0-38.9%,喷灌可增进茶叶品质,氨基氮增加19.91—39.51mg%,水分增加2.1—4.5%,芽叶纤维素减少0.39—0.98%。  相似文献   

11.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面临的生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夏秋季高温时茶园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茶园害虫天敌数量,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做到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实现亚热带丘山区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福建是我国最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含量是评价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福建主要产茶区茶园不同深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以及主要栽培茶树品种中重金属富集性的研究,对福建地区茶园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为科学评估茶园重金属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树品种对亚热带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茶树品种对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组成的影响, 以福建省中亚热带相同成土母质、地形和土壤类型的两种相邻的不同品种(黄金桂和福云6号)茶园为研究对象, 采用TOC-TN分析、离子自动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技术, 分析了不同茶树品种茶园表层(0~15 cm)土壤SON含量和组成特点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黄金桂和福云6号表层土壤氨基酸含量分别占SON总量的37.24%和30.71%,供试茶园土壤SON组成均以非氨基酸的SON占优势, 但黄金桂表层土壤氨基酸含量极显着高于福云6号;两种茶园表层土壤氨基酸均以中性氨基酸占优势, 但黄金桂表层土壤中性氨基酸和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显着和极显着高于福云6号;两种茶园表层土壤氨基酸种类组成相同, 但黄金桂表层土壤的脯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比福云6号高52.93%~100.00%.研究表明茶树品种对茶园土壤SON组成具有显着影响, 应关注茶树品种对占优势的非氨基酸SON组成的影响及其在茶园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幼龄茶园中间作药用植物对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影响,以单作茶园为对照,间作元胡、紫云英和菘蓝3种药用植物为处理,测定茶园温湿度、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间作药用植物可有效降低茶园空气温度,增加茶园空气湿度,其中菘蓝间作效果最佳;间作茶园土壤元素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所提高,土壤有效氮在成熟采收期含量高,有效磷在不同发育期含量都高,有效钾在发育中期含量高,且均高于单作茶园,其中菘蓝间作茶园土壤元素含量最高;在发育中期,菘蓝间作茶园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间作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土壤蔗糖酶、土壤有效钾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土壤pH和有效钾呈正相关。茶园间作药用植物能明显改善幼龄茶园土壤和小气候环境,保障幼龄茶树生长,尽快达到采摘标准,使茶农及时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5.
武夷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乌龙茶主产区武夷茶园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改良茶园养分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08年福建省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5年在武夷3大茶区,(桐木区、岩茶区和洲茶区)随机选取68个茶园,包括桐木区12个、岩茶区32个和洲茶区24个,分别采取茶园0—20 cm的土壤和一芽三叶的茶青样品。检测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定量测定茶青中的茶氨酸、咖啡碱、芦丁、ECG、EGCG和总儿茶素等6种次级代谢物含量做品质成分分析。【结果】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5年的土壤养分指标,发现近年来,武夷茶区土壤酸化严重,部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显著。三大茶区中,岩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变化最为明显,其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下降了0.65、45.29%和49.39%;土壤有效磷含量却大幅度上升,从5.21 mg?kg -1上升到平均值为245.70 mg?kg -1,上升幅度超过40倍。说明该区域茶园存在过度施肥的现象。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并且不同土壤养分指标对不同品质成分的影响有所不同。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各次级代谢物的最高含量都有其对应的土壤养分范围。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武夷茶区高品质茶园适宜的土壤养分范围:pH 4.5—5.0;有机质20—40g·kg -1;碱解氮60—100 mg·kg -1;有效磷10—100 mg·kg -1;速效钾100—150 mg·kg -1。 【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建议武夷岩茶区和洲茶区在养分管理方面,总体采取有机肥取代部分化肥,适量补氮和钾,严格控制磷肥施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性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鸟王茶茶园的改造,科学规划建设新茶园,改良土壤条件,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采集、室内分析,对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鸟王茶土壤pH值在4.12~5.38,适合茶叶生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丰富,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g/kg、231.42mg/kg和13.05mg/kg,均高于贵州人工茶园;速效钾含量欠佳,平均含量为80.18mg/kg,需适当提高钾肥施用量。土壤中Fe、Mn、Cu、Zn、M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1.52mg/kg、15.49mg/kg、1.07mg/kg、3.78mg/kg和0.05mg/kg,其中,Fe、Zn含量丰富,而其他元素含量均略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17.
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其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佩  杨知建  肖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4-5605,5639
遮阴可明显改变茶园微域生态环境,尤其对茶树冠层温度湿度及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理与生化过程,最终影响到茶叶产量。从生理生态方面综述了茶园覆盖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遮阴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试验表明,夏秋季高温时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环境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即在茶园种植一定数量的高大乔木并覆盖稻草或者间种三叶草,建立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复合茶园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有效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可做到少使用农药,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实现长江流域丘陵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茶园垦殖动力和机械、茶园土肥管理机械、茶园灾害管理机械、茶树管理机械等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并根据我国茶产业现状提出开展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集成和推广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勐海县茶叶种植区为研究基地,于2007~2009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3种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勐海茶区共发现节肢动物有17目61科121种,包括有害节肢动物12目41科71种,天敌类群9目20科50种;樟-茶间作茶园与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纯茶园。这表明复合种植能显著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其结构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