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愈加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逐渐成为重点工作任务,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北京市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开展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等方面,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在当前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能源使用、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剖析了其中存在的村民生态环保理念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少参与式治理制度、农户缺乏积极性等现实问题。基于此,从增强农户环保意识、实现农户参与式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3个方面提出优化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焉耆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整治情况的分析,发现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部分村庄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厕所、自来水等改建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村民人居环境认知存在不足,主动参与家园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30-232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也在此背景下诞生,尽管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与技术投入不足等原因,农村地区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以安徽宿州、亳州和滁州三市地区的农村为例,就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此来解决农村垃圾治理的乱象,这既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珍贵财富,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建设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长久以来,农村垃圾肆意乱堆、倾倒等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迫在眉睫。由于传统垃圾处理存在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等问题,难以实现乡村绿色发展目标,破解农村垃圾问题必须引进PPP模式。然而PPP模式在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契约精神缺失,资金筹集困难,风险多样复杂,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为应对风险,政府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合作机制、筹资结构、风险分担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5.
赵德刚 《乡村科技》2023,(6):151-154
在农村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生活垃圾的无序排放成为阻碍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的难题。实施垃圾分类治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基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分析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愿,进一步重视与支持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妥善处理搬迁后的环境问题,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治理体系、提高民众参与度等对策,以期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凯 《乡村科技》2022,(3):121-123
建设生态宜居的农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现实需要.当前,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环境改善和各种垃圾处理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生态污染严重、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规划布局不科学是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些问题,要加强思想教育,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多方筹资,...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导致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突出,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甘肃省渭源县8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在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存在垃圾分类难度大、资金短缺、治理主体单一、地方立法不完善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进而从树立环保理念、增加投资力度、健全多元主体治理体系和完善治理规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解决是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现代化,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趋近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农村生活垃圾造成的负面效应不断增加。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中牟县黄店镇祥付营村具体的情况,提出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如火如荼的建设下,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制约其建设、发展的棘手问题。该文在对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大松林村垃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该区存在垃圾种类多且成面源化分布、村民环保意识缺乏、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备以及政府管治失灵等问题,然后提出了加强环卫管理整治、拓宽集资渠道、合理规划建造垃圾池等对策建议,以改善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美丽乡村,垃圾处理问题是绕不开的坎儿。近年来,桦甸市创新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化解垃圾处理难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路,为该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地处吉林省东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三湖保护区的桦甸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全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他们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做好政企合作、市场运作、建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庆市正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于对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分档整治开展情况及成效的调研,从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改造及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等方面分析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特色与存在问题。提出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支撑;建立完善建设及管护机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主要内容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相似文献   

1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文章结合工作实践,从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分析了南充市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梳理出南充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群众主体意识不足、后续管护乏力等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强化统筹协调力度、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提升群众思想认识、构建长效管护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决策部门和同类地区提供参考借鉴,共同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农村随意扔弃垃圾的问题,实现"美丽乡村"目标,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社区为例,随机对25位常住村民进行了有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公众参与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①缺乏主体责任意识;②缺乏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③居民自我环保意识薄弱;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备设施购买不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划分农村居民责任区域,用机制驱动居民的环保意识和义务的提高;②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保障治理机制有效运转;③以多样化形式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④扩宽资金来源的渠道,保证基础设备设施的足够投入;⑤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激发居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清洁能源利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也存在城乡建设水平差距较大、项目建用匹配性不强、传统风貌特色不断消失、管护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建议从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短板、重新审视人居环境治理理念、科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和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等角度开展工作,进一步改善北京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村民在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推动生活垃圾的长效治理,创造生态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长久实施.该文分析了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现实情况提出了推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张家界市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以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和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强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针对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张家界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塘沟淤泥、农业生产废弃物和改变村民不良习惯为主要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农民生活品质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关键工作,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农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是整项治理工作任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以房山区为例,对北京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分析发现村民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需求强烈,但参与意愿不够强,主要原因是村民个体认知能力低和村干部引导互动少。基于此,从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个体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整治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吉林省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彻底治理。本文阐述了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指出农村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问题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总结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治理效果,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足,基层管理机构缺乏统一、长效的管理机制,且缺少必要的资金保障等。纠其原因主要是资金投入不足及农民自身的价值观局限性所致。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建议从根本上提升村庄的规划质量,加强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发挥村民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在农村基层建立常态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丰富资金渠道,并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等。通过这些措施可全面提升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