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磐石市是北方寒冷稻作区,水稻栽培过程中四季分明。春季低温多雨寡照,水凉、地凉、气温低,缓苗慢,分蘖少。夏季虽然雨多、气温高,但是阶段性低温引起障碍性冷害频繁。秋季晨夜温差大的同时气温下降明显,容易贪青晚熟。因此在水稻栽培上核心技术主要围绕战低温、抗冷害为目的进行。北方稻区战低温、抗冷害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很多,其中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栽培技术就是一项很好的抗冷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低温冷害是由于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水稻低温冷害类型有:营养生长期延迟型冷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冷害:抽穗扬花期障碍型冷害:水稻灌浆期冷害。因此水稻要想抗低温夺高产,需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品种,并提高栽培技术等,避免及减少上述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水稻冷害在东北地区屡见不鲜,低温会造成水稻生理障碍进而影响其产量。本文从水稻耐冷性角度出发,试图通过水稻低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游离脯氨酸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最终为水稻冷害诊断、抗冷品种选育、抗寒栽培技术的研究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粳稻生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黑龙江省地处寒地稻作区,每年受低温冷害影响,水稻减产幅度较大.针对现阶段寒地稻作区水稻低温冷害研究现状,从冷害诊断、监测预警、抗冷品种选育、培肥地力、栽培措施、冷水增温技术、化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水稻低温冷害防御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为寒地水稻防御低温冷害发生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东丰县是北方寒冷稻作区,水稻栽培过程中四季分明。春季低温多雨寡照,水凉、地凉、气温低,缓苗慢,分蘖少。夏季虽然雨多、气温高,但是阶段性低温引起障碍性冷害频繁。秋季晨夜温差大的同时气温下降明显,容易贪青晚熟。因此在水稻栽培上核心技术主要围绕战低温、抗冷害为目的进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针对东丰县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东丰县开展了水稻抗逆育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敦化市高寒山区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应用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高寒山区栽培地膜水稻能够明显的增加有效穗、增加穗实粒、提高千粒重、减轻病虫害、提高水稻抗低温冷害的能力,从而显著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敦化市高寒山区地膜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应用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高寒山区栽培地膜水稻能够明显的增加有效穗、增加穗实粒、提高千粒重、减轻病虫害、提高水稻抗低温冷害的能力,从而显著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光合作用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其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而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故前人就低温冷害对水稻光合特性影响展开了大量研究。综述了低温冷害对栽培稻和野生稻各生长发育时期包括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指标的影响。同时从选育抗低温品种、采取合理使用外源物质及改变灌水层高度等有效栽培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水稻抗低温能力的建议,对保证水稻在低温冷害时维持正常产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低温冷害要以培育壮秧和浅水灌溉为中心,关键期要以水护苗,防低温冷害,推广增温促早熟栽培技术,坚持常年促早熟。保证水稻在适宜的正常生长活动积温范围内生长、发育、适期成熟。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称为冷害,也称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在春、夏、秋季都可能出现,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及果蔬等。根据低温冷害对作物的危害机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延迟型冷害,一种是障碍型冷害,第三种是混合  相似文献   

10.
