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营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肥处理明显促进草莓营养生长,提高草莓产量和果品质量.其中,菌肥浓度37.5kg/hm2处理的草莓产量最高,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6.74%和5.54%;菌肥处理草莓果实的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1.5%、20.0%、17.2%和30.2%,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3种改良剂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土壤改良剂对川党参连作障碍的消减作用,以有机肥、微生物肥和硅钙钾镁肥为改良材料,研究不同改良剂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微生物肥和硅钙钾镁肥显著提升了川党参叶片SPAD值,增幅分别为41.2%、20.7%和47.4%。有机肥和硅钙钾镁肥显著增加川党参产量,增幅分别为20.2%和13.8%。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显著提高川党参多糖百分含量,分别增加9.3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微生物肥显著增加川党参炔苷含量,增幅为18.3%。3种改良剂对川党参根际土壤生化性质影响差异较大,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硅钙钾镁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分别提高0.28个和0.14个单位;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降幅分别为8.7%和19.9%。微生物肥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降幅为12.0%。有机肥、微生物肥和硅钙钾镁肥均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107.5%、23.2%和32.6%。硅钙钾镁肥显著增加细菌丰度,降低真菌丰度,细菌/真菌比例较对照处理提高5 038倍。综上,3种改良剂均可提高川党参光合代谢能力,但不同改良剂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机肥和硅钙钾镁肥显著提高川党参产量,微生物肥显著提升川党参炔苷含量。综合效应分析表明,3种改良剂(施用量)对连作川党参土壤的改良效果依次为有机肥(4 500 kg·hm-2) > 微生物肥(750 kg·hm-2) > 硅钙钾镁肥(750 kg·hm-2)。  相似文献   

3.
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a Hort.)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微生物菌肥对冀西北坝上地区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肥能促进生菜生长,提高其产量,改善其品质;其中,处理M2Y2[底施木美土里微生物菌肥1 200 kg/hm2(M2)+叶面喷施育苗宝贝微生物菌剂1∶200(Y2)]生菜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系活力、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CK,比CK分别提高了18.27%、61.04%、88.20%、101.43%、59.34%、125.00%和64.74%,处理M2Y2生菜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也明显高于CK,较CK分别增加了63.59%、42.35%和117.32%,而亚硝酸盐含量则显著低于CK,比CK降低了66.07%。施用效果最好的为处理M2Y2,其次为处理M1Y2,即底施木美土里微生物菌肥600 kg/hm2(M1)+叶面喷施育苗宝贝微生物菌剂1∶200(Y2)。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比菌肥对土壤养分及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年生油茶盆栽施用不同配方的生物素菌肥K1(5 g菌肥)、K2(5 g菌肥+21.40 g N肥)、K3(5 g菌肥+18.86 g P肥)、K4(5 g菌肥+50 g复合肥)、K5(10 g菌肥)、K6(10 g菌肥+21.40 g N肥)、K7(10 g菌肥+18.86 g P肥)、K8(10 g菌肥+50 g复合肥),分析不同菌肥配比对油茶植株生长量、生理指标和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油茶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提高,但K7处理的生长量最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叶片可溶性糖、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K7处理油茶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K8处理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最大;不同菌肥配比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但K7处理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提高最显著;而K6处理土壤速效N和速效P含量增幅最大。因此,K7处理为促进油茶生长的最佳生物素菌肥配方。  相似文献   

5.
