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苏联进口的木材中,在检验时,发现国内未见报道的两种星坑小蠹、(每种只截获雄性成虫一个)。为严防国外危险害虫传入我国,现将这两种星坑小蠹雄性成虫的主要形态特征简述如下,供检疫人员参考。 1.二钩星坑小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从二连口岸进口的木材主要来自苏联、其次为蒙古。从这些木材上查获的小蠹科害虫经整理鉴定,计3亚科7族11属22种。这些小蠹虫都是重要的林木害虫。由于体形甚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易识别;又由于有些种类国内仅局部发生,有些种类如二钩星坑小蠹,二齿星坑小蠹国内未见报道,因而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将22种小蠹虫的分类地位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粒材小蠹Xyleborus penforans Wollaston是危害木材的小蠹虫,属小蠹科,齿小蠹亚科,材小蠹属。筑坑于木质部中,常在韧皮部与木质部的接合面上发现。据报道此虫分布在于马达加斯加、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美、巴西、及中国的广西(龙胜)和云南(西双版纳)。由于粒材小蠹至今仅限于成虫的形态特征描述(雄成虫资料均缺乏),  相似文献   

4.
1985-2000年,美国在截获的北美以外的6825批次小蠹中,共鉴定出49个属中的67种小蠹,其中以中穴星坑小蠹(Pityogenes chalcographus)、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vo-sus)、细干小蠹(Hylurgops palliatus)、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tus)等数量最多。这些小蠹分别从11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截获,最多的10个国家分别为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墨西哥、牙买加、比利时、法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在截获的小蠹中73%发现于木质包装中,22%在食品和植物材料中。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3月,南通海关关员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凯洋"轮进行登轮检疫时,在其甲板、舱壁等处截获到多种形似小蠹和长小蠹的有害生物。经送南京海关实验室鉴定复核为附齿筒长小蠹(Dinoplatypus pallidus)、强生长小蠹(Platypus jansoni)、橡胶材小蠹(Xyleborus affinis)和暗翅材小蠹(Xyleborus semiopacus)。其中附齿筒长小蠹(D.pallidus),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确认,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6.
凹缘材小蠹     
从香港进口边角木料检疫中,常在巴麻木的韧皮部下或木质部中发现凹缘材小蠹Xyleborus emarginatus Eichhoff。此虫多为害树木的木质部,筑坑于木质部中。危害状为一穴状的共同坑,深入木质部中,不分母坑道和子坑道。该虫属小蠹科、齿小蠹亚科、材小蠹属,为蛀干小蠹类,对松树、杉木危害甚大。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个别省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张家港、苏州等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在美国输华木质包装上检获数种蠹虫,经江苏局植检实验室鉴定分别为红角双棘长蠹(Sinoxylon ruficorne Fahraus)、斑尖帽胸长蠢(Prostephanus punctatus Say),细齿叉尾长蠹(Xylion adustus Fahraus),松芽枝窃蠹(Ernobius mollis Linnaeus),赤材小蠹(Xyleborus ferrugineus(Fabricius)),锉小蠹(Scolytoplatypus sp.).其中,红角双棘长蠹、赤材小蠹和斑尖帽胸长蠹在我国既无分布记录,也未见中文描述.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志粦 《植物检疫》2006,20(5):298-299
长小蠹(platypus spp.)属蛀木害虫,从美国进口原木、板材检疫中经常截获有中对长小蠹,最近又新发现柱体长小蠹[platypus flavicornis(Fabricius)].本文描述了长小蠹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根据其危害症状采取相应检疫方法,并分别对在美国原木发生的中对长小蠹、柱体长小蠹、组合长小蠹、四齿长小蠹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8月,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美国纽约州的白松原木上截获间隔齿小蠹(Ips integer),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动植物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查询及专家确认系全国首次截获。间隔齿小蠹分布于美国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爱达荷、蒙大拿、新墨西哥、俄勒冈、南达科他、犹他、华盛顿。主要为害亚利桑那松(Pinus arizonica)、西黄松(P.ponderosa)、济华松(P.chihuahuana)、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检疫从美国进口的原木(花旗松 Pseudotsuga menziesii)时,经常截获到 Gnathotrichus 属的小蠹,在分类上属齿小蠹亚科、光小蠹族,后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殷惠芬先生鉴定为脊沟缝锤小蠹G.retusus LeConte。最近,我们把过去几年截获到的该属小蠹进行鉴定,发现这些小蠹中除了脊沟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8月 ,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美国的木包装上截获了美雕齿小蠹 ,又名粗齿小蠹Ipscalligraphus(Germar)。经查阅资料整理 ,该虫的详细描述如下。1 形态特征鞘翅斜面六对齿为主要鉴定特征 (见图1 )。图 1 美雕齿小蠹 (仿Hopping)a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从美国进口原木上截获的小蠹害虫大量的是大小蠹,齿小蠹尚不多见。在北美,大量发生的除了大小蠹便是齿小蠹。同时,从邻国日本进口木材中截获的害虫名录看,齿小蠹输入的机会和种类还是很多的,因此必须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3.
齿小蠹属昆虫作为小蠹科昆虫种类较多的一个属,是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近年来,从北美地区进境木材、木质包装上截获齿小蠹属昆虫的种类、数量均增长迅速,准确的种类鉴定对防止该类害虫传入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口岸近期截获频率较多的4种齿小蠹进行描述,并列出北美地区齿小蠹属常见种类的检索表,以期为口岸技术人员提供检疫鉴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亚利桑那齿小蠹Ips leconte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松属等植物的危害性很大。本文主要介绍了亚利桑那齿小蠹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性特性等信息。并与亚利桑那齿小蠹的近似种进行了简要的鉴别比较。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对进一步研究亚利桑那齿小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对其入侵我国的威胁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15.
美松齿小蠹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北美的危险性林木害虫,随着我国与北美国家木材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该虫传入我国的风险也逐渐升高。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美松齿小蠹的风险防控,本研究采用DIVA-GIS的BIOCLIM生态位模型对美松齿小蠹在我国的适生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美松齿小蠹在我国的较适宜生存地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北、云南、西藏、河北等省份的局部地区。应当在这些地区强化检疫措施,以防美松齿小蠹的传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16.
肖文武  麦伟强 《植物检疫》1991,5(4):265-266
用磷化铝、薄膜(聚氯乙烯薄膜)对原木进行熏蒸处理,当用药量(磷化铝含量)为8~10g/m~3,密封时间为72小时,落叶松八齿小蠹、云杉八齿小蠹、天牛幼虫死亡率均达100%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云浮口岸从土耳其进境木质包装中截获多头活小蠹虫,本研究对该小蠹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同时采用小蠹科通用引物CI-J-2183和TL2-N-3014进行PCR扩增该虫的COⅠ基因序列。结果获得758 bp的基因序列,通过与Gen 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该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上的3条欧洲纵坑切梢小蠹COⅠ序列相似性高达99%;采用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显示该虫与欧洲纵坑切梢小蠹亲缘关系极近且在同一进化分支中。结合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序列分析,可最终判定所截获昆虫为欧洲纵坑切梢小蠹。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4月,原连云港口岸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对一批来自马来西亚进境的空集装箱进行现场查验时,发现小蠹虫成虫若干。虫样经原江苏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鉴定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四行尖齿材小蠹(Cyclorhipidion quadricuspe (Schedl, 1942)),后经中国检科院确认四行尖齿材小蠹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四行尖齿材小蠹隶属于小蠹科(Scolytidae), Cyclorhipidion属,该虫体长约3.5 mm,长为宽的2.4倍,体型大而圆,体表呈均匀的暗棕色到黑色,鞘翅颜色较深,前胸背板和鞘翅没有明显的边缘或脊,背面观前胸背板呈盾形,末端呈直角,侧面观前1/2弓突上升,后1/2水平而倾斜,背顶部高而不突出,瘤  相似文献   