水稻低温冷害是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通化稻作区近年来时有发生,特别是2006年发生较重,有些品种甚至绝收.水稻低温冷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发生,其发生类型和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低温冷害是当地水稻生产一大障碍.因此,选用抗冷高产品种,采取综合防御措施,避免及减少冷害的发生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晓煜  杨晓光  吕硕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0):1859-1871
【目的】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0年划分为2个时段,结合未来不同升温情景,定量分析历史和未来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冷害风险。【方法】利用积温带划分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结合ArcGIS方法,对比分析历史和未来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界限的空间变化特征。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中水稻冷害标准分析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变化敏感区域的延迟型冷害及障碍型冷害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种植北界敏感地区冷害风险特征,并预估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冷害风险演变趋势。【结果】与1961-1980年相比,研究区域内1981-2010年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东扩,平均北移1.19个纬度,位移最大的是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二积温带,几乎覆盖了整个松嫩平原。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各积温带北扩趋势明显,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一积温带。1981-2010年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相对于1961-1980年北移121 km,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北移至嫩江中部-五大连池-逊克北部一线。未来升温1-3℃情景下,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向北移动410.5-545 km,向北扩展至黑龙江省呼玛以北地区,温度升高3℃时,除漠河地区外都可种植寒地水稻。比较寒地水稻种植界限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冷害风险可见,敏感区域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其中障碍型冷害风险高于延迟型冷害,寒地水稻种植区严重冷害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轻度冷害,中度冷害最低。1981-2010年敏感区域严重和轻度延迟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中度延迟型冷害风险在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域均较低,敏感区域的各级障碍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明显增加;未来升温情景下敏感区域的各级冷害均高于非敏感区域。【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发生了明显北移,未来升温情景下仍呈北移趋势。寒地水稻种植敏感区域的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冷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关注寒地水稻种植区北缘北扩后的冷害风险,采取改进栽培技术与选育抗寒早熟品种等低温冷害防御措施,同时避免水稻种植区域的盲目扩大和品种越区种植,加强冷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水稻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地解决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季节性干旱和低温冷害问题。在这些区域,覆膜栽培可以在减少灌溉用水及增加土壤温度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但地膜的应用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由此生物可降解膜及配套覆膜机具开始研制并应用,促进了水稻覆膜栽培的发展。水稻通过覆膜主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新的思路模式。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水稻覆膜栽培模式在水稻生产中的优劣势,并提出水稻覆膜栽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研究了两个早籼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HET种衣剂、YKJ种衣剂、YKZYJ种衣剂和ABA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的若干生理生化效应。【结果】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秧苗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结论】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吉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冷害空间地理分布及发生规律,总结出吉林省防御水稻低温冷害的主动性防御措施和应急性防御措施,对吉林省科学预防水稻低温冷害,指导低温冷害年安全生产,减轻低温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减少农民经济损失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水稻低温冷害分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冷害这一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水稻低温冷害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其中着重介绍了我国水稻冷害的类型、危害特点以及发生的时期和规律,为今后的水稻冷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02年黑龙江省东部水稻冷害解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对2002年黑龙江省东部水稻冷害发生时期受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冷害类型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稻瘟病型冷害的混合型冷害。同时分析了冷害与品种、栽培条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Ca2+·CaM信使系统与水稻幼苗抗逆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LaCl3和CPZ(氯丙嗪)对水稻幼苗根系预处理以阻碍Ca2+.CaM(钙调素) 信使传导后,降低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存活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生长量,同时增大其质膜透性.表明Ca2+.CaM信使系统参与水稻幼苗抗逆性调控,阻碍Ca2+.CaM信使传导后,水稻幼苗抗逆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香蕉寒害及防寒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对温度极为敏感,抗寒性差,香蕉抗寒的研究和预测防御是我国香蕉生产长期存在的关键性难题.文章参考近30年的有关文献,对香蕉的寒害定义、寒害症状、寒害生理学、气象学、防寒栽培措施等进行综述,指出我国香蕉寒害研究存在关键概念混淆、实际生产尚不能应用外源物质提高香蕉抗寒能力、香蕉生产主要分布于种植的次适宜区、香蕉寒害后产供失衡、缺乏抗寒品种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香蕉寒害的研究、防寒栽培、灾后恢复生产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秋季低温对山区水稻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冷害是温带、亚热带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河南水稻常因秋季低温而减产。探索冷害规律是水稻生产的重要一环。我们自2001年在淮河流域发展高产稻和90年代推广釉型杂交稻以来,对障碍型冷害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温度下,抗冷性不同的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离子渗漏量有显著差别。抗冷性强的品种含自由氨基基团的类脂比不抗冷品种少,而磷脂、中性脂和糖脂则较多,其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提高。线粒体膜结合ATP酶活性的Arrhenius图表明,抗冷性强的秋光,在5~25℃呈线性关系,在25~30℃处有一温度折点;抗冷性弱的品种红410温度折点落在10℃;抗冷性居间的早籼78130,密阳23温度折点落在15℃。这种酶活性变化与这4个品种苗期田间生长的抗冷性和耐热性的表现完全吻合,同时也反映根系活力与秧苗抗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