生物菌肥对番茄连作土壤质量及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物菌肥在减轻设施番茄连作障碍中的作用,以设施番茄连作5a地块及其栽植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菌肥和化肥配施(CK:标准化肥处理,T1:2/3CK+1/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2:1/2CK+1/2等CK价格生物菌肥,T3:1/3CK+2/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4:等CK价格生物菌肥)对番茄连作土壤质量和植株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可明显改善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电导率和容重呈相反变化;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随着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三者均在T2处理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29.2、254.6、403.1mg/kg;生物菌肥还可增加设施番茄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随生物菌肥的增加细菌数量增加,放线菌、真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T3处理最高,三者数量分别增加21.37%~75.57%、35.23%~113.52%、17.00%~40.27%。同时,施用生物菌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植株综合抗病性,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预防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5种解磷溶磷菌肥在冀西山区旱地玉米上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冀西山区石灰性土壤施用磷肥后易形成难溶性磷的特点,以不施用菌肥为CK,以5种不同的解磷溶磷菌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施用不同菌肥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全磷含量、籽粒全磷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菌肥对玉米苗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对大喇叭口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变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收获期所有施用菌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均〉CK,其中处理Ⅳ与CK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本研究条件下,施用不同菌肥对植株和籽粒的全磷含量影响不显著。参试菌肥均能够提高玉米产量,除处理Ⅴ外,其他菌肥处理的产量均〉9000 kg/hm2,增产幅度(15.6%~24.2%)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微生物肥料在延胡索及其他中药材种植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微生物菌肥为对照(CK),设6个不同组分的微生物菌肥处理[复合微生物菌肥(S1)、NEB-26(S2)、拜沃(S3)、生物功能菌(S4)、激抗菌968(S5)、三炬灌金液(S6)],对比不同处理对延胡索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单株产量及有效药用生物碱含量等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S3、S5和S6处理能显著提升延胡索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P<0.05,下同),提升效果表现为S3>S6>S5.S1、S2和S6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113.28%、87.53%和104.33%;S3、S5和S6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提高,但仅S3处理与CK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除S6处理外,其余微生物菌肥处理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CK,以S3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其次为S2、S4和S5处理;S3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较CK显著增加22.25%和12.19%.施用微生物菌肥后延胡索的产量及生物碱含量均有所变化,其单株鲜重排序为S5>S2>S4>S6>S1>S3>CK,S5处理的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分别较CK显著提升392.86%和341.71%.延胡索乙素是对微生物菌肥处理响应最显著的生物碱,含量均高于CK,但只有S1、S3和S5处理的含量高于现行国家标准(>0.050%),其中延胡索乙素百分含量和单株总产量分别在S3和S5处理中达最大值,S3处理的胡索乙素百分含量(0.0890%)为CK的9.89倍,S5处理的单株延胡索乙素产量(9.4562 mg)是CK的31.90倍.[结论]综合分析有效生物碱含量及产量等指标,含细黄链霉菌的激抗菌968能较好地适应延胡索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其提升延胡索单株产量和单株有效药用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效果最佳,在延胡索种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棚内划区试验,设置连作土常规施肥(CK1),连作土化肥减施30%(CK2),连作土化肥减施基础下分别施用细菌型芽孢杆菌(XJ)、真菌型木霉菌(ZJ)、放线菌型链霉菌肥(FJ)及其组合性处理(XZ、XF、ZF、XZF),探索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连作番茄品质、土壤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应用于连作番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化肥减施30%处理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pH值、SOC、HU、NH+4-N、NO-3-N、AP、AK)、酶活性(SUE、CAT、SUC、CEL)、微生物量(MBC、MBN、MBP)、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果实品质(维生素C、LYC、TSSC、TOA、TSS),产量降低。与CK2相比,化肥减施基础下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改善土壤性质,提升土壤酶活性,增加亚硝化螺菌和亚硝化单胞菌为主的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提高番茄品质;但不同种群菌肥间存在竞争作用,整体以ZX、FJ处理存在较优值,与CK1相比,二者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5.32%、13.98%。综上,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促...  相似文献   

9.
