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番鸭具有耐粗食、体型大、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肉质鲜美等优点,深受饲养者及消费者的喜爱,但目前番鸭“花肝”、鸭疫等病较为严重,而且许多养殖户不太熟悉番鸭的饲养要求,采用不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影响了雏番鸭的成活率。本人认为,做好以下工作,番鸭的育雏成活率可以大为提高。1严把引种质量关,确保无疫病带入引种时,一定要先了解种鸭场和孵化场的管理水平及种鸭的健康状况。雏苗要来自管理正规化、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及动物防疫合格证、种鸭无疫病、卫生防疫条件好的种鸭场(孵化场)。2育雏方式的选择目前较为常见的饲…  相似文献   

2.
陈燕  赵旭庭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22):47-47,48
番鸭又叫瘤头鸭、麝香鸭、洋鸭,也有称鸳鸯热带地区,经法国驯化培育成四系配套的优良肉用品种鸭。近年来番鸭饲养数量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有些养殖户缺乏相关的饲养经验和知识,番鸭的死亡率高,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笔者认为,要提高番鸭饲养的经济效益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番鸭又称红头鸭,体型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头部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的肉皮瘤,是一种肉质厚嫩、饲养价值较高的肉用水禽。根据我们对番鸭的流行病学情况调查,影响番鸭养殖的疫病有以下3种。1雏鸭病毒性肝炎雏番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病毒性传染病,1周龄内雏番鸭的病死率可达95%。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养管理不当,鸭舍内温度过高,密度太大,卫生条件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山西沁县某鸭场饲养的1500只3周龄番鸭,有200只鸭陆续出现精神萎靡,眼半闭,蝮泻,喘气现象,病情严重。小鸭已出现死亡,发病2天后,病鸭增加到450只,死亡70只。  相似文献   

5.
鸭霍乱又称鸭出血性败血症(简称鸭出败)、鸭巴氏杆菌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的流行有不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冬和春季发生较多,南方多发生于秋季,是一种对鸭危害极大的接触性传染病。成年野鸭较易感染发病,死亡率很高。各种日龄鸭均可发生,但1月龄以上鸭发病率较高。2011年11月1日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黄某饲养的一批半番鸭发生鸭霍乱,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鸭场于2011年9月15日购进3000羽半番鸭,饲养20多天时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至2011年11月1日,这批饲养45d的半番鸭已连续4~5d发生急性死亡,每天病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鸭场的主要疫病已从原来的鸭瘟、禽霍乱、大肠杆菌病等几种发展到目前的鸭瘟、禽霍乱、火肠杆菌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病毒性肝炎、花肝病、减蛋综合征、禽副伤寒、三周病等10余种,其中尤其以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病毒性肝炎以及三周病、(番鸭)花肝病等急性烈性传染病最为多见。众多鸭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了多种疫病防制措施,但成效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7.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即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市从1995年在甘棠发现本病以来,其危害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市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提高广大鸭农饲养效益,现将本市鸭疫巴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7~56日龄的麻鸭、半番鸭和番鸭,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感,而1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的不易感染发病。本病在我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较易感,此外,还与栏舍环境、饲管水平及其它…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某地番鸭场发生了以颈部肿大、机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该场饲养番鸭2000多羽,从20日龄开始,雏鸭逐渐出现颈部肿大,70日龄时,发病率达到30%左右,但死亡率却很低。根据养殖户介绍,只有他的鸭场发生该病,周围其他鸭场并未发现该病,且该场饲养的前一批雏鸭也发生过该病。经对送检病鸭病料作实验室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鸭淋巴肉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曲霉菌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禽类和哺乳动物都能感染。临床上主要发生于家禽,雏禽常呈急性群发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2001年春,广西某鸭场的雏番鸭发生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病鸭呈现喘气,呼吸加快,伸脖张口呼吸,造成大批雏番鸭死亡的疾病。我们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曲霉菌感染。1发病情况该养鸭户饲养番鸭1000只,由于当时天气连绵阴雨,畜主用稻草作垫料保暖,室内饲养,饲养至6日龄发现少数雏鸭喘气,畜主怀疑为番鸭细小病毒感染,购买抗番鸭细小病毒高免蛋黄抗体和恩诺沙星等多种…  相似文献   