19.
1988年6月,我们在检查“VERA ACOR”轮上装载的美国木材时,截获到雅齿小蠹(原名粒点六齿小蠹) Ips concinnus(Mannerheim)。现将其特征、寄主、分布等叙述如下:1.特征棕红色,体长4.8mm 左右,宽约2mm,额前凸,有一浅凹陷,凹陷上缘接近眼上线,凹陷下面有一钝瘤,前胸背板密生刻点、颗粒,体被毛。翅盘急陡,有3对齿,齿1小,齿3最大,顶端缢缩,2、3两齿为1、2两齿间距的1.5倍。前胃板中线齿较多,一直达片状部,生殖器腹针细短,阳茎狭长。  相似文献   

20.
小蠹幼虫在口岸中经常被截获。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厦门口岸分别从美国进口的南方黄松和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辐射松截获的小蠹幼虫进行分子鉴定,选用引物CJ-J-2183/TL2-N-3014对线粒体COⅠ部分序列,引物S3660/A335对核糖体28S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 Bank中对应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美国南方黄松截获小蠹幼虫样品COⅠ部分序列和28S部分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南部松齿小蠹同源性达99%,从澳大利亚辐射松截获小蠹幼虫样品COⅠ部分序列和28S部分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长林小蠹同源性分别达100%和99%;基于COⅠ和28S部分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两种小蠹幼虫样品分别与南部松齿小蠹和长林小蠹最为接近,根据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将截获的小蠹幼虫鉴定为南部松齿小蠹和长林小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