多粘性芽孢杆菌对甜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以多粘性芽孢杆菌为菌种研制的生物菌肥对甜瓜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无机肥、有机肥对照,添加多粘性芽孢杆菌处理的甜瓜果实纵横径均增加,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4.26%、9.81%,单株茎叶鲜重分别提高了27.72%、16.08%,果实可溶性糖、VC含量有所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明显,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盐含量较无机肥对照显著降低。综合来看,多粘性芽孢杆菌生物菌肥处理在提高甜瓜单果重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灌浆期喷施不同类型叶面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冬小麦叶面配方施肥及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为供试材料,大田试验条件下,设吨田宝、磷酸二氢钾+尿素、光合菌肥、清水对照(CK,不施叶面肥)共4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品质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3种不同类型叶面肥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产效应大小依次为吨田宝>光合菌肥>磷酸二氢钾+尿素,增幅分别达到7.46%、6.08%、5.15%;叶面肥处理通过增加小麦穗粒重和千粒重提高小麦籽粒产量。3种类型叶面肥中,光合菌肥改善小麦籽粒品质的性能略优于磷酸二氢钾+尿素、吨田宝;与CK比较,3种类型叶面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粗蛋白质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光合菌肥还显著提高了小麦湿面筋含量。【结论】灌浆期适当施用叶面肥是冬小麦优质高产的一种有效技术措施,其中,光合菌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改善明显,可以应用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基于新型竹纤维高分子材料的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对杂交柑橘产量与品质的作用,以乐山市井研县5年生杂交柑橘“爱媛38号”为试材,每株沟施竹纤维高分子菌肥0(CK)、100(T1)、200(T2)和300g(T3),探究不同处理下杂交柑橘产量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下柑橘果实单果重增加,株结果量、单株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单果重、株产量和总产量在T2处理下最高,而株结果数在T1处理下最高;菌肥处理组柑橘果实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糖酸比与固酸比均显著高于CK(P<0. 05),其中T1处理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20.98%、29.45%、20.12%,T2处理下果实Vc、还原性糖含量最高,比CK分别提高了21.40%、23.61%,T3处理下果实固酸比最高,比CK提高了33.78%。综合分析可知,100g.株-1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对井研地区杂交柑橘土壤养分与树体营养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杂交柑橘果实提质增产,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应用价值。竹纤维高分子菌肥处理能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并促进柑橘果树汲取养分,使其树体维持较适宜的营养水平,从而促进杂交柑橘果实生长,提高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向植烟土壤中增施解磷菌、解钾菌生物菌肥,明确其对烤烟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石林县进行了单独施用解磷菌生物菌肥(T1)、单独施用解钾菌生物菌肥(T2)、混合施用解钾菌、解磷菌生物菌肥(T3)和不施用生物菌肥(CK)处理试验,分析各处理对烤烟产质量和根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生物菌肥的施用,尤其是解磷菌、解钾菌肥的混合施用,使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1%和15.1%,促进了烟株的生长发育,明显提升了经济效益。(2)生物菌肥能改善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使烟叶还原糖和钾元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5.8%和53.7%。(3)混合施用解钾菌、解磷菌处理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4种生物酶类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2%、95.6%、119.4%和29.0%。【结论】适宜的解磷菌、解钾菌生物菌肥的施用是改善烟株营养,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增加土壤磷素、钾素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庄浪县水洛镇进行了苹果连作土壤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金正大复合肥+菌益多微生物菌肥+葫阳有机肥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维生素C含量为5.7 mg/100 g,糖酸比为4.10,果品品质最佳,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农民习惯施肥(CK)排名第四位,产量及纯收入最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党参生产上施用不同肥料的试验研究表明,史丹利三安处理的党参单株根鲜重最大,为6.01g/株,史丹利复合肥处理最小,为5.24 g/株,施用不同肥料对党参单株根鲜重影响效果不明显。史丹利三安处理的鲜党参亩产量为207.62 kg,较测土配方推荐施肥处理、史丹利复合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CK)分别增产17.02%、17.39%和18.78%,差异显著。