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对中药复方治疗牛病毒性腹泻(BVD)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抽取腹泻成年牛、犊牛各70头作为研究对象,将70头腹泻成年牛、犊牛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头,对观察组成年牛、犊牛予以中药方剂煎汤灌服治疗,对照组成年牛、犊牛予以病毒唑联合庆大霉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成年牛、犊牛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成年牛治疗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57.1%,观察组犊牛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6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泻火止痢为组方原则研制中药复方,观察其对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效果。选择河北省邢台地区某奶牛场的腹泻成年牛、犊牛各80头为治疗对象。试验犊牛、成年牛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药方剂煎汤灌服,犊牛100 g/次~150 g/次,成年牛300 g/次~500 g/次,每天1次~2次,连用3 d~5 d。对照组,犊牛、成年牛按牛场常规使用病毒唑配合庆大霉素治疗方法给药。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对犊牛腹泻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70%;对成年病例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75%。中药复方治疗牛病毒性腹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西药治疗方法与中药复方治疗方法对犊牛腹泻的治疗效果,将腹泻犊牛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对照组病牛采用乙酰甲喹西药治疗,试验组病牛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结果表明,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的试验组病牛的总有效率为88.9%,治愈率为82.2%,对照组有效率为62.5%,治愈率为47.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中药复方制剂治疗腹泻病犊牛,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盐穗木粗提液对大肠杆菌感染病例的防治效果观察,确定盐穗木在临床病例中的药用效果。使用中药醇提法获取盐穗木粗提液,将盐穗木粗提液旋转蒸发浓缩至1 g/mL,通过小鼠对盐穗木粗提液的药物最大耐受剂量试验及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的防治试验,获取盐穗木临床药用数据。结果显示,1 g/mL盐穗木粗提液在小鼠感染大肠杆菌病中预防效果不佳,但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甘肃省临夏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试验采集该牛场13头腹泻犊牛的粪便和血清,通过胶体金技术、ELISA方法、细菌分离鉴定、Kirby-Bauer法分别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毒学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样中未检测出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抗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阳性率为23.08%(3/13);未检出BRV和BCV的抗体,BVDV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38.46%(5/13)。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和7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20种常规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无对两种细菌均有效的药物。此次犊牛腹泻是由BVDV、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且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进一步治疗此次的犊牛腹泻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均可导致犊牛发生腹泻。为了查明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发生犊牛腹泻的原因,2020年12月采集该牧场48 份犊牛粪便及血液,通过血清学结合实验室方法进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检测结果阳性率为8.33%(4/48);犊牛腹泻4联抗原快速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阳性率为43.75%(21/48);BVDV病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阳性率为29.17%(14/48)。结果显示,该规模化牧场的犊牛腹泻主要由BVDV和大肠杆菌引起,本试验为该牧场的后续治疗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甘肃省张掖市某奶牛场犊牛严重腹泻的病因,试验无菌采集发病犊牛血液、鼻黏液及粪便样品,通过病毒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及16S r DNA PCR检测及测序分析等方法对发病犊牛的病料进行检测,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全血及粪便等样品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呈阳性;从粪便中分离出大肠杆菌,且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环丙沙星高敏,对其他抗菌药物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说明该奶牛场犊牛腹泻是由BVDV、IB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同时配合中药辅助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中药复方制剂和西药对犊牛腹泻的治疗效果,将自然发病的腹泻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对照组用西药乙酰甲奎治疗,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犊牛腹泻的治愈率达82.2%,有效率达91.1%,极显著优于乙酰甲奎注射液(P<0.01),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巴州地区犊牛腹泻的流行情况,分别抽检114头腹泻犊牛(本地杂交黄牛、黑白花奶牛、新疆牦牛)的脏器、血清和粪便样品共342份,对脏器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采用ELISA方法对血清进行副结核抗体检测,对粪便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的病原检测和寄生虫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沙门氏杆菌阳性率为42.1%,大肠杆菌阳性率为38.6%,病毒性腹泻病毒阳性率为24.6%,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1.9%,冠状病毒阳性率为14.0%,球虫阳性率为13.2%,隐孢子虫阳性率为14.0%。肉牛、牦牛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和寄生虫(P0.05),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菌和寄生虫阳性率(P0.05)。说明巴州地区犊牛腹泻主要由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引起,不同犊牛品种感染的病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犊牛腹泻是犊牛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犊牛生长发育和成活率。2021年1月,西昌市某奶牛场发生犊牛腹泻,为确定病因,笔者运用PCR和RT-PCR方法对该场22份犊牛腹泻粪便样本进行10种腹泻病原检测,结果得出:22份样本均检测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16份样本显示牛诺如病毒(BNoV)阳性;12份样本显示纽布病毒(NeV)阳性;8份样本显示牛轮状病毒(BRV)阳性;4份样本为牛细小病毒(BPV)阳性;牛冠状病毒(BCoV)和环曲病毒(BToV)各1份样本显示阳性;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细菌性病原均未检出。