10.
一、养殖白羽半番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1.种鸭的品质要优良。种鸭质量的优良与否是生产优质白羽半番鸭的先决条件。一方面羽色是家禽的一个经济性状,白羽半番鸭因白绒毛而大大提高了饲养效益。半番鸭是无繁殖能力的属间杂种,其羽色遗传相当复杂,选择白羽必须回归到亲本,因此,要提高白羽率,其种鸭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优良的种鸭其免疫力、抗病力、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中旬,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陈某饲养的半番鸭发生了一起鸭霍乱病。现将笔者对此病的诊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 1 998年以来 ,在福建省、浙江省及广东省等地的鸭场发生了一种新病 ,病鸭临床上表现为软脚、摇头、拉稀、少食或不食。番鸭、半番鸭和麻鸭均可发病 ,但以番鸭最易感。雏番鸭发病率高达 1 0 0 % ,死亡率 95 %以上。半番鸭、麻鸭发病率、死亡率相对较低。临床剖检可见肝脏表面  相似文献   

13.
江宵兵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13):11-11,20
番鸭又叫瘤头鸭、洋鸭、疣鼻栖鸭、麝香鸭。欧洲也称火鸡鸭。是与家鸭不同属的优良瘦肉型肉用家禽品种。番鸭起源于南美洲及中美洲的热带地区。据史料记载,福建省是我国最早引入并饲养番鸭的地区,饲养番鸭的历史可追溯到270年前。那时甚至已经有了关于利用番鸭进行半番鸭生产的记载。番鸭在福建等地经过多年的风土驯化,已经成为优良的肉用鸭地方品种。羽毛有全白、全黑和黑白花之分。以福建省为主产区,广东、台湾、江西、广西、浙江、江苏、四川、湖北、安徽、海南、上海、山东等省市均有饲养。  相似文献   

14.
周宁县芹溪村某养鸭户饲养的一批半番鸭部分出现突然发病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5.
曹保东 《水禽世界》2005,(10):20-21
番鸭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现社会上流传的“肉鸳鸯”就是番鸭.由于番鸭(包括杂交番鸭)瘦肉率较高和番味较浓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番鸭生产的迅速发展.番鸭可水养、陆养、圈养、牧养,生产设备简易,饲养管理方便,现将番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发小鹅瘟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某专业户饲养的一群雏番鸭,14日龄时发生一种以眼眶湿润、下痢、脱水并伴有抽搐为特征症状的疫病。经检查,确诊为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发小鹅瘟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番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坏死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死亡率高。2007年6月份修水县山口镇柘蓬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番鸭发生死亡率较高的病,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不久即抽搐而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的临床及剖检诊断确诊为番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1病因发生病原为鸭肝炎病毒。本病发生在15天以内雏番鸭,主要是饲养管理不良,营养缺乏,鸭舍潮湿,不通风,鸭舍低矮,鸭密度大,均可促本病的发生,本病主要发生春季,死亡率60%-95%。2临床症状突然发病,体弱者的突然死亡,一天内几乎波及全群…  相似文献   

18.
张耀成  李泽辉 《中国家禽》2004,26(16):25-26
2003年5月,我市某专业户饲养的一群雏番鸭发生一例番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番鸭的经济效益高,饲养周期短,近年来被广泛养殖,但是由于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水平低,造成疫病时常发生。针对番鸭规模养殖中疫病情况,从合理建设鸭舍、控制饲养密度、加强鸭舍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搞好几种危害性大的疫病预防工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番鸭疫病的防控措施,旨在为今后番鸭养殖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山西沁县某鸭场饲养的1500只3周龄番鸭,有200只鸭陆续出现精神萎靡,眼半闭,腹泻,喘气现象,病情严重,小鸭已出现死亡,发病2d后,病鸭增加到450只,死亡70只。2临诊症状患病番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尾端向下弯曲,两脚无力,常蹲伏于地,厌食,离群,拉稀,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