史丹利三安肥料在党参生产中增产效果显著,值得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连作辣椒大棚施用5406抗生菌肥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连作5 a大棚,研究施用5406抗生菌肥对土壤p H、酶活性、肥力以及辣椒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5406抗生菌肥,辣椒产量提高44.63%,单果质量提高23.96%,果实铁含量提高65.97%、镁含量提高8.56%、钙含量提高2.67%,粗蛋白和磷含量无显著差异,维生素C含量略有下降。在辣椒生长过程中,施用5406抗生菌肥,最大能使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37%、脲酶活性提高10%、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8%、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20%、有机质含量提高9%、碱解氮含量提高4%、速效钾含量提高3%、有效磷含量提高33%;并且土壤p H值升高。5406抗生菌肥可以改善连作障碍,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施肥(CK)和化肥(A)为对照,设置不同浓度的复合芽孢杆菌菌肥(SF:0.5 g/kg、MF:1 g/kg、LF:2 g/kg)和菌动力复合微生物菌肥(SG:5 g/kg、MG:15 g/kg、LG:25 g/kg)处理,研究其对不同生长期穿心莲生长与有效成分的影响,为微生物菌肥在穿心莲栽培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两种微生物菌肥均以中浓度对穿心莲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苗期以MG处理对穿心莲的整体促进效果最佳,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鲜重、根冠比及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CK分别增加23.57%、25.00%、5.43%、4.67%、101.46%、133.33%和44.65%,鲜重较A处理增加40.20%。两种菌肥均明显提高始花期穿心莲的有效成分含量,以MF处理促进效果最好,其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总内酯含量较CK分别提高65.05%、61.23%、78.73%和61.99%,较A处理分别提高134.75%、76.98%、48.63%和94.15%,G处理效果次之。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穿心莲苗期和快速生长期的8个指标以...  相似文献   

17.
试验于2020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实验基地进行,分别在连作3 a、连作2 a、头茬种植条件下,设置抗重茬种植技术和常规管理(对照),研究抗重茬种植技术对芋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索芋抗重茬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重茬种植导致芋绿叶面积、植株鲜重、植株中钙、铁含量降低,显著影响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为重茬年限越长,芋生长发育、植株中钙和铁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品质指标降低幅度越大。抗重茬种植技术能够明显提高重茬种植芋的各生育期绿叶面积、植株鲜重、钙和铁含量、产量,块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升高,但淀粉含量有所降低。另外,芋重茬种植不宜超过2 a,连作3 a芋产量大幅降低,抗重茬种植技术对产量的提高作用明显减弱,种植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连续施入生物炭对连作土壤黄瓜品质及根区微生态的影响,以黄瓜连作14、22茬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用、单次施用、连续3次施用生物炭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次施入生物炭相比,连续施入生物炭的连作14、22茬土壤的黄瓜单株产量分别增加24.06%、19.68%;与同一茬次相比,连续施入可以显著提高黄瓜果实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细菌数量以及细菌/真菌的值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真菌和尖孢镰刀菌数量,并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综上,生物炭连续施入较单次施入对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更显著,由此可以提高连作黄瓜的单株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更有利于缓解温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色素万寿菊的幼苗质量,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生物菌肥对色素万寿菊幼苗生长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可促进色素万寿菊幼苗生长,其中生物菌肥Ⅰ和生物菌肥Ⅱ2种生物菌肥的效果均优于0.04%尿素,尤以喷施稀释150倍的生物菌肥Ⅰ(C150处理)的效果较好,能显著增加幼苗茎粗、一级分枝数、叶长、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冠幅和全株鲜重等指标值,分别为3.28 mm、2.33个、9.80 cm、53.60、17.50 cm和5.01 g;同时,各叶面肥处理的移栽成活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CK1)。因此色素万寿菊苗期叶面喷施稀释150倍的生物菌肥Ⅰ有壮苗效果,并能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金华市种植辣椒6 a的连作障碍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高温闷棚对照(CK)和生物强化还原(BRSD)土壤处理,研究BRSD对辣椒连作障碍的防控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传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辣椒发病率达到56.1%,平均667 m~2产量仅为767.61 kg;BRSD处理显著降低了辣椒植株发病率(13.0%),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47.5%。经BRSD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pH值极显著上升到6.1,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较对照和处理前土壤下降,抑制了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减少了化肥施用,减轻了土壤盐渍化,改良了退化土壤。表明BRSD是一种修复连作障碍土壤、防控辣椒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