本调查结果表明引起该场犊牛腹泻的原因主要是多种病毒的混合感染,其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的感染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身对照法试验设计,将9只健康的卡拉库尔公羊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研究在日粮中添加盐穗木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00 g盐穗木有降低卡拉库尔羊瘤胃液pH值和氨氮(NH3-N)含量的趋势,但盐穗木添加量为200 g时会提高瘤胃液pH值;添加100 g盐穗木可提高瘤胃中菌体蛋白含量,添加量为200 g时会降低菌体蛋白含量;日粮中添加盐穗木对卡拉库尔羊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无影响,有增大乙酸/丙酸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探索盐穗木对家兔血清酶的影响。选取临床健康、体重相近的家兔12只,根据灌喂剂量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3只。在对家兔连续灌喂盐穗木醇提取物后,分别于7、14、21和28d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AST、ALT、ALP和LDH的浓度。结果显示,以0.9%生理盐水溶解盐穗木醇提取物,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ST活力均差异显著(P0.05);ALT活力无统计学上差异;ALP、LDH活力在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以40%乙醇溶解盐穗木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清中AST、ALP活力及中剂量组LDH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ALT活力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盐穗木醇提取物灌喂浓度的提高,血清中AST、ALT、ALP和LDH活力呈剂量依赖关系,说明一定剂量的盐穗木醇提取物对家兔肝脏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从822头奶牛中筛选出65例临床型乳腺炎患牛进行试验,探讨中药对奶牛乳腺炎的治疗作用。将患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奶牛用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中药复方治疗患牛33例,治愈26例,治愈率为78.8%;对照组治疗32例,治愈27例,治愈率为84.3%。经统计学处理,用中药复方治疗奶牛乳房炎与常用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成本较低、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粪样微生物数量、腹泻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3~5月龄犊牛20头,按性别、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将犊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犊牛,对照组犊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犊牛基础日粮中添加含有酿酒酵母菌、枯草芽胞杆菌和乳酸菌的复合微生态制剂,饲喂试验共30d。记录犊牛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体重,计算并比较2组犊牛在试验期间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收集犊牛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粪便样本,检测并比较2组犊牛在饲喂试验前后的粪样微生物数量;记录2组犊牛在试验期间的腹泻情况,计算并比较2组犊牛的腹泻率;试验结束时采集犊牛的血液样本,测定并比较2组犊牛的主要血液指标。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犊牛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喂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犊牛粪样中乳酸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样乳酸菌数达到2.28×10^7CFU/g,试验组犊牛粪样中大肠菌群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犊牛腹泻率也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犊牛的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改善犊牛肠道菌群并且降低犊牛的腹泻率。  相似文献   

16.
灭菌散对仔猪腹泻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腹泻是一种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危害严重的疾病,在养猪生产中,特别是采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后普遍存在.本试验根据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仔猪腹泻的临床表现,研制了一种中药制剂-灭菌散.选择以黄连、黄柏、黄芪、甘草、白头翁、干姜和大蒜等20多种中草药为主组成的灭菌散制剂,煎成1g/mL的中药汤剂,以0.2%的比例添加到日粮中.选择(28±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头.2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另添加0.2%的中药汤剂.给药后8 d,每组选择5头,前腔静脉采血做血液学和免疫学指标检测.试验结果表明,0.2%中药汤剂能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并能提高RBC、TP、IgG的数量和水平,腹泻率较对照组下降33.7%(P<0.01).灭菌散是一种能有效防治仔猪腹泻的候选制剂.  相似文献   

17.
Effect of levamisole on induced bovine viral diarrh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 of levamisole in calves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th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was evaluated in a double-blind study. The infection was mild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everity of infection or speed of recovery between levamisole-treated and 0.9% NaCl solution-treated (control) calves. Also, the serum antibody titers and viral recovery data of these calves were comparable.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were consistently higher in the treated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difference peaking on postinoculation day 15. The detection of marked lymphopenia in control calves but not in levamisole-treated calves indicated a potential use of levamisole in bovine viral diarrhea.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以女贞子、枸杞子、穿心莲、大青叶等多味中药组成的"女贞枸杞散"对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效果和对外周血各类白细胞数量的影响。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选用80头体重为1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4组,分别为试验Ⅰ组(日粮中加0.4%"女贞枸杞散"),Ⅱ组(添加0.6%),Ⅲ组(添加0.8%)和对照组(普通日粮)。详细记录仔猪腹泻情况,计算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等。试验结束后采血,测定各类白细胞数量,结果表明,"女贞枸杞散"能有效地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血液中的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的的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